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排渣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85123发布日期:2020-03-13 06:09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一种排渣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化炉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排渣系统。



背景技术:

煤气化技术是洁净高效利用煤的一种重要方式。我国煤炭资源丰富,油气资源相对匮乏,将丰富的煤炭转化成清洁的气体,近年来受到众多关注及应用。

流化床气化炉因内部物料均匀、温度均匀,采用碎煤为原料且气化效率高,广泛应用于煤气化领域。气化炉内发生煤炭和气化剂的气化反应,得到粗煤气及转化后灰渣,灰渣通过排渣系统排出气化炉。现有煤气化炉的排渣系统分为干法排渣和湿法排渣两种。干法排渣无废水产生,但存在扬尘等污染,且后续排渣系统相对复杂、设备材质要求高。湿法排渣会产生部分废水,但无粉尘污染问题,系统简单、清洁,但湿法排渣系统存在渣水分层堵塞设备及管道、无法顺畅输运等问题。尤其是针对流化床气化炉,排出的灰渣相对较粗,比重高于水,很难与水形成均相物料输运和外排,导致排渣系统堵塞、灰渣不能顺畅排出,进而影响气化炉的连续稳定运行。

参见图1,目前将气化炉1'产生的高温高压灰渣排入高压渣斗2'内,在激冷水作用下降温,高压渣斗2'控制一定的液位,高压液位渣水通过溢流管线进入高压溢流水冷却器3'中降温后循环使用;高压渣斗2'和冷却器6'之间的溢流管线及冷却器6'均存在堵塞风险,一旦堵塞不能溢流,致使高压渣斗2'无法补水,导致高压渣斗2'超温。高压渣斗2'内的灰渣降温后进入渣锁3',渣锁3'泄压至常压后,打开渣锁3'和常压水解罐4'之间的放空管线将渣水排入底部的常压水解罐4'中,渣水在水解罐4'中大颗粒灰渣与水分层易沉积在底部,导致水解罐4'与输送泵5'之间的下部管线和输送泵5'堵塞,致使水解罐4'中的渣水无法输送,水解罐4'无法接收上游的渣水,导致上游渣水输送管线中即渣锁3'和常压水解罐4'之间的渣水堆积堵塞,致使灰渣不能顺畅排出,进而影响气化炉的连续稳定运行。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排渣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排渣系统中的渣水堆积堵塞致使灰渣不能顺畅排出影响气化炉的连续稳定运行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排渣系统,用于对流化床气化炉排出的灰渣进行处理,该排渣系统包括:渣斗、渣锁、水解罐、缓存罐和破渣机;其中,所述渣斗的进渣口用于与所述气化炉的出渣口相连通并接收所述气化炉排出的气化灰渣,并且,所述渣斗上设置有第一补水口,用于向所述渣斗充入激冷水,以对所述渣斗内的气化灰渣进行降温并与气化灰渣混合得到渣水;所述渣锁的进渣口与所述渣斗的出渣口相连通,用于接收所述渣斗内排出的渣水;所述缓存罐的进渣口与所述渣锁的排渣口相连通,用以接收并缓存所述渣锁排出的渣水;所述破渣机的进渣口与所述缓存罐的出渣口相连通,用以接收所述缓存罐排出的渣水并对其进行破碎处理,以得到渣浆;或,所述破渣机设置于所述缓存罐内,用以对所述缓存罐内的渣水进行破碎处理,以得到渣浆;所述水解罐的进渣口与所述破渣机的出渣口或所述缓存罐的出渣口相连通,用以接收所述破渣机或所述缓存罐排出的渣浆,并对其进行搅拌。

进一步地,上述排渣系统,所述水解罐的溢流连接口与所述渣斗的第一溢流口相连通,用以接收所述渣斗溢流排出的渣水。

进一步地,上述排渣系统,所述缓存罐的溢流连接口与所述渣斗的第二溢流口相连通,用以接收并缓存所述渣斗溢流的渣水。

进一步地,上述排渣系统,所述缓存罐的溢流连接口与所述渣斗的第二溢流口之间的第二溢流管线上设有第二减压装置。

进一步地,上述排渣系统,所述水解罐的溢流连接口与所述渣斗的第一溢流口之间连通的第一溢流管线上设有第一减压装置。

进一步地,上述排渣系统,所述渣锁的侧壁的上部设有泄压口,其与所述水解罐的泄压连接口相连通,用以对所述渣锁进行泄压并将所述渣锁的细渣水排出至所述水解罐内;所述渣锁的顶部上设有放空口,其与所述水解罐的放空连接口相连通,用以对所述渣锁进行放空,以对所述渣锁进行补水和排渣。

