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粉改性沥青生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63943发布日期:2019-07-03 03:16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胶粉改性沥青生产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胶粉改性沥青生产辅助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胶粉改性沥青生产装置。



背景技术:

胶粉就是橡胶粉,它是由废旧轮胎加工而成的。胶粉是作为一种改性剂按照一定的配比添加到基质沥青中,能够实现废物的回收利用。在保证生产出合格的胶粉改性沥青的前提下,胶粉的量可以适量增加,基质沥青的量可以适量减少,以便于降低成本,提高废旧轮胎的利用率,同时也保护了环境。

为了使胶粉适量的增加,现阶段传统的输送方式是用皮带传送至进料斗中,但如果一次性添加胶粉的浓度过大,则会造成胶体磨、泵等设备的损耗,不利于保护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胶粉改性沥青生产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胶粉不能一次性添加过多造成设备磨损严重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胶粉改性沥青生产装置,包括第一配料搅拌罐、第二配料搅拌罐、与第一配料搅拌罐的入口相连的第一胶粉输送组件、与第一配料搅拌罐的入口相连的沥青输送组件、进口与分别与第一配料搅拌罐的出口相连的混合剪切罐以及进口与混合剪切罐的出口相连的成品罐,第二配料搅拌罐的出口与混合剪切罐的入口相连,第二配料搅拌罐的入口与成品罐的第一出口相连,第二配料搅拌罐上还设有第二胶粉输送组件,成品罐上还设有成品出口。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混合剪切罐设有两个,且两个混合剪切罐并联设置。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第一胶粉输送组件包括用于输送胶粉的皮带运输组件以及设置于皮带运输组件的出口处的第一进料斗,第一进料斗的下端伸入第一配料搅拌罐的内部。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皮带运输组件包括第一驱动电机以及与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端相连的皮带运输机,皮带运输机的出口设置于第一进料斗的入口上方。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第二配料搅拌罐上设有第二进料斗,皮带运输组件包括主皮带运输机、设置于主皮带运输机出口处且出口位于第一进料斗上方的第一传输带以及设置于主皮带运输机出口处且出口位于第二进料斗上方的第二传输带。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第二配料搅拌罐上还设有第二进料斗,皮带运输组件包括固定皮带运输机、设置于固定皮带运输机出口处且与地面铰接的摆动皮带输送机,摆动皮带输送机的出口端用于分别旋转至第一进料斗或第二进料斗的上方。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沥青输送组件包括出口位于第一进料斗上方的第一沥青输送机以及出口位于第二进料斗上方的第二沥青输送机。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第二胶粉输送组件包括第二驱动电机以及与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端相连的绞龙输送机,绞龙输送机的出口伸入第二配料搅拌罐的内部。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成品出口上设有第一阀门,第二配料搅拌罐的入口处设有第二阀门。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分别与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胶粉改性沥青生产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胶粉改性沥青生产装置,通过沥青输送组件以及第一胶粉输送组件实现初始原料的供应,物料在第一配料搅拌罐中搅拌完成后送至混合剪切罐中进行加工,继而送入成品罐,在成品罐中进行一段时间的搅拌,发育,溶胀后送至第二配料搅拌罐中,通过第二胶粉输送组件进行又一次胶粉的加入,胶粉分两次加入的方式,避免了一次性添加胶粉浓度过大,造成的后续设备损耗程度升高的问题,提高了胶粉的利用率,节约了生产胶粉改性沥青的成本同时还也更好的保证了胶粉改性沥青产品的品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胶粉改性沥青生产装置实施例一的一次胶粉添加的结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