舷外装马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23672阅读:3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舷外装马达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舷外装马达,且具体涉及一种吸气通道的结构,该吸气通道用于将空气引入发动机舱室内,从而将空气吸入由发动机盖覆盖的发动机中。
背景技术
舷外装马达是通过利用发动机驱动来使安装在船艉上的推进器旋转,从而推动船舶的推进机器。该发动机由防水的盖来覆盖。
为了防止水混合到吸入到发动机内的吸入空气中,已经设计了用于防止水通过盖的空气引入部分进入的装置以及用于使水与空气分离的装置。例如,用于防止水进入的障碍物沿吸气通道布置在中间,或者吸气通道布置成使得只有吸入空气向上流动,以便防止水进入,或者使吸气通道弯曲,以便使水的进入方向偏转,从而使水和空气分离。
当发动机需要的吸入空气量较大时,吸气通道需要相应的较大开口区域。不过,在发动机舱室中存在吸气通道将大大影响发动机盖的外部尺寸。
例如,在日本专利公报特开平4-166496中公开了一种舷外装马达,该舷外装马达有沿发动机的后部和侧部布置在发动机盖中的吸气通道,作为用于将空气吸入舷外装马达的发动机舱室中的吸气通道。
在该舷外装马达中,与发动机的吸气部分连通的吸气腔室布置成在发动机舱室内在一侧垂直延伸。在发动机舱室中,吸气管布置成环绕发动机的后部,该吸气管用于将空气从布置在发动机盖内并在发动机舱室另一侧的空气吸入口引入吸气腔室内。
吸气通道设置成具有单个吸气管,因此具有较大的垂直截面面积或水平截面面积。沿发动机的后部和侧部布置较大截面面积的通道将导致发动机盖具有较大外形,以避免它与发动机以及发动机周围的辅助机构干涉。也就是说,发动机盖的纵向尺寸增加,且发动机盖的横向尺寸也增加。因此,构成舷外装马达的上半部分的发动机盖部分的外形沿纵向和横向方向变大。
当具有纵向较大外形的发动机盖的舷外装马达(该舷外装马达可倾斜地安装在船体的艉部上)绕倾斜轴向上旋转时,最外侧部分的路径绕倾斜轴径向扩展,因此不适于船体。因此,当选择舷外装马达时,选择范围较窄。
因此,希望保证发动机有所需要的和足够量的吸入空气,同时不会对舷外装马达的外部尺寸有较大影响。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舷外装马达,它包括发动机;发动机盖,该发动机盖限定了容置发动机的发动机舱室的至少一部分,并有至少一个用于将空气吸入发动机舱室内的空气引入开口;以及吸气通道单元,该吸气通道单元布置在发动机盖中,并具有左侧和右侧通道部分,所述左侧和右侧通道部分与空气引入开口连通并在发动机舱室的后半部分中垂直延伸;其中,从侧面看,所述左侧和右侧通道部分与发动机交叠,且所述左侧和右侧通道部分的后边缘位于发动机盖的后部内表面的前面。
在本发明的舷外装马达中,布置在发动机的左侧和右侧的两个通道部分可以保证所需要的和足够量的吸入空气,同时减小发动机盖的纵向长度。因此,确定舷外装马达的纵向长度的发动机盖的纵向尺寸可以得到减小。当舷外装马达倾斜时,将防止该舷外装马达的最靠外部分的旋转路径向扩大,以便很好地与船体装配,从而增加舷外装马达的选择范围。
在本发明中,优选地左侧和右侧通道部分中的一个通道部分的后边缘位于发动机的后边缘的前面,以便使发动机盖的纵向尺寸更小。
优选地,左侧和右侧通道部分为垂直延伸的管形形状,并在上部以连通方式与空气引入开口连接。因此,两个通道部分成为单个部件,从而便于装配。
优选地,左侧和右侧通道部分的平面截面为沿发动机盖的纵向方向伸长的扁平形状。因此,该通道部分的宽度较小,从而使发动机盖的宽度尺寸减小,并使舷外装马达的轮廓更小。
优选地,发动机是直列式发动机,其中,气缸的中心线定向成纵向方向。具有上下布置的气缸的直列式发动机便于将左侧和右侧通道部分布置在发动机侧部。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通过实例来详细介绍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附图中图1是本发明的舷外装马达的剖视图;图2是图1中所示的发动机盖的透视图;图3是图2中所示的发动机盖的仰视图,该发动机盖有吸气通道单元;图4是图3中所示的吸气通道单元的透视图;图5是图4中所示的吸气通道单元的平面图;图6是图4中所示的吸气通道单元的仰视图;图7是沿图5中的线7-7剖取的剖视图;图8是表示在发动机盖的后部和吸气通道单元之间的连接部分的放大剖视图;图9是图8的水平剖视图;以及图10是舷外装马达的局部剖平面图,其中去除了发动机盖。