进一步地,上述排渣系统,所述渣斗和/或所述渣锁上设有测压口,用以对所述渣斗和/或所述渣锁内的压力进行测试。

进一步地,上述排渣系统,所述渣斗和/或所述渣锁上设有测温口,用以对所述渣斗和/或所述渣锁内的渣水的温度进行测试。

进一步地,上述排渣系统,所述渣斗上设有液位口,用以安装液位计以对所述渣斗内液体的液位进行测量。

进一步地,上述排渣系统,所述渣锁上设置有第二补水口,用于向所述渣锁中充入液体,以对所述渣锁进行补水冲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排渣系统,渣锁的排渣口连通有缓存罐,通过缓存罐对渣锁内的渣水进行临时缓存,以保证渣锁内渣水的出处及稳定运行,进而避免渣锁无法接受上游的渣水,即保证渣锁上游渣水输送管线的畅通,避免渣锁上游渣水输送管线中渣水的堆积堵塞;并通过缓存罐串联的破渣机对渣水进行破碎处理,以避免渣水在水解罐中大颗粒灰渣与水分层易沉积在底部,进而避免水解罐与输送泵之间的下部管线和输送泵的堵塞,从而避免水解罐中的渣水无法输送,确保水解罐可接受其上游的渣水,以避免上游渣水输送管线中即渣锁和水解罐之间的渣水的堆积堵塞,确保灰渣的顺畅排出,从而确保气化炉的连续稳定运行。与现有技术相比,渣锁中的渣水不再全部直接排入水解罐,而是排入缓存罐中并进行破碎后再排入水解罐。也就是说,该系统可保证系统操作的稳定性,不会发生灰渣堵塞、下渣不畅、渣水分层、输送泵无法输运等问题的发生,有效保证了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操作连续性。

进一步地,水解罐的溢流连接口与渣斗的第一溢流口相连通,用以接收渣斗溢流排出的渣水,使渣斗中的溢流排出的渣水直接排入水解罐中,以通过压差将含部分小颗粒灰渣的溢流水压入下部的水解罐中,高压差操作实现了渣水的快速压入,避免两者之间的第一溢流管线的堵塞,保证渣斗中可及时补充冷却水,避免渣斗的超温。缓存罐的溢流连接口与渣斗的第二溢流口相连通,用以接收并缓存渣斗溢流的渣水,进而使渣斗中的溢流排出的渣水排入缓存罐中,以通过压差将渣水压入缓存罐中,以通过破渣机对渣水进行破碎处理,进而保证渣斗中可及时补充冷却水,避免渣斗的超温。尤其是,当渣斗的下游管线出现问题时,可将渣斗中渣水通过压差压入缓存罐,以保证渣斗内渣水的出处及稳定运行。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现有技术中排渣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排渣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2,其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排渣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排渣系统用于对流化床气化炉排出的灰渣进行处理;该排渣系统包括:渣斗2、渣锁3、水解罐4、输送泵5、缓存罐6和破渣机7;其中,

渣斗2的进渣口b用于与气化炉1的出渣口a相连通并接收气化炉1排出的气化灰渣,并且,渣斗2上设置有第一补水口c,用于向渣斗2充入激冷水,以对渣斗2内的气化灰渣进行降温并与气化灰渣混合,以得到渣水。具体地,渣斗2位于气化炉1的下方(相对于图2而言),渣斗2的进渣口b与气化炉1的出渣口a相连通,进而使气化炉1中的气化灰渣排入渣斗2中,而从气化炉2中排出的化灰渣为高温高压,所以渣斗2为高压渣斗。渣斗2上设置有第一补水口c,第一补水口c可以通过第一补水管线与第一供液装置(图中未示出)相连通,第一供液装置可以向渣斗2内充入激冷水,在渣斗2内部分散均匀以对气化灰渣冷却降温,并且激冷水与气化灰渣接触混合得到渣水,使得气化炉1排出的气化灰渣经渣斗2降温后下沉至渣斗2的底部。由于渣斗2为高压渣斗,所以第一供液装置向渣斗2内充入的液体的压力可以略大于渣斗2内的压力,以保证第一供液装置内的液体可以顺利充入渣斗2内。气化灰渣如果没有被冷却就由渣斗2排入渣锁3,会使两者之间的阀门在高温高压的情况下受到损害。而渣斗2和渣锁3始终处于有液体的状态,可以大大降低气化灰渣的温度,使气化灰渣由渣斗2排入渣锁3时,减少对两者之间阀门的使用负荷,延长了阀门的使用寿命。第一补水管线上可以设置有阀门,以通过控制阀门的开启或关闭控制第一供液装置内的液体是否从第一供液装置内进入渣斗2内。

