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偶循环风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92935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力偶循环风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力偶循环风车,属于风电领域。
背景技术
传统的风车仅在叶轮覆盖下的面积内三枚叶片的螺旋斜面上分解正向风力后折射方向的反作用的推动下是有效功,其余风全部漏掉或不作功;叶轮两边上升叶片势能的消耗大于下降叶片势能的补偿由于传统风车叶轮位置处于侧立状态,而且叶片旋转在水平位置时,完全成为悬臂状态,悬臂越长叶片的重量越大,在叶轮轴心垂直平分线两边,静止状态下两边叶片重量相等,但在旋转时,上升时的消耗大于下降时的补充。叶片越大,反差越大,因而造成了增加叶轮叶片的数量和大小的局限性,所以对风的利用率低,效率也低。要想增大单机风车的功率,就必须增加风车的数量及提高装机高度,使生产成本高。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扩大单机容量,生产成本低,有利扩大风电规模的力偶循环风车。技术解决方案本实用新型包括双联风斗、力偶导风罩,力偶导风罩两端的输入风口分别与双联风斗的出风口连接;力偶导风罩上设有导向舵板,力偶导风罩为槽形壳体,槽形壳体横截面为矩形,槽形壳体的直角处为圆弧形,槽形壳体中部两侧为敞开式,壳体中部两侧敞开处两侧面分别设有端盖,端盖中心位置分别设有轴套,叶轮轴安装于轴套内,叶轮轴上固定安装有空心叶轮,双联风斗与力偶导风罩之间设有发电机,发电机轴与叶轮轴同轴连接,所述力偶导风罩两端输入风口内分别设有导风隔板,一端输入风口的导风隔板从风口下底平面向上倾斜延伸,另一端输入风口的导风隔板从风口上底平面向下倾斜延伸;所述力偶导风罩上底及下底交错设有上排风出口和下排风出口。空心叶轮包括长方形叶片,梅花状端架、叶轮轴,叶轮轴两端固定安装有梅花状端架,长方形叶片两端固定安装在两端梅花状端架的梅花瓣端部。导风隔板从风口下底平面向上倾斜延伸终点为靠近空心叶轮位于水平位置的叶片处。导风隔板从风口上底平面向下倾斜延伸终点为靠近空心叶轮位于水平位置的叶片处。发电机采用双输出轴发电机。双联风斗前端中心位置的连接壁上设有轴套,助力风车轴穿过轴套与发电机的轴同轴连接。发电机底部设有转向支柱套管,双联风斗、力偶导风罩底部分别设有持平滚轮。所述上排风出口和下排风出口为百叶窗口。
3[0014]两侧端盖的中心线下方及中心线上方分别设有涡流出口。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双联集风斗,由大口集风,小口输出,通过风斗截面收缩过程中形成“狭管效应”强化了风力动能,加强了风力能量,且输入的风力相对应方向廻转90°, 并在力偶导风罩内内导风隔板的导向下,使廻转90°的风力形成方向相对,大小相等,上、 下交错的两股风力,以“力偶”形态推动空心叶轮旋转。空心叶轮承受的“力偶”形态风力, 以0-45°角度顺着旋转方向推动叶轮中空旋转,并且使汇入空心叶轮部位的风力形成循环漩涡,进一步利用了风力潜能。本实用新型助力风车采用传统形式的螺旋叶片,置于双联风斗大口前端中心位置的连接壁上的轴套内,使得传统助力风车与本实用新型有机结合,使风力的剩余能量得到利用,达到优势互补,减小了购机单机数量和装机高度,单机容量有突破性发展。本实用新型用于小型风电,安装在楼顶,用于大型风电安装在平台上即可,对安装高度无严格要求。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力偶风罩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B-B展开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双联风斗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左视图;图7为空心叶轮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的C-C图;图9为端盖的半剖视图;图10为图9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本实用新型包括双联风斗2、力偶导风罩4,力偶导风罩4上设有导向舵板6,力偶导风罩4为槽形壳体,槽形壳体横截面为矩形,壳体的直角处为圆弧形,壳体中部两侧为敞开式,壳体中部两侧敞开处设有端盖7,两侧端盖7的中心线下方及中心线上方分别设有涡流出口 