具体实施例方式
在图1中,参考标记Fr和Rr表示舷外装马达1的向前和向后方向。
舷外装马达1包括安装机匣4,该安装机匣4支承发动机2;以及发动机盖9,该发动机盖9覆盖发动机2,并限定了发动机舱室18。
发动机2是具有垂直定向的曲轴2a的立式发动机。发动机2是四缸发动机,具有布置在舷外装马达1中沿纵向中间位置处的气缸体2d,且四个气缸2b、2b、2b、2b上下平行地布置。
发动机2的四个气缸2b分别具有活塞2c、2c、2c、2c。各气缸2b的中心线定向成沿舷外装马达1的纵向方向。
气缸盖2e布置在气缸体2d的后部。气缸盖罩2f布置在气缸盖2e的后部。曲柄箱2g布置在气缸体2d的前部。气缸体2d、气缸盖2e、气缸盖罩2f和曲柄箱2g构成发动机组件。发动机组件通过安装机匣4支承在油箱5上。油泵本体布置在发动机2下面。
发动机2的燃烧室2h、2h、2h、2h由气缸2b、2b、2b、2b、活塞2c、2c、2c、2c和气缸盖2e形成。
燃烧室2h分别与布置在气缸盖2e中的相应排气孔2i连通。排气歧管3垂直地布置在气缸盖2e外侧,以便与排气孔2i相对应。
油箱5有油盘5c和排气腔室17a(后面将介绍)。吸油管5a和滤油器5b装在油盘5c中。
安装机匣4作为在发动机舱室18和位于下面的腔室17之间的分隔件。
曲轴2a位于舷外装马达1的前部,在图1中的右侧。
曲轴2a的下端部分通过未示出的飞轮与输出轴2j连接。输出轴2j垂直通过安装机匣4,并与驱动轴6的上端部分连接,该驱动轴6与输出轴2j同轴。
驱动轴6垂直向下穿过油盘5c和油箱5并在油盘5c和油箱5之间伸出,以便通过传动机构7而旋转驱动输出轴8a。
推进器8与输出轴8a的后端部分连接。由发动机2驱动的驱动轴6通过传动机构7而使推进器8旋转。船体通过该推进器8的旋转而被推动。
发动机盖9由树脂材料制成,并以密封的方式覆盖发动机2的上部和外周部分。也就是,发动机盖9覆盖发动机2的、在它的垂直中间部分以上的部分。
布置在发动机盖9下面的树脂底盖10覆盖发动机2的下半部分以及安装机匣4的外周,该安装机匣4容置油泵本体。
延伸机匣11与油箱5的下部连接并向下延伸。该延伸机匣11由铝合金形成。
装有传动机构17的齿轮箱12成一体地布置在延伸机匣11的下部。该齿轮箱12由铝合金形成。
底盖10覆盖油箱5和延伸机匣11的配合表面。
安装机匣4和环绕部分由金属例如铝合金形成。
回转轴13a垂直布置在安装机匣4的前部和延伸机匣11的前部之间。回转轴13a装在回转机匣13中。以可垂直旋转的方式支承舷外装马达1的倾斜轴14a布置在与回转机匣13连接的艉托架14上。艉托架固定在船艉上。这样,舷外装马达1以相对于船艉可转向且可倾斜的方式被支承。
排气歧管3的排气出口3a通过布置在安装机匣4中的连通开口15而与一体形成有油箱5的排气管16连通。排气通道由排气歧管3、连通开口15和排气管16形成。排气管16位于排气腔室17a内,靠近油盘5c的后部向下延伸。
在安装机匣4的后部4a中设有与排气腔室17a连通的通道19。排气出口管20的近端部分在与排气腔室17a侧相对的一侧与通道19连接。排气出口管20的远端部分20a通过形成于底盖10中的开口10a而通向外部。也就是,外部空气和排气腔室17a通过通道19和排气出口管20而彼此连通。
因此,当发动机2的排气压力较低时,排气通过排气出口管20排出到舷外装马达1的外部。当发动机2的排气压力较高时,排气通过延伸机匣11的内部从排气腔室17a排出到水中。
如图2所示,发动机盖9可拆卸地与底盖10的顶部连接。该发动机盖9包括顶板9a,该顶板9a形成有纵向伸长的稍微弯曲的表面;以及外周壁9b,该外周壁9b包括前壁9c、后壁9d以及左侧和右侧壁9e、9e,它们形成向下的帽状开口。
发动机盖9具有空气进口开口30,该空气进口开口30形成于顶板9a中,并从该顶板的大致纵向中间部分直到后部。在所示实施例中,空气进口开口30包括横向伸长的第一空气进口开口30a,该第一空气进口开口30a形成于顶板9a的后端部分中;向上开口的第二空气进口开口30b,该第二空气进口开口30b形成于该顶板的纵向中间部分;以及装有百叶窗的第三空气进口开口30c,该第三空气进口开口30c形成于第二空气进口开口30b的前面。
