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脱除有机硫的超精脱硫塔及脱硫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3709982发布日期:2021-01-23 16:59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脱除有机硫的超精脱硫塔及脱硫方法与流程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脱硫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高效脱除有机硫的超精脱硫塔及脱硫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的生物脱硫塔内部纵向排列有若干层填料层,填料层对脱硫塔内经过的沼气进行脱硫净化,净化过程中在填料层内形成单质硫等杂质,长期使用后,容易将填料层堵塞,进而降低填料层对沼气的脱硫效果。而现有的脱硫塔中只能经过沼气,而无法对填料层进行逐一清洗。如果需要冲洗,需要将所有填料层依次取出,操作繁琐,耗时较长,降低清洗效率、进而降低了沼气净化的效率。或者在脱硫塔顶部冲水清洗,水由上至下,水压逐渐减小,底层的填料层冲洗效果有限;
[0003]
如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201310420956.2生物脱硫塔填料冲洗装置及冲洗方法,该生物脱硫塔填料冲洗装置,脱硫塔内部纵向排列有若干个填料层,包括进水管、排污管和穿孔曝气盘,所述的进水管位于脱硫塔下方,排污管位于脱硫塔底部,每个填料层下方均设置有穿孔曝气盘,所述的穿孔曝气盘与气源相连,穿孔曝气盘下方密布有曝气孔,从而对填料层进行逐一清洗,但是不能从根源上减少单质硫对填料层和塔壁的粘附,还是会影响脱硫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有鉴于所述,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沼气生物脱硫装置,包括脱硫塔主体,所述脱硫塔主体内部设有第一反应腔和第二反应腔,所述第一反应腔和第二反应腔之间通过隔板隔开,所述隔板底部与所述脱硫塔主体之间留有间隙,所述第一反应腔下部设有第一进气管和第一气流匀布板,所述第一进气管上设有单向阀,所述第一气流匀布板上部设有第一温度感应器、第一生物填料装置和第一防粘壁装置,所述第一生物填料装置与第一电机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反应腔上部设有第一喷淋装置,所述第一反应腔顶部设有第一出气口和第一电机,所述第一喷淋装置通过管道与第一水泵连接,所述第一水泵位于第一副塔底部,第二反应腔下部设有第一进液管和第二进气管,所述第二进气管上设有单向阀和第二气泵,所述第二反应腔中部设有第二气流匀布板,所述第二气流匀布板位于第二进气管上部,所述第二气流匀布板上部设有第二温度感应器、第一液位开关、第二生物填料装置和第二防粘壁装置,所述第二生物填料装置与第二电机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反应腔顶部设有脱水装置、第二出气口和第二电机;
[0005]
所述第一出气口通过管道与第一气泵连接,所述第一气泵通过管道与第一副塔底部的第三进气管连通,所述第三进气管上设有单向阀,所述第一副塔内部设有第一水泵、第三气流匀布板、第三出气口、第二液位开关和第二喷淋装置,所述第二液位开关与第一水泵连接,所述第三出气口通过管道和第二气泵连接,所述第二气泵通过管道和第二进气管连通,所述第二喷淋装置通过换热管道与第二副塔底部连通,所述换热管道与换热器连接,所
述第二副塔中部设有滤板,所述第二副塔顶部设有第二进液管,所述第二进液管与第一反应腔底部连通,所述第二进液管上设有电磁阀。
[0006]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0007]
