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干熄焦炉及其排焦均匀性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63935发布日期:2019-07-03 03:16阅读:517来源:国知局
一种干熄焦炉及其排焦均匀性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干熄焦炉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干熄焦炉及其排焦均匀性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干熄焦炉是一种气固两相逆流换热装置,单位时间内气固接触时间越长、接触越充分换热效果越好。而干熄焦炉下部是一种锥体结构,也就决定了焦炭的排出行为是一种活塞流,即出口中心上方焦炭流动速度快,而靠近锥体内壁的焦炭流动速度慢。造成了中心与边缘的气固之间的接触存在较大差异,使干熄焦整体换热效率降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发明了一种控制干熄焦炉排焦均匀性的装置,通过该装置的应用,可实现干熄焦炉内直径方向焦炭均匀下降,有效提高换热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干熄焦炉及其排焦均匀性控制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干熄焦炉排焦均匀性和气固换热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干熄焦炉,包括:干熄焦炉主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干熄焦炉主体的下锥体内的干熄焦炉排焦均匀性控制装置;

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倒梯形圆台以及圆台支架;

所述倒梯形圆台的固定在所述圆台支架上,所述圆台支架固定在所述下锥体上;

其中,所述倒梯形圆台的母线与所述下锥体的锥形内腔的母线平行。

进一步地,所述倒梯形圆台的顶端面的直径D2小于等于所述下锥体的出口直径D1的三分之一。

进一步地,所述倒梯形圆台的高度大于所述倒梯形圆台的顶端面的直径D2。

进一步地,所述倒梯形圆台的下端面距离所述下锥体的出口的距离H2大于等于D2·sinθ;

其中,θ为所述下锥体的锥形内腔的母线的倾斜角。

进一步地,所述下锥体的锥形内腔的母线的倾斜角θ大于等于70°。

进一步地,所述圆台支架包括:伸缩支杆;

所述伸缩支杆包括:支杆以及伸缩杆;

所述伸缩杆的第一端固定在所述倒梯形圆台的底端,所述伸缩杆的第二端固定在所述支杆上;

所述支杆斜拉固定在所述下锥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伸缩支杆的数量为四根,四根所述伸缩支杆均匀布置在所述倒梯形圆台底端。

进一步地,所述伸缩杆采用液压水冷铸铁套管。

进一步地,所述倒梯形圆台采用倒梯形圆台铸铁块。

一种干熄焦炉排焦均匀性控制装置,包括:倒梯形圆台以及圆台支架;

所述倒梯形圆台的固定在所述圆台支架上;

所述圆台支架包括:四根均匀设置在所述倒梯形圆台底部的伸缩支杆;

所述伸缩支杆包括:支杆以及伸缩杆;

所述伸缩杆的第一端固定在所述倒梯形圆台的底端,所述伸缩杆的第二端固定在所述支杆上;

所述支杆两端设置有用于固定在在所述干熄焦炉的下锥体内壁上的紧固件;

其中,所述倒梯形圆台的高度大于所述倒梯形圆台的顶端面的直径,所述倒梯形圆台的母线与所述干熄焦炉的下锥体的锥形内腔的母线平行。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干熄焦炉及其排焦均匀性控制装置,通过在干熄焦炉内的下锥体内腔内设置一倒梯形圆台,控制所述倒梯形圆台的母线与所述下锥体的锥形内腔的母线平行,并通过圆台支架支撑,从而在下锥体中部区域内形成一个封堵区以及环形通道,避免形成中部排焦速率和边缘排焦速率较大差异的情况,从而提升排焦均匀性,从而提升气固换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干熄焦炉的排焦均匀性控制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干熄焦炉及其排焦均匀性控制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干熄焦炉排焦均匀性和气固换热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特征是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详细的说明,而不是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限定,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参见图1和图2,一种干熄焦炉,包括:干熄焦炉主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干熄焦炉主体的下锥体内的干熄焦炉排焦均匀性控制装置;通过分当中部区域,在边缘区域形成一个环形排焦通道,提升排焦均匀性,从而提升气固换热效率。

具体来说,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倒梯形圆台2以及圆台支架3;

所述倒梯形圆台2的固定在所述圆台支架3上,所述圆台支架3固定在所述下锥体1上;从而形成边缘排焦通道。

其中,所述倒梯形圆台2的母线与所述下锥体1的锥形内腔的母线平行,从而形成一个径向均匀的排焦通道,实现高效的均匀的排焦速率和气固换热效率。

进一步地,为了提升排焦速率的均匀性,所述倒梯形圆台2的顶端面的直径D2小于等于所述下锥体的出口直径D1的三分之一。

所述倒梯形圆台2的高度H1大于所述倒梯形圆台1的顶端面的直径D2。所述倒梯形圆台1的下端面距离所述下锥体1的出口的距离H2大于等于D2·sinθ;其中,θ为所述下锥体的锥形内腔的母线的倾斜角。

所述下锥体的锥形内腔的母线的倾斜角θ大于等于70°也就是所述倒梯形圆台2的母线的倾斜角α的角度与倾斜角θ相等,均大于等于70°。

进一步地,所述圆台支架3包括:伸缩支杆;所述伸缩支杆包括:支杆以及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第一端固定在所述倒梯形圆台2的底端,所述伸缩杆的第二端固定在所述支杆上;所述支杆斜拉固定在所述下锥体1上。从而根据实际需要调整所述倒梯形圆台2的支撑高度,调整排焦速率。

一般来说,所述伸缩支杆的数量为四根,四根所述伸缩支杆均匀布置在所述倒梯形圆台2底端。

通常,所述伸缩杆采用液压水冷铸铁套管,所述倒梯形圆台采用倒梯形圆台铸铁块。

本实施例还提供干熄焦炉排焦均匀性控制装置的方案。

一种干熄焦炉排焦均匀性控制装置,包括:倒梯形圆台以及圆台支架;

所述倒梯形圆台的固定在所述圆台支架上;

所述圆台支架包括:四根均匀设置在所述倒梯形圆台底部的伸缩支杆;

所述伸缩支杆包括:支杆以及伸缩杆;

所述伸缩杆的第一端固定在所述倒梯形圆台的底端,所述伸缩杆的第二端固定在所述支杆上;

所述支杆两端设置有用于固定在在所述干熄焦炉的下锥体内壁上的紧固件;

其中,所述倒梯形圆台的高度大于所述倒梯形圆台的顶端面的直径,所述倒梯形圆台的母线与所述干熄焦炉的下锥体的锥形内腔的母线平行。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干熄焦炉及其排焦均匀性控制装置,通过在干熄焦炉内的下锥体内腔内设置一倒梯形圆台,控制所述倒梯形圆台的母线与所述下锥体的锥形内腔的母线平行,并通过圆台支架支撑,从而在下锥体中部区域内形成一个封堵区以及环形通道,避免形成中部排焦速率和边缘排焦速率较大差异的情况,从而提升排焦均匀性,从而提升气固换热效率。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