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挺柱供油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60117阅读:3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压挺柱供油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发动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能存储机油、给液压挺柱供油的液压挺柱供油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发动机组件中,液压挺柱供油机构是靠油压的建立而正常工作的,液压挺柱供油机构能够降低由于磨损造成气门间隙过大导致的气门异响,保证发动机在运转过程中始终保持良好的气门间隙,增加发动机的稳定工作时间。液压挺柱供油机构装配在气缸盖内,液压挺柱的个数根据气门的个数来定,一般成排设置,每排有若干个液压挺柱,每排的各个液压挺柱之间通过油道连接,不同排的液压挺柱不互相连接,因此液压挺柱中的机油可以流入到同排的其它液压挺柱中,但不会流入其它排的液压挺柱中。发动机润滑系统的机油从主油道经液压挺柱供油机构侧面的油孔进入液压挺柱,从而保证其正常工作。但这种结构存在的技术缺陷是由于液压挺柱供油机构没有专门的储油空间,如果停机后再重新启动,就没有足够的机油提供给液压挺柱供油机构,从而不能快速建立液压挺柱供油机构正常工作所需的油压,导致液压挺柱供油机构不能及时响应,因此存在气门间隙过大,落座速度增大,最终导致气门系统损坏等风险。

发明内容
(一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使液压挺柱在发动机启动时快速得到工作所需的油压,及时响应并正常工作,消除气门间隙过大、落座速度增大、气门系统损坏等风险。( 二 )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液压挺柱供油机构包括液压挺柱,其连接供油机构;所述供油机构,其还与主油道连接,将来自所述主油道的机油存储,以及将所述机油输送给所述液压挺柱。其中,所述供油机构包括第一油道、第二油道和第三油道;所述第一油道设置且位于液压挺柱上方,通过所述第三油道与主油道连接;所述第二油道的一端与液压挺柱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油道连接。所述第三油道邻近主油道的一侧设置有单向阀。每排液压挺柱上设置至少一个第二油道。所述第一油道与第三油道一体式设置。所述第一油道远离第三油道的端部设置有螺纹堵。所述第一油道的端部设置有螺纹堵。所述供油机构设置在气门室罩上。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供油机构设置在气缸盖上,包括第一油道,其一端与所述液压挺柱连接,另一端与主油道连接,所述第一油道与液压挺柱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第一油道上邻近主油道的一侧设置有单向阀。(三)有益效果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与液压挺柱相通的供油机构,增加了液压挺柱的储油空间,使得当发动机停机一段时间后再启动时,液压挺柱能够快速达到工作油压,及时响应并正常工作。从而消除了现有技术中,由于液压挺柱所需的机油不能及时到位而导致的气门间隙过大、落座速度增大、气门系统损坏等缺陷。


图I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液压挺柱供油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液压挺柱供油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其中,I :第一油道;2 :第二油道;3 :第三油道;4 :单向阀;5 :螺纹堵;6 :液压挺柱;7 :气门室罩;8 :气缸盖;9 :主油道;10 :气缸;11 :油底壳;12 :第一油道。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压挺柱供油机构,包括液压挺柱和与液压挺柱连接的供油机构;该供油机构还与主油道连接,用于将来自主油道的机油存储,以及将机油输送给液压挺柱。具体地,以下面两个实施例为例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一如图I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液压挺柱供油机构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包括 液压挺柱6以及与液压挺柱6连接的供油机构。其中供油机构设置在气门室罩7上。该供油机构包括第一油道I、第二油道2和第三油道3。其中第一油道I设置在液压挺柱6的上方,第一油道I可以水平设置也可以倾斜一定的角度,第二油道2与第一油道I相通并与液压挺柱6连接,优选地第二油道2与第一油道I相垂直;不同的发动机包含的液压挺柱的个数不一样,但每排的每个液压挺柱都通过油道连接,因此,对于每排液压挺柱都需要至少设置一条第二油道2 (例如本实施例中图I就示出了两个第二油道2和两排液压挺柱6的情形),以便机油能够通过第二油道2流入液压挺柱6,而每排内的各个液压挺柱6又相互连接,进而再流入其它液压挺柱6中。图I中的两个液压挺柱6分别位于不同的排,排的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内。本实施例的第一油道I为直线型,其与第三油道3相通,第三油道3的另一端与主油道9连接。优选地,第三油道3方向竖直,与第一油道I垂直,第三油道3上邻近主油道9的位置设置有单向阀4,以保证供油机构的机油不会通过第三油道3回流到油底壳11中。第一油道I的两个端部均设置有螺纹堵5,以保证第一油道I的密封性。此外,由于第一油道I第二油道2都位于液压挺柱6上方,即使没有设置单向阀,虽然第一油道I中的部分机油会回流,但是第二油道2中也能存储一部分的机油,使得发动机停机一段时间再重启后,液压挺柱6能够及时得到一部分机油的润滑。与现有技术的方案相比,本实施例的方案建立液压挺柱6正常工作所需的油压的时间仍大大缩减。