渣锁3位于渣斗2的下方(相对于图2而言),渣锁3的进渣口e与渣斗2的出渣口d相连通,进而使渣斗2中的渣水排入渣锁3中,渣锁3为变压渣锁。具体地,渣斗2的出渣口d设置于渣斗2的底部,以将下沉至渣斗2底部的气化灰渣排出至渣锁3内。优选地,渣斗2和渣锁3之间设置有至少两个阀门,以便当阀门中有损坏时,其他的阀门还可以正常使用,即实现切断渣斗2和渣锁3时阀门之间的备用。也就是说,气化炉1排出的灰渣经渣斗2降温后下沉,直接经阀门下落至渣锁3中,渣锁3保持满水状态,正常排渣状态下,渣锁3中的水与渣斗2中水保持贯通,即阀门均为全开状态;渣锁3定期进行排渣操作,需要排渣时才切断渣斗2和渣锁3间阀门中的一个,多个阀门可互为备用。

缓存罐6的进渣口g与渣锁3的排渣口f相连通,进而使渣锁3中的渣水排入缓存罐6中。其中,缓存罐6的进渣口g与渣锁3的排渣口f之间的排渣管线上也设置有两个阀门,其中一个为常开状态,另一个为定期操作单元,以便实现渣锁3的定期排渣。

破渣机7的进渣口i与缓存罐6的出渣口h相连通,用以接收缓存罐6排出的渣水并对其进行破碎处理,处理成细颗粒,可与水实现均相混合,以得到含有细颗粒的渣浆,进而避免对水解罐4和输送泵5及两者之间管线的堆积堵塞,同时可确保水解罐4可接受其上游的渣水,以避免对水解罐4上游渣水输送管线内渣水的堆积堵塞。当然,破渣机7亦可设置于缓存罐6内,在缓存罐6对渣水进行临时缓存的同时对缓存罐6内的渣水进行破碎处理,以得到渣浆,后续通过缓存罐6排至水解罐4内,也就是说,破渣机7可以设置在缓存罐6内或其渣水流向的下游。其中,破渣机7可以采用球磨机、辊式破碎机等,本实施例中对其不做任何限定。优选地,破渣机7上可设置有冲洗水入口(图中未示出),以定期对破渣机7进行冲洗处理。

水解罐4的进渣口k与破渣机7的出渣口j或缓存罐6的出渣口h相连通,用以接收破渣机7或缓存罐6排出的渣浆,并对其进行搅拌。具体地,破渣机7的进渣口i与缓存罐6的出渣口h相连通时,破渣机7对缓存罐6排出的渣水进行破碎处理后得到渣浆,并通过破渣机7的出渣口j排至水解罐4中;破渣机7设置于缓存罐6内时,破渣机7对缓存罐6内的渣水破碎处理后得到渣浆,并通过缓存罐6的出渣口h排至水解罐4中,水解罐4对渣浆进行搅拌处理,在强力搅拌器作用下进一步混合均匀,经水解罐4下部的渣浆出口l排出送至输送泵5内,经输送泵5加压外送至后续处理系统进行渣水分离处理或其他处理。其中,输送泵5对细渣浆进行输运处理,具体可以为离心泵或隔膜泵等。

本实施例中,渣锁3的排渣口f连通有缓存罐6,通过缓存罐6对渣锁3内的渣水进行临时缓存,以保证渣锁3内渣水的出处及稳定运行,进而避免渣锁3无法接受上游的渣水,即保证渣锁3上游渣水输送管线的畅通,避免渣锁3上游渣水输送管线中渣水的堆积堵塞;并通过缓存罐6串联的破渣机7对渣水进行破碎处理,以避免渣水在水解罐4中大颗粒灰渣与水分层易沉积在底部,进而避免水解罐4与输送泵5之间的下部管线和输送泵5的堵塞,从而避免水解罐4中的渣水无法输送,确保水解罐4可接受其上游的渣水,以避免上游渣水输送管线中即渣锁3和水解罐4之间的渣水的堆积堵塞,确保灰渣的顺畅排出,从而确保气化炉1的连续稳定运行。与现有技术相比,渣锁3中的渣水不再全部直接排入水解罐4,而是排入缓存罐6中并进行破碎后再排入水解罐4。也就是说,该系统保证系统操作的稳定性,不会发生灰渣堵塞、下渣不畅、渣水分层、输送泵无法输运等问题的发生,有效保证了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操作连续性。