19,端盖7中心位置分别设有轴套,叶轮轴13安装于轴套内,并能在轴套内转动, 叶轮轴13上固定安装有空心叶轮5,双联风斗2与力偶导风罩4之间设有发电机3,发电机 3轴与叶轮轴13同轴连接,力偶导风罩4两端的输入风口 11分别与双联风斗的出风口 12 连接;所述力偶导风罩4两端输入风口 11内分别设有导风隔板14,一端输入风口 11内的导风隔板14从风口下底平面向上倾斜延伸终点为靠近空心叶轮5的叶片17位置,另一端输入风口 11内的导风隔板14从风口上底平面向下倾斜延伸终点为靠近空心叶轮5位于水平位置的叶片17处;所述力偶导风罩4上底设有上排风出口 15,下底设有下排风出口 16, 上排风出口 15与下排风出口 16交错设置。所述空心叶轮5包括长方形叶片17,梅花状端架18、叶轮轴13,叶轮轴13两端固定安装有梅花状端架18,叶片17两端固定安装在两端梅花状端架18端部的梅花瓣端部平面。发电机3底部设有转向支柱套管8,支柱套管8通过钢球与固定在平台上的底座连接,双联风斗2、力偶导风罩4底部分别设有持平滚轮10。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只需将支柱套管8安装在平台或楼顶底座上。工作时,首先自然风从由大口进入,从两个小口输出的双联风斗2通过后,在“狭管效应”作用下,加强了自然风力的动能和风压。强化后的风力从双联风斗2的两个出口通过力偶导风罩3两边的输入风口进入到力偶导风罩4中,通过导风隔板14的导向作用, 将廻转90°的风力以方向相对,大小相等、上、下交错的两股风作用在空心叶轮5上,以“力偶”形态风力推动空心叶轮5旋转。空心叶轮5承受的“力偶”形态风力,以0-45°角度方向顺着旋转方向推动叶轮17旋转,叶轮旋转带动发电机工作。本实用新型将汇入空心叶轮 5中空部位的风力形成漩涡,通过设置在空叶轮5两侧端盖7中心线下方及上方的涡流出口 19,形成通道,进一步利用风力潜能。本实用新型在导向舵板6的作用下,实现整机随着风向转动,在持平滚轮的作用下使风车受风晃动时能够保持平稳状态。实施例2本实用新型包括双联风斗2、力偶导风罩4,力偶导风罩4上设有导向舵板6,双联风斗2与力偶导风罩4之间没有双输出轴的发电机3,双联风斗2前端中心位置的连接壁上设有轴套,助力风车1轴穿过轴套与发电机3轴的一端同轴连接。发电机3轴的另一端与叶轮轴13同轴连接。力偶导风罩4为槽形壳体,槽形壳体横截面为矩形,壳体的直角处为圆弧形,壳体中部两侧为敞开式,壳体中部两侧敞开处分别设有端盖7,其中在一侧端盖7的中心线下方及另一侧端盖7的中心线上方分别设有涡流出口 19,端盖7中心位置分别设有轴套,叶轮轴13安装于轴套内,叶轮轴13上固定安装有空心叶轮5,力偶导风罩4两端的输入风口 11分别与双联风斗的出风口 12连接;所述力偶导风罩4两端输入风口 11内分别设有导风隔板14,一端输入风口 11内的导风隔板14从风口下底平面向上倾斜延伸终点为靠近空心叶轮5位于水平位置的叶片17处,另一端输入风口 11内的导风隔板14从风口上底平面向下倾斜延伸终点为靠近空心叶轮5位于水平位置的叶片17处;所述力偶导风罩4上底设有上排风出口 15,下底设有下排风出口 16,上排风出口 15与下排风出口 16交错设置。所述空心叶轮5包括长方形叶片17,梅花状端架18、叶轮轴13,叶轮轴13两端固定安装有梅花状端架18,叶片17两端固定安装在两端梅花状端架18端部的梅花瓣端部平面。发电机3底部设有转向支柱套管8,支柱套管8通过钢球与固定在平台上的底座连接, 双联风斗2、力偶导风罩4底部分别设有持平滚轮10。工作时,首先自然风从由大口进入,两个小口输出的双联风斗2通过后,在“狭管效应”作用下,加强了自然风力的动能和风压。强化后的风力从双联风斗2的两个出口通过力偶导风罩4两边的输入风口进入到力偶导风罩4中,通过导风隔板的导向作用,将廻转 90°的风力以方向相对,大小相等、上、下交错的两股风作用在空心叶轮5上,以“力偶”形态风力推动空心叶轮5旋转。空心叶轮5承受的“力偶”形态风力,以0-45°角度顺着旋转方向推动空心叶轮5旋转,空心叶轮5旋转带动发电机3工作。本实用新型将自然风力强化后的动能,为发电机3提供动力,将汇入空心叶轮5中空部位的风力形成漩涡,通过设置在空心叶轮5两侧端盖7上的涡流出口 19形成通道,进一步利用风力潜能。本实用新型增加助力风车1后,助力风车1能够与发电机5同轴直接给力,同时能使双联的两个风斗相临内侧斜面因向外倾斜分离,使倾斜面受风后形成的折射分解力消弱了“力偶风”的强度,而助力风车1的扩散作用有利于弱化折射相反方向的分解力,起到双
