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门气体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96446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气门气体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体压缩领域,尤其是ー种气体压缩机。
背景技术
传统活塞式气体压缩机均是按照吸气冲程——压气供气冲程ニ冲程循环模式エ作的,然而,在这种循环模式中,余隙间隙(也叫余隙容积)对压气机的效率影响严重。因此,需要发明ー种能够科学有效地利用余隙间隙提高压气机效率的新型气体压缩机。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如下 —种气门气体压缩机,包括气缸活塞机构,所述气缸活塞机构的エ质包络上设有进气门、供气门、排气门和流体导入口 ;所述进气门、所述供气门、所述排气门和所述流体导入口中的部分或全部受正时控制机构控制,所述正时控制机构设为控制所述气门气体压缩机按照吸气冲程一压气供气冲程一余隙气体燃烧做功冲程ー排气冲程的循环模式工作的有燃四冲程控制机构。—种气门气体压缩机,包括气缸活塞机构,所述气缸活塞机构的エ质包络上设有进气门、供气门、排气门和流体导入口 ;所述进气门、所述供气门、所述排气门和所述流体导入口中的部分或全部受正时控制机构控制,所述正时控制机构设为控制所述气门气体压缩机按照吸气冲程一压气供气冲程一余隙气体燃烧做功冲程ー排气冲程一吸气冲程ー排气冲程的循环模式工作的有燃六冲程控制机构。—种气门气体压缩机,包括气缸活塞机构,所述气缸活塞机构的エ质包络上设有进气门、供气门、排气门、压气机和流体导入ロ ;所述压气机经所述进气门与所述エ质包络的内腔连通,所述进气门、所述供气门、所述排气门、所述压气机和所述流体导入口中的部分或全部受正时控制机构控制,所述正时控制机构设为控制所述气门气体压缩机按照进气扫气压气供气冲程ー余隙气体燃烧做功冲程的循环模式工作的有燃ニ冲程控制机构。所述压气机设为叶轮压气机。所述エ质包络设为由所述气缸活塞机构的活塞和与其相配合的腔体所构成的容纳气体エ质的空间的壁。所述流体导入口设为燃料入ロ、氧化剂入口或氧化还原剂入ロ。所述エ质包络上设有火花塞。所述エ质包络的内壁全部或部分设为绝热式。所述进气门设在所述活塞气缸机构的活塞上。所述压缩机还包括成品气储罐,所述成品气储罐经所述供气门与所述エ质包络连通。所述进气门设置在所述活塞气缸机构的气缸套的侧壁上。所述排气门设为直动阀。[0016]所述供气门包括外开自由阀片和阀片挺杆。所述供气门包括外开自由阀片和内开气门,所述内开气门包括内开气门头和内开气门杆。所述供气门的连通通道上设有旁通管,所述旁通管经射流泵与所述エ质包络的内腔连通。所述气缸活塞机构的活塞设为自由活塞。所述エ质包络的内腔经所述排气门与叶轮动カ机构的エ质入口连通。所述排气门与所述叶轮动カ机构的エ质入口之间的连通通道上设有射流泵。所述叶轮动カ机构上和/或在所述叶轮动カ机构的动力输出轴上设旋转惯量体。所述エ质包络的内腔经所述排气门再经冷却器与排气储罐连通。所述活塞气缸机构的排气ロ经冷却器与所述活塞气缸机构的进气ロ连通。所述冷却器与所述活塞气缸机构的进气ロ之间设有射流泵。一种提高如上所述气门气体压缩机效率的方法,在余隙气体燃烧做功冲程中,当所述エ质包络内的气体压力低于大气压カ时,使所述进气门打开。—种提高如上所述气门气体压缩机效率的方法,在余隙气体燃烧做功冲程中,调整燃料的供给量,使得燃烧化学反应过程中的空气过量系数小于I. 95。本实用新型中,所谓的正时控制机构是指一切能够使所述气门气体压缩机按照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逻辑关系(包括有燃ニ冲程、无燃ニ冲程、无燃充气ニ冲程、有燃四冲程、无燃四冲程、有燃六冲程、无燃六冲程等)工作的控制装置、単元或系统,可以是机械控制系统(如凸轮控制机构)、液压控制系统、电磁控制系统和电子控制系统,或者它们的各种组合控制系统。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是所述活塞下行(即远离气缸盖)吸气时,所述进气门打开,将需要压缩的气体吸入所述气缸后(即所述活塞运行至下止点吋),所述进气门关闭,这ー冲程称为吸气冲程;所述活塞上行(即趋近于气缸盖)对缸内气体进行压缩,当压缩到一定程度时(缸内的压カ大于所述供气门外部的压カ时),所述供气门打开,缸内的气体经所述供气门被排出(可存入所述成品气储罐内),所述活塞运行至上止点时所述供气门关闭,这ー冲程称为压气供气冲程(如果在压缩过程中产生的余隙气体在供气结束后通过所述排气道排出,这一冲程称为压气供气余隙气体放出冲程);当活塞结束压气供气冲程时,所述活塞开始下行(即远离气缸盖)利用气体压缩机余隙容积内的气体直接做功,直到所述活塞运行至下止点,这ー冲程称为余隙气体做功冲程(如果余隙气体是含氧气体,此时可向余隙容积内喷射燃料使燃料与余隙气体发生燃烧化学反应并推动所述活塞做功,直到所述活塞运行至下止点,这ー冲程称为余隙气体燃烧做功冲程);当所述活塞结束余隙气体做功冲程或余隙气体燃烧做功冲程时,所述排气门打开,所述活塞开始上行将缸内气体(即做功后的气体)排出所述气缸后,所述排气门关闭,这ー冲程称为排气冲程。