在上述实施例中,渣斗2包括相连接或一体成型的上部圆柱结构和下部倒圆锥结构,下部倒圆锥结构的设置有利于渣水的顺畅下流,优选地,下部倒圆锥结构的锥角20°-80°。渣斗2内部中心为与气化炉2排渣管线直接连接的向下延伸至渣斗2中下部的中心内筒,气化炉1排出的高温气化灰渣经中心内筒下行,与经补水管线进入的激冷水接触、冷却降温混合为渣水一并下行,进入渣斗2中下部的水中,渣斗2的中下部一般为满水状态,以确保渣斗2和渣锁3中液体的贯通状态。渣斗2的顶部设置有一个或多个测压口(图中未示出),用以连接压力计,用以对渣斗2内的压力进行测量,以保证和判断渣斗2与气化炉1之间压力的贯通。优选地,高压渣斗2的侧壁上亦可开设有液位口,用以安装液位计以对渣斗2内液体的液位进行测量;为进一步保证液位计量的准确,进一步优选地,液位计安装两个或多个且为不同液位测量原理,例如可分别为音叉振动式、磁浮式、压力式、超声波、声呐波,磁翻板、雷达式,当然亦可为其他类型或组合,本实施例中对其不做任何限定。高压渣斗2的侧壁还开设有一个或多个测温口,用于测试渣斗内渣水的温度,并可调控渣斗2内的补水量及溢流量,控制渣斗2内渣水和渣斗2的温度,以确保在设定范围,设定范围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本实施例中对其不做任何限定。

渣斗2还可以设置有至少一个溢流口,其位置低于渣斗2内水的液位。本实施例中以两个为例进行说明,即渣斗2的第一溢流口m和渣斗2的第二溢流口n,以使渣斗2中的液体量保持一定,防止过多的液体进入上部的气化炉1中,亦可确保激冷水的补入,进而确保对排入的气化灰渣的冷却降温,确保渣水形成强制循环,从而避免渣斗2的高温,同时,渣斗中渣水的溢流可确保气化炉1内的气化灰渣顺畅排至渣斗2中,进而确保气化炉1的连续稳定运行。具体实施时,溢流口连接的管线上可以设置有阀门,以通过控制阀门的开启或关闭控制渣斗2内的渣水从渣斗2内溢流排出;优选地,渣斗2的溢流口的位置设置于渣斗2的上部,以确保溢流排出的渣水为细渣水,避免沉积在渣斗2底部的粗渣水自溢流口中排出。

其中,水解罐4设置于渣斗2的下部(相对于图2所示的位置而言),水解罐4的溢流连接口o与渣斗2的第一溢流口m相连通,用以接收渣斗2内溢流排出的渣水,进而使渣斗2中的溢流排出的渣水直接排入水解罐4中,以通过压差将含部分小颗粒灰渣的溢流水压入下部的水解罐4中,高压差操作实现了渣水的快速压入,避免两者之间的第一溢流管线的堵塞,保证渣斗2中可及时补充冷却水,避免渣斗2的超温。优选地,水解罐4和渣斗2之间的第一溢流管线上设有第一减压装置21,用以控制第一减压装置21下游与渣斗2之间的压差,以使其为恒定值,如0.2-1mpa,进而通过压差实现渣水的顺利压出,当然第一减压装置21下游与渣斗2之间的压差亦可为其他值或其他波动段,本实施例中对其不做任何限定。尤其是,水解罐4与渣斗2相连通的设置,可在高温灰渣排渣量大溢流量小等造成渣斗2超温时,可通过第一减压装置21的开启,将渣斗2的高温渣水减压后送至水解罐4中,液位降低后及时增加补充激冷水,保持渣斗2内的渣水形成强制循环,进而避免渣斗2的超温。