重作用。 本实用新型在导向舵板6的作用下,实现整机随着风向转动,在持平滚轮的作用下使风车受风晃动时能够保持平稳状态。
权利要求1.力偶循环风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双联风斗O)、力偶导风罩G),力偶导风罩(4) 上设有导向舵板(6),力偶导风罩(4)两端的输入风口(11)分别与双联风斗的出风口(12) 连接;力偶导风罩(4)为槽形壳体,槽形壳体横截面为矩形,槽形壳体的直角处为圆弧形, 槽形壳体中部两侧为敞开式,壳体中部两侧敞开处两侧分别设有端盖(7),端盖(7)中心位置分别设有轴套,叶轮轴(13)安装于轴套内,叶轮轴(13)上固定安装有空心叶轮(5),双联风斗⑵与力偶导风罩⑷之间设有发电机(3),发电机轴与叶轮轴(13)同轴连接,所述力偶导风罩(4)两端输入风口(11)内分别设有导风隔板(14),一端输入风口的导风隔板(14)从风口下底平面向上倾斜延伸,另一端输入风口的导风隔板(14)从风口上底平面向下倾斜延伸;所述力偶导风罩(4)上底及下底交错设有上排风出口(15)和下排风出口 (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力偶循环风车,其特征在于,空心叶轮(5)包括长方形叶片 (17),梅花状端架(18)、叶轮轴(13),叶轮轴(13)两端固定安装有梅花状端架(18),长方形叶片(17)两端固定安装在两端梅花状端架(18)的梅花瓣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力偶循环风车,其特征在于,导风隔板(14)从风口下底平面向上倾斜延伸终点为靠近空心叶轮位于水平位置的叶片(17)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力偶循环风车,其特征在于,导风隔板(14)从风口上底平面向下倾斜延伸终点为靠近空心叶轮位于水平位置的叶片(17)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力偶循环风车,其特征在于,发电机(3)采用双输出轴发电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力偶循环风车,其特征在于,双联风斗(2)前端中心位置的连接壁上设有轴套,助力风车(1)轴穿过轴套与发电机(3)的轴同轴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力偶循环风车,其特征在于,发电机(5)底部设有转向支柱套管(8),双联风斗O)、力偶导风罩(4)底部分别设有持平滚轮(1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力偶循环风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排风出口(15)和下排风出口 (16)为百叶窗口。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力偶循环风车,其特征在于,两侧端盖(7)的中心线下方及中心线上方分别设有涡流出口(19)。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力偶循环风车,属于风电领域。本实用新型力偶导风罩输入风口与双联风斗出风口连接;力偶导风罩槽形壳体横截面为矩形,壳体的直角处为圆弧形,中部为敞开式,壳体中部前、后端盖上设有轴套,叶轮轴上设有空心叶轮,叶轮轴与发电机轴同轴连接,力偶导风罩输入风口内设有导风隔板,一端输入风口导风隔板从风口下底平面向上倾斜延伸,另一端输入风口导风隔板从风口上底平面向下倾斜延伸;力偶导风罩上底及下底交错设有上、下排风口。本实用新型形成“狭管效应”强化了风力动能,加强了风力能量,使廻转90°的风力以“力偶”形态推动空心叶轮。并使汇入空心叶轮部位的风力形成漩涡,进一步利用了风力潜能。
文档编号F03D1/06GK202203040SQ20112029664
公开日2012年4月25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5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5日
发明者康富, 康立强 申请人:康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