此外,在进气为有压气体的前提下(例如经叶轮压气机压缩后的气体以及经所述活塞背部压缩的气体(如同ニ冲程进气模式)),当所述活塞处于下止点时,所述排气门和所述进气门都打开,利用经过所述进气门进入所述エ质包络的有压气体将原存在于所述エ质包络内的气体经所述排气门以扫气的形式排出后,所述排气门关闭,所述进气门也关闭,所述活塞继续上行对缸内气体进行压缩,随后所述供气门打开进行供气,直至所述活塞运行至上止点时,所述供气门关闭,这ー冲程称为进气扫气压气供气冲程。在设有所述喷射泵充气门的结构中,当活塞下行吸气时,所述进气门打开将需要压缩的气体吸入所述气缸,所述进气门关闭后所述喷射泵充气门打开,向所述气缸内充入需要被压缩的气体,然后所述喷射泵充气门关闭,随后所述活塞开始上行对所述气缸内的气体进行压缩,当所述气缸内的气体被压缩到一定程度时所述供气门打开,直到所述活塞运行至上止点时所述供气门关闭,这ー冲程称为先吸后充压气供气冲程,在这ー过程中,可以通过在供气道上设旁通管等方式将经所述供气门流出的压缩气体的一部分作为所述射流泵的动力流体。根据进入所述气缸套中被压缩的气体种类的不同,为了使所述エ质包络内发生燃烧化学反应,所述流体导入ロ可设为燃料入ロ、氧化剂入ロ或氧化还原剂入ロ,即当所述エ 质包络中压缩的气体是具有氧化性能的气体(如含氧气体等)时,所述流体导入口设为燃料入口 ;当所述エ质包络中压缩的气体是可燃气体(如天然气等)时,所述流体导入口设为氧化剂入口 ;当所述エ质包络中压缩的气体是不具有氧化性能的不可燃气体(如氮气等)吋,所述流体导入口设为含有可发生燃烧化学反应的氧化剂和还原剂混合物的氧化还原剂入□。选择性地,可在余隙气体燃烧做功冲程中,调整燃料的供给量,使得燃烧化学反应过程中的空气过量系数小于 I. 95,1. 90,1. 85,1. 80,1. 75,1. 70,1. 65,1. 60,1. 55,1. 50、I. 45,1. 40,1. 35,1. 30,1. 25,1. 20,1. 15,1. 10、或小于 I. 05,或等于 I. 00。本实用新型中,所谓的活塞气缸机构是指由活塞和气缸套构成的机构。本实用新型中,所谓的气门是指由通道和将此通道打开和关闭的启闭结构体构成的机构;所谓进气门是指设置在所述エ质包络上的控制进气的气门;所谓供气门是指控制压缩后的成品气流出的气门(相当于传统活塞式气体压缩机的排气门);所谓射流泵充气门是指控制所述射流泵产生的压缩气体充入所述エ质包络的气门;所谓排气门是指控制所述エ质包络内的气体排出的气门。本实用新型中,所谓的“所述排气道经射流泵与叶轮动カ机构连通”是指所述排气道与所述射流泵的射流泵动カ气体喷射ロ连通,所述射流泵的射流泵气体出口与所述叶轮动カ机构连通。本实用新型中,所谓的エ质包络是指由活塞和相配合的腔体所围成的容纳气体エ质的空间的壁,例如由活塞、气缸套和气缸盖构成的空间的壁,再例如由相互对置设置的两个活塞和气缸套构成的空间的壁,还例如由多个相互对置设置的活塞、与每个活塞相配合的气缸套以及连通这些所述气缸套的气缸连通腔体构成的空间的壁。本实用新型中,所谓的空间的壁是指空间内气体所接触到的物体,包括固定的物体例如气缸套和气缸盖,也包括活动的物体例如活塞。本实用新型中,在一个所述エ质包络上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进气门,也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供气门,还可以设置ー个或多个排气门。本实用新型中,所谓的成品气储罐是指能够储存气体的高压容器,所谓的成品气储罐在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某些技术方案中可以用来存储所述气门气体压缩机产生的压缩气体。本实用新型中,将所述エ质包络设为绝热式的目的是为了減少压缩初期气体从所述エ质包络内表面吸收的热量,提高效率。本实用新型中,所谓的直动阀是指受活塞直接控制的阀体,具体说来,是指通过所述活塞的推进作用或牵拉作用迫使所述直动阀的阀体发生位移或偏转从而实现开启或关闭的机构。本实用新型中,所谓的空气过量系数是指在一个有燃的工作循环中进入所述气门气体压缩机燃烧空间内的空气量及导入燃料量的质量比与理论空燃比之比值,比如空气过量系数是I. 5是指在一个有燃的工作循环中进入所述气门气体压缩机燃烧空间内的空气量与燃料量的比值与理论空燃比之比值是I. 5。本实用新型中,所谓的射流泵是指通过动カ流体引射非动カ流体,两流体相互作 用从ー个出口排出的装置,所谓的射流泵可以是气体射流泵(即喷射泵),也可以是液体射流泵;所谓的射流泵可以是传统射流泵,也可以是非传统射流泵。本实用新型中,所谓的传统射流泵是指由两个套装设置的管构成的,向内管提供高压动カ气体,内管高压动カ气体在外管内喷射,在内管高压动カ气体喷射和外管的共同作用下使内外管之间的其他气体(从外管进入的气体)沿内管高压动カ气体的喷射方向产生运动的装置;所谓射流泵的外管可以有缩扩区,外管可以设为文丘里管,内管喷嘴可以设为拉瓦尔喷管,所谓的缩扩区是指外管内截面面积发生变化的区域;所述射流泵至少有三个接ロ或称通道,即射流泵动カ气体喷射ロ、射流泵低压气体入口和射流泵气体出ロ。