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式热机引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63793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旋转式热机引擎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热机引擎,尤指一种有别于现有往复活塞式史特灵引擎(Stirling Engine),而是利用旋转式共轭转子及可压缩流体热能温差以产生扭力动能输出,进而得产生电力的旋转式热机引擎。
背景技术
目前,太阳能光电板发电效率偏低(一般约在15%上下),且其购置成本相对偏高,若无政府大力补贴,则需数十年以上才能回收设置成本,很难达到商转售电的的目标。太阳热电在追求环保、洁净能源的今天,是很受欢迎而相对技术门槛较高的再生能源方式,一般较小型的太阳热电系统多使用以史特灵温差热机引擎(Stirling Engine,简称为史特灵引擎)为动力核心的温差发电装置,而史特灵热机引擎的内部密封一可压缩流体,由于使用往复式活塞的运动方式,因此,无法全时对于高温区的热源库和低温区的冷源库资源进行充分利用,亦即高温区和低温区有一半以上的时间无法被利用到;再者,既有史特灵温差热机引擎在高温区的空间内,可压缩流体受热膨胀产生正压时,会推动该往复式活塞而输出功,而当该可压缩流体在该高温区的空间中进行收缩时,反而可能需消耗飞轮的能量进而将该可压缩流体推送至该低温区;反之,位于低温区的往复式活塞也只有在遇冷收缩时,方能以负压方式来收缩空间而使往复式活塞进行做功,因此,在低温区空间膨胀时却无法做功,相对降低理想卡诺(Carnot)热机循环的作功效能;另外,既有史特灵热机引擎结构复杂,且在运作时由于往复式活塞往复运动,使其施加在机构组件上的往复冲击力道很大,进而产生相当程度的噪音,也降低机件的寿命,因此,如何提升既有温差热机引擎效率,并藉以增进发电装置整体上的效益,诚有其需改善之处。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旋转式热机引擎,提高扭力输出及发电效率。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旋转式热机引擎,其包含有一箱体、一转子组及一位于该箱体及该转子组间的可压缩流体,其中该箱体设有一冷却组、一隔热组及一加热组,其中各组间依序地紧密相接合,该冷却组为一开口朝上的壳体,该隔热组与该冷却组相结合而位于该冷却组上方,该加热组与该隔热组相结合,且该加热组为一开口朝下的壳体;该转子组可转动地与该箱体相结合,且该转子组设有两相互啮合并能够紧密旋转的共轭转子,使该箱体在该两共轭转子与该加热组围成的空间中形成一高温区,于两所述共轭转子与该冷却组围成的空间中形成一低温区,且各所述共轭转子的中心处设有一中心轴,各中心轴用以向一外部设备传递旋转扭力;以及该可压缩流体填充于所述的高温区及低温区。
进一步,该冷却组的壳体设有一结合槽,该隔热组设有两相结合于该冷却组顶面的密封板,而该转子组的两共轭转子可转动地与该隔热组的两密封板相结合,而各共轭转子的中心轴可贯穿该隔热组的两密封板或仅其中一密封板。再进一步,该冷却组设有两半壳体及一绕流板,各半壳体于顶面凹设有一结合槽,而该绕流板设于两半壳体之间且于中段处形成一共轭转子槽;该隔热组设有两连接板及两密封板,其中两连接板分别与该绕流板的两端相结合,而两密封板设于该冷却组的两半壳体的结合槽中且与两连接板相结合,使两共轭转子的上半部设置于两密封板间,让位于两共轭转子及该隔热组间之的共轭转子槽形成该高温区;该加热组设有一中心板、两侧绕板及两外盖板,其中该中心板与该隔热组的两连接板相结合而位于两共轭转子的上方处,两侧绕板设于该中心板的两侧且分别与该隔热组的两密封板相结合,而两外盖板分别盖设于两侧绕板远离该中心板的一侧;以及该转子组的两共轭转子可转动地与该冷却组的两半壳体相结合而设于该绕流板的共轭转子槽中,使位于两共轭转子及该冷却组之间的共轭转子槽形成该低温区,而各共轭转子的中心轴贯穿该冷却组的两半壳体或其中一半壳体。较佳地,该绕流板底面贯穿设有一冷源入口,该绕流板于内部设有两分别与该冷源入口相通的绕流管道,且该绕流板在两半壳体之间的外侧面上贯穿设有两分别与两绕流管道相通的冷源出口。