优选地,所述第一生物填料装置和第二生物填料装置结构相同尺寸大小不同,所述第一生物填料装置包括与第一电机输出轴固定连接的旋转主轴,所述旋转主轴上设有螺旋设置的支轴,所述支轴上设有多个安装凹槽,所述安装凹槽两端设有两个同轴的第一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伸入生物填料球外圈的第一连接套内,所述生物填料球外圈内侧设有两个同轴的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伸入生物填料球内圈的第二连接套内。
[0008]
优选地,所述第一防粘壁装置和第二防粘壁装置结构相同尺寸大小不同,所述第一防粘壁装置包括与脱硫塔主体适配的底座,所述底座上部的过气口与第一气筒顶部通过管道连接,所述底座下部的过气口与第一气筒底部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第一气筒内设有活塞,所述活塞通过活塞杆与第一气缸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底座上设有延伸边,所述延伸边之间设有导杆,所述导杆上设有滚珠槽,所述导杆上套设有滑套,所述滑套内侧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与滚珠槽之间设有滚珠,所述滑套两侧设有密封片,所述滑套外固定有第一内刮片,所述延伸边上固定有弹性罩,所述弹性罩为防水材质,所述第一内刮片边沿分别与底座、延伸边和弹性罩相接。
[0009]
优选地,所述脱水装置包括容置盒,所述容置盒顶部与脱硫塔主体固定连接,所述容置盒底部设有网孔,所述容置盒内设有脱水绵,所述脱水棉中部固定有中空管,所述第二电机输出轴穿设过所述中空管,所述第二电机输出轴上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与所述脱水棉平行设置,所述转动杆上转动连接有压辊,所述压辊压入脱水棉内。
[0010]
基于上述装置的脱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1]
a1通过第一进液管向所述脱硫塔内通入脱硫液,脱硫液一部分在脱硫塔内,一部分经过第二副塔流入第一副塔内,第一副塔内液面升高触发第二液位开关,第二液位开关启动第一水泵,第一水泵将第一副塔内的脱硫液抽取到第一喷淋装置喷出,直到脱硫液漫过生物填料装置触发第一液位开关,第一液位开关关闭第一进液管;
[0012]
a2通过第一进气管向第一反应腔内通入沼气;
[0013]
a3启动第一反应腔顶部的第一电机,第一电机带动第一生物填料装置转动,第一生物填料装置上的生物填料球的内圈和外圈发生自转,第一生物填料装置对沼气进行第一次脱硫处理;
[0014]
a4同时启动第一防粘壁装置,启动第一气缸,第一气缸的输出轴往复运动,带动第一气筒内的第一活塞往复运动,第一气筒带动第一内刮片刮片往复运动;
[0015]
a5电磁阀处于常开状态,第一反应腔底部的脱硫液流入第二副塔内,第二副塔底部的脱硫液流入第一副塔内,第一副塔内的第一水泵持续不断的泵送第一副塔内的脱硫液到第一喷淋装置,第一喷淋装置对提升到第一反应腔上部的气体进行喷淋,对沼气进行第二次脱硫处理;
[0016]
a6启动第一气泵,第一气泵将经过喷淋的气体泵送到第一副塔底部,气体经过第三气流匀布板匀布后与第一副塔内的脱硫液反应,对沼气进行第三次脱硫处理;
[0017]
a7启动第一副塔顶部的第二气泵,第二气泵将第二副塔内的气体泵送到第二反应腔底部,气体经过第二气流匀布板匀布后进入第二生物填料装置,启动第二电机,第二生物
填料装置发生转动,第二生物填料装置上的生物填料球的外圈和内圈同时发生自转,对沼气进行第四次脱硫处理;
[0018]
a8启动第二防粘壁装置,启动第二气缸,第二气缸的输出轴往复运动,带动第二气筒内的第二活塞往复运动,第二气筒带动第二内刮片往复运动;
[0019]
a9第二电机转动的时候,能够带动转动杆和压辊转动,对脱水棉进行脱水,气体经过脱水棉脱水后进入贮气室。
[002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1]
1.第一反应腔体的截面面积与第二反应腔的截面面积比值为1:2,初始的沼气进入第一反应腔后上升更加集中,产生的气泡与第一生物填料装置之间的接触更加剧烈快速,能够控制适量脱硫,避免反应过大,产生过多的单质硫,避免单质硫粘附在第一生物填料装置上;
[0022]
