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04605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燃料泵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料泵。
背景技术
在配置于燃料箱内的燃料泵中,有时会由燃料中所含有的水、劣化的燃料导致端子电腐蚀。在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一种用于解决该问题的技术。在专利文献I的技术中,在可供电源连接器插入的燃料泵的连接器部形成有液体排出口。在燃料箱的液位下降,连接器部完全暴露在空气中时,进入到连接器部中的燃料自液体排出口排出。由此,能够防止端子电腐蚀。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 — 91343号公报在专利文献I的技术中,虽然能够将进入到燃料泵的连接器部中的燃料自液体排出口一定程度地排出,但是无法将进入到燃料泵的连接器部中的燃料完全排出。即,由于燃料的表面张力而导致少量的燃料残留在燃料泵的连接器部中。当燃料残留在燃料泵的端子周边时,有可能由该残留的燃料导致端子电腐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能够进一步抑制燃料泵的端子电腐蚀的燃料泵。本发明所公开的燃料泵配置在燃料箱内,其中,该燃料泵包括:壳体;第I端子,其设于壳体的第I平面,用于与连接于外部电源的第I布线连接;第2端子,其设于壳体的第I平面,用于与连接于外部电源的第2布线连接;电动机,其连接于第I端子及第2端子,借助自外部电源经由第I端子及第2端子供给来的电力旋转。第I端子及第2端子以彼此隔开间隔的状态自第I平面突出。而且,在第I平面的、位于第I端子与第2端子之间的部分上设有液滴形成防止部件,该液滴形成防止部件用于防止形成与第I端子及第2端子这两者接触的液滴。在该燃料泵中,在突出地设有第I端子与第2端子的第I平面上设有液滴形成防止部件。因此,能够防止形成与第I端子及第2端子这两者接触的液滴,从而能够防止电流经由燃料的液滴在第I端子与第2端子之间流动。结果,能够防止第I端子及第2端子电腐蚀。上述液滴形成防止部件例如能够形成为如下的部件:将位于第I平面的、第I端子与第2端子之间的部分上的燃料分离成形成在第I端子侧的液滴与形成在第2端子侧的液滴。采用这样的结构,即使燃料残留在第I平面的、位于第I端子与第2端子之间的部分上,该燃料也会被分离成第I端子侧的液滴与第2端子侧的液滴。因此,能够防止电流在第I端子与第2端子之间流动,从而能够防止第I端子及第2端子电腐蚀。在上述燃料泵的一实施方式中,液滴形成防止部件是形成于第I平面的槽,槽的一端到达第I平面的周缘并开放。采用这样的结构,第I平面的位于第I端子与第2端子之间的部分上的燃料能够在槽中流动而自第I平面的周缘排出到外部。
在上述情况下,优选槽的底朝向上述一端倾斜。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使槽内的燃料易于朝向上述一端流动。优选在与上述槽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上述槽的宽度比第I平面中的位于第I端子与槽之间的部分的宽度短,而且比第I平面中的位于第2端子与槽之间的部分的宽度短。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防止第I端子侧的液滴与第2端子侧的液滴越过凹部而相连。而且,优选上述槽的与其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宽度比槽的深度大。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进一步防止第I端子侧的液滴与第2端子侧的液滴越过凹部相连。此外,在上述燃料泵的另一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第I布线的端部与第2布线的端部上设有连接器,通过将该连接器插入到第I端子及第2端子中,使第I端子与第I布线相连接,并且使第2端子与第2布线相连接。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使该燃料泵还包括止挡件,当连接器被插入到第I端子及第2端子中时,该止挡件与连接器的底面相抵接,通过连接器的底面抵接于止挡件,在连接器的底面与第I平面之间形成有间隙。采用这样的结构,在连接器的底面与第I平面之间形成有适当的间隙,能够抑制燃料残留在连接器的底面与第I平面之间。