本实用新型中,所谓的非传统射流泵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套装设置或相互并列设置的管构成的,其中至少ー个管与动カ气体源连通,并且动力气体源中的动カ气体的流动能够引起其他管中的气体产生定向流动的装置;所谓射流泵的管可以有缩扩区,可以设为文丘里管,管的喷嘴可以设为拉瓦尔喷管,所谓的缩扩区是指管内截面面积发生变化的区域;所述射流泵至少有三个接ロ或称通道,即射流泵动カ气体喷射ロ、射流泵低压气体入口和射流泵气体出ロ ;所述射流泵可以包括多个射流泵动カ气体喷射ロ,在包括多个射流泵动カ气体喷射ロ的结构中,所述射流泵动カ气体喷射ロ可以布置在所述射流泵低压气体入ロ的管道中心区,也可以布置在所述射流泵低压气体入ロ的管道壁附近,所述射流泵动カ气体喷射ロ也可以是环绕所述射流泵低压气体入口管道壁的环形喷射ロ。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射流泵包括多级射流泵,多股射流泵和脉冲射流泵等。本实用新型中,根据气体压缩领域和发动机领域的公知技术,在必要的地方设置必要的部件、単元或系统,如在所述燃料入口处设置燃料供送系统等。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气门气体压缩机能有效克服余隙容积的影响,提高气体压缩机的效率,降低重量,降低造价。

图I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I的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0056]图3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图4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图5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图6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的结构示意图;图7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7的结构示意图;图8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8的结构示意图;图9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9的结构示意图;图10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0的结构示意图;图11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1的结构示意图;图12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2的结构示意图;图13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3的结构示意图;图14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4的结构示意图;图15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5的结构示意图;图16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6的结构示意图;图17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7的结构示意图;图18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8的结构示意图;图19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9的结构示意图;图20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0的结构示意图;图21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1的结构示意图;图22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2的结构示意图;图23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3的结构示意图;图24和图25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4的结构示意图;图26和图27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5的结构示意图,图中I活塞、2气缸套、3进气道、4供气道、5排气道、6燃料