如图3所示,发动机盖9有密封层9f,该密封层安装在外周壁9b的下部。前壁9c有成一体的接合部件9g,用于与图1中所示的底盖10的前侧内部部分接合。
吸气通道单元21安装在发动机盖9的后侧内部部分上。吸气通道单元21包括连接部分22,该连接部分22位于顶部;以及左侧和右侧吸气通道部分23、24,左侧和右侧吸气通道部分23、24布置成从连接部分22的左侧和右侧向下伸出。连接部分22以及左侧和右侧吸气通道部分23、24由树脂材料一体模制。
连接部分22在前后左右设有多个安装凸台22a。连接部分22在该安装凸台22a处与发动机盖9的顶板9a的内表面9h的后半部分螺纹联接。
左侧和右侧吸气通道部分23、24布置成沿发动机盖9的左侧和右侧壁9e、9e的后侧内表面9i、9i垂直延伸。如图9所示,各后侧内表面9i是包括侧壁9i的一部分9i1以及侧壁9i的另一部分9i2的区域,在部分9i1处,发动机舱室18具有最大宽度,而该部分9i2穿过气缸盖罩2f从部分9i1延伸到后壁9d附近。部分9i2为朝向后部线形变窄的扁平形状。
图4至7表示了从发动机盖9上取下的吸气通道单元21。
在后视图和正视图中,吸气通道单元21具有倒U形形状。连接部分22为宽度向后部增大的扁平形状。底座22b有周向壁22c,该周向壁22c整体升高,以环绕该底座22b。周向壁22c的高度较低。底座22b朝后部向下倾斜,如图7所示。底座22b在其顶表面上具有多个肋22d,这些肋22d布置成以横向间隔开的关系纵向延伸。
周向壁22c设计成高度在前部较低且在后部较高。如图7清楚所示,底座22b朝后部向下倾斜,这样,包括周向壁22c的整个底座22b沿纵向有基本相同的高度。
位于周向壁22c后部的垂直壁22e有凹槽部分22f,该凹槽部分通过将上边缘中间部分切除而形成,用于吸入空气。垂直壁22e在凹槽部分22f下面的部分中形成有排水孔22h、22h,该排水孔与通过降低底座22b的后部而形成的台阶部分22g连通,如图7中所示。
底座22b有平台部分22i,该平台部分22i从台阶部分22g向后延伸,并在它的后边缘凸出成弧形。平台部分22i在它的弧形后端部分处设置有多个安装凸台22a。如图8所示,该安装凸台22a固定在发动机盖9的后端部分的内部部分上。
垂直伸长的管形吸气通道部分23、24成一体地布置在连接部分22的左侧和右侧。
如图4和5所示,左侧吸气通道部分23的后边缘23a朝平台部分22i的后边缘的后面稍微凸出。右侧吸气通道部分24的后边缘24a布置成稍微在平台部分22i的后边缘的前面。右侧吸气通道部分24的前边缘24b位于左侧吸气通道部分23的前边缘23b的前面。
左侧和右侧吸气通道部分23、24有向下开口的下部开口23c、23d和24c,如图3和6所示。形成于左侧和右侧吸气通道部分23、24中的通道有纵向伸长的扁平形状。
包括左侧吸气通道部分23的下部开口23c、23d的内部通道的宽度较窄,并在下部分成两部分,这两部分在上部汇合,从而形成单个上部开口23g,如图5所示。该上部开口23g与形成于连接部分22的底座22b中的左侧开口22j连通。
右侧吸气通道部分24的下部开口24c的宽度大于左侧吸气通道部分23的下部开口23c、23d,且它的内部通道也有较大宽度。如图4和5所示,右侧吸气通道部分24的上部开口24e与形成于连接部分22的底座22b中的右侧开口22k连通。
如图3所示,要与图1中所示的底盖10的后侧内部部分接合的接合部件9g、9g分别布置在左侧吸气通道部分23的下部开口23c、23d之间以及在右侧吸气通道部分24的下部开口24c附近。
左侧和右侧吸气通道部分23、24在它们的上部与连接部分22的底座22b的左侧和右侧连接成一体,以便将通过形成于发动机盖9中的空气进口开口30(30a、30b、30c)(见图2和8)而吸入的空气通过形成于连接部分22的底座22b中的左侧和右侧开口22j、22k而引入发动机舱室18中。
如图8和9所示,吸气通道单元21布置成使得左侧和右侧吸气通道部分23、24位于发动机2的后面,也就是在气缸盖罩2f、气缸盖2e的左侧和右侧以及在气缸体2d的后面,并在发动机舱室18中。
如图8所示,吸气通道单元21的连接部分22位于发动机盖9的顶板9a的后部下面,同时以很小间隙保持在发动机2的后部上面,因此,底座22b朝后部向下倾斜。第一空气进口开口30a位于连接部分22的后面。第二空气进口开口30b位于连接部分22的中间部分的上面。第三空气进口开口30c位于连接部分22的前部的上面。在图8中,参考标号25表示发电机。