图1是第I实施例的燃料泵的纵剖视图。图2是顶盖的俯视图。图3是表示形成在顶盖上的连接器部、及插入到该连接器部中的布线连接器的图。图4是图2的IV — IV剖视图。图5是将图4的一部分放大地表不的局部放大图。图6是图2的VI — VI剖视图。图7是表示在顶盖的连接器部中插入有连接器的状态的图。图8是实施例2的顶盖的俯视图。图9是表示形成在实施例2的顶盖上的连接器部的图。图10是图8的X — X剖视图。图11是将图10的一部分放大地表示的局部放大图。图12是图8的XII — XII剖视图。图13是实施例3的顶盖的俯视图。图14是图13的XIV —XIV剖视图。图15是将图14的一部分放大地表示的图。图16是说明实施例1的变形例的图。图17是说明实施例1的另一变形例的图。图18 是图 17 的 XVIII — XVIII 剖视图。图19是表示在实施例1的另一变形例中、在顶盖的连接器部中插入有连接器的状态的图。图20是表示测量泄漏电流得到的实验结果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使用

实施例1的燃料泵。本实施例的燃料泵是汽车用的燃料泵,其配置在燃料箱内,用于向汽车的发动机供给燃料。如图1所示,燃料泵10包括电动机部12及泵部14,电动机部12与泵部14收容在壳体16中。电动机部12具有转子18。转子18包括轴20、固定在轴20上的层叠铁芯22、卷绕在层叠铁芯22上的未图示的线圈、及与该线圈的端部连接的换向器24。轴20借助轴承26、28能够相对于壳体16旋转地支承在该壳体16上。在壳体16的内侧以包围转子18的方式固定有永久磁体30。在安装于壳体16的上部的顶盖32上设有后面详细说明的连接器部60 (端子62、64),经由连接器部60向电动机部12供给电力。当经由电刷34与换向器24向线圈通电时,转子18与轴20旋转。在壳体16的下部收容有泵部14。泵部14包括大致圆板状的叶轮36。在叶轮36的上表面上沿着外周缘设有凹部组36a。在叶轮36的下表面上沿着外周缘设有凹部组36b。在叶轮36的中心设有使该叶轮36无法与轴20相对旋转地卡合于该轴20的通孔,当轴20旋转时叶轮36也旋转。用于收容叶轮36的泵壳由喷出侧壳38与吸入侧壳40构成。在喷出侧壳38的与叶轮36的外周缘相对的区域中形成有槽38a。槽38a形成为沿着叶轮36的旋转方向从上游端延伸到下游端的大致C字形。在喷出侧壳38上形成有从槽38a的下游端到达喷出侧壳38的上表面的喷出口 50。喷出口 50使泵壳的内部与外部(电动机部12的内部空间)连通。在吸入侧壳40的与叶轮36的外周缘相对的区域中形成有槽40a。槽40a也与槽38a同样地形成为沿着叶轮36的旋转方向从上游端延伸到下游端的大致C字形。在吸入侧壳40上形成有从吸入侧壳40的下表面到达槽40a的上游端的吸入口 42。吸入口 42使泵壳的内部与外部(燃料泵的外部)连通。而且,在吸入侧壳40上形成有蒸汽排出口 41。蒸汽排出口 41用于将在槽40a内产生的蒸汽排出到泵外。利用凹部组36a、36b、槽38a、40a,以覆盖叶轮36的外周缘的方式形成有泵流路44。当叶轮36在喷出侧泵壳38、吸入侧泵壳40内旋转时,燃料被从吸入口 42吸引到泵部14中并被导入到泵流路44中。在泵流路44中流动的过程中升压后的燃料自喷出口50被送出到电动机部12侧。被送出到电动机部12中的燃料通过电动机部12,自形成在顶盖32上的喷出部48被送出到外部。接着,参照图2 图7对形成在顶盖32上的连接器部60进行说明。如图2 图7所示,连接器部60具有突出设置在顶盖32的上表面上的突壁66。在由突壁66与顶盖32形成的空间(即,上端被打开而成的空间)中插入有连接器80。如图3所示,在突壁66上形成有狭缝孔76。在连接器80的连接器壳体86上形成有凸部84。