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燃料汽车蒸发调压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50163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燃料汽车蒸发调压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燃料汽车蒸发调压器,属于蒸发调压器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蒸发调压器更确切说是使用液化石油汽的汽车所用的蒸发调压器。现有技术中使用的这种调压器由于结构的原因,液化石油汽的汽化率不理想,使进入发动机的汽化石油汽中仍包括存留液体或残渣。这既不利于环保也不利于节能。本实用新型就是针对这种原有的调压器进行结构上的改进。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能进一步提高液化石油汽汽化率的汽车用蒸发调压器;本发明另一目的是对现有蒸发调压器作简单改动,使其能将液化石油汽汽化率提高约2个百分点。
本实用新型简介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双燃料汽车蒸发调压器,包括金属主体;前、后模片及前、后盖;所述金属主体正面设有液化汽通道,主体的下部设有液化石油汽进入孔,上部设有汽化后的液化石油汽出汽孔;所述金属主体的内部贯穿有传热介质的流动通道,通道的进出孔设在金属主体左右两侧;在所述液化汽通道上、靠近所述出汽孔处的主热交换室处设置一个汽流阻尼体。
本实用新型蒸发调压器的进一步结构是,所述阻尼体突出于主热交换室平面,该突出部分的立体形状呈多棱角体形状,所述阻尼体的突出多棱角体为4棱角体。
下面通过一个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蒸发调压器的金属主体部分的正视图;附图2-
图1中的蒸发调压器的整体侧视图;附图3-
图1所示调压器金属主体的后视图;附图4-本实用新型添加的阻尼体的一个实施例的主、侧示图。
图1出示了一个本实用新型蒸发调压器的金属主体部分的正视图,1代表金属主体,2是在金属主体正面设置的液化石油汽通道,3是通道2的进汽孔,13是进汽管,4是出汽孔,14是出汽管,6是设在主体1内的传热介质通道,7是热介质进口,8是热介质出口,9是通道2中的主热交换室,10是设在主热交换室平面上的突出的阻尼体。
图2是
图1所示调压器的整体侧剖视图,其中包括了
图1中没有出示的前、后模片15和16,前盖17和后盖18。
图3是
图1所示调压器金属主体的后视图。
图1、图2和图3基本上出示了本实用新型的全部结构。其工作过程是(见
图1)当液化石油汽在发动机抽吸作用下进入入口13后,按
图1所示的箭头方向延通道2行进,在行进过程中不断吸收由传热介质通过管6的金属壁而传导到通道金属壁上的热量,进行汽化,最后通过靠近出汽孔4处的主热交换室9,再经孔4、出气管14流出至发动机。
图1、图2和图3所示结构中,除了主热交换室上的阻尼体10,其它结构均是现有技术调压器结构。由于流经这种现有技术调压器的液化石油汽气体中仍包括残存的、未能完全汽化的石油汽,因而造成燃料的浪费、环境的污染。本实用新型对此的改进是在其主热交换室9的平面上设置一个凸起的阻尼体10,对流经主热交换室的汽体进行干扰。具体说是使流经主热交换室9的汽体从层流状态变为紊流状态,从而流动的汽体的各部分与金属主体的接触机会加大,给流动汽体提供了进一步吸热的条件,由此导致了汽化率的增大。通过对本实施例的实验表明,在现有技术调压器上增加阻尼体10后,液化石油汽的汽化率可提高约百分之二。
阻尼体10的形状最好是在主热交换室平面上凸起的多棱角体,图4出示了4棱角体的阻尼体10。阻尼体当然还可以有许多变化,但重要的是在主热交换室处增加一个易于产生紊流的阻尼体。增加阻尼体后相比不增加时明显提高液化石油汽的汽化率。
上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对于其它类似的液化石油汽蒸发调压器,在其主热交换室处也可以简单地增加一个易于产生紊流的阻尼体,提高汽化率。本实用新型这种简单的增加阻尼体做法已经获得可观的汽化率回报,取得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完成了本发明目的。
权利要求1.一种双燃料汽车蒸发调压器,包括金属主体;前、后模片及前、后盖;所述金属主体正面设有液化汽通道,主体的下部设有液化石油汽进入孔,上部设有汽化后的液化石油汽出汽孔;所述金属主体的内部贯穿有传热介质的流动通道,通道的进出孔设在金属主体左右两侧;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液化汽通道上、靠近所述出汽孔处的主热交换室处设置一个汽流阻尼体。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发调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体突出于主热交换室平面,其突出部分的立体形状呈多棱角体形状。
3.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发调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体的突出多棱角体为4棱角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双燃料汽车蒸发调压器,包括金属主体;前、后模片及前、后盖;所述金属主体正面设有液化汽通道,主体的下部设有液化石油汽进入孔,上部设有汽化后的液化石油汽出汽孔;所述金属主体的内部贯穿有传热介质的流动通道,通道的进出孔设在金属主体左右两侧;在所述液化汽通道上、靠近所述出汽孔处的主热交换室处设置一个汽流阻尼体。
文档编号F02M21/02GK2503220SQ0122351
公开日2002年7月31日 申请日期2001年5月14日 优先权日2001年5月14日
发明者王文义, 王登孝, 冯建吉, 张波 申请人:王文义, 王登孝, 冯建吉, 张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