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干熄焦上料的运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038471发布日期:2023-11-17 17:18阅读:2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干熄焦上料的运输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干熄焦高炉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干熄焦上料的运输结构。


背景技术:

1、干熄焦炉体通常结构高度在30米或更高,炉体外围被钢漏斗和外钢结构框架阻拦,砌筑的砖为2000吨左右,如此结构,使得干熄焦炉料的上料过程较为复杂,需要操作工人进行二次搬运,如此,在存在人身安全隐患的同时,还存在着工程施工速度慢,占用吊车台班时间长,导致工程费用无法有效控制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提出一种保证作业安全、上料过程简单,费用经济,能够减少二次搬运的用于干熄焦上料的运输结构。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3、一种用于干熄焦上料的运输结构,包括依照设计图纸搭设形成的第二操作平台(6)和第三操作平台(9)、外钢结构梁柱(10),设置防雨棚(1),在炉体内部位于防雨棚(1)下方设置第一操作平台(5),在第三操作平台(9)和外钢结构梁柱(10)之间横向延伸设置h型钢梁(11)作为辅助臂,在第二操作平台(6)上设置小车平台(7)并开设人孔(8),在防雨棚(1)与小车平台之间吊设钢丝绳(3)并设置第一电动葫芦(2),在辅助臂上同样吊设钢丝绳(3)并设置第二电动葫芦(4)。

4、所述的用于干熄焦上料的运输结构, h型钢梁(11)与在第三操作平台(9)和外钢结构梁柱(10)之间通过辅助腹板而相互焊接连接。

5、本运输结构采用上述设计,在炉体内分段设置垂直吊运平台以及运料小车的装卸平台,如此,能够有效降低人工搬运和在炉体外侧搬运物料的风险并加快搬运速度,同时,通过垂直物料提升的吊运平台,还可以加大单次吊运物料的数量,从而加快施工速度。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干熄焦上料的运输结构,包括第二操作平台(6)和第三操作平台(9)、外钢结构梁柱(10),其特征是:还包括防雨棚(1)、第一操作平台(5)、小车平台(7);在炉体顶部开口处设置防雨棚(1),在炉体内部位于防雨棚(1)下方设置第一操作平台(5),在第三操作平台(9)和外钢结构梁柱(10)之间横向延伸设置h型钢梁(11)作为辅助臂,在第二操作平台(6)上设置小车平台(7)并开设人孔(8),在防雨棚(1)与小车平台之间吊设钢丝绳(3)并设置第一电动葫芦(2),在辅助臂上同样吊设钢丝绳(3)并设置第二电动葫芦(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干熄焦上料的运输结构,其特征是:h型钢梁(11)与在第三操作平台(9)和外钢结构梁柱(10)之间通过辅助腹板而相互焊接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是一种用于干熄焦上料的运输结构;包括操作平台(6)和操作平台(9)、外钢结构梁柱(10),还包括防雨棚(1)、操作平台(5)、小车平台(7);在炉体顶部开口处设置防雨棚(1),在炉体内部位于防雨棚(1)下方设置操作平台(5),在操作平台(9)和外钢结构梁柱(10)之间横向延伸设置H型钢梁(11),在操作平台(6)上设置小车平台(7),在防雨棚(1)与小车平台(7)之间吊设钢丝绳(3)并设置电动葫芦(2),在H型钢梁(11)上同样吊设钢丝绳(3)并设置电动葫芦(4)。本技术能够有效降低人工搬运和在炉体外侧搬运物料的风险并加快搬运速度,还可以加大单次吊运物料的数量,从而加快施工速度。

技术研发人员:伍海锋,马富强,何建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五冶集团上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131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