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汽提温提压回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89368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废汽提温提压回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乏汽增压系统,用于将乏汽提温提压后回收再利用。
背景技术
高温高压蒸汽在热机中完成做功后形成的乏汽中往往还蕴含大量的热能,为了减少能源浪费,人们希望将这些热能加以回收利用,但是由于乏汽的压力较低并且加压困难, 因此在生产中能够适用的场合较少,因此会有很大一部分乏汽及其中蕴含的热能最终均被直接排放至大气中,不仅浪费了大量的热能,并且还容易造成环境的热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废汽提温提压回用系统,能够对低压乏汽进行有效增压,使得增压后的高压汽适用多种场合,尤其适用于压力需求较高的场合。本实用新型实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废汽提温提压回用系统,包括回收罐、一级射流泵和二级射流泵,所述回收罐可以采用各种适宜的形式,优选为卧式回收罐,顶部设有高压汽出口,所述回收罐设有射流管道,所述射流管道上设有高压排水泵,所述一级射流泵和二级射流泵的射流入口连接所述射流管道,所述二级射流泵的出口连接所述回收罐的入口,所述二级射流泵的抽吸入口连接所述一级射流泵的出口,所述一级射流泵的抽吸入口通过低压乏汽管道连接乏汽源, 所述高压汽出口连接高压汽回用管道,所述高压汽管道上设有第三射流泵,所述第三射流泵的射流入口或者抽吸入口通过高压汽管道连接所述回收罐的高压汽出口,出口通过高压汽管道连接用汽/储汽设备或蒸汽管网,当所述第三射流泵的射流入口连接所述回收罐的高压汽出口时,其抽吸入口连接第二乏汽源,当所述第三射流泵的抽吸入口连接所述回收罐的高压汽出口时,其射流入口连接第二射流源管道。所述一级射流泵优选为管道式射流泵,所述二级射流泵优选为多级射流泵。所述二级射流泵可以为设有两级增压的立式的射流泵,可以设有一级射流管和二级射流管,所述一级射流管和二级射流管的进口均构成所述二级射流泵的射流入口,所述一级射流管的射流用于为从所述二级射流泵的抽吸入口进入的介质流增压,所述二级射流管的射流用于为经所述一级射流管增压后的介质流的增压,所述一级射流管的数量和/或所述二级射流管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在所述一级射流管的数量为多个时,所述二级射流泵的抽吸入口可以分为多路,每一个所述的一级射流管为从与其对应的一路所述二级射流泵的抽吸入口进入的介质增压,当所述二级射流管的数量为多个时,所述多个二级射流管的出口可以均衡地分布在所述二级射流泵的泵体内的介质通道一个截面上。优选地,所述二级射流泵的泵体的主体部分呈立式的管状,后部呈弯头状,所述弯头的外端构成所述二级射流泵的抽吸入口,所述一级射流管可以沿所述二级射流泵的泵体的轴线从所述二级射流泵的后部穿入所述二级射流泵的内腔,设有位于所述二级射流泵的泵体内的一级射流管延伸段,所述一级射流管延伸段优选呈直管状,所述二级射流管可以从所述二级射流泵的泵体的侧壁穿入所述二级射流泵的泵体内,其位于所述二级射流泵的泵体内的部分设有折弯,折弯后优选呈与所述二级射流泵的泵体的轴线方向相同的直管状,所述二级射流管的出口位于所述一级射流管的出口的喷射区域内。 所述二级射流泵的泵体优选呈立式的管状,设有多个抽吸管,所述各抽吸管可以旋转对称分布,各抽吸管的进口构成所述二级射流泵的抽吸入口,所述抽吸管可以穿过泵体的侧壁延伸到泵体内,其位于泵体内的部分设有向下的折弯,位于所述折弯下方的抽吸管可以呈与所述二级射流泵的泵体的轴线方向相同的直管状,所述二级射流管可以穿过所述二级射流泵的泵体的后端面延伸到所述泵体内,其出口可以位于所述各抽吸管的出口的上方并使所述各抽吸管的出口位于其射流的喷射区域内,所述一级射流管可以在泵体外穿入所述抽吸管并沿所述抽吸管的延伸方向一直延伸至所述抽吸管的出口段,其出口可以位于所述抽吸管的出口的里侧,其射流喷射区域沿抽吸管的轴向逐渐扩张至所述抽吸管内的整个截面。