当连接器80插入到连接器部60中时,连接器壳体86的凸部84与突壁66的狭缝孔76卡合。由此,能够防止连接器80自连接器部60脱落。在连接器部60的底面68(顶盖32的上表面)上配置有端子62、64。端子62、64自连接器部60的底面68向上方突出(参照图4、图6等)。端子62、64彼此隔开间隔地配置。端子62、64的周围被突壁66包围,而且,端子62、64的上端低于突壁66的上缘。由此,能够利用突壁66保护端子62、64。此外,在连接器部60的底面68上,在端子62的周围形成有凹部78b,在端子64的周围形成有凹部78a。凹部78b、78a是为了防止在通过嵌入成形将端子62、64与顶盖32成形为一体时毛刺爬升到端子62、64上而设置的。如图3、图7所示,当连接器80插入到连接器部60中时,布线82b、82a与端子62、64相连接。由此,端子62、64经由布线82b、82a与未图示的外部电源相连接。S卩,端子62、64中的一个端子与外部电源的正极(+极)相连接,端子62、64中的另一个端子与外部电源的负极(一极)相连接。因而,来自外部电源的电力能够经由端子62、64供给到电动机部12。根据上述说明可明确:顶盖32是权利要求中所述的“壳体”的一例子,底面68 (顶盖32的上表面)相当于权利要求中所述的“第I平面”的一例子,端子62、64相当于权利要求中所述的“第I端子”、“第2端子”的一例子,布线82a、布线82b相当于权利要求中所述的“第I布线”、“第2布线”的一例子。如图2所示,在连接器部60的底面68上形成有槽70、72a、72b、74a、74b。槽74a、74b沿着y方向(即,自端子64朝向端子62的方向)延伸。槽74a沿着突壁66的内周面延伸。槽74b设置在槽74a与端子62、64之间。槽74b的两端到达突壁66。槽72a、72b沿着在X方向上延伸的突壁66的内周面延伸。槽72a、72b的一端连接于槽74a、74b的一端。槽70设置在端子62、64的中央,其沿着X方向延伸。槽70的一端连接于槽74a、74b。槽70的另一端通过突壁66的狭缝孔76到达顶盖32的上表面的周缘并开放(参照图3、图6)。此外,槽70、72a、72b、74a、74b未与形成在端子62、64的周围的凹部78a、78b相连接。如图4、图5所示,槽70、72a、72b的宽度b (在与槽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尺寸)比槽70、72a、72b的深度c大。由此,能够防止跨过槽70、72a、72b地形成液滴。此外,在图4、图5中虽未图示槽74a、74b,但槽74a、74b的宽度及深度也与槽70、72a、72b的宽度及深度相同。而且,槽70、72a、72b、74a、74b的宽度b小于底面68的位于端子62与端子64之间的平面部68b、68c的宽度a2。在此,平面部68b位于从凹部78a到槽70的范围内,平面部68c位于从凹部78b到槽70的范围内。此外,槽70、72a、72b、74a、74b的宽度b小于底面68的位于突壁66与端子64之间的平面部68a的宽度a 3,而且小于底面68的位于突壁66与端子62之间的平面部68d的宽度a I。平面部68a、68b、68c、68d的宽度a l、a2、a 3为2mm以下。另外,根据图2可明确:底面68的位于槽74a与槽74b之间的平面部的宽度(X方向上的长度)、及底面68的位于槽74b与凹部78a、78b之间的平面部的宽度(x方向上的长度)小于平面部68a、68b、68c、68d的宽度,为2mm以下。在上述燃料泵10中,当燃料箱的液位下降,连接器部60完全暴露在空气中时,进入到连接器部60中的燃料自槽70、72a、72b、74a、74b排出。在此,由于在连接器部60的底面68上形成有槽70、72a、72b、74a、74b,因此,连接器部60的底面68被槽70、72a、72b、74a、74b分割成面积较小的多个平面部68a、68b、68c、68d...。由此,底面68上的燃料由于表面张力而形成的液滴被破坏,能够防止形成较大的燃料的液滴。结果,底面68上的燃料流动到槽70、72a、72b、74a、74b内,自槽70的一端(狭缝孔76侧的端部)排出到燃料箱内。而且,在燃料容易残留的突壁66附近形成有槽72a、72b、74。因此,突壁66附近的燃料流动到槽72a、72b、74内,通过槽70排出到连接器部60之外。