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电石渣脱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39543发布日期:2019-07-10 10:56阅读:990来源:国知局
新型电石渣脱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石渣的后处理工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电石渣脱水系统。



背景技术:

电石渣,是电石水解获取乙炔气后的以氢氧化钙为主要成分的废渣。电石渣浆为强碱性,是含有硫化物和磷化物等有毒有害物质的高悬浮物废水。废水和固废的产生量大,有毒有害物质严重超标,对环境危害愈加严重。同时,电石渣占地面积大,且电石渣中含有40%以上的水分,呈厚浆状,在运输过程中会渗漏污染地面,不利于电石渣的后处理。传统的电石渣脱水方法是自然沉淀法,将电石渣废水通过渣浆泵排入凉渣池,待渣浆沉淀浓缩后用铲车装车外运,澄清液经加氯氧化、加酸中和后直接外排。

传统的电石渣脱水工艺处理效果不稳定,受环境因素及气象条件的影响,电石渣和澄清液的分离效率低、占地面积大,电石渣含水率高,装运困难,污染环境。澄清液碱度高、水量大,加氯加酸处理药剂消耗大、运行成本高,且外排废水中含硫量难以控制达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电石渣脱水系统。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新型电石渣脱水系统,包括乙炔发生器,电石与水在所述乙炔发生器反应后,生成的粗乙炔从所述乙炔发生器的顶部溢出至乙炔柜,所述乙炔柜中的乙炔压力稳定后经水环增压泵泵送至乙炔净化塔,所述乙炔净化塔中设有次氯酸钠溶液,乙炔净化塔的底部设有排液管与清水池连通,所述乙炔发生器中产生的电石渣浆经由发生器溢流管及底部排渣口排到渣浆池,还设有渣浆泵,通过渣浆泵将渣浆池中的电石渣浆泵送至板框式压滤机,经板框式压滤机压滤后的电石渣落下待清除,澄清液通过清水管与清水池连通。

所述清水管的上端与所述板框式压滤机的澄清液出口连通,在清水管的下端设有螺旋喷头,所述清水管的管路上还连接有压缩空气管。

所述螺旋喷头设有三个以上且并排设置于清水池的上方,螺旋喷头的喷嘴对准清水池池体。

还设有与清水池连接的清水泵,所述清水泵将清水池中的水泵送至低温水车间重复利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采用压滤机脱水,与传统工艺比,大大减小电石渣中水的含量,降低了电石渣和澄清液分离周期,干的电石渣运输和处理更方便:

2.本实用新型将电石渣澄清液循环利用,降低了自来水的使用量,减少了澄清液后处理的流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图。

图中,1为乙炔发生器,2为乙炔柜,3为乙炔净化塔,4为排液管,5为清水池,6为渣浆池,7为渣浆泵,8为板框式压滤机,9为清水管,10为螺旋喷头,11为压缩空气管,12为清水泵,13为进料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

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电石渣脱水系统,包括乙炔发生器1,电石与水在所述乙炔发生器1反应后,生成的粗乙炔从所述乙炔发生器1的顶部溢出至乙炔柜2,所述乙炔柜2中的乙炔在乙炔柜中压力稳定后经水环增压泵泵送至乙炔净化塔3,所述乙炔净化塔3中设有次氯酸钠溶液,用次氯酸钠溶液脱除其中的硫化氢、磷化氢,经中和塔碱洗中和后,最后干燥得到纯净的乙炔气,附图为示意图,图中辅助部件,如阀门等,均未示出;乙炔净化塔3的底部设有排液管4与清水池5连通,所述乙炔发生器1中产生的电石渣浆经由发生器溢流管及底部排渣口排到渣浆池6,还设有渣浆泵7,通过渣浆泵7将渣浆池6中的电石渣浆经进料管13泵送至板框式压滤机8,经板框式压滤机8压滤后的电石渣落下待清除,通过铲车将其铲到电石渣放置区,电石渣可以用来做水泥,澄清液通过清水管9与清水池5连通流到清水池5,与未反应的次氯酸钠溶液混合,充分地利用未反应的次氯酸钠的氧化性,部分氧化澄清液中的硫化氢和磷化氢。

所述清水管9的上端与所述板框式压滤机8的澄清液出口连通,在清水管9的下端设有螺旋喷头10,所述清水管9的管路上还连接有压缩空气管11,使得澄清后的澄清液能够在进入清水池之前得到增压雾化,增大了澄清液与空气的接触面积,雾化后的水经自热降温后进入清水池。所述螺旋喷头10设有三个以上且并排设置于清水池5的上方,螺旋喷头10的喷嘴对准清水池5池体。还设有与清水池5连接的清水泵12,由于澄清液已经经过雾化降温,所述清水泵12可以将清水池5中的水泵送至低温水车间重复利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