所述一级射流泵通常包括泵体和射流管,其泵体的主体部分优选呈管状,所述管状泵体的进口构成所述一级射流泵的抽吸入口,出口构成所述一级射流泵的出口,所述一级射流泵的射流管可以设有位于所述泵体内的射流口或射流管,所述射流口或射流管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分布在所述管状泵体的同一个横截面上或者多个不同的横截面上,并朝向所述泵体的轴线延伸方向。所述射流管可以穿过所述泵体的侧壁,与位于所述泵体内的射流分布管连接,所述射流分布管包括与所述射流管同轴的射流管延伸段,所述射流管延伸段可以设有或者不设与其连通的交叉管,所述延伸段和交叉管的端口封闭,管体上可以设有多个射流喷射口或者射流喷射管,所述射流喷射口和射流喷射管的射流喷射方向朝向所述泵体的轴线延伸方向,所述各射流喷射口或射流喷射管优选均衡分布。所述回收罐上还可以设有补水入口,所述补水入口通过补水管道连接补水水源, 所述高压排水泵还可以直接连接或通过所述射流管连接排水管道,所述排水管道上优选设有排水控制阀门,所述回收罐可以设有用于采集其水位信号的传感装置,所述传感装置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有排水控制装置,所述排水控制装置的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排水控制阀门的控制电路。所述回收罐还可以设有安全阀和排气阀,所述安全阀和排气阀优选分别安装在所述回收罐的顶部,所述回收罐的凝结水出口优选设置在所述回收罐的底部,连接所述高压排水泵的进口,所述高压泵的数量可以是一用一备的两个或多用一备的多个。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各种阀门优选为电动阀,所述电动阀能够通过自动和/或手动方式开闭。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回收罐采用卧式设置,增大了汽液两相的接触和分离面积, 既有利于提高两相的分离效率,又保证了二级射流泵向回收罐内的射流及回收罐通过所述高压汽管道的高压汽输出同时进行,提高了系统的运行效率,同时回收罐内为高压状态,保证了经高压汽管道输出的高压汽的压力能够满足在管道内的运送和使用的需求。特别是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不同结构的两级射流泵相互串联配合,通过一级射流泵解决大管径管道的介质流动性问题,通过二级射流泵解决了介质增压问题,由此克服了现有技术下难以将大流量介质送入具有较高压力的封闭容器的技术问题,由于流体介质的特性,本实用新型采用的这种技术手段相对于将相同的多个射流泵串联或并联,在同样的流量和增压幅度下,可以明显地减少动力消耗,简化系统的总体构成。根据申请人的实验,采用本实用新型所限定的两级射流泵配合方式,相对于采用由多个普通射流泵串并联组合方式(根据流量分为两条支路、根据增压幅度每条支路上串联两个射流泵),在流量和增压幅度相等的情况下,动力消耗减少约35%。2、管道式的一级射流泵的引入,有效地提高了低压乏汽在低压乏汽管道中的流动速度,即提高了乏汽的供给量,为回收罐提供了足够的乏汽,保证了回收罐内的气相压力能够达到回收所需要的足够高的压力,有效提高了低压乏汽的回收效率,降低了回收的难度, 同时为二级射流泵提供了压力相对较高的被抽吸介质,有助于提高二级射流泵的抽吸效果;一级射流泵的射流分布管的设置,在一级射流泵的泵体内形成了均衡分布的多股射流, 在整个介质通道上形成负压区域,带动来自泵体进口端的乏汽向前流动,克服了现有普通射流泵因抽吸的介质流量小、动力消耗大而在大管径管道下难以解决介质流动性的缺陷。3、低压乏汽经过一级射流泵的增压后其压力有所提高,有利于二级射流泵的抽吸,二级射流泵的多个抽吸入口的设置,可以更加有效地对来自一级射流泵的出口的被抽吸介质进行增压,保证高流量的射流,使被抽吸介质可以更顺利地进入回收罐。