2.当第一温度感应器或第二温度感应器感应到温度过低或者过高时,会启动换热器,换热器对经过换热管的脱硫液进行控温,从而改变第一反应腔和第二反应腔内脱硫液温度,从而利于脱硫反应;
[0023]
3.第二反应腔内横截面积更大,气体经过第二气流匀布板匀布后,气泡分散得更开,气泡与第二生物填料装置之间的接触更加温和、更加充分,使得脱硫反应更加彻底;
[0024]
4.当第一生物填料装置发生转动的时候,所述生物填料球外圈和内圈均发生转动,所述生物填料球发生紊流,紊流能够对生物填料球自身进行冲洗,从而能够避免单质硫粘附在生物填料球上;
[0025]
5.当第一气缸的输出轴伸出时,活塞向第一气筒底部移动,所述第一气筒底部的气体通过底座下部的过气口进入第一内刮片下部的弹性罩内,所述第一气筒上部通过底座上部的过气口吸取第一内刮片上部的气体,所述第一内刮片上部的弹性罩排出气体后处于压缩状态,所述第一内刮片下部的弹性罩处于膨胀状态,且第一内刮片在下部的气压作用下向上移动,第一内刮片将压缩状态的弹性罩抚平,抚平后的弹性罩在下部气压的作用下膨胀,当第一气缸的输出轴缩回时,活塞向第一气筒顶部移动,所述第一气筒顶部的气体通过底座上部的过气口进入第一内刮片上部的弹性罩内,所述第一气筒下部通过底座下部的过气口吸取第一内刮片下部的气体,所述第一内刮片下部的弹性罩排出气体后处于压缩状态,所述第一内刮片上部的弹性罩充入气体后处于膨胀状态,且内刮片在上部气体的压力作用下向下移动,所述第一内刮片将压缩状态的弹性罩抚平,抚平后的弹性罩在上部气压的作用下膨胀,重复上述步骤,能够有效避免单质硫粘附在塔壁上;
[0026]
6.第二电机的输出轴转动时,所述转动杆也随之转动,转动杆上的压辊与脱水棉接触,所述脱水绵与容置盒固定连接,压辊在转动过程中能够有效对脱水棉进行挤压,从而能够有效将脱水绵内的液体挤压出来,使得脱水棉保持足够的脱水能力;
[0027]
7.所述底座上设有延伸边,所述延伸边之间设有导杆,所述导杆上设有滚珠槽,所述导杆上套设有滑套,所述滑套内侧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与滚珠槽之间设有滚珠,所述第一内刮片与导杆之间通过限位槽、滚珠槽和滚珠将滑动连接转变为滚动连接,从而能够提高第一内刮片的移动效率;
[0028]
8.初始的沼气与第一反应腔内的填料层反应后产生的单质硫想下沉淀,单质硫和脱硫液通过所述第二进液管进入第二副塔内,脱硫液通过第二副塔的滤板进入第一副塔
内,能够有效将单质硫收集到第二副塔内,避免单质硫对第一反应腔和第二反应腔内的反应造成影响,且经过过滤后的脱硫液能够继续对沼气进行脱硫处理。
附图说明
[0029]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图。
[0030]
图2为防粘壁装置的结构图。
[0031]
图3为脱水装置的结构图。
[0032]
图4为生物填料球的结构图。
[0033]
图5为安装凹槽的结构图。
[0034]
图6为生物填料装置的结构图。
[0035]
附图标记:1、第一电机;2、第一出气口;3、第二电机;4、第二出气口; 5、脱水装置;6、脱硫液;7、第二生物填料装置;8、第二气缸;9、第二气筒; 10、第二防粘壁装置;11、第二反应腔;12、第一进液管;13、第二气泵;14、第三出气口;15、第一副塔;16、第二喷淋装置;17、第一气泵;18、电磁阀; 19、第三气流匀布板;20、第三进气管;21、第一水泵;22、滤板;23、换热器;24、第二副塔;25、第二进液管;26、第一反应腔;27、第一进气管;28、第一气流匀布板;29、第一防粘壁装置;30、第一气筒;31、第一气缸;32、第一喷淋装置;33、弹性罩;34、底座上部的过气口;35、底座;36、导杆; 37、底座下部的过气口;38、第一内刮片;39、压辊;40、转动杆;41、安装凹槽;42、第一连接杆;43、第一连接套;44、生物填料球外圈;45、生物填料球内圈;46、第二连接套。
具体实施方式
[0036]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0037]
如图1-6所示,一种沼气生物脱硫装置,包括脱硫塔主体,所述脱硫塔主体内部设有第一反应腔26和第二反应腔11,所述第一反应腔26和第二反应腔11 之间通过隔板隔开,所述隔板底部与所述脱硫塔主体之间留有间隙,所述第一反应腔26与第二反应腔11处于连通状态,第一反应腔26体的截面面积与第二反应腔11的截面面积比值为1:2,初始的沼气进入第一反应腔26后上升更加集中,产生的气泡与第一生物填料装置之间的接触更加剧烈快速,能够控制适量脱硫,避免反应过大,产生过多的单质硫,避免单质硫粘附在第一生物填料装置上;
