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焦油生产改质沥青、脂肪烃与芳香烃的装置及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008793发布日期:2023-11-17 00:56阅读:43来源:国知局
一种煤焦油生产改质沥青、脂肪烃与芳香烃的装置及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煤焦油生产,具体涉及一种煤焦油生产改质沥青、脂肪烃与芳香烃的装置及工艺。


背景技术:

1、煤焦油是煤炭在热解过程中得到的液体副产品,对于利用价值较高的中低温煤焦油来说其主要含有脂肪烃类化合物、芳香烃类化合物和酚类化合物等。其中脂肪烃类化合物是汽油、柴油等燃料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氢制取高十六烷值柴油的优良原料;芳香烃类化合物有石油化工不能得到或不能经济得到的萘、蒽、菲和芘等高附加值精细化学品;酚类化合物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合成纤维、工程塑料、农药、医药、防腐剂、增塑剂、香料及染料中间体等方面有着广泛的用途,属于高附加值精细化工产品。

2、在煤焦油的生产过程中经常需要向原料中添加多种添加剂,多种原料进行反应制成中间体物质,经过多重加工工序制成最终的成品,在将重质焦油和煤/焦粉混合热压成型制备高强度型煤焦油的过程中,通过煤斗装置将煤粉的原料进行上料,进行混合反应,由于煤粉中经常出现各种不同大小的团块,这些团块在煤斗上料的过程中,经常会堵塞煤斗下方的出料口,从而到导致进料装置发生停顿,进料不连续,同时一般仅通过搅拌叶进行搅拌,容易存在搅拌死角,其中的原料难以在短时间内充分混合,影响煤焦油的生产效率。

3、因此,需要一种煤焦油生产改质沥青、脂肪烃与芳香烃的装置及工艺,解决在煤焦油的生产过程中,进料不连续和其中的原料难以在短时间内充分混合,影响煤焦油的生产效率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煤焦油生产改质沥青、脂肪烃与芳香烃的装置及工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煤焦油生产改质沥青、脂肪烃与芳香烃的装置,包括加工釜,所述加工釜的顶端上方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加工釜的顶端设置有与驱动电机传动连接的碎料组件,所述加工釜内设置有与碎料组件传动进行转动且位于加工釜中心处的轴杆b,所述轴杆b的侧面上固定有多个呈环形分布的搅拌杆b,所述轴杆b上传动连接有辅助混料组件,所述加工釜的外部设置有散热组件,所述加工釜的顶端外侧壁上固定有与加工釜内部连通的进料管,所述进料管上安装有阀门。

3、方案中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碎料组件包括固定于加工釜顶端且与加工釜内部连通的上套筒,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同轴固定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底端固定有位于上套筒内的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侧面固定有多个等距分布的弧形凸块,所述轴杆b固定于连接柱底端侧面上,且轴杆b与连接柱同轴布置。

4、进一步值得说明的是,所述辅助混料组件包括固定于加工釜顶端内侧壁上的齿环,所述轴杆b的顶端固定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远离轴杆b的一端固定有连杆,所述连杆远离连接环的一端固定有转动座,所述转动座内转动连接有轴杆a,所述轴杆a的侧面上固定有与齿环啮合连接的齿轮,所述轴杆a的侧面上固定有多个呈环形分布的搅拌杆a。

5、更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散热组件包括固定于加工釜顶端外侧壁上的外接环板,所述外接环板内开设有通水腔,所述外接环板的底端侧面上开设有与通水腔连通的喷水孔,所述外接环板的外侧壁上固定有与通水腔相连通的进水管。

6、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喷水孔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喷水孔呈环形分布。

7、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加工釜的底端外侧壁上固定有环形收集盒,所述环形收集盒的底端开设有出水口。

8、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上套筒的顶端固定有导料斗,所述加工釜的顶端上固定有支架板,所述驱动电机固定于支架板顶端上。

9、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加工釜的底部侧壁上开设有取料口,所述取料口内铰接有对取料口进行盖合的盖板,所述加工釜的底部固定有多个呈对称分布的支腿杆。

10、一种煤焦油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1、s1、固体原料从上套筒的顶端开口投入到上套筒内部,液体原料通过进料管输送投入到加工釜内部;

12、s2、启动驱动电机进行工作,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带动连接杆进行转动,连接杆带动连接柱进行转动,连接柱带动侧面上的多个弧形凸块对固体原料进行充分碾碎细化,消除固体原料中结团块;

13、s3、连接柱转动时带动轴杆b进行转动,轴杆b转动时同步带动连接环转动,连接环通过连杆和转动座带动轴杆a进行转动,轴杆a带动齿轮转动时通过和齿环的啮合配合带动轴杆a进行转动,从而使得轴杆a围绕轴杆b转动的同时进行自转,轴杆a带动多个搅拌杆a对加工釜内部靠近加工釜内侧壁处的原料进行补充搅拌混合;

14、s4、进水管将冷却水输送到外接环板内部,从而通过通水腔和多个环形分布的喷水孔将冷却水均匀喷洒到加工釜的外侧壁上进行流动,从而对加工釜内部原料反应合成时释放的热量进行快速吸收;