入ロ、7火花塞、8气缸连通腔体、9压气机、10叶轮动カ机构、12成品气储罐、13排气储罐、15气缸盖、17エ质包络、18射流泵充气门、20旁通管、21射流泵、31进气门、32冷却器、33节流器、35旋转惯量体、36直动阀、37通道、39热交換器、41供气门、51排气门、90叶轮压气机、100活塞气缸机构、211射流泵动カ气体喷射ロ、212射流泵气体出口、213射流泵低压气体入口、411外开自由阀片、412阀片挺杆、413内开气门、414内开气门头、415内开气门杆、1601无燃四冲程控制机构、1602无燃ニ冲程控制机构、1603有燃四冲程控制机构、1604有燃ニ冲程控制机构、1605无燃六冲程控制机构、1606无燃充气ニ冲程控制机构、1607有燃六冲程控制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I如图I所不的气门气体压缩机,包括活塞气缸机构100,所述活塞气缸机构100的活塞I、气缸套2和气缸盖15围成的容纳气体エ质的エ质包络17,所述气缸盖15与所述气缸套2连接,所述活塞I设置在所述气缸套2内;在所述エ质包络17的气缸盖15上设进气门31、供气门41和排气门51,所述エ质包络17的内腔分别通过所述进气门31、所述供气门41和所述排气门51与进气道3、供气道4和排气道5连通,所述供气道4与成品气储罐12连通,所述进气门31、所述供气门41和所述排气门51受电磁式的无燃四冲程控制机构1601控制,所述无燃四冲程控制机构1601的控制过程为所述活塞I下行时吸气,所述进气门31打开,将需要压缩的气体吸入所述气缸套2后(即所述活塞I运行至下止点吋),所述进气门31关闭,完成吸气冲程;继而所述活塞I上行对所述气缸套2内的气体进行压缩,当压缩到一定程度时,所述供气门41打开,所述气缸套2内的气体经所述供气门41进入所述成品气储罐12,当所述活塞I运行至上止点时,所述供气门41关闭,完成压气供气冲程;然后所述活塞I开始下行,利用所述气缸套2内的余隙容积内的气体直接推动所述活塞I做功,直至所述活塞I运行至下止点,完成余隙气体做功冲程;最后所述活塞I开始上行,此时所述排气门51打开,当所述活塞I运行至上止点时,所述排气门51关闭,完成排气冲程,进入下一个循环,从而使得所述气门气体压缩机按照吸气冲程——压气供气冲程——余隙气体做功冲程——排气冲程的循环模式工作。为了使上述气门气体压缩机更高效工作,在余隙气体做功冲程中,当所述エ质包络17内的气体压力低于大气压カ时,可使所述进气门31打开。 实施例2如图2所示的气门气体压缩机,其与实施例I的区别在于所述进气门31、所述供气门41和所述排气门51受液压式的无燃六冲程控制机构1605控制,所述无燃六冲程控制机构1605的控制过程为所述活塞I下行时吸气,所述进气门31打开,将需要压缩的气体吸入所述气缸套2 (即所述活塞I运行至下止点吋),所述进气门31关闭,完成吸气冲程;继而所述活塞I上行对所述气缸套2内的气体进行压缩,当压缩到一定程度时,所述供气门41打开,所述气缸套2内的气体经所述供气门41进入所述成品气储罐12,当所述活塞I运行至上止点时,所述供气门41关闭,完成压气供气冲程;然后所述活塞I开始下行,利用所述气缸套2内的余隙容积内的气体直接推动所述活塞I做功,直至所述活塞I运行至下止点,完成余隙气体做功冲程;接着所述活塞I开始上行,此时所述排气门51打开,当所述活塞I运行至上止点时,所述排气门51关闭,完成排气冲程;然后所述活塞I开始下行吸气,此时所述进气门31再次打开,当所述活塞I运行至下止点时,所述进气门31关闭,再次完成吸气冲程;最后所述活塞I开始上行,此时所述排气门再次51打开,当所述活塞I运行至上止点时,所述排气门51关闭,再次完成排气冲程;继而进入下一个循环,从而使得所述气门气体压缩机按照吸气冲程——压气供气冲程——余隙气体做功冲程——排气冲程——吸气冲程——排气冲程的循环模式工作。实施例3如图3所示的气门气体压缩机,其与实施例I的区别在于所述进气门31的通道37设置在所述气缸套2的侧壁上,且所述进气门31的启闭结构体设为所述活塞1,即通过所述活塞I的运动来控制所述进气门31的开启和关闭,所述エ质包络17的内腔通过所述进气门31的通道37与压气机9连通,所述压气机9使得进入所述エ质包络17内的气体为有压气体,所述排气门51和所述供气门41受凸轮式的无燃ニ冲程控制机构1602控制,所述无燃ニ冲程控制机构1602的控制过程为当所述活塞I处于下止点时,所述排气门51和所述进气门31都打开,利用经过所述进气门31进入所述エ质包络17的有压气体将原来存在于所述エ质包络17内的气体经所述排气门51以扫气的形式排出后,所述排气门51关闭,所述进气门31也关闭,所述活塞I继续上行对所述气缸套2内的气体进行压缩,随后所述供气门41打开,对所述成品气储罐12进行供气,直至所述活塞运行至上止点时,所述供气门41关闭,完成进气扫气压气供气冲程;然后所述活塞I开始下行,利用所述气缸套2内的余隙容积内的气体直接推动所述活塞I做功,直至所述活塞I运行至下止点,完成余隙气体做功冲程,继而进入下一个循环,从而使得所述气门气体压缩机按照进气扫气压气供气冲程——余隙气体做功冲程的循环模式工作。具体实施时,所述进气门31还可以不通过依靠所述活塞I的运动来控制开启和关闭,例如通过阀等控制机构来控制开启和关闭。