[0038]
所述第一反应腔26下部设有第一进气管27和第一气流匀布板28,所述第一进气管27上设有单向阀,所述第一气流匀布板28上部设有第一温度感应器、第一生物填料装置和第一防粘壁装置29,当第一温度感应器感应到温度过低或者过高时,会启动换热器23,换热器23对经过换热管的脱硫液6进行控温,从而改变第一反应腔26内脱硫液6温度,从而利于脱硫反应,所述第一生物填料装置与第一电机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反应腔26上部设有第一喷淋装置32,所述第一反应腔26顶部设有第一出气口2和第一电机1,所述第一喷淋装置32通过管道与第一水泵21连接,所述第一水泵21位于第一副塔15底部,第二反应腔11下部设有第一进液管12和第二进气管,所述第二进气管上设有单向阀和第二气泵13,所述第二反应腔11中部设有第二气流匀布板,所述第二气流匀布板位于第二进气管上部,所述第二气流匀布板上部设有第二温度感应器、第一液位开关、第二生物填料装置7和第二防粘壁装置
10,当第二温度感应器感应到温度过低或者过高时,会启动换热器23,换热器23对经过换热管的脱硫液6 进行控温,从而改变第一反应腔26和第二反应腔11内脱硫液6温度,从而利于脱硫反应,所述第二生物填料装置7与第二电机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反应腔11顶部设有脱水装置5、第二出气口4和第二电机3;
[0039]
所述第一出气口2通过管道与第一气泵17连接,所述第一气泵17通过管道与第一副塔15底部的第三进气管20连通,所述第三进气管20上设有单向阀,所述第一副塔15内部设有第一水泵21、第三气流匀布板19、第三出气口14、第二液位开关和第二喷淋装置16,所述第二液位开关与第一水泵21连接,所述第三出气口14通过管道和第二气泵13连接,所述第二气泵13通过管道和第二进气管连通,所述第二喷淋装置16通过换热管道与第二副塔24底部连通,所述换热管道与换热器23连接,所述第二副塔24中部设有滤板22,所述第二副塔24顶部设有第二进液管25,所述第二进液管25与第一反应腔26底部连通,所述第二进液管25上设有电磁阀18,初始的沼气与第一反应腔26内的填料层反应后产生的单质硫想下沉淀,单质硫和脱硫液6通过所述第二进液管25进入第二副塔24内,脱硫液6通过第二副塔24的滤板22进入第一副塔15内,能够有效将单质硫收集到第二副塔24内,避免单质硫对第一反应腔26和第二反应腔11内的反应造成影响,且经过过滤后的脱硫液6能够继续对沼气进行脱硫处理。
[0040]
所述第一生物填料装置和第二生物填料装置7结构相同尺寸大小不同,所述第一生物填料装置包括与第一电机1输出轴固定连接的旋转主轴,所述旋转主轴上设有螺旋设置的支轴,所述支轴上设有多个安装凹槽41,所述安装凹槽 41两端设有两个同轴的第一连接杆42,所述连接杆伸入生物填料球外圈44的第一连接套43内,所述生物填料球外圈44内侧设有两个同轴的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伸入生物填料球内圈45的第二连接套46内,当第一生物填料装置发生转动的时候,所述生物填料球外圈44和内圈均发生转动,所述生物填料球发生紊流,紊流能够对生物填料球自身进行冲洗,从而能够避免单质硫粘附在生物填料球上。
[0041]
所述第一防粘壁装置29和第二防粘壁装置10结构相同尺寸大小不同,所述第一防粘壁装置29包括与脱硫塔主体适配的底座35,所述底座上部的过气口 34与第一气筒30顶部通过管道连接,所述底座下部的过气口37与第一气筒30 底部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第一气筒30内设有活塞,所述活塞通过活塞杆与第一气缸3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底座35上设有延伸边,所述延伸边之间设有导杆36,所述导杆36上设有滚珠槽,所述导杆36上套设有滑套,所述滑套内侧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与滚珠槽之间设有滚珠,所述第一内刮片38与导杆 