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力发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76167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风力发电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力发电技术,尤其是指一种风力发电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风力发电机主要包括一主座体,所述主座体的前端固定有发电机,后端固 定有尾翼,主座体的底部还设有向下伸出的安装管,安装管套在一垂直轴上,在安装管与垂 直轴之间设有轴承,而垂直轴底端固定于相应的塔杆顶部,从而将风力发电机固定于塔杆 上。当风向改变时,主座体的安装管会绕垂直轴相应旋转,使固定于主座体前端的发电机 的桨叶仍能以最佳角度迎风。由于现有的风力发电机的主座体均为铸件,非常笨重,安装 不便,而且极大地限制了发电机功率的提升,目前,传统的风力发电机一般单机功率仅为 20Kw。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风力发电机,其结构简单,便于安 装,且能有效提升单机功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风力发电机,包括由空 心管制成的用于与相应的塔杆固定相连的垂直轴、前支承杆、后支承杆、发电机、尾翼及尾 翼回位装置。垂直轴上套设有轴承组,所述轴承组包括位于垂直轴顶端的第一轴承及位于 第一轴承下方预设距离处的第二轴承;所述前支承杆后端固定于轴承组中各轴承的外壳前 端上,前端固定有发电机;所述后支承杆前端固定于轴承组中各轴承的外壳后端上,后端固 定有尾翼及尾翼回位装置。进一步地,所述轴承组外部还设有一套管,套管内壁与轴承组的各轴承的外壳固 定相连,而前支承杆的后端、后支承杆的前端均固定于所述套管上,进而与轴承组的各轴承 外壳固定一体。进一步地,所述轴承组还包括紧接位于第二轴承上方的平面轴承,所述平面轴承 外壳也与套管内壁固定一体。进一步地,所述前支承杆及后支承杆均为空心管。进一步地,所述前支承杆与套管的连接处以及后支承杆与套管连接处还分别设有 若干加强肋。进一步地,所述前支承杆的前端设有前固定座,发电机借助于螺栓固定于所述前 固定座上,在所述前固定座与前支承杆连接处还设有若干加强肋。进一步地,所述后支承杆的后端设有后固定轴,尾翼可旋转地固定于所述后固定 轴上。进一步地,所述尾翼回位装置为固定于所述后支承杆一侧的液压缸,其塞杆末端 固定于尾翼的侧面。进一步地,所述风力发电机还包括一包裹住所述垂直轴的上部、轴承组、套管、前支承杆、后支承杆以及尾翼回位装置的壳体,垂直轴的下部和尾翼回位装置的末端均穿出 位于壳体外。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通过采用前支承杆、后支承杆的结构形式来安装发 电机、尾翼及尾翼回位装置,避免了采用传统风力发电机铸造的主座体,有效减轻了结构重 量,便于安装;而且可将发电机单机功率提升至lOOKw以上。

图1是本实用新型风力发电机未装桨叶的侧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风力发电机未装桨叶且除去壳体后的立体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风力发电机内部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广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风力发电机,包括由空心管制成的用于与 相应的塔杆固定相连的垂直轴1、前支承杆2、后支承杆3、发电机4、尾翼5、尾翼回位装置6 及壳体7。所述垂直轴1中心的空腔用于供电线穿过。垂直轴1上还套设有轴承组10,所述 轴承组10包括位于垂直轴1顶端的第一轴承101及位于第一轴承101下方预设距离处的 第二轴承102,所述第一轴承101、第二轴承102均为滚珠轴承,还可进一步包括一紧接位于 第二轴承102上方的平面轴承103。所述轴承组10外部还设有一套管12,套管12内壁与 轴承组10的各轴承101、102、103的外壳固定相连。所述前支承杆2及后支承杆3均采用空心管制成。所述前支承杆2的后端固定于 套管12的前端,而前支承杆2的前端设有前固定座20,发电机4即借助于螺栓固定于所述 前固定座20上。所述后支承杆3的前端固定于套管12的后端,而所述后支承杆3的后端 设有后固定轴30,尾翼5可旋转地固定于所述后固定轴30上,在后支承杆3后端一侧还固 定有尾翼回位装置6。为增强前支承杆2、后支承杆3与套管12的连接强度,而在所述前支承杆2与套管 12的连接处以及后支承杆3与套管12连接处还分别设有若干加强肋22、32。相应地,还可 在所述前支承杆2与前固定座20的连接处还设有若干加强肋23,同样用于增加连接强度。所述发电机4、尾翼5并非本实用新型的创新重点之处,采用现有的同类组件即 可,因此,在此不多赘述。而所述尾翼回位装置6同样可以采用传统的尾翼回位装置,当然也可采用一液压 缸来实现尾翼的回位,将液压缸固定于反支承杆3的后端一侧,使其塞杆60末端固定于尾 翼5的侧面,当尾翼5在风力吹动下绕后固定轴20旋转时,液压缸会适时提供回位力,将尾 翼5拉回原位。