4、由于所述二级射流泵采用立式射流泵设置于回收罐的上方,二级射流泵内的介质流向垂直向下,充分地利用水的位能并结合介质自上向下流动形成的动能有效地提高了二级射流泵的抽吸力和抽吸效果。5、由于在高压汽管道上设置了第三射流泵,由此更加方便了增压后蒸汽的利用, 由于乏汽增压需要依赖于系统各种参数特别是各射流泵参数以及介质和压力的流量情况而设计,因此输出的蒸汽不一定适应于各种用汽场合,特别是当输送距离较远或用汽压力要求相对回收罐蒸汽压力较高时,通过可以具有更高压力的现有工业蒸汽作为第三射流泵的动力(射流),从射流入口进入射流泵对来自回收罐的回用蒸汽增压,以达到用汽要求,当输送距离较近并且用汽压力较低时,可以将来自回收罐的蒸汽作为动力,从射流入口进入射流泵将压力较低甚至无压的乏汽增压从抽吸入口吸入,混合后形成具有适应压力的蒸汽回用于用汽场合,由此不仅完成了对第二乏汽源的低压乏汽的增压,还节约了射流所需消耗的动力和射流介质的消耗,并且通过对乏汽源的低压乏汽的增压扩大了其使用范围。通过这些不同的使用方式,可以使回收罐的蒸汽能够适用于不同场合(特别是需要不同压力的蒸汽的场合)的需求。6、由于本实用新型设置了补水管道、水位信号的传感装置、排水控制 装置、排水控制阀、输出高压汽的控制阀、安全阀、压力表等,有效地实现了系统的自动、安全、高效、连续运行。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废汽提温提压回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二级射流泵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二级射流泵的结构示意图;[0026]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级射流泵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的解释本实用新型,以便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接下来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参见图1、图2、图3和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废汽提温提压回用系统,包括用于对低压乏汽增压输送的一级射流泵1和二级射流泵2以及回收罐3,通过一级和二级射流泵输送到回收罐中的流体在回首罐内实现汽液分离,下部为液态水,上部为汽及气,所述回收罐优选为卧式回收罐,以便为回收罐内提供更大的汽、液两相的接触面,提高分离效率, 并且较大的横截面积也有利于保证回收罐的输入输出同时进行,避免上部进汽和出汽的相互干扰和短路,即二级射流泵向回收罐内的射流输入及回收罐通过高压汽管道的蒸汽输出同时进行。所述回收罐内通常应处于一定的高压状态,以保证经高压汽管道回收的高压汽的压力能够达到回收所需要的压力,回收罐内的压力优选为不小于0. 5MPa。所述回收罐设有入口、凝结水出口和高压汽出口,所述回收罐的入口优选设置在所述回收罐的顶部,所述高压汽出口优选设于所述回收罐的顶部,并与所述回收罐的入口相隔一定距离以免受到入口处介质流动的影响,通常所述回收罐的进口和出口分别设置在回收罐的左右两边,由此在回收罐内形成相对独立的进口区域和出口区域,在进口区域中射流输出形成较为激流的流动和冲击,而在出口区域则形成较为稳定的液位,汽液两相互不干扰,以保证汽-液两相的输入和高压汽的输出能够同时进行,高压汽出口可以连接高压汽回用管道,以便将分离后的高压汽进行回收利用。所述凝结水出口可以连接有排水管道13和射流管道12,所述射流管道上优选设有高压排水泵8,通过高压排水泵对凝结水进行增压用于射流,以保证足够的射流压力,所述高压排水泵还可以直接或通过所述射流管道连接所述排水管道,所述排水管道可以连接用水、蓄水或输水设备或管网,在保证回收罐内适宜的液面高度和射流所需要的足够的射流介质的前提下将多余的凝结水予以回收,所述射流管道与所述一级射流泵和二级射流泵的射流入口相连接,以为其分别提供适宜的射流压力,所述一级射流泵和二级射流泵的射流压力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节,以获得最佳的增压效果。