36之间通过限位槽、滚珠槽和滚珠将滑动连接转变为滚动连接,从而能够提高第一内刮片38的移动效率,所述滑套两侧设有密封片,所述滑套外固定有第一内刮片38,所述延伸边上固定有弹性罩33,所述弹性罩33为防水材质,所述第一内刮片38边沿分别与底座35、延伸边和弹性罩33相接,当第一气缸31的输出轴伸出时,活塞向第一气筒30底部移动,所述第一气筒30底部的气体通过底座下部的过气口37进入第一内刮片38下部的弹性罩33内,所述第一气筒 30上部通过底座上部的过气口34吸取第一内刮片38上部的气体,所述第一内刮片38上部的弹性罩33排出气体后处于压缩状态,所述第一内刮片38下部的弹性罩33处于膨胀状态,且第一内刮片38在下部的气压作用下向上移动,第一内刮片38将压缩状态的弹性罩33抚平,抚平后的弹性罩33在下部气压的作用下膨胀,当第一气缸31的输出轴缩回时,活塞
向第一气筒30顶部移动,所述第一气筒30顶部的气体通过底座上部的过气口34进入第一内刮片38上部的弹性罩33内,所述第一气筒30下部通过底座下部的过气口37吸取第一内刮片 38下部的气体,所述第一内刮片38下部的弹性罩33排出气体后处于压缩状态,所述第一内刮片38上部的弹性罩33充入气体后处于膨胀状态,且内刮片在上部气体的压力作用下向下移动,所述第一内刮片38将压缩状态的弹性罩33抚平,抚平后的弹性罩33在上部气压的作用下膨胀,重复上述步骤,能够有效避免单质硫粘附在塔壁上。
[0042]
所述脱水装置5包括容置盒,所述容置盒顶部与脱硫塔主体固定连接,所述容置盒底部设有网孔,所述容置盒内设有脱水绵,所述脱水棉中部固定有中空管,所述第二电机3输出轴穿设过所述中空管,所述第二电机3输出轴上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转动杆40,所述转动杆40与所述脱水棉平行设置,所述转动杆40上转动连接有压辊39,所述压辊39压入脱水棉内,当第二电机3的输出轴转动时,所述转动杆40也随之转动,转动杆40上的压辊39与脱水棉接触,所述脱水绵与容置盒固定连接,压辊39在转动过程中能够有效对脱水棉进行挤压,从而能够有效将脱水绵内的液体挤压出来,使得脱水棉保持足够的脱水能力。
[0043]
基于上述脱硫装置的脱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44]
a1通过第一进液管12向所述脱硫塔内通入脱硫液6,脱硫液6一部分在脱硫塔内,一部分经过第二副塔24流入第一副塔15内,第一副塔15内液面升高触发第二液位开关,第二液位开关启动第一水泵21,第一水泵21将第一副塔 15内的脱硫液6抽取到第一喷淋装置32喷出,直到脱硫液6漫过生物填料装置触发第一液位开关,第一液位开关关闭第一进液管12;
[0045]
a2通过第一进气管27向第一反应腔26内通入沼气;
[0046]
a3启动第一反应腔26顶部的第一电机1,第一电机1带动第一生物填料装置转动,第一生物填料装置上的生物填料球的内圈和外圈发生自转,第一生物填料装置对沼气进行第一次脱硫处理;
[0047]
a4同时启动第一防粘壁装置29,启动第一气缸31,第一气缸31的输出轴往复运动,带动第一气筒30内的第一活塞往复运动,第一气筒30带动第一内刮片38刮片往复运动;
[0048]
a5电磁阀18处于常开状态,第一反应腔26底部的脱硫液6流入第二副塔 24内,第二副塔24底部的脱硫液6流入第一副塔15内,第一副塔15内的第一水泵21持续不断的泵送第一副塔15内的脱硫液6到第一喷淋装置32,第一喷淋装置32对提升到第一反应腔26上部的气体进行喷淋,对沼气进行第二次脱硫处理;
[0049]
a6启动第一气泵17,第一气泵17将经过喷淋的气体泵送到第一副塔15底部,气体经过第三气流匀布板19匀布后与第一副塔15内的脱硫液6反应,对沼气进行第三次脱硫处理;
[0050]
a7启动第一副塔15顶部的第二气泵13,第二气泵13将第二副塔24内的气体泵送到第二反应腔11底部,气体经过第二气流匀布板匀布后进入第二生物填料装置7,启动第二电机3,第二生物填料装置7发生转动,第二生物填料装置7上的生物填料球的外圈和内圈同时发生自转,对沼气进行第四次脱硫处理;
[0051]
a8启动第二防粘壁装置10,启动第二气缸8,第二气缸8的输出轴往复运动,带动第二气筒9内的第二活塞往复运动,第二气筒9带动第二内刮片往复运动;