较佳地,该加热组的中心板于顶面贯穿设有一高温流体入口及两分别位于该高温流体入口两侧的高温流体出口,该中心板于两侧边贯穿设有多个长孔,而各侧绕板贯穿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侧流管道,其中各侧流管道与该中心板上其中两相邻的长孔相连通。较佳地,该加热组可直接与外部热源相接触,以取得所需热源,且该外部热源可为太阳聚焦光热。较佳地,两共轭转子相啮合的齿间具有一间距。较佳地,该旋转式热机引擎于该共轭转子槽的低温区及高温区之间设有一缓冲管,其中该缓冲管的两端分别与该低温区及该高温区相连通且分别设有一与该低温区及该高温区相连通的容室,其中各容室内设有多个间隔排列的鳍片,该缓冲管于中段处枢设有一可摆动的簧片,以形成该可压缩流体由低温区移往高温区的单向通路,避免该共轭转子槽的低温区在将该可压缩流体移往高温区而产生过大的压力时所导致高温区及低温区之间产生过大的压差。较佳地,该中心板于底面横向间隔凹设有多个沟槽,且各侧绕板于内表面间隔设有多个凹槽,藉以增加导热面积。较佳地,所述冷却组、隔热组及加热组之间相结合之处涂有一胶体,藉以提供进一步的密封效果。较佳地,该冷却组的各半壳体于内表面分别凹设有两相通的轴承槽,而该转子组的各共轭转子于两半壳体的轴承槽中设有一轴承。较佳地,该冷却组及该加热组由红铜、铝、石墨或碳化硅的高导热材质所制成。藉由上述的技术手段,本发明旋转式热机引擎至少具有以下的优点及功效一、本发明旋转式热机引擎通过结构配置的方式,藉由该隔热组将该共轭转子槽区分成两独立的高温区及低温区,因此通过可压缩流体,外界的热源及冷源之间进行连续的热量交换,可有效增加热量交换作用的时间,亦即可大幅提高对热源及冷源的热量交换效率。二、本发明旋转式热机引擎通过旋转式的共轭转子作为内部可压缩流体在高温区(受热膨胀)与在低温区(遇冷收缩)以达成作功的功能,由于其作功施力对共轭转子轴心的方向一致,因此,不论是膨胀或收缩皆可推动该共轭转子以相互啮合对转的方式向着单一方向旋转,且由于可全时段在热源及冷源之间交换热能,所以本发明旋转式热机引擎的施力作功的效能,约可为既有史特林热机引擎往复式活塞的二倍,可得到较高的扭力输出,进而可提高温差发电的效率。三、本发明旋转式热机引擎通过精简的结构配置,于共轭转子槽中设置两轮式共轭转子的方式,由于其各转子的旋转方向永远不变,因此可平顺地进行运转,不仅可大幅降低运转时所产生的噪音,也增加机构可靠度与使用寿命,且可方便维护与使用。


图1为本发明旋转式热机引擎第一实施例的外观立体图;图2为本发明旋转式热机引擎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发明旋转式热机引擎第一实施例绕流板剖面侧视图;图4为本发明旋转式热机引擎第二实施例的外观立体图;图5为本发明旋转式热机引擎第二实 施例的另一外观立体图;图6为本发明旋转式热机引擎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7为本发明旋转式热机引擎第二实施例绕流板剖面侧视图;图8为本发明旋转式热机引擎第二实施例两共轭转子相啮合的局部放大剖面侧视图;图9为本发明旋转式热机引擎第二实施例加热组的放大立体分解图;图10为本发明旋转式热机引擎第二实施例加热组的局部立体剖面示意图;图11为本发明旋转式热机引擎第二实施例加热组的另一局部立体剖面示意图;图12为本发明旋转式热机引擎第二实施例的剖面侧视示意图;图13为本发明旋转式热机引擎第二实施例加热组的另一剖面侧视示意图;图14为本发明旋转式热机引擎第三实施例的外观立体图;图15为本发明旋转式热机引擎第三实施例冷却组降温管路剖面示意图。主要元件标号说明10、10’冷却组11半壳体111、111’结合槽112轴承槽12绕流板121共轭转子槽122冷源入口123绕流管道124冷源出口125降温管路20、20’转子组 21、21’共轭转子22、22’中心轴23轴承30、30’隔热组31连接板32、32’密封板 40、40’加热组41中心板411高温流体入口 412高温流体出口413长孔414沟槽42侧绕板421侧流管道422凹槽43外盖板L低温区G间距H高温区