实施例4如图4所示的气门气体压缩机,其与实施例I的区别在于所述进气门31、所述供气门41和所述排气门51受凸轮式的无燃ニ冲程控制机构1602控制,所述无燃ニ冲程控制 机构1602的控制过程为所述活塞I下行时吸气,所述进气门31打开,将需要压缩的气体吸入所述气缸套2后(即所述活塞I运行至下止点吋),所述进气门31关闭,完成吸气冲程;然后所述活塞I开始上行,对所述气缸套2内的气体进行压缩,当压缩到一定程度时(缸内的压カ大于所述供气门外部的压カ时),所述供气门打开,缸内的气体经所述供气门进入所述成品气储罐12内,直到所述活塞I运行至上止点时所述供气门41关闭,所述述排气门51打开将压缩过程中的余隙气体排出,然后所述排气门关闭,完成压气供气余隙气体放出冲程,继而所述活塞I开始下行吸气,进入下一个循环,从而使得所述气门气体压缩机按照吸气冲程ー压气供气余隙气体放出冲程的循环模式工作。实施例5如图5所示的气门气体压缩机,其与实施例I的区别在于在所述供气道4上设旁通管20,所述旁通管20经射流泵21与所述エ质包络17的内腔连通,所述射流泵21通过射流泵充气门18与所述エ质包络17的内腔连通,所述进气门31、所述供气门41、所述排气门51和所述射流泵充气门18受凸轮式的无燃充气ニ冲程控制机构1606控制,所述旁通管20与射流泵21的射流泵动カ气体喷射ロ 211连通,所述射流泵21的射流泵气体出ロ212经所述射流泵充气门18与所述エ质包络17连通,所述射流泵21的射流泵低压气体入ロ 213与大气连通,所述无燃充气ニ冲程控制机构1606的控制过程为当所述活塞I开始下行吸气时,所述进气门31打开让需要压缩的气体进入所述气缸套2内,然后所述进气门31关闭,所述射流泵充气门18打开向所述气缸套2内充入更多气体,然后所述喷射泵充气门18关闭,所述活塞I开始上行对所述气缸套2内的气体进行压缩,当所述气缸套2内的气体被压缩到一定程度时所述供气门41打开,直到所述活塞I运行至上止点时所述供气门41关闭,完成先吸后充压气供气冲程,在这ー冲程中,设在所述供气道4上的旁通管20将所述供气道4内的压缩气体的一部分作为所述射流泵21的动カ流体;接着所述活塞I开始下行,利用所述气缸套2内的余隙容积内的气体直接推动所述活塞I做功,直至所述活塞I运行至下止点,完成余隙气体做功冲程,继而进入下ー个循环,从而使得所述气门气体压缩机按照先吸后充压气供气冲程——余隙气体做功冲程的循环模式工作。实施例6[0100]如图6所示的气门气体压缩机,其与实施例I的区别在于在所述エ质包络17上设燃料入口 6,所述进气门31、所述供气门41和所述排气门51受凸轮式的有燃四冲程控制机构1603控制,所述有燃四冲程控制机构1603的控制过程为所述活塞I下行时吸气,所述进气门31打开,将需要压缩的具有氧化性的气体吸入所述气缸套2后(即所述活塞I运行至下止点吋),所述进气门31关闭,完成吸气冲程;继而所述活塞I上行对所述气缸套2内的气体进行压缩,当压缩到一定程度时,所述供气门41打开,所述气缸套2内的气体经所述供气门41进入所述成品气储罐12,当所述活塞I运行至上止点时,所述供气门41关闭,完成压气供气冲程;然后所述活塞I开始下行,向所述气缸套2内的余隙容积内喷射燃料使得燃料与余隙气体发生燃烧化学反应推动所述活塞I做功,直至所述活塞I运行至下止点,完成余隙气体燃烧做功冲程;最后所述活塞I开始上行,此时所述排气门51打开,当所述活塞I运行至上止点时,所述排气门51关闭,完成排气冲程,进入下一个循环,从而使得所述气门气体压缩机按照吸气冲程——压气供气冲程——余隙气体燃烧做功冲程——排气冲程的循环模式工作。为了使上述气门气体压缩机更高效工作,在余隙气体燃烧做功冲程中,当所述エ质包络17内的气体压力低于大气压カ时,使所述进气门31打开。 具体实施吋,所述燃料入ロ 6可根据需要替换成氧化剂入ロ或氧化还原剂入ロ,如当进入所述エ质包络17内压缩的气体为不具有氧化性的可燃气体时,所述燃料入口 6即设为氧化剂入口 ;当进入所述エ质包络17内压缩的气体为不具有氧化性的不可燃气体吋,所述燃料入口 6即设为含有氧化剂和还原剂混合物的氧化还原剂入口。实施例7如图7所示的气门气体压缩机,其与实施例6的区别在于所述气缸套2上设有火花塞7 ;所述进气门31、所述供气门41和所述排气门51受电磁式的有燃六冲程控制机构1607控制,所述有燃六冲程控制机构1607的控制过程为所述活塞I下行时吸气,所述进气门31打开,将需要压缩的气体吸入所述气缸套2 (即所述活塞I运行至下止点)后,所述进气门31关闭,完成吸气冲程;继而所述活塞I上行对所述气缸套2内的气体进行压缩,当压缩到一定程度时,所述供气门41打开,所述气缸套2内的气体经所述供气门41进入所述成品气储罐12,当所述活塞I运行至上止点时,所述供气门41关闭,完成压气供气冲程;然后所述活塞I开始下行,向所述气缸套2内的余隙容积内喷射燃料并用所述火花塞7点火,使得燃料与余隙气体发生燃烧化学反应推动所述活塞I做功,直至所述活塞I运行至下止点,完成余隙气体燃烧做功冲程;接着所述活塞I开始上行,此时所述排气门51打开,当所述活塞I运行至上止点时,所述排气门51关闭,完成排气冲程;然后所述活塞I开始下行吸气,此时所述进气门31再次打开,当所述活塞I运行至下止点时,所述进气门31关闭,再次完成吸气冲程;最后所述活塞I开始上行,此时所述排气门再次51打开,当所述活塞I运行至上止点时,所述排气门51关闭,再次完成排气冲程,继而进入下一个循环,从而使得所述气门气体压缩机按照吸气冲程——压气供气冲程——余隙气体燃烧做功冲程——排气冲程——吸气冲程——排气冲程的循环模式工作。