所述一级射流泵的抽吸入口 102可以通过低压乏汽管道连接乏汽源10,所述乏汽源可以是实际中的一个或多个乏汽排放设备或管路,也可以是乏汽的集中输送管道等,以实现对乏汽源的低压乏汽的抽吸,待抽吸的乏汽压力通常不高于0. 15MPa,所述一级射流泵的出口 103连接所述二级射流泵的抽吸入口 21,为二级射流泵提供被抽吸介质,经一级射流泵增压后的混合介质作为二级射流泵的抽吸介质,更有利于提高二级射流泵的抽吸效
^ ο所述二级射流泵的出口 24连接所述回收罐的入口,为回收罐提供汽_液两相混合介质,经二级射流泵再次加压的混合介质进入回收罐内部完成汽-液两相的分离,分离后的高压汽经高压汽出口进入高压汽管道进行回收,分离后的凝结水有一部分自所述凝结水出口进入射流管道继续作为射流介质为一级射流泵和二级射流泵提供射流,多余的凝结水通过排水管道排出,以保证回收罐内的液位和压力的稳定。本实用新型的废汽提温提压回用系统通过一级射流泵和二级射流泵对低压乏汽的逐级增压来提高其压力,并在回收罐内进行相分离,回收罐采用卧式设置,保证了汽-液两相分离的速率,并使得输入和输出可以同时进行,保证了系统的连续运行,将分离后的高压汽通过高压汽管道输送至回用设备,实现了对低压乏汽的增压回收再利用,并且采用分离出的液相作为射流介质对乏汽进行增压,还节约了射流介质的消耗、降低了射流动力的消耗。为了提高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所述二级射流泵优选多级多管射流泵,以形成足够的压力保证将乏汽(汽液混合物)送入回收罐并在回收罐内形成足够的压力。所述二级射流泵通常采用两级增压,设有一级射流管和二级射流管,其中一级射流管的射流用于进口被抽吸介质流的增压输送,二级射流管的射流用于一级射流管增压输出的介质流的增压输送。
优选地,所述一级射流管的数量为多个,由此将进口被抽吸介质流分为多路,以减小每个一级射流管的抽吸流量,为在大流量下有效地增加射流泵的压头提供了可能。优选地,所述二级射流管的数量为多个,其出口均衡地分布在二级射流泵的一个截面上,以克服单一射流管能够抽吸的流量较小的缺陷,保证在大流量场合下的有效使用。图2给出了一个二级射流泵的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所述二级射流泵的泵体的主体部分呈立式的管状,后部呈弯头状25,所述弯头的外端口 21构成所述二级射流泵的抽吸入口,由此既方便了二级射流泵同相关管道的连接,也保证了二级射流泵的抽吸入口通道恰好为所述一级射流管的出口后面的负压区域,以提高抽吸效果。所述二级射流泵设有一级射流管22和二级射流管26,优选地,所述一级射流管沿所述二级射流泵的泵体的轴线从所述二级射流泵的后部穿入所述二级射流泵的内腔,设有位于所述二级射流泵的泵体内的延伸段23,所述一级射流管延伸段呈直管状,所述一级射流管延伸段优选沿所述二级射流泵的轴向方向延伸,并在端部为其出口(即一级射流介质出口),一级射流介质从该出口向外喷射,在泵体的内腔中形成锥形的喷射区域。优选地,所述一级射流介质出口可以设置成锥形口,以优化射流,所述一级射流介质出口方向应朝向所述二级射流泵的泵体内的介质流向方向,所述二级射流管可以设有延伸进所述二级射流泵的泵体内的二级射流管延伸段27,所述二级射流管延伸段优选设有折弯,折弯后呈与所述二级射流泵的泵体的轴线方向相同的直管状,并在端部设有二级射流介质出口,所述二级射流介质出口可以设置成锥形口,以便更好地形成所需的射流,所述二级射流介质出口方向(二级射流管的出口的开口方向)优选朝向所述二级射流泵的泵体内的介质流向方向,所述二级射流管的出口优选位于所述一级射流管的出口的喷射区域内,以提高二级射流的抽吸作用。所述二级射流泵优选为立式射流泵,射流以及抽吸后的混合介质流从上向下,以利用介质的位能获得更好的抽吸效果,特别是对于工业应用中,由于乏汽和混合介质流量很大,因此射流泵的高度往往有数米甚至更高,由此可以明显地提高射流泵的压头,大幅度节省动力消耗。