如图1所示,所述壳体7用于包裹住所述垂直轴1的上部、轴承组10、套管12、前 支承杆2、后支承杆3、尾翼回位装置6的大部,垂直轴的下部、尾翼回位装置的末端均穿出 位于壳体7外,以便与相应的其他组件相连。所述壳体7可以采用铁皮制成,甚至还可采用 塑胶材料制成。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前支承杆2的后端、后支承杆3的前端均固定于套管12上,进而借助于套管12而与轴承组10的各轴承101、102、103外壳固定一体。当然,在更为 简化的实施方式中,还可以省略套管12,而将前支承直2、后支承杆3的相应端直接与轴承 组10的各轴承101、102、103外壳固定一体,同样也可设置一些加强肋22、32来增加连接强度。 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前支承杆2、后支承杆3的结构形式来安装发电机4、尾翼5 及尾翼回位装置6,避免了采用传统风力发电机铸造的主座体,有效减轻了结构重量,便于 安装;而且可将发电机单机功率提升至lOOKw以上。
权利要求一种风力发电机,包括由空心管制成的用于与相应的塔杆固定相连的垂直轴、发电机、尾翼及尾翼回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垂直轴上套设有轴承组,所述轴承组包括位于垂直轴顶端的第一轴承及位于第一轴承下方预设距离处的第二轴承,所述风力发电机还包括前支承杆及后支承杆,所述前支承杆后端固定于轴承组中各轴承的外壳前端上,前端固定有发电机;所述后支承杆前端固定于轴承组中各轴承的外壳后端上,后端固定有尾翼及尾翼回位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力发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组外部还设有一套管,套管 内壁与轴承组的各轴承的外壳固定相连,而前支承杆的后端、后支承杆的前端均固定于所 述套管上,进而与轴承组的各轴承外壳固定一体。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风力发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组还包括紧接位于第 二轴承上方的平面轴承,所述平面轴承外壳也与套管内壁固定一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力发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承杆及后支承杆均为空心管。
5.如权利要求1或2或4所述的风力发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承杆与套管的连 接处以及后支承杆与套管连接处还分别设有若干加强肋。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力发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承杆的前端设有前固定座, 发电机借助于螺栓固定于所述前固定座上,在所述前固定座与前支承杆连接处还设有若干 加强肋。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力发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支承杆的后端设有后固定轴, 尾翼可旋转地固定于所述后固定轴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力发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翼回位装置为固定于所述后 支承杆一侧的液压缸,其塞杆末端固定于尾翼的侧面。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力发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力发电机还包括一包裹住所 述垂直轴的上部、轴承组、套管、前支承杆、后支承杆以及尾翼回位装置前部的壳体,垂直轴 的下部和尾翼回位装置的后部均穿出位于壳体外。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风力发电机,包括由空心管制成的用于与相应的塔杆固定相连的垂直轴、前支承杆、后支承杆、发电机、尾翼及尾翼回位装置。垂直轴上套设有轴承组,所述轴承组包括位于垂直轴顶端的第一轴承及位于第一轴承下方预设距离处的第二轴承;所述前支承杆后端固定于轴承组中各轴承的外壳前端上,前端固定有发电机;所述后支承杆前端固定于轴承组中各轴承的外壳后端上,后端固定有尾翼及尾翼回位装置。通过采用前支承杆、后支承杆的结构形式来安装发电机、尾翼及尾翼回位装置,避免了采用传统风力发电机铸造的主座体,有效减轻了结构重量,便于安装;而且可将发电机单机功率提升至100Kw以上。
文档编号F03D9/00GK201621006SQ20092031746
公开日2010年11月3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15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15日
发明者林其访 申请人:林其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