本实施例,第一油道I和第三油道3可以一体式设置,比如相互垂直组合成为L形,或第一油道I和第三油道3也可以相互非垂直的方向一体式设置,总之第一油道I和第三油道3以0-180度的夹角一体式设置均可。这种情况下,螺纹堵5只需要设置在远离主油道9的一端即可。第一油道I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为其他形状。本实施例提供的液压挺柱供油机构的工作原理为发动机工作时,油底壳11中的机油被泵入位于缸体10上的主油道9中,然后顺着图I中箭头所示方向进入到第三油道3,从第三油道3进入到第一油道1,然后从第一油道I进入到第二油道2,继续进入到与第二油道2连接的液压挺柱6,最终机油从液压挺柱6进入到其它液压挺柱中。当发动机停机后,由于第一油道I、第二油道2和第三油道3中已储存了大量的机油,且由于第三油道3上设置了单向阀4,这些机油并不会回流到油底壳11中,所以在发动机再次启动后,液压挺柱6能够及时得到机油的润滑,快速达到工作油压,及时响应并正常工作。从而消除了现有技术中,由于液压挺柱所需的机油不能及时到位而导致的气门间隙过大、落座速度增大、气门系统损坏等缺陷。实施例二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液压挺柱的供油机构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与上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供油机构设置在汽缸盖8上。本实施例的供油机构包括第一油道12,第一油道12的一端与液压挺柱6连接,且与液压挺柱6在同一水平面上,其另一端与主油道9连接。对于每排液压挺柱都需要有一个液压挺柱与第一油道12连通,以便机油能够通过第一油道12流入液压挺柱6,而每排内的各个液压挺柱6又相互连接,进而再流入其它液压挺柱6中。优选地,第一油道12邻近主油道9的位置设置有单向阀4,第一油道12的端部可以设置有螺纹堵5。也可以将单向阀4设置在主油道9中,这样可以扩大储油空间。该实施例中,将第一油道与主油道连接并在第一油道或主油道中设置单向阀,使得第一油道具有较好的储油功能,因此液压挺柱在发动机启动时能够快速得到工作所需的油压,及时响应并正常工作,消除气门间隙过大、落座速度增大、气门系统损坏等风险。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 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液压挺柱供油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液压挺柱,其连接供油机构; 所述供油机构,其还与主油道连接,将来自所述主油道的机油存储,以及将所述机油输送给所述液压挺柱。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液压挺柱供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油机构包括 第一油道、第二油道和第三油道; 所述第一油道设置且位于液压挺柱上方,通过所述第三油道与主油道连接;所述第二油道的一端与液压挺柱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油道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压挺柱供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油道邻近主油道的一侧设置有单向阀。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压挺柱供油机构,其特征在于,每排液压挺柱上设置至少一个第二油道。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压挺柱供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道与第三油道一体式设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压挺柱供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道远离第三油道的端部设置有螺纹堵。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压挺柱供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道的端部设置有螺纹堵。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液压挺柱供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油机构设置在气门室罩上。
9.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液压挺柱供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油机构设置在气缸盖上,包括 第一油道,一端与所述液压挺柱连接,另一端与主油道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压挺柱供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道邻近主油道的一侧设置有单向阀。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车辆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液压挺柱供油机构,包括液压挺柱,其连接供油机构;所述供油机构,其还与主油道连接,将来自所述主油道的机油存储,以及将所述机油输送给液压挺柱。本发明通过设置与液压挺柱相通的油道,增加了液压挺柱供油机构的储油空间,使得当发动机停机一段时间后再启动时,液压挺柱能够快速达到工作油压,及时响应并正常工作。
文档编号F01M9/10GK102705037SQ201110076338
公开日2012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28日
发明者周久生, 燕重哲, 韩晓晰 申请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