所述二级射流泵的二级射流管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若干个,当所述二级射流管的数量为若干个时,所述若干个二级射流管可以均勻连接在所述二级射流泵的径向方向的同一圆周上,或者所述二级射流管设有若干个二级射流管支管,所述若干个所述二级射流管支管的一端连接所述二级射流管,另一端均勻连接在所述二级射流泵的径向方向的同一圆周上,所述二级射流管的出口均衡地分布在所述二级射流泵的泵体内的介质通道的一个截面上,所述二级射流泵的若干个二级射流管或二级射流管支管的设置,可以更加有效地对来自所述一级射流泵的被抽吸介质进行增压,使被抽吸介质可以更顺利地进入回收罐。 图3提供了另一种二级射流泵的实施例,该二级射流泵的泵体采用立式管状结构,其抽吸管21穿过泵体的侧壁延伸到泵体内,其位于泵体内的部分25呈折弯向下延伸, 出口段为沿泵体轴线方向的直管,所述抽吸管的数量通常为多个,并在同一高度上沿圆周均勻分布,在抽吸流量较小的情况下也可以是一个。该二级射流泵设有一级射流管22和二级射流管26,所述二级射流管穿过泵体后端面延伸到所述泵体内,其出口位于所述抽吸管的出口的上方,所述一级射流管在泵体外穿入所述抽吸管并沿所述抽吸管轴线方向一直延伸至所述抽吸管的出口段,其出口位于所述抽吸管的出口端之内。来自一级射流泵的被抽吸介质流首先进入该二级射流泵的所述抽吸管,所述一级射流管在抽吸管内射出一级射流,在抽吸管内形成负压,使被抽吸介质在该负压的作用下向前流动,与一级射流管射出的射流混合,所述二级射流管在泵体内形成负压(相对而言),带动抽取被一级射流管射出的射流抽吸,形成混合介质流,而二级射流管在泵体内形成负压区,带动抽吸管内的混合介质流流动。通过这种在同一泵体内的两级射流增压的方式,可以极大地提高二级射流泵的压头,保证了回收罐内的压力。而在将二级射流泵的抽吸管设置成均勻分布的多个管道,将大流量的介质流分解为多个相对小流量的介质流,分别在各抽吸管内进行一级射流管的抽吸增压,由此解决了普通射流泵的抽吸流量小、无法为大流量介质增压的缺陷,有效地实现了大流量介质流的增压,同时在泵体内通过二级射流管的增压作用,形成了稳定并且可靠的增压介质流,有利于改善二级射流泵的泵体和回收罐内的介质流状态,保证介质流顺利地进入处于高压状态的回收罐内。参见图4,为了改善整体系统的介质流状态和两级射流泵组合的总体输送能力,所述一级射流泵优选管道式射流泵,其泵体的主体部分呈管状,其进口构成一级射流泵的抽吸进口,出口都成一级射流泵的出口,其射流管101垂直穿过所述泵体的侧壁,延伸至泵体内,与位于所述泵体内的射流分布管连接,所述射流分布管包括与所述射流管同轴的射流管延伸段104,所述射流管延伸段位于所述泵体的一个横截面上,沿泵体的径向方向延伸, 端部封闭或密封连接在所述泵体的内壁上,所述延伸段上设有多个射流介质出口(射流喷射口或射流喷射管),所述延伸段上可以设有一个或若干个与其连通的交叉管106,所述交叉管也均勻设置有若干个射流介质出口,所述各射流介质出口通常应朝向所述一级射流泵内的介质流向方向,以利于减小阻力,提高抽吸效果。为了更进一步地提高一级射流泵的抽吸效果,在所述延伸段或延伸段和交叉管的射流介质出口上设置喷射管105,通过所述喷射管的出口向外喷射所述的射流介质。所述延伸段同所述交叉管的内径通常可以相同或相仿,所述喷射管同所述延伸段或交叉管的内径比通常不大于1 5,优选不大于1 10,如1 10、1 12、1 15、1 18、1 20或1 30,以在所述延伸段和交叉管内进行勻压,使各喷射管的压力和出口流速基本上保持均衡,并保证射流具有足够高的流速,从而提高抽吸力和对被抽吸介质的抽吸效果,改善所述低压乏汽的流动状态、减少湍流和动力消耗。所述射流介质出口可以设置成锥形出口,以便更好地形成射流。通过这种多个射流介质出口的设置,在一级射流泵的泵体内形成了均衡分布的多股射流,在整个介质通道上形成负压区域,带动来自泵体进口端的乏汽向前流动。这种管道式射流泵特别是适应于在大管径管道内驱动大流量的介质流动,克服了现有普通射流泵因抽吸的介质流量小、动力消耗大而在大管径管道下难以解决介质流动性的缺陷。