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控制装置的流体排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76428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流体控制装置的流体排出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流体控制装置等中为进行排气、排水、排油等所使用的优选的流体 控制装置的流体排出结构,所述流体控制装置具备调温器,所述调温器根据用于冷却例如 机动车等所使用的内燃机(以下称为发动机)的冷却水的冷却水回路等的流体温度打开关 闭或切换流路。
背景技术
例如在机动车用发动机中,为冷却发动机,通常使用采用散热器的水冷式的冷却 系统。而且,在这种冷却系统中,使用采用了调节散热器侧循环的冷却水量的热膨胀体的调 温器,以可以控制被导入发动机的冷却水的温度。目前已知的有如下结构,S卩,在这样的冷却系统中,为了消除在填充冷却水时的配 管内的气体积存,为了消除以往由于需要调节设于散热器上箱的散热器盖或发动机等的高 度方向的位置关系引起的不良问题,采用在调温器的壳体上部设置排气用的旋塞阀的结 构,由此,防止冷却水配管的积气引起的气蚀及空气进入水泵的啮蚀等(例如参见专利文 献1) O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昭平59-182M号公报然而,在所述现有结构中,作为排气用阀,使用螺纹式阀,因此,在排气时需要工具 等,排气操作麻烦且复杂,此外,可能会由于发动机等的振动而引起阀松动,从而使冷却水 向外部排出、或空气进入冷却水通路中等不良问题。此外,在螺纹式结构的阀中,需要利用切削加工等在壳体设置螺纹部,制造成本 高,此外,可能会发生密封用0形环夹在螺纹槽或横断通路等而被切断等问题。而且,这样的问题,在各种流体控制装置中,在向外部排出来自其流体通路的流体 时也同样发生,考虑到这一点,人们期望采取某种对策。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所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流体控制装置的流体排 出结构,构成如下,即,通过在流体控制装置的一部分利用简易型结构设置根据流体温度进 行流路的打开关闭、切换的流体排出部,所述流体排出部例如是从发动机的冷却水通路排 气的排气部、进行排水的排水部,如果是设于油循环回路的所述流体控制装置则是进行排 油的排油部等,而且,能够简单且可靠地进行排气、排水、排油等的流体排出。为了应对这样的目的,本发明(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发明)提供一种流体控制装 置的流体排出结构,其特征在于,具备设于壳体的一部分的流体排出部,所述流体排出部包 括阀保持孔,其以在壳体的一部分开口的方式形成;流体排出用阀,其被保持于所述阀保 持孔且滑动自如,并从壳体外部推压操作外方端;流体排出孔,其从所述阀保持孔的长度 方向的一部分向壳体外部开口 ;以及弹簧机构,其设于壳体内部,总是将流体排出用阀向外 方施力而使阀外方端从壳体向外方突出,由所述流体排出用阀和阀保持孔构成流体排出回
3路,在所述流体排出回路中,通过利用弹簧机构总是对流体排出用阀向外方施力,而将壳体 内部的流体通路与流体排出孔阻断,并且,通过推压操作阀外方端而抵抗弹簧机构的作用 力将其压入阀保持孔内,使壳体内部的流体通路与流体排出孔连通。本发明(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发明)提供一种流体控制装置的排气结构,在技术 方案1所记载的流体控制装置的流体排出结构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控制装置具备主 阀,并且在壳体内内置有热电元件,将对于所述流体控制装置的主阀或热电元件进行施力 的施力机构、与对于所述流体排出用阀进行施力的弹簧机构共用化。发明效果如上述说明,根据本发明的流体控制装置的流体排出结构,尽管采用简单的结构, 但例如在冷却水充填时等的向流体控制装置充填流体时等不需要工具,只要从壳体外部进 行推压操作,就可以简单地使流体排出用阀动作,可以简单且可靠地进行排气、排水、排油 等流体排出,可以提高便利性。此外,根据本发明,由于不是螺纹式阀,所以不会发生例如由于发动机等振动而使 阀松动从而使冷却水排出或空气进入冷却管内的情况。而且,螺纹式阀存在可能在拧入时0形环被螺纹槽或横断的通路等夹住而被切断 的问题,然而,根据本发明,不会发生这样的问题。此外,螺纹式阀需要对螺合部进行切削加工,然而,本发明不需要这样的切削加 工,而且可以实现树脂化,因此,还具有可以抑制制造费用的优点。此外,根据本发明,由于构成为利用对装置的主阀或热电元件向盖施力的弹簧也 对流体排出用阀进行施力,因此,不需要准备用于流体排出用阀的其它的弹簧机构,因此, 可以减少整体的构成部件数量,可以实现轻量化、进而实现小型化。