为了使上述气门气体压缩机更高效工作,在余隙气体燃烧做功冲程中,调整燃料的供给量,使得燃烧化学反应过程中的空气过量系数为1.90 (小于I. 95),选择性地,所述空气过量系数还可以设为 I. 85,1. 80,1. 75,1. 70,1. 65,1. 60,1. 55,1. 50,1. 45,1. 40,1. 35、I.30,1. 25,1. 20,1. 15,1. 10,1. 05 或 I. 00 等。实施例8如图8所示的气门气体压缩机,其与实施例7的区别在于所述エ质包络17的内壁全部设为绝热式,所述进气道3上设有叶轮压气机90 ;所述进气门31、所述供气门41和所述排气门51受液压式的有燃ニ冲程控制机构1604控制,所述有燃ニ冲程控制机构1604的控制过程为当所述活塞I处于下止点时,所述排气门51和所述进气门31都打开,利用经过所述进气门31进入所述エ质包络17的有压气体将原来存在于所述エ质包络17内的气体经所述排气门51以扫气的形式排出后,所述排气门51关闭,所述进气门31也关闭,所述活塞I继续上行对所述气缸套2内的气体进行压缩,随后所述供气门41打开,对所述成品气储罐12进行供气,直至所述活塞运行至上止点时,所述供气门41关闭,完成进气扫气压气供气冲程;然后所述活塞I开始下行,向所述气缸套2内的余隙容积内喷射燃料使得燃料与余隙气体发生燃烧化学反应推动所述活塞I做功,直至所述活塞I运行至下止点,完成 余隙气体燃烧做功冲程,继而进入下一个循环,从而使得所述气门气体压缩机按照进气扫气压气供气冲程——余隙气体燃烧做功冲程的循环模式工作。实施例9如图9所示的气门气体压缩机,其与实施例I的区别在于所述エ质包络17的内腔经所述进气门31与叶轮压气机90的压缩气体出ロ连通,所述エ质包络17的内腔经所述排气门51与叶轮动カ机构10的エ质入口连通,所述叶轮动カ机构10对所述叶轮压气机90输出动力。实施例10如图10所示的气门气体压缩机,其与实施例I的区别在于所述活塞I设为自由活塞。实施例11如图11所示的气门气体压缩机,其与实施例9的区别在于所述活塞I与曲柄连杆机构连接,所述エ质包络17的内腔经所述排气门51再经射流泵21与叶轮动カ机构10的エ质入口连通,其中,所述排气道5与所述射流泵21的射流泵动カ气体喷射ロ 211连通,所述射流泵21的射流泵低压气体入口 213与大气连通,所述射流泵21的射流泵气体出ロ212与所述叶轮动カ机构10的エ质入口连通。实施例12如图12所示的气门气体压缩机,其与实施例9的区别在于在所述供气道4上设热交換器39,所述排气道5经所述热交換器39与所述叶轮动カ机构10连通。实施例13如图13所示的气门气体压缩机,其与实施例I的区别在于所述排气道5经冷却器32与所述进气道3连通。实施例14如图14所示的气门气体压缩机,其与实施例13的区别在于所述冷却器32与所述进气道3之间设有节流器33。实施例15如图15所示的气门气体压缩机,其与实施例13的区别在于所述冷却器32与所述进气道3之间设有射流泵21,其中,从所述冷却器32出来的流体经所述射流泵21的射流泵动カ气体喷射ロ 211进入所述射流泵21进行引流,所述射流泵21的射流泵低压气体入ロ 213与大气连通,所述射流泵21的射流泵气体出ロ 212与所述进气道3连通。实施例16如图16所示的气门气体压缩机,其与实施例I的区别在于所述エ质包络17的内腔经所述排气门51再经冷却器32与排气储罐13连通。实施例17如图17所示的气门气体压缩机,其与实施例9的区别在于在所述叶轮动カ机构10的动カ输出轴上设有旋转惯量体35。实施例18如图18所示的气门气体压缩机,其与实施例I的区别在于所述排气门51设为直动阀36,所述供气门41和所述进气门31受所述无燃四冲程控制机构1601控制。实施例19如图19所示的气门气体压缩机,其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所述エ质包络17的内腔经所述进气门31与叶轮压气机90的压缩气体出ロ连通。实施例20如图20所示的气门气体压缩机,其与实施例6的区别在于所述エ质包络17的内腔经所述进气门31再经冷却器32与叶轮压气机90的压缩气体出ロ连通。实施例21如图21所示的气门气体压缩机,其与实施例I的区别在于所述进气门31设在所述活塞I上,所述活塞I设为侧向连接活塞。实施例22如图22所示的气门气体压缩机,其与实施例I的区别在于所述活塞气缸机构100的结构不同,所述エ质包络17由两个相互对置的活塞I和气缸套2所围成的容纳气体エ质的空腔构成,所述进气门31、所述供气门41和所述排气门51设在所述エ质包络17的气缸套2的侧壁上。实施例23如图23所示的气门气体压缩机,其与实施例I的区别在于所述活塞气缸机构100的结构不同,所述エ质包络17由四个相互对置的活塞I、气缸套2和气缸连通腔体8所围成的容纳气体エ质的空腔构成,所述进气门31、所述供气门41和所述排气门51设在所述エ质包络17的所述气缸连通腔体8上。