—般来说,由于低压乏汽相对压力较低,因此其流速较慢,一级射流泵的引入,有效地提高了低压乏汽在低压乏汽管道中的流动速度,即提高了乏汽的供给量,为回收罐提供了足够的乏汽,保证了回收罐内的气相压力能够达到回收所需求的足够高的压力,同时提高了低压乏汽的回收效率,降低了回收的难度,同时为二级射流泵提供了压力相对较高的被抽吸介质,还有助于提高二级射流泵的抽吸效果。所述高压汽管道上还可以 设有第三射流泵4,所述第三射流泵可以采用与一级射流泵相同的射流泵,所述第三射流泵的射流入口通过高压汽管道连接所述回收罐的高压汽出口,所述第三射流泵的抽吸入口连接第二乏汽源11,所述第三射流泵的出口通过高压汽管道连接用汽/储汽设备或蒸汽管网,利用所述高压汽出口输出的高压汽作为射流介质对第二乏汽源的低压乏汽进行增压,或者所述第三射流泵的抽吸入口连接所述回收罐的高压汽出口,所述第三射流泵的出口连接所述用汽设备或输送管道,所述第三射流泵的射流入口连接相对更高压力的射流介质入口,以通过所述第三射流泵对回收罐内输出的高压汽进行再次增压,进一步提高其压力,使其可以用于压力需求更高的场合。所述高压汽管道的出口压力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节,优选为不小于0. 5MPa。所述高压汽出口和第三射流泵的射流入口之间优选设有流量显示变送器5,通过所述流量显示变送器对所述回收罐的高压汽出口所输出的高压汽的流量进行显示,还可以通过所述流量显示变送器为指定设备如自动控制装置等输送流量信号,以便实现自动控制,所述高压汽出口和所述流量显示变送器之间还可以设有流量控制开关,以便对输出的高压汽的流量进行控制。所述回收罐上还可以设有补水入口,通过补水管道9连接补水水源,根据实际需要向回收罐内补充液相水,例如,当回收罐内水位过低导致汽-液两相的分离速率低或者射流介质压力不足或者输出高压汽压力不足时,为回收罐内及时补充液相水,保证系统的高效运行。为了实现系统的自动、高效、连续的运行,所述排水管道可以设有排水控制阀门, 优选为电动开关阀或气动开关阀,所述回收罐设有用于采集其水位信号的传感装置7,所述传感装置的信号输出端连接一个排水控制装置6,所述控制装置的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排水控制阀门的控制电路,所述控制装置可以根据预设的程序或参数工作,以便依据所述回收罐内的水位对排水进行控制,使所述回收罐内的水位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内。所述回收罐还可以设有安全阀和排气阀,所述安全阀和排气阀可以分别安装在所述回收罐的顶部,所述回收罐的凝结水出口优选设置在所述回收罐的底部,连接所述高压排水泵的进口,以此保证从该出口排出的都是液相,所述高压排水泵可以采用一用一备的方式设置,如8和8 ‘,也可以采用多用一备的方式设置,所述高压排水泵的出口端优选设有流量控制开关。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各管道上均可以设有适宜的阀门和压力表,以方便实现控制。当选用自动阀如电动阀时,所述自动阀优选为还可以通过手动方式开闭,以便于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控制方式,保证系统的高效运行,所述自动控制方式可以使系统与现有技术的自动控制系统相配合实现系统的自动运行,手动方式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调整运行状态,操作更加灵活方便。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各管道的直径大小可以根据射流泵和回收罐的大小及工程需要适宜选择,所述各管道可以采用等径管,以方便加工,也可以至少一个是不等径管,以适应不同位置的流速和阻力要求。所述各管道之间以及各管道与射流泵之间可以采用焊接、依次注塑成型或其它适宜的方式连接,任一管体穿过另一管体或射流泵的泵体的相互连接均为密封连接。本说明书的负压均相对于该负压所涉及的被抽吸介质的原有压力而言,其绝对值可以小于大气压,也可以大于大气压。
