一种新型抗磨液压油复合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448219发布日期:2019-04-17 06:11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液压油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抗磨液压油复合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液压油是工业润滑油的一种,是一种用于液压传动系统的工作介质。目前液压传动技术已经广泛的应用在各个行业。随着我国工业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及对环保意识逐渐增强,针对各种机械高性能合成润滑油需求越来越大,高性能润滑剂的开发和应用成为各行业机械高效运转的前提;压润滑油是机械液压系统的关键血液,可广泛用于液压系统设备、现代军事领域机械液压装备、高端大型机械液压设备等重大装备和重大工程建设等条件要求苛刻的润滑需求;同时从生产战略考虑,可降低对高端润滑产品的进口依赖度,对于国防安全、国际竞争力、工业产业化和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具有重大意义。目前现有液压油存在抗磨性一般,破乳化效果差,抗泡性一般,抗氧性一般的这些问题。因此,发明一种新型抗磨液压油复合剂及其制备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抗磨液压油复合剂及其制备方法,解决了现有的液压油复合剂破乳化效果差,抗泡性一般,抗氧性一般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新型抗磨液压油复合剂,包括以下成分(按质量百分比):高分子量酚类抗氧剂:15-19%、氢氧化硅:2-4%、硅酸钠:2.5-3.5%、硼酸:5-7%、十二烯基丁二酸:14-18%、粘度指数改进剂:8-10%、破乳剂:2.3-2.5%、消泡剂:4.5-4.7%、金属减活剂:0.5-1.5%,余量为基本油。

可选的,所述粘度指数改进剂为聚丙烯酸酯和烯烃共聚物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的混合物。

可选的,所述破乳剂为聚醚类高分子型破乳剂或乙二醇酯型破乳剂。

可选的,所述消泡剂为硅氧烷型消泡剂或聚丙烯酸酯型消泡剂。

可选的,所述基础油为加氢精制二类基础油和加氢精制三类基础油的一种或两种。

可选的,包括以下成分(按质量百分比):

高分子量酚类抗氧剂:15%、氢氧化硅:4%、硅酸钠:2.5%、硼酸:7%、十二烯基丁二酸:14%、粘度指数改进剂:10%、破乳剂:2.3%、消泡剂:4.7%、金属减活剂:0.5%,余量为基本油。

可选的,包括以下成分(按质量百分比):

高分子量酚类抗氧剂:17%、氢氧化硅:3%、硅酸钠:3%、硼酸:6%、十二烯基丁二酸:16%、粘度指数改进剂:9%、破乳剂:2.4%、消泡剂:4.6%、金属减活剂:1%,余量为基本油。

可选的,包括以下成分(按质量百分比):

高分子量酚类抗氧剂:19%、氢氧化硅:2%、硅酸钠:3.5%、硼酸:5%、十二烯基丁二酸:18%、粘度指数改进剂:8%、破乳剂:2.5%、消泡剂:4.5%、金属减活剂:1.5%,余量为基本油。

一种新型抗磨液压油复合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一下步骤:

a:先将基本油倒入容器中,加热并控制温度为60-65℃,搅拌20-30分钟;

b:向容器中依次加入高分子量酚类抗氧剂、氢氧化硅、硅酸钠、硼酸、十二烯基丁二酸、破乳剂、消泡剂和金属减活剂,将混合物加热至80-90℃,通过搅拌机搅拌60-80分钟;

c:首先将步骤b中搅拌均匀的混合物在5-15微米的过滤网中初滤2-4次,然后将初滤之后的混合物在0.5-1微米的过滤网中精滤1-3次;

d:然后将精滤之后的混合物倒入搅拌桶中,再向搅拌桶中加入适量的粘度指数改进剂,保持恒温25-35℃搅拌10-20分钟,得到新型抗磨液压油复合剂。

可选的,所述步骤c中初滤和精滤的环境为无尘、无菌室内。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抗磨液压油复合剂及其制备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对各原料及配方的调整,制得的复合剂可以降低调和的液压油的磨斑直径,具有提高调和的液压油抗磨性能的作用,同时该复合剂调和的液压油还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润滑、抗磨损和抗腐蚀性能。

(2)、本发明的抗磨液压油复合剂可根据不同含量的粘度指数改进剂,来调节复合剂的粘度,用以适配不同的设备。

(3)、本发明合理利用金属减活剂、抗磨剂及抗氧化剂之间的协同效应抑制金属及金属离子对油品的催化氧化作用,并在较少的加剂总量前提下保证油品具有较高的极压抗磨性和高温抗氧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新型抗磨液压油复合剂,包括以下成分(按质量百分比):

高分子量酚类抗氧剂:15%、氢氧化硅:4%、硅酸钠:2.5%、硼酸:7%、十二烯基丁二酸:14%、粘度指数改进剂:10%、破乳剂:2.3%、消泡剂:4.7%、金属减活剂:0.5%,余量为基本油。