实施例24如图24和图25所示的气门气体压缩机,其与实施例5的区别在于所述供气门41包括外开自由阀片411和阀片挺杆412,所述阀片挺杆412受有燃四冲程控制机构1603控制,在压气供气冲程中所述外开自由阀片411处于自由状态,在余隙气体燃烧做功冲程中所述外开自由阀片411在所述阀片挺杆412的作用下处于非自由状态。其中,图24表示所述供气门41的強制关闭状态,图25表示所述供气门41的自由状态。实施例25如图26和图27所示的气门气体压缩机,其与实施例5的区别在于所述供气门41包括外开自由阀片411和内开气门413,所述内开气门413包括内开气门头414和内开气门杆415,所述内开气门413受有燃四冲程控制机构1603控制,在压气供气冲程中所述内开气门413处于开启状态,在余隙气体燃烧做功冲程中所述内开气门413处于关闭状态。其中,图26表示所述供气门41的关闭状态,图27表示所述供气门41的自由状态。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以上实施例,根据本领域的公知技术和本实用新型所公 开的技术方案,可以推导出或联想出许多变型方案,所有这些变型方案,也应认为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ー种气门气体压缩机,包括气缸活塞机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活塞机构(100 )的エ质包络(17 )上设有进气门(31 )、供气门(41 )、排气门(51)和流体导入口;所述进气门(31)、所述供气门(41)、所述排气门(51)和所述流体导入口中的部分或全部受正时控制机构控制,所述正时控制机构设为控制所述气门气体压缩机按照吸气冲程ー压气供气冲程ー余隙气体燃烧做功冲程ー排气冲程的循环模式工作的有燃四冲程控制机构(1603)。
2.—种气门气体压缩机,包括气缸活塞机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活塞机构(100 )的エ质包络(17 )上设有进气门(31)、供气门(41)、排气门(51)和流体导入口;所述进气门(31)、所述供气门(41)、所述排气门(51)和所述流体导入口中的部分或全部受正时控制机构控制,所述正时控制机构设为控制所述气门气体压缩机按照吸气冲程ー压气供气冲程ー余隙气体燃烧做功冲程ー排气冲程一吸气冲程一排气冲程的循环模式工作的有燃六冲程控制机构(1607)。
3.ー种气门气体压缩机,包括气缸活塞机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活塞机构(100)的エ质包络(17)上设有进气门(31)、供气门(41)、排气门(51)、压气机(9)和流体导入ロ ;所述压气机(9)经所述进气门(31)与所述エ质包络(17)的内腔连通,所述进气门(31)、所述供气门(41)、所述排气门(51)、所述压气机(9)和所述流体导入口中的部分或全部受正时控制机构控制,所述正时控制机构设为控制所述气门气体压缩机按照进气扫气压气供气冲程ー余隙气体燃烧做功冲程的循环模式工作的有燃ニ冲程控制机构(1604)。
4.如权利要求3所述气门气体压缩机,其特征在干所述压气机(9)设为叶轮压气机(90)。
5.如权利要求I、2或3所述气门气体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エ质包络(17)设为由所述气缸活塞机构(100)的活塞(I)和与其相配合的腔体所构成的容纳气体エ质的空间的壁。
6.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气门气体压缩机,其特征在干所述流体导入口设为燃料入口(6)、氧化剂入口或氧化还原剂入口。
7.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气门气体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エ质包络(17)上设有火花塞(7)。
8.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气门气体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エ质包络(17)的内壁全部或部分设为绝热式。
9.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气门气体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门(31)设在所述活塞气缸机构(100)的活塞(I)上。
10.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气门气体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还包括成品气储罐(12),所述成品气储罐(12)经所述供气门(41)与所述エ质包络(17)连通。