如图1和9所示,通过右侧吸气通道部分24的通道24d吸入的空气的一部分用于冷却如图8所示的发电机25。
如图9所示,左侧吸气通道部分23位于发动机2的吸气歧管26和发动机盖9的左侧壁9e的后部内表面9i之间。沿纵向方向分开的两个垂直延伸的通道23e、23f在它们的上部汇合,从而构成单个上部开口23g。
右侧吸气通道部分24位于排气歧管3和发动机盖9的右侧壁9e的后部内表面9i之间。通道24d垂直延伸。
如图9、1和8清楚地所示,在侧视图中,左侧和右侧吸气通道部分23、24与发动机2的侧部交叠,且右侧吸气通道部分24位于发动机2的后端部分的前面。
如图8所示,由于底座22b朝后部向下倾斜,因此,当水通过第二空气进口开口30b和第三空气进口开口30c而从底座板22b上面进入连接部分22时,由环绕底座22b的周向壁22c来防止进入的水在该底座22b上面横向运动,并使该进入的水向后流动,从而通过形成于周向壁22c的垂直壁22e中的排水孔22h、22h向外排出。当水与空气一起进入吸气系统时,可以防止水进入发动机舱室18。
在图10中,可以看见在发动机舱室18中的平面结构。图10表示了由底盖10形成的发动机舱室18的内部,除去了发动机盖9,其中,气缸轴线定向成纵向方向。
底盖10设置有连接在一起的左侧和右侧两半盖10L、10R。图中表示发动机盖9的后部内表面9i为纵向区域。
上面已经通过将包括开口的通道部分23的较大部分分成前后两个部分的实例来介绍了本发明实施例,但是也可选择使它形成有单个扁平通道。同样,左侧和右侧通道部分23、24的截面形状可以根据发动机盖9的接合部件9g的形状和结构以及发动机后部的相对侧形状而变化。
权利要求
1.一种舷外装马达,包括发动机(2);发动机盖(9),该发动机盖限定了容置发动机的发动机舱室(18)的至少一部分,并有至少一个用于将空气吸入发动机舱室的空气引入开口(30、30a、30b、30c);以及吸气通道单元(21),该吸气通道单元布置在发动机盖中,并具有左侧和右侧通道部分(23、24),所述左侧和右侧通道部分与空气引入开口连通,并在发动机舱室的后半部分中垂直延伸;其中,从侧面看,所述左侧和右侧通道部分与发动机交叠,且所述左侧和右侧通道部分的后边缘位于发动机盖的后部内表面的前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舷外装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和右侧通道部分(23、24)中的一个通道部分(24)的后边缘位于发动机的后边缘的前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舷外装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和右侧通道部分形成为垂直延伸的管状,并在上部以连通方式与空气引入开口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舷外装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和右侧通道部分的平面截面为沿发动机盖的纵向方向伸长的扁平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舷外装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是直列式发动机,且气缸的中心线定向成纵向方向。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吸气通道单元(21)的舷外装马达(1),该吸气通道单元(21)用于将空气引入发动机舱室(18)。该吸气通道单元(21)有布置在发动机(2)的左侧和右侧的两个吸气通道部分(23、24),并垂直延伸,以减小发动机盖(9)的纵向长度。所述左侧和右侧吸气通道部分在它们的上部与形成于发动机盖中的空气引入开口(30、30a、30b、30c)连通。
文档编号F02M35/12GK1550410SQ20041003478
公开日2004年12月1日 申请日期2004年5月12日 优先权日2003年5月13日
发明者矢崎诚, 安田丰司, 久保田美津明, 井手真一, 一, 司, 美津明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