胶粉改性沥青生产装置实施例一的二次胶粉添加的结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胶粉改性沥青生产装置实施例二的一次胶粉添加的结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胶粉改性沥青生产装置实施例二的二次胶粉添加的结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胶粉改性沥青生产装置实施例三中皮带运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0-第一配料搅拌罐;200-第二配料搅拌罐;210-第二阀门;220-第二进料斗;300-混合剪切罐;400-成品罐;410-成品出口;420-第一阀门;500-第一胶粉输送组件;510-皮带运输组件;511-第一驱动电机;512皮带运输机;513-主皮带运输机;514-第一传输带;515-第二传输带;516-固定皮带运输机;517-摆动皮带输送机;520-第一进料斗;600-沥青输送组件;610-第一沥青输送机;620-第二沥青输送机;700-第二胶粉输送组件;710-第二驱动电机;720-绞龙输送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5,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胶粉改性沥青生产装置进行说明。胶粉改性沥青生产装置,包括第一配料搅拌罐100、第二配料搅拌罐200、与第一配料搅拌罐100的入口相连的第一胶粉输送组件500、与第一配料搅拌罐100的入口相连的沥青输送组件600、进口与分别与第一配料搅拌罐100的出口相连的混合剪切罐300以及进口与混合剪切罐300的出口相连的成品罐400,第二配料搅拌罐200的出口与混合剪切罐300的入口相连,第二配料搅拌罐200的入口与成品罐400的第一出口相连,第二配料搅拌罐200上还设有第二胶粉输送组件700,成品罐400上还设有成品出口410。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胶粉改性沥青生产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胶粉改性沥青生产装置,通过沥青输送组件600以及第一胶粉输送组件500实现初始原料的供应,物料在第一配料搅拌罐100中搅拌完成后送至混合剪切罐300中进行加工,继而送入成品罐400,在成品罐400中进行一段时间的搅拌,发育,溶胀后送至第二配料搅拌罐200中,通过第二胶粉输送组件700进行又一次胶粉的加入,胶粉分两次加入的方式,避免了一次性添加胶粉浓度过大,造成的后续设备损耗程度升高的问题,提高了胶粉的利用率,节约了生产胶粉改性沥青的成本同时还也更好的保证了胶粉改性沥青产品的品质。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2,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胶粉改性沥青生产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混合剪切罐300设有两个,且两个混合剪切罐300并联设置。本装置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将混合剪切罐300设置为相互并联的两个,使其具有更大的容积,能够提高成品的产出速度,在将第一配料搅拌罐100物料转移至混合剪切罐300中时,通过二者之间管道上设置的泵来进行,保证物料转运的及时性。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2,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胶粉改性沥青生产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胶粉输送组件500包括用于输送胶粉的皮带运输组件510以及设置于皮带运输组件510的出口处的第一进料斗520,第一进料斗520的下端伸入第一配料搅拌罐100的内部。第一输送组件500首先通过皮带运输组件510将胶粉从较低位置运送至第一配料搅拌罐100上方位置,然后通过设置在第一配料搅拌罐100上的第一进料斗520将胶粉转移至第一配料搅拌罐100中,实现物料的供应。在实际生产中,先利用沥青输送组件600将沥青原料供应至第一配料搅拌罐100中,然后通过第一胶粉输送组件500将胶粉原料送至第一配料搅拌罐100中。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2,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胶粉改性沥青生产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皮带运输组件510包括第一驱动电机511以及与第一驱动电机511的输出端相连的皮带运输机512,皮带运输机512的出口设置于第一进料斗520的入口上方。皮带输送组件通过第一驱动电机511带动皮带运输机512将胶粉供送至第一进料斗520的入口上方并投入到第一进料斗520内,然后将胶粉投入到第一配料搅拌罐100中,皮带运输组件具有运输平稳,物料用量控制精准的特点,适合生产供料所需。