缓存罐6的溢流连接口p与渣斗2的第二溢流口n相连通,用以接收并缓存渣斗2溢流的渣水,进而使渣斗2中的溢流排出的渣水排入缓存罐6中,以通过压差将渣水压入缓存罐6中,以通过破渣机7对渣水进行破碎处理,进而保证渣斗2中可及时补充冷却水,避免渣斗2的超温。尤其是,当渣斗2的下游管线出现问题时,可将渣斗2中渣水通过压差压入缓存罐6,以保证渣斗2内渣水的出处及稳定运行。当然,缓存罐6的溢流连接口p与渣斗2的连接位置亦可为其他位置,渣斗2为高压渣斗,缓存罐6为常压缓存罐,其压力小于渣斗2内的压力;优选地,可通过渣斗2的第二溢流口n和缓存罐6的溢流连接口p之间的第二溢流管线上设置有第二减压装置22,以进行压差的调节,进而进一步确保渣斗2内的渣水可顺利排至缓存罐6内,当然,第二减压装置22亦可调节渣斗2的溢流量。

在上述实施例中,渣锁3为定期操作设备,定期对排渣系统中的渣水进行排渣处理。渣锁3的结构同渣斗2一致,均包括相连接或一体成型的上部筒体结构和下部倒锥形结构,下部倒圆锥结构的设置有利于渣水的顺畅下流,优选地,下部倒圆锥结构的锥角20°-80°。渣锁3的顶部设有放空口q,渣锁3在下渣和补水时渣锁3的放空口q打开,以保持渣锁3和外界的连通,便于下渣和补水操作。渣锁3的放空口q与渣锁3下部的水解罐4的放空连接口r通过放空管线连通,优选地,放空管线上加设有第四减压装置32;渣锁3的侧壁的上部设有泄压口s,其与水解罐4的泄压连接口t通过泄压管线连通,泄压管线上设有第三减压装置31,以通过第三减压装置31和第四减压装置32控制其下游与渣锁3之间的压差为恒定值,如0.2-1mpa,进而通过压差实现渣水的顺利压出,压差形成的快速输运避免了管线中的堆积、堵塞。当渣锁3需要排渣时,将渣锁3与渣斗2间的阀门中的一个关闭,打开泄压管线上设置的阀门,以经泄压口s将渣锁3内的上层细渣水压出至水解罐4中,泄压后打开放空口q,并通过渣锁3下部的排渣口f进行排渣操作,将渣锁3中下层含大颗粒灰渣的粗渣水排入缓存罐6中。渣锁3的侧壁还设有第二补水口u,用于对排完渣水的渣锁3进行补水充压操作,补水充压至一定压力才可以将渣锁3至渣斗2之间的阀门全开,实现渣锁3和渣斗2之间的贯通,进而将气化炉1排出的灰渣再次引入渣锁3中。另外,渣锁3的侧壁还设置有测压口(图中未示出),用于控制和判断渣锁3内的压力;渣锁3的侧壁设有测温口(图中未示出),用于测试渣锁内渣水的温度。因为渣锁3的放空口q及泄压口s在上部设置,控制泄压及放空速度,渣锁3底部沉积的大颗粒不会进入放空管线和泄压管线内,故仅渣水上部的较细颗粒随水一并进入放空管线和泄压管线,因颗粒较细无需进行破碎处理,因此可直接与水解罐4连通。

其中,第一减压装置21、第二减压装置22、第三减压装置31、第四减压装置32的压力可以预设及调控,控制其本身与上游设备之间的压差为定值,通过上下游压差将上游系统中的渣水顺畅压入下游系统,压差形成的快速输运避免了管线中的堆积、堵塞。其中,减压装置优选为角阀,当然亦可为其他可实现减压操作的减压装置,本实施例中对其不做任何限定。

以下对本实施例提供的排渣系统的工作过程进行详细的说明:

气化炉的排渣,渣锁3的泄压口s、放空口q、排渣口f均处于关闭状态,渣斗2和渣锁3之间的两阀门均为打开状态,经气化炉1底部的出渣口a自渣斗2上部的进渣口b直接排入渣斗2内;渣斗2内部中心为与气化炉1排渣管线直接连接的向下延伸至渣斗2中下部的中心内筒,700℃左右高温灰渣经中心内筒下行,与经第一补水口c进入的激冷水接触、冷却降温,之后降温至200℃左右的渣水一并下行,进入渣斗2中下部的水中,渣斗2的中下部为满水状态,其液位高于第一溢流口m和第二溢流口n;渣斗2的渣水经渣斗2和渣锁3之间的两阀门下落至渣锁3中,渣锁3保持满水状态,正常排渣状态下,渣锁中的水与渣斗2中水保持贯通;当高温灰渣排渣量大溢流量小等造成渣斗2超温时,可通过第一减压装置21的开启,将渣斗2的高温渣水减压后送至水解罐4中,液位降低后及时增加补充激冷水,保持渣斗2内的渣水形成强制循环,进而避免渣斗2的超温;当去往水解罐4的溢流管线出问题时,亦可通过第二溢流口n将渣水排出至缓存罐6中;

