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气道及燃烧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96449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发动机气道及燃烧室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发 动机技术领域,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三气门发动机的气道及燃
烧室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小排量摩托车发动机均采用双气门结构,这是因为小排量摩托车发动机对中速和高速的性能要求较低,常规的双气门发动机虽然整机噪音较大,但能够达到使用要求。随着对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在小排量摩托车上采用三气门发动机已成为发展的趋势。常规三气门发动机的燃烧室形状不规则,在燃烧室内具有多个台阶,气流阻力大,火焰传播速度低,并且传热面积大,热损失较多,导致热效率较低。同时,三气门发动机的进、排气道设计不合理,会导致进气流量系数低,进气滚流较小,进气不充分,这样混合气体气流运动速度较慢;同样,排气流量系数较小,排气不充分,使发动机不能吸入更多的燃油混合气。上述因素一方面会影响发动机输出更大的动力,另一方面,会增加发动机的能耗。中国专利ZL02113222.4于2004年7月21日公开了一种三气门发送机燃烧室,该燃烧室由蓬面和球面组成,虽然有制造简单的特点,但是功率和扭矩较小,其中功率为5. 6kw/8500r/min,扭矩为7. 2N. m/6500r/min,并且气门的噪音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热效率高,进、排气充分的发动机气道及燃烧室结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发动机气道及燃烧室结构,包括第一进气道
(1)、第二进气道(2)、排气道(3)和燃烧室(4),所述第一进气道(I)的进口端与第二进气道
(2)的进口端汇集成同一条进气段通道(5),所述燃烧室(4)的内顶壁为双斜面结构,具有第一斜面(4a)和第二斜面(4b),第一斜面(4a)与第二斜面(4b)之间通过曲面圆滑过渡,并且第一斜面(4a)与第二斜面(4b)之间具有120-128°的夹角;所述排气道(3)的进口段为直段,直径(LI)为17-21mm,且排气道(3)的进口段将第一斜面(4a)垂直贯通;所述第一进气道(I)及第二进气道(2)的出口段也为直段,直径(L2)为14-18mm,第一进气道(I)和第二进气道(2 )的出口段将第二斜面(4b )垂直贯通;所述进气段通道(5 )的外端口为圆形,直径(D)为21-25mm,进气段通道(5)的内端口为椭圆形,该椭圆形的长轴为25_29mm,短轴为19. 3-23. 3_,所述进气段通道(5)的外端口与内端口之间通过曲面圆滑过渡,并且进气段通道(5)的外端口与内端口之间的距离(L3)为13-17mm。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燃烧室的内顶壁设计成双斜面结构,结构紧凑,气流阻力小,火焰传播速度快,并且传热面积小,热损失低,热效率高。进气道采用以上结构,进气流量系数高,进气滚流较大,进气更充分,混合气体气流运动速度较快,火焰传播速度也快,能有效提高燃烧效率。排气道采用以上结构,排气流量系数较大,排气更充分,使发动机能吸入更多的燃油混合气。上述因素不仅能够发动机输出更大的动力,同时还能节能降耗,发动机的功率可达6. 7kw/8500r/min,扭矩可达8. 4N. m/6500r/min,并且气门噪音小。优选的方案是,所述第一斜面(4a)与第二斜面(4b)之间具有124°的夹角;所述排气道(3)进口段的直径(LI)为19mm,所述第一进气道(I)及第二进气道(2)的出口段的直径(L2)为16mm ;所述进气段通道(5)的外端口的直径(D)为23mm,进气段通道(5)内端口椭圆形的长轴为27mm,短轴为21. 3mm,所述进气段通道(5)的外端口与内端口之间的距离(L3)为 15mm。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对进排气道及燃烧室进行优化,能够使三气门发动机进、排气更充分,燃烧效率更高;同时,能有效降低热损失,提高热效率,在降低气门噪音的同时,能够使发动机输出更大的动力。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沙芯模型图。图2为图I的俯视图。图3为图I的右视图。图4为图I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I、图2、图3所示,三气门发动机的气缸头上设有第一进气道I、第二进气道2、排气道3和燃烧室4。