11.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气门气体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门(31)设置在所述活塞气缸机构(100)的气缸套(2)的侧壁上。
12.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气门气体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门(51)设为直动阀(36)。
13.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气门气体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气门(41)包括外开自由阀片(411)和阀片挺杆(412)。
1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气门气体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气门(41)包括外开自由阀片(411)和内开气门(413),所述内开气门(413)包括内开气门头(414)和内开气门杆(415)。
15.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气门气体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气门(41)的连通通道上设有旁通管(20 ),所述旁通管(20 )经射流泵(21)与所述エ质包络(17 )的内腔连通。
16.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气门气体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活塞机构(100)的活塞(I)设为自由活塞。
17.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气门气体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エ质包络(17)的内腔经所述排气门(51)与叶轮动カ机构(10)的エ质入口连通。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气门气体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门(51)与所述叶轮动カ机构(10)的エ质入口之间的连通通道上设有射流泵(21 )。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气门气体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动カ机构(10)上和/或在所述叶轮动カ机构(10)的动カ输出轴上设旋转惯量体(35)。
20.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气门气体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エ质包络(17)的内腔经所述排气门(51)再经冷却器(32)与排气储罐(13)连通。
21.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气门气体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气缸机构(100)的排气ロ经冷却器(32)与所述活塞气缸机构(100)的进气ロ连通。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气门气体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器(32)与所述活塞气缸机构(100 )的进气ロ之间设有射流泵(21)。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门气体压缩机,包括活塞气缸机构,在所述活塞气缸机构的工质包络上设进气门、供气门、排气门、燃料入口和氧化剂入口或氧化还原剂入口,所述进气门、所述供气门、所述排气门、所述燃料入口和所述氧化剂入口或所述氧化还原剂入口中的部分或全部受正时控制机构控制。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气门气体压缩机能有效克服余隙容积的影响,提高气体压缩机的效率,降低重量,降低造价。
文档编号F01L1/34GK202611857SQ201120531539
公开日2012年1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17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17日
发明者靳北彪 申请人:摩尔动力(北京)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