15、s5、原料反应加工完成后,通过打开盖板,将原料通过取料口进行取出。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煤焦油生产改质沥青、脂肪烃与芳香烃的装置及工艺,至少包括如下有益效果:

17、(1)通过碎料组件对固体原料进行充分碾碎细化,消除固体原料中结团块,从而有效通过固体原料的细化程度,从而有效提高固体原料与其他原料的均匀混合效率,进而提高整体加工效率。

18、(2)通过辅助混料组件对加工釜内部靠近加工釜内侧壁处的原料进行补充搅拌混合,从而使得加工釜内部的所有位置处的原料都得得到充分地搅拌混合,进一步提高原料均匀混合的效率,提高中间体反应合成的质量。

19、(3)通过散热组件将冷却水均匀喷洒到加工釜的外侧壁上进行流动,从而对加工釜内部原料反应合成时释放的热量进行快速吸收,对加工釜进行有效散热,有效避免热量聚集在加工釜侧壁上对加工釜产生损伤的问题,有效延长加工釜的整体使用寿命。



技术特征:

1.一种煤焦油生产改质沥青、脂肪烃与芳香烃的装置,包括加工釜(4),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釜(4)的顶端上方设置有驱动电机(6),所述加工釜(4)的顶端设置有与驱动电机(6)传动连接的碎料组件(1),所述加工釜(4)内设置有与碎料组件(1)传动进行转动且位于加工釜(4)中心处的轴杆b(14),所述轴杆b(14)的侧面上固定有多个呈环形分布的搅拌杆b(15),所述轴杆b(14)上传动连接有辅助混料组件(2),所述加工釜(4)的外部设置有散热组件(3),所述加工釜(4)的顶端外侧壁上固定有与加工釜(4)内部连通的进料管(8),所述进料管(8)上安装有阀门(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焦油生产改质沥青、脂肪烃与芳香烃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碎料组件(1)包括固定于加工釜(4)顶端且与加工釜(4)内部连通的上套筒(104),所述驱动电机(6)的输出端同轴固定有连接杆(103),所述连接杆(103)的底端固定有位于上套筒(104)内的连接柱(101),所述连接柱(101)的侧面固定有多个等距分布的弧形凸块(102),所述轴杆b(14)固定于连接柱(101)底端侧面上,且轴杆b(14)与连接柱(101)同轴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煤焦油生产改质沥青、脂肪烃与芳香烃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混料组件(2)包括固定于加工釜(4)顶端内侧壁上的齿环(205),所述轴杆b(14)的顶端固定有连接环(201),所述连接环(201)远离轴杆b(14)的一端固定有连杆(202),所述连杆(202)远离连接环(201)的一端固定有转动座(203),所述转动座(203)内转动连接有轴杆a(204),所述轴杆a(204)的侧面上固定有与齿环(205)啮合连接的齿轮(206),所述轴杆a(204)的侧面上固定有多个呈环形分布的搅拌杆a(20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焦油生产改质沥青、脂肪烃与芳香烃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3)包括固定于加工釜(4)顶端外侧壁上的外接环板(301),所述外接环板(301)内开设有通水腔(303),所述外接环板(301)的底端侧面上开设有与通水腔(303)连通的喷水孔(302),所述外接环板(301)的外侧壁上固定有与通水腔(303)相连通的进水管(1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煤焦油生产改质沥青、脂肪烃与芳香烃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水孔(302)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喷水孔(302)呈环形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煤焦油生产改质沥青、脂肪烃与芳香烃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釜(4)的底端外侧壁上固定有环形收集盒(304),所述环形收集盒(304)的底端开设有出水口。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煤焦油生产改质沥青、脂肪烃与芳香烃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套筒(104)的顶端固定有导料斗(7),所述加工釜(4)的顶端上固定有支架板(5),所述驱动电机(6)固定于支架板(5)顶端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焦油生产改质沥青、脂肪烃与芳香烃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釜(4)的底部侧壁上开设有取料口(12),所述取料口(12)内铰接有对取料口(12)进行盖合的盖板(13),所述加工釜(4)的底部固定有多个呈对称分布的支腿杆(11)。

9.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一项所述的煤焦油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煤焦油生产改质沥青、脂肪烃与芳香烃的装置及工艺,属于煤焦油生产技术领域,针对了在煤焦油的生产过程中,进料不连续和其中的原料难以在短时间内充分混合,影响煤焦油的生产效率的问题,包括加工釜,加工釜的顶端设置有与驱动电机传动连接的碎料组件,所轴杆b的侧面上固定有多个呈环形分布的搅拌杆b,轴杆b上传动连接有辅助混料组件,加工釜的外部设置有散热组件;本发明通过碎料组件对固体原料进行充分碾碎细化,提高固体原料的细化程度,通过辅助混料组件对加工釜内部靠近加工釜内侧壁处的原料进行补充搅拌混合,进一步提高原料均匀混合的效率,通过散热组件将冷却水均匀喷洒到加工釜的外侧壁上流动散热。

技术研发人员:杨伟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夏银山能源化工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