50可压缩流体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有鉴于常用于温差发电的史特灵引擎型式具有多种机构缺失与效率问题,特经过不断的试验与研究,终于发展出一种可藉由精简的结构配置方式,提升对热源库和冷源库的时间利用率,有效发挥卡诺热机的循环效益,达成无往复运动的平顺运转,大幅降低噪音,能提高温差能源效率,进而提供一可提高扭力输出及发电效率的旋转式热机引擎者。为能详细了解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及实用功效,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来实施,兹进一步以如图式所示的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后,请参阅如图1至5所示,本发明旋转式热机引擎包含有一箱体、一转子组20’、20及一介于该箱体及该转子组20’、20’间的可压缩流体50,其中该箱体设有一冷却组10’、10、一隔热组30’、30及一加热组40’、40,各组10’、10、30’、30、40’、40间依序地紧密相接合,其中该冷却组10’、10可(如图2所示)为一开口朝上且具有一结合槽111’的壳体,或者如图6所示设有两半壳体11及一绕流板12,其中两半壳体11呈一形状相符的形状,各半壳体11于顶面凹设有一结合槽111,较佳地,各半壳体
11于内表面分别凹设有两相通的轴承槽112,而该绕流板12设于两半壳体11之间且于中段处形成一略呈W形的共轭转子槽121,该绕流板12底面贯穿设有一冷源入口 122,请配合参看如图7所示,该绕流板12于内部设有两分别与该冷源入口 122相通的绕流管道123,且该绕流板12在介于两半壳体11的外侧面上贯穿设有两分别与两绕流管道123相通的冷源出口 124,较佳地,请配合参看如图15所示,该绕流板12除设置有该绕流管道123外,另于该绕流板12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供空气等流体进入的降温管路125,较佳地,该冷却组10由红铜、招、石墨或碳化娃等闻导热材质所制成;该隔热组30’、30与该冷却组10’、10相结合,该隔热组30’可(如图2所示)设有两相结合于该冷却组10’顶面的密封板32’,或者该隔热组30可(如图6所示)设有两连接板31及两密封板32,其中两连接板31分别与该绕流板12的两端相结合,而两密封板32设于该冷却组10的两半壳体11的结合槽111中且与两连接板31相结合;请再配合参看如图2、6及9至11所示,该加热组40’、40与该隔热组30’、30相结合,该加热组40’(如图2所示)为一开口朝下的壳体,或者该加热组40可(如图6及9至11所示)设有一中心板41、两侧绕板42及两外盖板43,其中该中心板41与该隔热组30的两连接板31相结合,该中心板41于顶面贯穿设有一高温流体入口 411及两分别位于该高温流体入口 411两侧的高温流体出口 412,该中心板41于两侧边贯穿设有多个长孔413,较佳地,该中心板41于底面横向间隔凹设有多个沟槽414,藉以增加导热面积;两侧绕板42设于该中心板41的两侧且分别与该隔热组30的两密封板32相结合,其中各侧绕板42贯穿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侧流管道421,其中各侧流管道421与该中心板41其中两相邻的长孔413相连通,较佳地,各侧绕板42于内表面间隔设有多个用以增加导热面积的凹槽422,两外盖板43分别盖设于两侧绕板42不同于该中心板41的一侧(也就是说两外盖板43分别设于两侧绕板42的外侧,即各侧绕板42与中心板41相结合的另外一侧,如图中所示),藉以封闭各侧流管道421,其中本发明于该冷却组10’、10、隔热组30’、30及加热组40’、40之间涂上一胶体,藉以提供进一步的密封效果,较佳地,该加热组40由红铜、招、石墨或碳化娃等闻导热材质所制成。