权利要求1.一种废汽提温提压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回收罐、一级射流泵和二级射流泵,所述回收罐为优选卧式回收罐,其顶部设有高压汽出口,所述回收罐设有射流管道,所述射流管道上设有高压排水泵,所述一级射流泵和二级射流泵的射流入口连接所述射流管道,所述二级射流泵的出口连接所述回收罐的入口,所述二级射流泵的抽吸入口连接所述一级射流泵的出口,所述一级射流泵的抽吸入口通过低压乏汽管道连接乏汽源,所述高压汽出口连接高压汽回用管道,所述高压汽管道上设有第三射流泵,所述第三射流泵的射流入口或者抽吸入口通过高压汽管道连接所述回收罐的高压汽出口,出口通过高压汽管道连接用汽 /储汽设备或蒸汽管网,当所述第三射流泵的射流入口连接所述回收罐的高压汽出口时, 其抽吸入口连接第二乏汽源,当所述第三射流泵的抽吸入口连接所述回收罐的高压汽出口时,其射流入口连接第二射流源管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汽提温提压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射流泵为管道式射流泵,所述二级射流泵为多级射流泵。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废汽提温提压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射流泵为设有两级增压的立式的射流泵,设有一级射流管和二级射流管,所述一级射流管和二级射流管的进口均构成所述二级射流泵的射流入口,所述一级射流管的射流用于为从所述二级射流泵的抽吸入口进入的介质流增压,所述二级射流管的射流用于为经所述一级射流管增压后的介质流的增压。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废汽提温提压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射流管的数量和 /或所述二级射流管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所述一级射流管的数量为多个时,所述二级射流泵的抽吸入口分为多路,每一个所述的一级射流管为从与其对应的一路所述二级射流泵的抽吸入口进入的介质流增压,所述二级射流管的数量为多个时,所述多个二级射流管的出口均衡地分布在所述二级射流泵的泵体内的介质通道的一个截面上。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废汽提温提压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射流泵的泵体的主体部分呈立式的管状,后部呈弯头状,所述弯头的外端口构成所述二级射流泵的抽吸入口,所述一级射流管沿所述二级射流泵的泵体的轴线从所述二级射流泵的后部穿入所述二级射流泵的内腔,设有位于所述二级射流泵的泵体的一级射流管延伸段,所述一级射流管延伸段呈直管状,所述二级射流管从所述二级射流泵的泵体的侧壁穿入所述二级射流泵的泵体内,其位于所述二级射流泵的泵体内的部分设有折弯,折弯后呈与所述二级射流泵的泵体的轴线方向相同的直管状,所述二级射流管的出口位于所述一级射流管的出口的喷射区域内。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废汽提温提压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射流泵的泵体呈立式的管状,设有多个抽吸管,所述各抽吸管旋转对称分布,各抽吸管的进口构成所述二级射流泵的抽吸入口,所述抽吸管穿过泵体的侧壁延伸到泵体内,其位于泵体内的部分设有向下的折弯,位于所述折弯下方的抽吸管呈与所述二级射流泵的泵体的轴线方向相同的直管状,所述二级射流管穿过所述二级射流泵的泵体的后端面延伸到所述泵体内,其出口位于所述各抽吸管的出口的上方并使所述各抽吸管的出口位于其射流的喷射区域内,所述一级射流管在泵体外穿入所述抽吸管并沿所述抽吸管的延伸方向一直延伸至所述抽吸管的出口段,其出口位于所述抽吸管的出口的里侧,其射流喷射区域沿抽吸管的轴向逐渐扩张至所述抽吸管内的整个截面。