[0052]
a9第二电机3转动的时候,能够带动转动杆40和压辊39转动,对脱水棉进行脱水,
气体经过脱水棉脱水后进入贮气室。
[0053]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为:通过第一进液管12向所述脱硫塔内通入脱硫液6,脱硫液6一部分在脱硫塔内,一部分经过第二副塔24流入第一副塔15内,第一副塔15内液面升高触发第二液位开关,第二液位开关启动第一水泵21,第一水泵21将第一副塔15内的脱硫液6抽取到第一喷淋装置32喷出,直到脱硫液 6漫过生物填料装置触发第一液位开关,第一液位开关关闭第一进液管12;
[0054]
通过第一进气管27向第一反应腔26内通入沼气,沼气经过第一气流匀布板28进行匀布,匀布后的沼气与第一生物填料装置接触反应,启动第一反应腔 26顶部的第一电机1,第一电机1带动第一生物填料装置转动,第一生物填料装置上的生物填料球的内圈和外圈发生自转,第一生物填料装置对沼气进行第一次脱硫处理,且当第一生物填料装置发生转动的时候,所述生物填料球外圈 44和内圈均发生转动,所述生物填料球发生紊流,紊流能够对生物填料球自身进行冲洗,从而能够避免单质硫粘附在生物填料球上;
[0055]
同时启动第一防粘壁装置29,启动第一气缸31,第一气缸31的输出轴往复运动,带动第一气筒30内的第一活塞往复运动,第一气筒30带动第一内刮片38刮片往复运动,当第一气缸31的输出轴伸出时,活塞向第一气筒30底部移动,所述第一气筒30底部的气体通过底座下部的过气口37进入第一内刮片 38下部的弹性罩33内,所述第一气筒30上部通过底座上部的过气口34吸取第一内刮片38上部的气体,所述第一内刮片38上部的弹性罩33排出气体后处于压缩状态,所述第一内刮片38下部的弹性罩33处于膨胀状态,且第一内刮片 38在下部的气压作用下向上移动,第一内刮片38将压缩状态的弹性罩33抚平,抚平后的弹性罩33在下部气压的作用下膨胀,当第一气缸31的输出轴缩回时,活塞向第一气筒30顶部移动,所述第一气筒30顶部的气体通过底座上部的过气口34进入第一内刮片38上部的弹性罩33内,所述第一气筒30下部通过底座下部的过气口37吸取第一内刮片38下部的气体,所述第一内刮片38下部的弹性罩33排出气体后处于压缩状态,所述第一内刮片38上部的弹性罩33充入气体后处于膨胀状态,且内刮片在上部气体的压力作用下向下移动,所述第一内刮片38将压缩状态的弹性罩33抚平,抚平后的弹性罩33在上部气压的作用下膨胀,重复上述步骤,能够有效避免单质硫粘附在塔壁上;
[0056]
电磁阀18处于常开状态,第一反应腔26底部的脱硫液6流入第二副塔24 内,第二副塔24底部的脱硫液6流入第一副塔15内,第一副塔15内的第一水泵21持续不断的泵送第一副塔15内的脱硫液6到第一喷淋装置32,第一喷淋装置32对提升到第一反应腔26上部的气体进行喷淋,对沼气进行第二次脱硫处理,第一反应腔26内的脱硫液6向下循环运动,向下的脱硫液6经过第二进液管25进入第二副塔24内,从而能够带走填料层的单质硫,进一步避免单质硫粘附在第一反应腔26内;
[0057]
启动第一气泵17,第一气泵17将经过喷淋的气体泵送到第一副塔15底部,气体经过第三气流匀布板19匀布后与第一副塔15内的脱硫液6反应,对沼气进行第三次脱硫处理;
[0058]
启动第一副塔15顶部的第二气泵13,第二气泵13将第二副塔24内的气体泵送到第二反应腔11底部,气体经过第二气流匀布板匀布后进入第二生物填料装置7,启动第二电机3,第二生物填料装置7发生转动,第二生物填料装置7 上的生物填料球的外圈和内圈同时发生自转,对沼气进行第四次脱硫处理;
[0059]
启动第二防粘壁装置10,启动第二气缸8,第二气缸8的输出轴往复运动,带动第二
气筒9内的第二活塞往复运动,第二气筒9带动第二内刮片往复运动;
[0060]
第二电机3转动的时候,能够带动转动杆40和压辊39转动,对脱水棉进行脱水,气体经过脱水棉脱水后进入贮气室。
[0061]
上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不能以所述来限定本发明的权利范围,因所述,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修改、等同变化、改进等,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