该转子组20’、20可转动地与该箱体相结合且设有两相互啮合并可紧密旋转的共轭转子21’、21,其中两共轭转子21’可(如图2所示)呈可转动地与该隔热组30’的两密封板32’相结合,或者两共轭转子21 (如图6所示)呈可转动地与该冷却组10的两半壳体11相结合而设于该绕流板12的共轭转子槽121中,较佳地,本发明亦可将该加热组40与该冷却组10的位置相互更换,即表示该转子组20的两共轭转子21亦可与该加热组40相结合,因此,本发明的转子组20’、20可与该箱体的冷却组10’、10、隔热组30’、30或加热组40’、40其中一组相结合;请配合参看如图12及13所示,使两共轭转子21的上半部设置于两密封板32间,进而让位于两共轭转子21及该隔热组30间的共轭转子槽121形成一高温区H,并且使位于两共轭转子21及该冷却组10间的共轭转子槽121形成一低温区L,而各共轭转子21’、21的中心处设有一中心轴22’、22,该中心轴22’、22用以在该两共轭转子21’、21与一外部设备(例如发电机)之间传递旋转扭力,其中各中心轴22’可贯穿该隔热组30’的其中一密封板32’,或者各中心轴22贯穿该冷却组10其中一半壳体11,较佳地,两共轭转子21相啮合的齿间具有一(如图8所示)间距G,较佳地,各共轭转子21于两半壳体11的轴承槽112中设有一轴承23 ;以及该可压缩流体为一种可被压缩且具有温度敏感性的流体,例如氮气,其被填充于该转子组与该箱体加热组及冷却组间的空间中,其中位于该高温区H的可压缩流体被用于受热膨胀时,可产生一正压力以推开两共轭转子21’、21的齿间空间,使该两共轭转子21’、21位于该高温区H的转齿产生一分开方向的旋转运动,而位于该低温区L的该可压缩流体于受冷收缩时,可产生一负压力以缩紧两共轭转子21’、21的齿间空间,使该两共轭转子21’、21位于该低温区L的转齿产生一相靠近方向的旋转运动,经由上述的受热膨胀及受冷收缩的方式,即可使该转子组20’、20的两共轭转子21’、21持续地相对该箱体产生转动。再者,请配合参看如图12所示,本发明旋转式热机引擎的第二实施例于该共轭转子槽121的低温区L及高温区H间设有一缓冲管50,其中该缓冲管50的两端分别与该低温区L及该高温区H相连通且分别设有一与该低温区L及该高温区H相连通的容室51,其中各容室51内设有多个间隔排列的鳍片52,该缓冲管50于中段处枢设有一可摆动的簧片53,避免该共轭转子槽121的高温区H及低温区L之间产生过大的压差,并提供由低温区流向高温区的单向通路。本发明旋转式热机引擎的第三实施例如图14所示,其与第二实施例具有相似的结构特征,差别在于该冷却组10的绕流板12未设置该冷源入口 122、该绕流管道123及两冷源出口 124,该加热组40的中心板41未设置该高温流体入口 411、两高温流体出口 412及多个长孔413,且各侧绕板42未设置多个侧流管道421。当使用本发明转式热机引擎进行发电时,先于该箱体及该转子组20’、20间灌入该可压缩流体50,并(如图1及14所示)于该加热组40’、40及该冷却组10’、10的外部,分别提供一热源(例如太阳聚光热源、高热空气或高热蒸气)及一冷源(例如冷空气或冷水),进而使位于共轭转子槽121高温区H及低温区L的可压缩流体,通过热传导的方式而使可压缩流体产生热胀冷缩的效应,进而可推动两共轭转子21’、21相对该隔热组30’或两半壳体11转动,即可由两中心轴22’、22产生一转动的动力而进行发电,其中该隔热组30’、30设于该加热组40’、40及该冷却组10’、10之间,可有效阻隔高温区H的热能,不致由结构体材料直接以热传导型式被传递到低温区L中,藉以确保热能只能由该可压缩流体50来进行传递。再者,请配合参看如图3、7及8所示,本发明除了如上述方式进行热能的传递,亦可将该冷源经由该冷源入口 122注入该绕流板12内,使该冷源可沿着该绕流管道123流动至整个绕流板12中,可更有效地对位于该低温区L的可压缩流体50进行降温,同时可通过两冷源出口 124流出,使该绕流板12可持续地对于该低温区L的可压缩流体进行降温,且该热源可经由该高温流体入口 411注入该中心板41内,使该热源可经由各长孔413而流经两侧绕板42的各侧流管道421,使该热源可通过来回绕设的方式流动至整个加热组40中,可更有效地对位于该高温区H的可压缩流体进行加热,并且可通过两高温流体出口 412流出,使该加热组40可持续地对于该高温区H的可压缩流体进行加热,另外,于该中心板41及两侧绕板上分别设置多个沟槽及凹槽的方式,可增加该热源的导热效率;藉由上述的技术手段,本发明的旋转式热机引擎可有效地扩大该高温区H及低温区L的温差范围,让该转子组20’、20获得较大的温差效果,使该转子组20’、20可提供较大的动能,进而产生较多的电力,藉以提供一可提高发电效率的旋转式热机引擎;另外,如图8及12所示,该可压缩流体在低温区遇冷收缩,致体积减小,由该共轭转子的旋转而移动前往加热区时,不仅可通过两共轭转子21相啮合齿间的间距G,提供暂存空间,若当该共轭转子槽因低温区的压力过大,而导致121的高温区H及低温区L的压差过大时,可进一步通过该缓冲管50簧片53单向摆动开放的方式,提供该可压缩流体由低温区移往加热区的另一有效单向通路,消除该高温区H及该低温区L间的过大压差,可有效避免各共轭转子21无法转动的现象。