7.如权利要求1、2、3、4、5或6所述的废汽提温提压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射流泵包括泵体和射流管,其泵体的主体部分呈管状,所述管状泵体的进口构成所述一级射流泵的抽吸入口,出口构成所述一级射流泵的出口,所述一级射流泵的射流管设有位于所述泵体内的射流口或射流管,所述射流口或射流管的数量为多个,分布在所述管状泵体的同一个横截面上或者多个不同的横截面上,并朝向所述泵体的轴线延伸方向。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废汽提温提压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射流管穿过所述泵体的侧壁,与位于所述泵体内的射流分布管连接,所述射流分布管包括与所述射流管同轴的射流管延伸段,所述射流管延伸段设有或者不设与其连通的交叉管,所述延伸段和交叉管的端口封闭,管体上设有多个射流喷射口或者射流喷射管,所述射流喷射口和射流喷射管的射流喷射方向朝向所述泵体的轴线延伸方向,所述各射流喷射口或射流喷射管均衡分布。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废汽提温提压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罐上还设有补水入口,所述补水入口通过补水管道连接补水水源,所述高压排水泵还直接连接或通过所述射流管道连接排水管道,所述排水管道上设有排水控制阀门,所述回收罐设有用于采集其水位信号的传感装置,所述传感装置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有排水控制装置,所述排水控制装置的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排水控制阀门的控制电路。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废汽提温提压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罐还设有安全阀和排气阀,所述安全阀和排气阀分别安装在所述回收罐的顶部,所述回收罐的凝结水出口设置在所述回收罐的底部,连接所述高压排水泵的进口,所述高压排水泵的数量是一用一备的两个或多用一备的多个。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废汽提温提压回用系统,包括回收罐、一级射流泵和二级射流泵,所述回收罐为卧式回收罐,顶部设有高压汽出口,所述回收罐设有射流管道,所述射流管道上设有高压排水泵,所述一级射流泵和二级射流泵的射流入口连接所述射流管道,所述二级射流泵的出口连接所述回收罐的入口,所述二级射流泵的抽吸入口连接所述一级射流泵的出口,所述一级射流泵的抽吸入口通过低压乏汽管道连接乏汽源,所述高压汽出口连接高压汽回用管道。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乏汽压力过低且增压困难导致的回收利用难的问题,能够有效对低压乏汽进行增压,且增压后的蒸汽能够适用于多种场合使用,尤其适用于压力需求高的场合。
文档编号F01K19/08GK201982149SQ20112006891
公开日2011年9月21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16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16日
发明者李树生 申请人:李树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