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缸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96448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气缸头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三气门发动机的气缸头。
背景技术
目前,小排量摩托车发动机均采用两气门结构,这是因为小排量摩托车发动机对中速和高速的性能要求较低,常规的双气门发动机虽然整机噪音较大,但能够达到使用要求。随着对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在小排量摩托车上采用三气门发动机已成为发展的趋势。常规三气门发动机的气缸头上一般设置有冷却风道,该冷却风道设计不合理,并且冷却风 道内靠近进口处具有拐角,容易造成冷却风道内气流流动不畅;同时,在冷却风道的出口处有强大的涡流流团,导致该处的气流阻力很大,使冷却风道内本就流量很小的空气无法流出,这样燃烧室背面的热量无法通过冷却气流带走,导致气缸头温度很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气缸头结构,以有效降低气缸头温度。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气缸头结构,在缸头(I)上开设有冷却风道,该冷却风道依次由进风口(2)、第一引流道(3)、第二引流道(4)和出风口(5)组成,其关键在于所述进风口(2)为矩形,该进风口(2)的长度(LI)为32. 5-39. 5mm,宽度(L2)为30-36mm;所述第一引流道(3)为直通道,该第一引流道(3)的宽度(L3)为10_16mm,高度(L4)为26-32mm ;所述第二引流道(4)与第一引流道(3)垂直相连,该第二引流道(4)最窄处的宽度(L5)为26-32mm,最宽处的宽度(L6)为44_50mm ;所述第二引流道(4)的顶面为弧面,底面为起伏面,第二引流道(4)最浅处的高度(L7)为15-21mm,最深处的高度(L8)为26_32mm0本实用新型通过对冷却风道进行优化设计,增加了进风口压力和流量,降低了风道内阻力,消除了传统技术出口处的涡流气阻气团,能够使冷却风道进气充足,并且冷却风道内气流流动顺畅,经试验证明,冷却风道内的气体流速可以达到3. 2g/s,由此显著改善了冷却风道的气动特性,增加了冷却空气流量,使气缸头燃烧室背面的冷却效果得到显著改善,大大降低了气缸头温度,从而使发动机的可靠耐久性得到大幅提高,也降低了发动机的污染物排放。作为优选,所述进风口(2)的长度(LI)为36. 5mm,宽度(L2)为33mm;所述第一引流道(3)的宽度(L3)为13mm,高度(L4)为29mm ;所述第二引流道(4)最窄处的宽度(L5)为29mm,最宽处的宽度(L6)为47mm ;所述第二引流道(4)最浅处的高度(L7)为18mm,最深处的闻度(L8)为29mm。在所述进风口(2)内设有引导气流向第一引流道(3)流动的第一导流片(6)。第一导流片起导流的作用,有利于冷却空气通过进风口进入第一引流道。在所述第二引流道(4)内靠近第一引流道(3)的位置设有第二导流片(7),该第二导流片(7)为弧形。第二导流 片起导流的作用,避免第一引流道流向第二引流道的气流因直接转直角而产生较大的阻力,有效提高了冷却空气流动的顺畅性。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对冷却风道进行优化设计,能够显著改善冷却风道的气动特性,有效降低了气缸头结构的缸温,极大地提高了三气门发动机的性能,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改造容易、改造成本低等特点。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的B-B剖视图。图3为图I的A-A剖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I、图2、图3、图4所示,三气门发动机的气缸头具有缸头1,在缸头I上开设有冷却风道,该冷却风道依次由进风口 2、第一引流道3、第二引流道4和出风口 5组成,所述进风口 2和出风口 5的位置与现有技术相同,在此不做赘述。其中,进风口 2为矩形,该进风口 2的长度LI为32. 5-39. 5mm,宽度L2为30_36mm。本实施例中,进风口 2的长度LI优选为36. 5mm,宽度L2优选为33mm。在进风口 2底部的内侧开设第一引流道3,并且进风口 2内一体形成有引导气流向第一引流道3流动的第一导流片6。所述第一引流道3为直通道,该第一引流道3的中心线与进风口 2的宽度边相垂直,第一引流道3的宽度L3为10-16mm,高度L4为26-32mm。本实施例中,第一引流道3的宽度L3优选为13mm,高度L4优选为29mm。如图I、图2、图3、图4所示,第二引流道4的进口端与第一引流道3垂直相连,第二引流道4的出口端与出风口 5相连。所述第二引流道4两边的内侧边均为起伏面,第二引流道4最窄处的宽度L5为26-32mm,最宽处的宽度L6为44-50mm。本实施例中,第二引流道4最窄处的宽度L5优选为29mm,最宽处的宽度L6优选为47mm。所述第二引流道4的顶面为弧面,底面为起伏面,第二引流道4最浅处的高度L7为15-21mm,最深处的高度L8为26-32mm。本实施例中,第二引流道4最浅处的高度L7优选为18mm,最深处的高度L8优选为29_。在所述第二引流道4内靠近第一引流道3的位置一体形成有两片或多片第二导流片7,该第二导流片7为弧形,第二导流片7起引导第一引流道3内的气流向第二引流道4内顺畅流动的作用。
权利要求1.一种气缸头结构,在缸头(I)上开设有冷却风道,该冷却风道依次由进风口(2)、第一引流道(3)、第二引流道(4)和出风口(5)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2)为矩形,该进风口(2)的长度(LI)为32. 5-39. 5mm,宽度(L2)为30_36mm ;所述第一引流道(3)为直通道,该第一引流道(3)的宽度(L3)为10-16mm,高度(L4)为26_32mm ;所述第二引流道(4)与第一引流道(3)垂直相连,该第二引流道(4)最窄处的宽度(L5)为26-32_,最宽处的宽度(L6)为44-50mm ;所述第二引流道(4)的顶面为弧面,底面为起伏面,第二引流道(4)最浅处的高度(L7)为15-21mm,最深处的高度(L8)为26_32mm。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气缸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2)的长度(LI)为36. 5mm,宽度(L2)为33mm;所述第一引流道(3)的宽度(L3)为13mm,高度(L4)为29mm ;所述第二引流道(4)最窄处的宽度(L5)为29mm,最宽处的宽度(L6)为47mm ;所述第二引流道(4)最浅处的高度(L7)为18mm,最深处的高度(L8)为29mm。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气缸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进风口(2)内设有引导 气流向第一引流道(3)流动的第一导流片(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缸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引流道(4)内靠近第一引流道(3)的位置设有第二导流片(7),该第二导流片(7)为弧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缸头结构,冷却风道由进风口(2)、第一引流道(3)、第二引流道(4)和出风口(5)组成,进风口(2)的长度(L1)为32.5-39.5mm,宽度(L2)为30-36mm;第一引流道(3)的宽度(L3)为10-16mm,高度(L4)为26-32mm;第二引流道(4)最窄处的宽度(L5)为26-32mm,最宽处的宽度(L6)为44-50mm;第二引流道(4)最浅处的高度(L7)为15-21mm,最深处的高度(L8)为26-32mm。本实用新型通过对冷却风道进行优化设计,能够显著改善冷却风道的气动特性,有效降低了气缸头结构的缸温,极大地提高了三气门发动机的性能。
文档编号F02F1/28GK202370681SQ20112053161
公开日2012年8月8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19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19日
发明者廖寿昌, 罗园, 陈微微 申请人: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