藉由上述的技术手段,本发明旋转式热机引擎通过结构配置的方式,使该旋转式热机引擎可获得较大的温差效果,通过输出较大动能的方式而可产生较多的电力,藉以提供一可提高发电效率的旋转式热机引擎。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若在不脱离本发明所提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利用本发明所揭示技术内容所作出局部更动或修饰的等效实施例,并且未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内容,均仍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旋转式热机引擎,其特征在于,该旋转式热机引擎包含有一箱体、一转子组及一位于该箱体及该转子组间的可压缩流体,其中 该箱体设有一冷却组、一隔热组及一加热组,其中所述各组间依序紧密地相接合,该冷却组为一开口朝上的壳体,该隔热组与该冷却组相结合而位于该冷却组上方,该加热组与该隔热组相结合,且该加热组为一开口朝下的壳体; 该转子组能够转动地与该箱体相结合,且该转子组设有两相互啮合并能够紧密旋转的共轭转子,使该箱体在两所述共轭转子与该加热组围成的空间中形成一高温区,于两所述共轭转子与该冷却组围成的空间中形成一低温区,且各所述共轭转子的中心处设有一中心轴,各所述中心轴用以向一外部设备传递旋转扭力;以及 该可压缩流体填充于所述高温区及低温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热机引擎,其特征在于,该冷却组的壳体设有一结合槽,该隔热组设有两相结合于该冷却组顶面的密封板,而该转子组的两共轭转子能够转动地与该隔热组的两密封板相结合,而各所述共轭转子的中心轴能够贯穿该隔热组的两密封板或仅其中一密封板。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式热机引擎,其特征在于,于所述冷却组、隔热组及加热组之间相结合之处涂有一胶体,藉以提供进一步的密封效果。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热机引擎,其特征在于 该冷却组设有两半壳体及一绕流板,各所述半壳体于顶面凹设有一结合槽,而该绕流板设于两半壳体之间且于中段处形成一共轭转子槽; 该隔热组设有两连接板及两密封板,其中两连接板分别与该绕流板的两端相结合,而两密封板设于该冷却组的两半壳体的结合槽中且与两所述连接板相结合,使两所述共轭转子的上半部设置于两密封板间,让位于两所述共轭转子及该隔热组之间的共轭转子槽形成该高温区; 该加热组设有一中心板、两侧绕板及两外盖板,其中该中心板与该隔热组的两连接板相结合而位于两所述共轭转子的上方处,两所述侧绕板设于该中心板的两侧且分别与该隔热组的两密封板相结合,而两所述外盖板分别盖设于两所述侧绕板远离该中心板的一侧;以及 该转子组的两共轭转子能够转动地与该冷却组的两半壳体相结合而设于该绕流板的共轭转子槽中,使位于两所述共轭转子及该冷却组之间的共轭转子槽形成该低温区,而各所述共轭转子的中心轴贯穿该冷却组的两半壳体或其中一半壳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转式热机引擎,其特征在于,该绕流板底面贯穿设有一冷源入口,该绕流板于内部设有两分别与该冷源入口相通的绕流管道,且该绕流板在两所述半壳体之间的外侧面上贯穿设有两分别与两绕流管道相通的冷源出口。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旋转式热机引擎,其特征在于,该加热组的中心板于顶面贯穿设有一高温流体入口及两分别位于该高温流体入口两侧的高温流体出口,该中心板于两侧边贯穿设有多个长孔,而各所述侧绕板贯穿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侧流管道,其中各所述 侧流管道与该中心板上其中两相邻的长孔相连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旋转式热机引擎,其特征在于,两所述共轭转子相啮合的齿间具有一间距。