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式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67461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旋转式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动机,特别是涉及一种机械磨损小,热效率高,零 污染的旋转式发动机。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活塞式发动机均延用曲轴连杆装置来传导活塞做功时的垂 直矢量。由于结构的限制,须通过力的方向不断改变来实现,.因此增加了 无效功和机件的损耗,同时也限制了活塞的行程,制约了空气压縮比的提 高,影响了有效功率的输出。
如目前的四行程发动机,由于其结构,导致机械磨损高,热效率低,无 效能耗大,尾气排放有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机械磨损小,热效率高,零 污染,可以为大型机车、船舶提供高速发电机的动力的旋转式发动机。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旋转式发动机,包括有壳体,所述 的壳体内设置有转子,所述的转子的轴心固定设置有转子轴,所述的转子 轴的两端伸出壳体的两端用于输出功率,在壳体的一侧壁上一体形成有功 爆室,所述的功爆室与壳体通过形成在该两者之间的冲击喷嘴连通,在功 爆室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进气喷嘴和高能点火器,冲击喷嘴上设置有电磁 阀,所述的壳体的与功爆室相对的那一侧的侧壁上开有排气口,所述的排 气口上连接有用于将壳体内部的气体排到外部的排气管。
所述的壳体的壳壁上还设置有与控制部分相连的第一接近传感器和第 二接近传感器,所述的转子的周边与所述的第一接近传感器和第二接近传 感器对应的设置有磁点。
所述的功爆室上还设置有散热结构。
所述的转子的构成是,两端为防止冲击波流外泻的密封面结构,所述的两密封面之间设置有叶片,所述的叶片间形成有凹穴和冲击豆凹穴。
本发明所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是 一种旋转式发动机,包括有壳体, 所述的壳体内设置有转子,所述的转子的轴心固定设置有转子轴,所述的 转子轴的两端伸出壳体的两端用于输出功率,在壳体的一侧壁上一体形成 有功爆室,所述的功爆室与壳体通过形成在该两者之间的冲击喷嘴连通,
在功爆室的侧壁上设置有高能点火器,在冲击喷嘴的壁上设置有进气喷嘴 和电磁阀,所述的壳体的与功爆室相对的那一侧的侧壁上开有排气口,所 述的排气口上连接有用于将壳体内部的气体排到外部的排气管。
所述的壳体的壳壁上还设置有与控制部分相连的第一接近传感器和第 二接近传感器,所述的转子的周边与所述的第一接近传感器和第二接近传 感器对应的设置有磁点。
所述的功爆室上还设置有散热结构。
所述的转子的构成是,两端为防止冲击波流外泻的密封面结构,所述 的两密封面之间设置有叶片,所述的叶片间形成有凹穴和冲击豆凹穴。
本发明的旋转式发动机,结构简单,便于制造。同时具有如下特点
1、 机械磨损低于8%;
2、 尾气排放污染基本为零;
3、 热效率为85%_90%以上;
4、 与同类四行程发动机同功率的燃油消耗比为1: 7-10;
5、 与同类四行程发动机同功率的经济效益比为1: 2.6-5;
6、 可根据负荷变化,及对输出功率的要求自动调整旋转机的转速,自 动调整旋转机的输出功率;
7、 可以为大型机车、船舶提供高速发电机的动力;
8、 可以在封闭、恶劣的环境中,完成(时限内)特殊任务;
9、 转数无极限,从100转到n万转;
10、 可以用于双动力汽车的最佳燃气动力,保持长时间的为蓄电池充
电;
11、 可以用于潜艇的新动力源。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散热结构2:功爆室
3:高能点火器4:进气喷嘴
5:转子6:冲击喷嘴
7:壳体8:转子轴
9:排气口10排气管
11:第一接近传感器12:磁点
13:第二接近传感器14:电磁阀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给出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旋转式发动机是 如何实现的。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旋转式发动机,包括有壳体7,所述的壳体7内 设置有转子5,所述的转子5的轴心固定设置有转子轴8,所述的转子轴8 的两端伸出壳体7的两端用于输出功率,在壳体7的一侧壁上一体形成有 功爆室2,所述的功爆室2与壳体7通过形成在该两者之间的冲击喷嘴6连 通,在功爆室2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进气喷嘴4和高能点火器3,冲击喷嘴 6上设置有与控制单元连接的用于控制该口开关的电磁阀14,所述的壳体7 的与功爆室2相对的那一侧的侧壁上开有排气口 9,所述的排气口 9上连接 有用于将壳体7内部的气体排到外部的排气管10。所述的功爆室2上还设 置有散热结构1。
所述的壳体7的壳壁上还设置有与控制部分相连的第一接近传感器11 和第二接近传感器13,所述的转子5的周边与所述的第一接近传感器11和 第二接近传感器13对应的设置有磁点12。所述的转子5的构成是,两端为 防止冲击波流外泻的密封面结构,所述的两密封面之间设置有叶片,所述 的叶片间形成有凹穴和冲击豆凹穴。