其中,粘度指数改进剂为聚丙烯酸酯和烯烃共聚物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的混合物,破乳剂为聚醚类高分子型破乳剂或乙二醇酯型破乳剂,消泡剂为硅氧烷型消泡剂或聚丙烯酸酯型消泡剂,基础油为加氢精制二类基础油和加氢精制三类基础油的一种或两种。

一种新型抗磨液压油复合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先将基本油倒入容器中,加热并控制温度为60-65℃,搅拌20-30分钟;

b:向容器中依次加入高分子量酚类抗氧剂、氢氧化硅、硅酸钠、硼酸、十二烯基丁二酸、破乳剂、消泡剂和金属减活剂,将混合物加热至80℃,通过搅拌机搅拌60分钟;

c:首先将步骤b中搅拌均匀的混合物在5微米的过滤网中初滤2次,然后将初滤之后的混合物在0.5微米的过滤网中精滤1次,初滤和精滤的环境为无尘、无菌室内;

d:然后将精滤之后的混合物倒入搅拌桶中,再向搅拌桶中加入适量的粘度指数改进剂,保持恒温25℃搅拌10分钟,得到新型抗磨液压油复合剂。

实施例2:

一种新型抗磨液压油复合剂,包括以下成分(按质量百分比):

高分子量酚类抗氧剂:17%、氢氧化硅:3%、硅酸钠:3%、硼酸:6%、十二烯基丁二酸:16%、粘度指数改进剂:9%、破乳剂:2.4%、消泡剂:4.6%、金属减活剂:1%,余量为基本油。

其中,粘度指数改进剂为聚丙烯酸酯和烯烃共聚物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的混合物,破乳剂为聚醚类高分子型破乳剂或乙二醇酯型破乳剂,消泡剂为硅氧烷型消泡剂或聚丙烯酸酯型消泡剂,基础油为加氢精制二类基础油和加氢精制三类基础油的一种或两种。

一种新型抗磨液压油复合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先将基本油倒入容器中,加热并控制温度为62℃,搅拌25分钟;

b:向容器中依次加入高分子量酚类抗氧剂、氢氧化硅、硅酸钠、硼酸、十二烯基丁二酸、破乳剂、消泡剂和金属减活剂,将混合物加热至85℃,通过搅拌机搅拌70分钟;

c:首先将步骤b中搅拌均匀的混合物在10微米的过滤网中初滤3次,然后将初滤之后的混合物在0.8微米的过滤网中精滤2次,初滤和精滤的环境为无尘、无菌室内;

d:然后将精滤之后的混合物倒入搅拌桶中,再向搅拌桶中加入适量的粘度指数改进剂,保持恒温30℃搅拌15分钟,得到新型抗磨液压油复合剂。

实施例3:

一种新型抗磨液压油复合剂,包括以下成分(按质量百分比):

高分子量酚类抗氧剂:19%、氢氧化硅:2%、硅酸钠:3.5%、硼酸:5%、十二烯基丁二酸:18%、粘度指数改进剂:8%、破乳剂:2.5%、消泡剂:4.5%、金属减活剂:1.5%,余量为基本油。

其中,粘度指数改进剂为聚丙烯酸酯和烯烃共聚物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的混合物,破乳剂为聚醚类高分子型破乳剂或乙二醇酯型破乳剂,消泡剂为硅氧烷型消泡剂或聚丙烯酸酯型消泡剂,基础油为加氢精制二类基础油和加氢精制三类基础油的一种或两种。

一种新型抗磨液压油复合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先将基本油倒入容器中,加热并控制温度为65℃,搅拌30分钟;

b:向容器中依次加入高分子量酚类抗氧剂、氢氧化硅、硅酸钠、硼酸、十二烯基丁二酸、破乳剂、消泡剂和金属减活剂,将混合物加热至90℃,通过搅拌机搅拌80分钟;

c:首先将步骤b中搅拌均匀的混合物在15微米的过滤网中初滤4次,然后将初滤之后的混合物在1微米的过滤网中精滤3次,初滤和精滤的环境为无尘、无菌室内;

d:然后将精滤之后的混合物倒入搅拌桶中,再向搅拌桶中加入适量的粘度指数改进剂,保持恒温35℃搅拌20分钟,得到新型抗磨液压油复合剂。

通过以上三组实施例均可以制得新型抗磨液压油复合剂,其中新型抗磨液压油复合剂的效果最好。本发明通过对各原料及配方的调整,制得的复合剂可以降低调和的液压油的磨斑直径,具有提高调和的液压油抗磨性能的作用,同时该复合剂调和的液压油还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润滑、抗磨损和抗腐蚀性能。本发明的抗磨液压油复合剂可根据不同含量的粘度指数改进剂,来调节复合剂的粘度,用以适配不同的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