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旋转式热机引擎,其特征在于,该旋转式热机引擎于该共轭转子槽的低温区及高温区之间设有一缓冲管,其中该缓冲管的两端分别与该低温区及该高温区相连通且分别设有一与该低温区及该高温区相连通的容室,其中各所述容室内设有多个间隔排列的鳍片,该缓冲管于中段处枢设有一能够摆动的簧片,以形成该可压缩流体由低温区移往高温区的单向通路,避免该共轭转子槽的高温区及低温区之间产生过大的压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旋转式热机引擎,其特征在于,该中心板于底面横向间隔凹设有多个沟槽,且各所述侧绕板于内表面间隔设有多个凹槽,藉以增加导热面积。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旋转式热机引擎,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组、隔热组及加热组之间相结合之处涂有一胶体,藉以提供进一步的密封效果。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旋转式热机引擎,其特征在于,该冷却组的各半壳体于内表面分别凹设有两相通的轴承槽,而该转子组的各共轭转子于两所述半壳体的轴承槽中设有一轴承。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旋转式热机引擎,其特征在于,该冷却组及该加热组由红铜或铝的高导热材质所制成。
13.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转式热机引擎,其特征在于,该旋转式热机引擎于该共轭转子槽的低温区及高温区之间设有一缓冲管,其中该缓冲管的两端分别与该低温区及该高温区相连通且分别设有一与该低温区及该高温区相连通的容室,其中各所述容室内设有多个间隔排列的鳍片,该缓冲管于中段处枢设有一可摆动的簧片,以形成该可压缩流体由低温区移往高温区的单向通路,避免该共轭转子槽的高温区及低温区之间产生过大的压差。
14.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转式热机引擎,其特征在于,该中心板于底面横向间隔凹设有多个沟槽,且各所述侧绕板于内表面间隔设有多个凹槽,藉以增加导热面积。
1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转式热机引擎,其特征在于,于该冷却组、隔热组及加热组之间相结合之处涂有一胶体,藉以提供进一步的密封效果。
1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转式热机引擎,其特征在于,该冷却组的各半壳体于内表面分别凹设有两相通的轴承槽,而该转子组的各共轭转子于两所述半壳体的轴承槽中设有一轴承。
全文摘要
一种旋转式热机引擎,设有一箱体、一转子组及一可压缩流体,该箱体设有一冷却组、一隔热组及一加热组,该转子组可转动地与该箱体相结合且设有两相互啮合并可紧密旋转的共轭转子,使该箱体在该两共轭转子与该加热组的空间中形成一高温区,于该两共轭转子与该冷却组的空间中形成一低温区,且各共轭转子的中心处设有一中心轴,各中心轴用以提供相对应共轭转子传递旋转扭力,该可压缩流体填充于该转子组与该箱体加热组、冷却组及隔热组间的高温区及低温区,本发明能够提高扭力输出及温差发电效率。
文档编号F01C21/10GK103061819SQ20111031630
公开日2013年4月2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1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18日
发明者林晖凡 申请人:林晖凡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