本发明的旋转式发动机,还可以是包括有壳体7,所述的壳体7内设置 有转子5,所述的转子5的轴心固定设置有转子轴8,所述的转子轴8的两 端伸出壳体7的两端用于输出功率,在壳体7的一侧壁上一体形成有功爆室2,所述的功爆室2与壳体7通过形成在该两者之间的冲击喷嘴6连通, 在功爆室2的侧壁上设置有高能点火器3,在冲击喷嘴6的壁上设置有进气 喷嘴4和与控制单元连接的用于控制该口开关的电磁阀14,所述的壳体7 的与功爆室2相对的那一侧的侧壁上开有排气口 9,所述的排气口 9上连接 有用于将壳体7内部的气体排到外部的排气管10。所述的功爆室2上还设 置有散热结构1。所述的壳体7的壳壁上还设置有与控制部分相连的第一接 近传感器11和第二接近传感器13,所述的转子5的周边与所述的第一接近 传感器11和第二接近传感器13对应的设置有磁点12。所述的转子5的构 成是,两端为防止冲击波流外泻的密封面结构,所述的两密封面之间设置 有叶片,所述的叶片间形成有凹穴和冲击豆凹穴。
本发明的旋转式发动机的功作原理是当转子5上的磁点12与壳体7 上的第一接近传感器11接近时,第一接近传感器11将信号传入控制部分, 控制部分控制高能点火器3点燃从进气喷嘴4进入功爆室2内的气体,燃 爆气体经冲击喷嘴6冲击转子5的叶片使转子5旋转,转子5的旋转带动 转子轴8旋转将功率输出。燃爆气体在转子5旋转时经排气口 9和排气管 10被排出壳体7。在转子5旋转时,磁点12与第二接近传感器13接近时, 第二接近传感器13将信号传入控制部分,控制部分控制高能点火器3熄火。 在功爆室2内的燃爆气体产生的热量通过散热结构1散出。
权利要求
1.一种旋转式发动机,包括有壳体(7),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7)内设置有转子(5),所述的转子(5)的轴心固定设置有转子轴(8),所述的转子轴(8)的两端伸出壳体(7)的两端用于输出功率,在壳体(7)的一侧壁上一体形成有功爆室(2),所述的功爆室(2)与壳体(7)通过形成在该两者之间的冲击喷嘴(6)连通,在功爆室(2)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进气喷嘴(4)和高能点火器(3),冲击喷嘴(6)上设置有电磁阀(14),所述的壳体(7)的与功爆室(2)相对的那一侧的侧壁上开有排气口(9),所述的排气口(9)上连接有用于将壳体(7)内部的气体排到外部的排气管(10)。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7) 的壳壁上还设置有与控制部分相连的第一接近传感器(11)和第二接近传 感器(13),所述的转子(5)的周边与所述的第一接近传感器(11)和第 二接近传感器(13)对应的设置有磁点(12)。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旋转式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功爆室 (2)上还设置有散热结构(1)。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子(5) 的构成是,两端为防止冲击波流外泻的密封面结构,所述的两密封面之间 设置有叶片,所述的叶片间形成有凹穴和冲击豆凹穴。
5. —种旋转式发动机,包括有壳体(7),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 (7)内设置有转子(5),所述的转子(5)的轴心固定设置有转子轴(8),所述的转子轴(8)的两端伸出壳体(7)的两端用于输出功率,在壳体(7) 的一侧壁上一体形成有功爆室(2),所述的功爆室(2)与壳体(7)通过 形成在该两者之间的冲击喷嘴(6)连通,在功爆室(2)的侧壁上设置有 高能点火器(3),在冲击喷嘴(6)的壁上设置有进气喷嘴(4)和电磁阀 (14),所述的壳体(7)的与功爆室(2)相对的那一侧的侧壁上开有排 气口 (9),所述的排气口 (9)上连接有用于将壳体(7)内部的气体排到 外部的排气管(10)。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转式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7)的壳壁上还设置有与控制部分相连的第一接近传感器(11)和第二接近传感器(13),所述的转子(5)的周边与所述的第一接近传感器(11)和第二接近传感器(13)对应的设置有磁点(12)。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转式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功爆室 (2)上还设置有散热结构(1)。
8.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转式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子(5) 的构成是,两端为防止冲击波流外泻的密封面结构,所述的两密封面之间 设置有叶片,所述的叶片间形成有凹穴和冲击豆凹穴。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旋转式发动机,壳体内设置有转子,转子的轴心固定设置有转子轴,转子轴的两端伸出壳体的两端用于输出功率,在壳体的一侧壁上一体形成有功爆室,功爆室与壳体通过形成在该两者之间的冲击喷嘴连通,在功爆室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进气喷嘴和高能点火器,冲击喷嘴上设置有电磁阀,壳体的与功爆室相对的那一侧的侧壁上开有排气口,其上连接有用于将壳体内部的气体排到外部的排气管。壳体的壳壁上设置有与控制部分相连的第一接近传感器和第二接近传感器,转子的周边与所述的第一接近传感器和第二接近传感器对应的设置有磁点。本发明机械磨损低;无尾气排放污染;热效率高;可为大型机车、船舶提供高速发电机的动力。
文档编号F02B53/02GK101634246SQ200910070230
公开日2010年1月27日 申请日期2009年8月25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25日
发明者邵本琦 申请人:邵本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