请一并参阅图3至图4,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胶粉改性沥青生产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二配料搅拌罐200上设有第二进料斗220,皮带运输组件510包括主皮带运输机513、设置于主皮带运输机513出口处且出口位于第一进料斗520上方的第一传输带514以及设置于主皮带运输机513出口处且出口位于第二进料斗220上方的第二传输带515。主皮带运输机513将胶粉从同一点运输而来,然后通过第一传输带514将胶粉送入第一配料搅拌罐100,通过第二传输带515将胶粉送入第二配料搅拌罐200。在进行胶粉的第一次加入的时候,为了避免第二配料搅拌罐200的闲置,采用将原始物料分别输送至第一配料搅拌罐100和第二配料搅拌罐200的方式,两装置同时进行初始物料的搅拌,然后将各自搅拌好的物料输送至后方的混合剪切罐300,这与将混合剪切罐300的方式也是相适应和匹配的,能够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

请参阅图5,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胶粉改性沥青生产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二配料搅拌罐200上还设有第二进料斗220,皮带运输组件510包括固定皮带运输机516、设置于固定皮带运输机516出口处且与地面铰接的摆动皮带输送机517,摆动皮带输送机517的出口端用于分别旋转至第一进料斗520或第二进料斗220的上方。本实施例中,为了降低设备的投入,在进行皮带输送组件510的设计时,可以采用下端利用固定在地面上的固定皮带运输机516进行胶粉的输送,而上端接近第一进料斗520和第二进料斗220的位置采用能够在水平面上旋转摆动能够分别与第一进料斗520和第二进料斗220相衔接的摆动皮带输送机517的方式进行胶粉的传输。

请一并参阅图3至图4,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胶粉改性沥青生产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沥青输送组件600包括出口位于第一进料斗520上方的第一沥青输送机610以及出口位于第二进料斗220上方的第二沥青输送机620。对应皮带运输组件510向第一配料搅拌罐100和第二配料搅拌罐200分别输送胶粉的动作,沥青输送组件600也对应要分为两部分分别输送至第一配料搅拌罐100和第二配料搅拌罐200中,利用第一沥青输送机610将沥青输送至第一配料搅拌罐100中,同时利用第二沥青输送机620将沥青输送至第二配料搅拌罐100中,实现为第一配料搅拌罐100和第二沥青输送机620供送沥青的作用。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4,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胶粉改性沥青生产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二胶粉输送组件700包括第二驱动电机710以及与第二驱动电机710的输出端相连的绞龙输送机720,绞龙输送机720的出口伸入第二配料搅拌罐200的内部。第二胶粉输送组件700主要用于为第二配料搅拌罐100中供入第二次添加的胶粉,此时第二配料搅拌罐100的物料为成品罐400中转运来的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发育、溶胀后的物料,向物料中第二次加入胶粉并搅拌后输送至后方的混合剪切罐300中,利用第二驱动电机710驱动绞龙输送机720将胶粉送入第二配料搅拌罐100中,绞龙输送机720具有密封传输的效果,有效的避免了原料的损失。

请一并参阅图3至图4,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胶粉改性沥青生产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成品出口410上设有第一阀门420,第二配料搅拌罐200的入口处设有第二阀门210。第一阀门420和第二阀门210相结合进行使用,能够有效控制成品罐400中物料的走向,当成品罐400中的物料需要供应至第二配料搅拌罐200中时,则关闭第一阀门420,打开第二阀门210;当进行过二次胶粉添加的物料进入成品罐400中发育完成后则打开第一阀门420,关闭第二阀门210,实现成品物料的顺利排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胶粉改性沥青生产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分别与第一阀门420和第二阀门210电连接。本实施例中还使用了控制器,控制器能够控制第一阀门420和第二阀门210的通断情况,当需要将成品罐400中的物料转移至第二配料搅拌罐100中时,则控制器通过预设程序将第二阀门210打开,将第一阀门420关闭;而当进行过二次胶粉添加后的物料需要从成品罐400中转移至中时,则控制器通过预设程序将第二阀门210关闭,将第一阀门420打开,实现根据预设程序自动控制物料走向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胶粉改性沥青生产装置,通过沥青输送组件以及第一胶粉输送组件实现初始原料的供应,物料在第一配料搅拌罐中搅拌完成后送至混合剪切罐中进行加工,继而送入成品罐,在成品罐中进行一段时间的搅拌,发育,溶胀后送至第二配料搅拌罐中,通过第二胶粉输送组件进行又一次胶粉的加入,胶粉分两次加入的方式,避免了一次性添加胶粉浓度过大,造成的后续设备损耗程度升高的问题,提高了胶粉的利用率,节约了生产胶粉改性沥青的成本同时还也更好的保证了胶粉改性沥青产品的品质。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