图1表示本发明的流体控制装置的流体排出结构的一种实施方式,是将其用于调 温器的排气结构时的概略剖面图,并且是使调温器的排气阀进行打开动作时的概略剖面 图。图2是表示图1的调温器的排气阀为关闭状态的通常状态的概略剖面图。图3(a)、图3(b)是图1、图2的调温器的概略侧面图和其底面图。标记说明10...调温器、11...壳体、12...盖、13...入口侧筒部、14...出口侧筒部、
15...冷却水通路、16...筒状空间、21...热电元件、22...导杆、23...活塞、24...棱部、 25...弹簧机构、26...连通孔、30...排气部、31...阀保持孔、32...排气阀(流体排出用 阀)、32a...阀外方端、33...阀保持孔、40...排气回路、41...环状空间部。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至图3表示本发明的流体控制装置的流体排出结构、排气结构、排水结构及排 油结构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图,说明例如在流体控制装置中用于调温器的排气结构的情况。在这些图中,标记10所示的调温器,如现有公知的技术那样,设于发动机的冷却 水回路(未图示)的一部分,控制冷却水量,所述调温器具备设于发动机水套的出口侧等的壳体11、以及堵塞该壳体11下端开口的盖12。此外,13是设于壳体11的与发动机侧连 通的入口侧筒部,14是设于盖12的与散热器侧连通的出口侧筒部(参见图3)。调温器10具备按照对形成于所述壳体11内的冷却水通路15进行打开关闭的方 式配置的热电元件21,该热电元件21被保持在壳体11内的筒状空间16内,且上下移动自 如。在该热电元件21的下端经由导杆22设有活塞23,当冷却水通路15内的冷却水温度达 到规定温度以上时,活塞23被向突出的方向推出,由此,热电元件21在筒状空间16内向上 方移动,使在活塞23与盖12的台阶部之间形成的阻断部开放,由此,使冷却水从发动机侧 流向散热器侧。图中,M是在壳体11的筒状空间16内保持热电元件21而使其能够上下移动的棱 部,25是弹簧机构,所述弹簧机构25配置于热电元件21的上部,其总是对热电元件21向关 闭动作方向施加作用力。本发明具有如下特征,S卩,在所述的调温器10的壳体11上,在壳体的上部设置有 排气部30。该排气部30构成为,包括按照在壳体11的上端部开口的方式形成的阀保持 孔31 ;排气阀32,其被保持于该阀保持孔31且滑动自如,并从壳体11外部推压操作外方端 32a;排气孔33,其从所述阀保持孔31的长度方向的一部分向壳体11外部开口 ;以及弹簧 机构25,其设于壳体11内部,总是对排气阀32向上方施力而使阀外方端3 从壳体11向 上方突出。而且,由所述排气阀32和阀保持孔31构成排气回路40,所述排气回路40通过弹 簧机构25将排气阀32总是向上方施力,阻断壳体11内部的冷却水通路15和排气孔33,并 且,通过对阀外方端3 推压操作而使其抵抗弹簧机构25的作用力并被压入阀保持孔31 内,使壳体11内部的冷却水通路15与排气孔33连通。其中,在该实施方式中,排气回路40通过如下动作进行排气,即,针对排气阀32和 阀保持孔31,在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形成的环状空间部41与排气孔33连通,并且,该环状空 间部41通过排气阀32的上下移动而被沿着排气阀32的外周部引导,由此,其有选择地与 冷却水通路15连通、阻断,从而进行排气。此外,在排气阀32的外周部适当设置有0形环 等密封机构。此外,在该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将排气阀32与所述调温器10的热电元件21的可 动方向配置在同一轴线上,由此,将对该热电元件21施力的弹簧机构25兼用作对该排气阀 32施力的弹簧机构。由此,利用所需要的最小限度的构成部件数量构成的简单结构,可以在调温器10 附设排气部30。根据所述的结构,通过从外部推压操作排气阀32的外方端32a,使其抵抗弹簧机 构25而将阀32压入壳体11内,由此,使得沿着阀32外周部的间隙、环状空间41、排气孔 33连通,使排气回路40成为开放状态。由此,在进行推压操作期间,可以恰当且可靠地从冷 却水通路15等进行排气。如果排气结束,则解除推压操作。于是,如图2所示,排气阀32由于弹簧机构25 的作用力而成为外方端32a向外方突出的状态。于是,由设于阀32外周部的密封部阻断排 气回路40。此外,在所述的调温器10中,当冷却水温度上升,热电元件21检测到规定温度时,活塞23突出,使热电元件21向上方移动,使壳体11内的冷却水通路15经由盖12侧的内 室进一步与向散热器侧的出口侧筒部14连通。