对渣锁3进行定期排渣时:切断渣斗2和渣锁3之间的两阀门中的一个,气化炉排出的渣暂时沉积在渣斗2中,打开渣锁3泄压管线上的阀门,经泄压口s将渣锁3中的上层细渣水压出至水解罐4中,泄压后打开放空口q,并通过渣锁3下部的排渣口f进行排渣操作,将渣锁3中下层含大颗粒灰渣的粗渣水自缓存罐6的进渣口g排入缓存罐6中进行临时缓存;缓存罐6中的渣水自缓存罐6的出渣口h排出并自破渣机7的进渣口i排入至破渣机7内,开动破渣机7将渣水中的大颗粒灰渣破碎至0.3-0.5mm以下,同水形成均相物料形成细渣浆,细渣浆送入水解罐4中,并在强力搅拌器作用下进一步混合均匀,经下部的渣浆出口排出送至输送泵6,经泵加压外送至后续工段进行渣水分离处理;

渣锁3排渣后:在对渣锁3进行排渣后,关闭渣锁3的泄压口s、放空口q、排渣口f,通过第二补水口u对渣锁3进行补水充压操作,补水充压至一定压力才可以将渣锁3至渣斗2间的阀门全开,实现渣锁3和渣斗2的贯通,将气化炉1排出的灰渣再次引入渣锁3。

综上,本实施例提供的排渣系统,渣锁3的排渣口f连通有缓存罐6,通过缓存罐6对渣锁3内的渣水进行临时缓存,以保证渣锁3内渣水的出处及稳定运行,进而避免渣锁3无法接受上游的渣水,即保证渣锁3上游渣水输送管线的畅通,避免渣锁3上游渣水输送管线中渣水的堆积堵塞;并通过缓存罐6串联的破渣机7对渣水进行破碎处理,以避免渣水在水解罐4中大颗粒灰渣与水分层易沉积在底部,进而避免水解罐4与输送泵5之间的下部管线和输送泵5的堵塞,从而避免水解罐4中的渣水无法输送,确保水解罐4可接受其上游的渣水,以避免上游渣水输送管线中即渣锁3和水解罐4之间的渣水的堆积堵塞,确保灰渣的顺畅排出,从而确保气化炉1的连续稳定运行。与现有技术相比,渣锁3中的渣水不再全部直接排入水解罐4,而是将上层含细颗粒灰渣的渣水通过高压差压入水解罐4中,压差形成的快速输运避免了管线中的堆积、堵塞,将下层含大颗粒灰渣的渣水排入缓存罐6进行破碎再排入水解罐4。也就是说,该系统在实现灰渣冷却、泄压、排渣的同时,可保证系统操作的稳定性,不会发生灰渣堵塞、下渣不畅、渣水分层、输送泵无法输运等问题的发生,有效保证了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操作连续性。

进一步地,水解罐4的溢流连接口o与渣斗2的第一溢流口m相连通,用以接收渣斗2溢流排出的渣水,使渣斗2中的溢流排出的渣水直接排入水解罐4中,以通过压差将含部分小颗粒灰渣的溢流水压入下部的水解罐4中,高压差操作实现了渣水的快速压入,避免两者之间的第一溢流管线的堵塞,保证渣斗2中可及时补充冷却水,避免渣斗2的超温。缓存罐6的溢流连接口p与渣斗2的第二溢流口n相连通,用以接收并缓存渣斗2溢流的渣水,进而使渣斗2中的溢流排出的渣水排入缓存罐6中,以通过压差将渣水压入缓存罐6中,以通过破渣机7对渣水进行破碎处理,进而保证渣斗2中可及时补充冷却水,避免渣斗2的超温。尤其是,当渣斗2的下游管线出现问题时,可将渣斗2中渣水通过压差压入缓存罐6,以保证渣斗2内渣水的出处及稳定运行。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