其中,燃烧室4的下端敞口,且燃烧室4下端口的轮廓近似于圆形。燃烧室4的内顶壁为双斜面结构,如图I所示左边的为第一斜面4a,右边的为第二斜面4b,燃烧室4最深处的深度为9-13mm。所述第一斜面4a与第二斜面4b之间通过曲面圆滑过渡,并且第一斜面4a与第二斜面4b之间具有120-128°的夹角,本实施例中,第一斜面4a与第二斜面4b之间的夹角优选为124°。从图I、图2中可知,排气道3设置在燃烧室4上方偏左的位置,该排气道3的进口段为直段,排气道3的进口段的直径LI为17-21mm,本实施例中,LI优选为19mm。所述排气道3的进口段将第一斜面4a垂直贯通,使排气道3与燃烧室4相连通。除进口段外,排气道3的其余部分向左偏折,形成偏折段,该偏折段与直段之间具有120°左右的夹角,并且偏折段与直段之间通过圆滑过渡。从图I、图2可知,第一进气道I和第二进气道2设置在燃烧室4上方偏右的位置,并呈前后对称设置,在前的为第一进气道1,在后的为第二进气道2。所述第一进气道I及第二进气道2的出口段均直段,两者直段的直径L2相等,均为14-18mm,本实施例中,L2优选为16_。所述第一进气道I和第二进气道2的出口段将第二斜面4b垂直贯通,使第一进气道I和第二进气道2分别与燃烧室连通。除出口段外,第一进气道I和第二进气道2的其余部分向右偏折,形成偏折段,该偏折段与对应的直段之间具有120°左右的夹角,并且偏折段与直段之间相连处的上拐角形成有进气门导管台阶,该台阶与第二斜面4b相平行。从图I、图2、图3和图4进一步可知,第一进气道I的进口端与第二进气道2的进口端汇集成同一条进气段通道5,该进气段通道5的外端口为圆形,直径D为21-25_,本实施例中,D优选为23mm。进气段通道5的内端口为椭圆形,该椭圆形的长轴为25_29mm,短轴为19. 3-23. 3mm,本实施例中,长轴优选为27mm,短轴优选为21. 3mm。所述进气段通道5的外端口与内端口之间通过曲面圆滑过渡 并且进气段通道5的外端口与内端口之间的距离L3为13_17mm,本实施例中,L3优选为15mm。
权利要求1.一种发动机气道及燃烧室结构,包括第一进气道(I)、第二进气道(2)、排气道(3)和燃烧室(4 ),所述第一进气道(I)的进口端与第二进气道(2 )的进口端汇集成同一条进气段通道(5),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室(4)的内顶壁为双斜面结构,具有第一斜面(4a)和第二斜面(4b),第一斜面(4a)与第二斜面(4b)之间通过曲面圆滑过渡,并且第一斜面(4a)与第二斜面(4b)之间具有120-128°的夹角;所述排气道(3)的进口段为直段,直径(LI)为.17-21_,且排气道(3)的进口段将第一斜面(4a)垂直贯通;所述第一进气道(I)及第二进气道(2)的出口段也为直段,直径(L2)为14-18mm,第一进气道(I)和第二进气道(2)的出口段将第二斜面(4b)垂直贯通;所述进气段通道(5)的外端口为圆形,直径(D)为21-25_,进气段通道(5)的内端口为椭圆形,该椭圆形的长轴为25-29_,短轴为19. 3-23. 3_,所述进气段通道(5)的外端口与内端口之间通过曲面圆滑过渡,并且进气段通道(5)的外端口与内端口之间的距离(L3)为13-17mm。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发动机气道及燃烧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面(4a)与第二斜面(4b)之间具有124°的夹角;所述排气道(3)进口段的直径(LI)为19mm,所述第一进气道(I)及第二进气道(2)的出口段的直径(L2)为16mm;所述进气段通道(5)的外端口的直径(D)为23mm,进气段通道(5)内端口椭圆形的长轴为27mm,短轴为21. 3mm,所述进气段通道(5)的外端口与内端口之间的距离(L3)为15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发动机气道及燃烧室结构,燃烧室(4)的内顶壁为双斜面结构,第一斜面(4a)与第二斜面(4b)之间具有120-128°的夹角;第一进气道(1)的进口端与第二进气道(2)的进口端汇集成同一条进气段通道(5),进气段通道(5)的外端口为圆形,内端口为椭圆形。排气道(3)的进口段为直段,直径(L1)为17-21mm;第一进气道(1)及第二进气道(2)的出口段也为直段,直径(L2)为14-18mm。本实用新型通过对进排气道及燃烧室进行优化,能够使三气门发动机进、排气更充分,燃烧效率更高;同时,能有效降低热损失,提高热效率。
文档编号F02B23/00GK202370685SQ20112053164
公开日2012年8月8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19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19日
发明者廖寿昌, 罗园, 陈微微 申请人: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