此外,如图3(b)所示,在壳体11设有使其内部的冷却水通路15与盖12侧的内室 连通的小径的连通路沈,在调温器10为关闭状态时,成为极少的冷却水流动的状态。当然, 当冷却水温度上升且热电元件21向打开方向移动时,产生大流量的流动。此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使壳体11内部的冷却水通路15与排气孔33连通的排 气回路40由在所述排气阀32的外周部和阀保持孔31的内周部形成的环状空间部41等构 成,但不限于此,可以自由采用各种结构。例如,容易理解的是,也可以由在排气阀32沿径向设置的连通孔和沿轴向设置的 连通孔等构成排气回路40。此外,在所述的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在流体控制装置即调温器10的壳体11,将构 成调温器10的热电元件21在壳体11内部与所述排气阀32的滑动方向配置于同一轴线上, 并且,将对排气阀32施力的弹簧机构25(螺旋弹簧)和对热电元件21施力的施力机构共 用化,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考虑如下变形例,S卩,在设于流体控制装置的主阀中,将打开关闭自 如的阀体的移动方向与流体排出用阀(排气阀32)的移动方向配置于大致同一轴线上,将 所述阀体的施力机构和该流体排出用阀的施力机构共用化等。此外,本发明不限定于所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结构,也可以将构成调温器10或使 用调温器的发动机的冷却系统等的流体控制装置的各部分的形状、结构等适当地进行变 形、变更。例如,虽然说明了将排气孔33向壳体11外部开放,但只要适当选择贮存器或大气 开放等即可。此外,在所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是在使用调温器1的发动机冷却系统中进行 排气的情况,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可以在各种流体控制装置中,用于排气、排水、排油等的各 种流体排出结构,而发挥效果。例如,容易理解的是,在(日本)实公昭61-26588号公报等所示的内燃机的冷却 装置中,对于在更换冷却水时或者在发动机废弃时排出冷却水的排水结构使用所述的本发 明,可以发挥效果。此外,容易理解的是,在(日本)实公昭60-25021号公报等所示的油制冷机用热 球那样的流体控制装置中,通过在用于排油的排油部采用所述的本发明,可以发挥效果。此外,在所述流体排出部,进行排水或排油的流体排出用阀设置于所述实施方式 的排气等的壳体上部,但也可以与此结构不同,而是针对壳体下部等以向下或横向的方式设置。
权利要求
1.一种流体控制装置的流体排出结构,其特征在于, 具备设于壳体的一部分的流体排出部,所述流体排出部包括阀保持孔,其以在壳体的一部分开口的方式形成;流体排出用 阀,其被保持于所述阀保持孔且滑动自如,并从壳体外部推压操作外方端;流体排出孔,其 从所述阀保持孔的长度方向的一部分向壳体外部开口 ;以及弹簧机构,其设于壳体内部,总 是将流体排出用阀向外方施力而使阀外方端从壳体向外方突出,由所述流体排出用阀和阀保持孔构成流体排出回路,在所述流体排出回路中,通过利 用弹簧机构总是对流体排出用阀向外方施力,而将壳体内部的流体通路与流体排出孔阻 断,并且,通过推压操作阀外方端而抵抗弹簧机构的作用力将其压入阀保持孔内,使壳体内 部的流体通路与流体排出孔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控制装置的流体排出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体控制装置具备主阀,并且在壳体内内置有热电元件,将对于所述流体控制装置的主阀或热电元件进行施力的施力机构、与对于所述流体排 出用阀进行施力的弹簧机构共用化。
全文摘要
作为流体控制装置的流体排出结构,以简易型结构设置从冷却水通路排气的排气部,简单可靠地进行排气。设于装置壳体(11)上部的流体排出用排气部(30)包括在壳体上端部开口的阀保持孔(31)、被滑动自如地保持于阀保持孔(31)且推压操作外方端(32a)的排气阀(32)、使阀保持孔的长度方向的一部分向壳体外部开口的排气孔(33)、对排气阀总是向上方施力而使阀外方端向上方突出的弹簧机构(25)。由排气阀和阀保持孔构成排气回路(40),该排气回路(40)通过使排气阀总是向上方突出而阻断冷却水通路和排气孔之间的连通,通过推压操作阀外方端而使冷却水通路和排气孔连通。
文档编号F01P11/00GK102084099SQ20098010472
公开日2011年6月1日 申请日期2009年1月28日 优先权日2008年4月2日
发明者矢岛勋泰 申请人:日本恒温装置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