由此,燃料自连接器部60排出,因此,能够防止端子62、64电腐蚀。此外,在端子62、64之间形成有槽70,其将端子62、64之间的底面68分割。因而,即使燃料残留在连接器部60的端子62、64之间,也能够防止该燃料成为与端子62、64这两者接触的液滴。即,残留在连接器部60的端子62、64之间的燃料被槽70分离成端子62侧的液滴与端子64侧的液滴。特别是,端子62、64之间的平面部68b、68c的宽度a2为2mm以下,槽70的宽度b小于平面部68b、68c的宽度a2,槽70的宽度b大于槽70的深度C。由此,能够适当地防止跨过槽70地形成液滴。因此,能够防止电流经由燃料的液滴在端子62、64之间流动,从而能够防止端子62、64电腐蚀。在此,说明使用实施例1的燃料泵与以往的燃料泵(比较例)并对在端子之间流动的电流进行测量的一实验例。在实验中,在向燃料泵的端子之间施加有电压的状态下向连接器部滴下规定量的燃料,对在端子之间流动的电流进行了测量。如图20所示,在实施例1的燃料泵中,滴下到连接器部的燃料自连接器部迅速地排出,在端子间流动的电流在短时间内减少。另一方面,在比较例的燃料泵中,滴下到连接器部的燃料未自连接器部排出,电流长时间地在端子之间流动。由此能够确认:在实施例1的燃料泵中,燃料迅速地自连接器部排出,能够防止端子电腐蚀。实施例2利用附图对实施例2的燃料泵进行说明。实施例2的燃料泵是将实施例1的燃料泵的一部分变更而成的燃料泵。因而,在此对实施例2的燃料泵与实施例1的燃料泵的不同点进行说明。另外,对于与实施例1的燃料泵相同的构件使用相同附图标记,省略其详细说明。如图8 图12所示,在实施例2的燃料泵中,形成在连接器部60的底面68上的槽100a、100b、102a、102b的形状与实施例1不同。即,在底面68上形成有沿着x方向延伸的槽100a、100b、及沿着y方向延伸的5条槽102a、102b。槽IOOaUOOb沿着突壁90延伸。槽IOOaUOOb分别通过形成在突壁90上的燃料排出口 94a、94b,其一端到达顶盖的上表面的周缘并开放(参照图9、图12)。5条槽102a、102b在X方向上隔开大致均等的间隔地配置。各槽102a的一端连接于槽100a,自槽IOOa向y方向(详细地讲是y轴的负方向)延伸。5条槽102a中的、配置在X方向上的一端(负侧的端部)的一条槽102a沿着突壁90延伸。5条槽102a中的、配置在X方向上的另一端(正侧的端部)的三条槽102a的基端部形成在槽IOOa与凹部78b之间,其顶端部形成在凹部78b与凹部78a之间。上述槽102a的基端部与顶端部借助凹部78b连接起来。另一方面,槽102b的一端连接于槽100b,自槽IOOb向y方向(详细地讲是y轴的正方向)延伸。5条槽102b中的、配置在X方向上的一端的一条槽102b沿着突壁90延伸。
5条槽102b中的、配置在X方向上的另一端的3条槽102b的基端部形成在槽IOOb与凹部78a之间,其顶端部形成在凹部78a与凹部78b之间。上述槽102b的基端部与顶端部借助凹部78a连接起来。此外,如图11所示,槽102a与槽102b之间的平面部168的宽度a4 (y方向上的间隔)为2mm以下,并且大于槽100a、100b、102a、102b的宽度b。另外,与实施例1同样,各槽100a、100b、102a、102b具有相同的尺寸(即,宽度b及深度C),槽100a、100b、102a、102b的宽度b (与槽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尺寸)比槽70、72a、72b的深度c大。另外,在突壁90上形成有与实施例1的狭缝孔76相比开口面积较小的卡合孔92(参照图9)。在连接器80被插入到连接器部60中时,连接器壳体86的凸部84与突壁90的卡合孔92相卡合。由此,能够防止连接器80自连接器部60脱落。在实施例2的燃料泵中,当燃料箱的液位下降、连接器部60完全暴露在空气中时,进入到连接器部60中的燃料也自槽100a、100b、102a、102b排出。由于连接器部60的底面68被槽100a、100b、102a、102b分割,因此,能够防止在底面68上形成较大的燃料的液滴。结果,底面68上的燃料通过槽100a、100b、102a、102b,自槽100a、100b的一端(燃料排出口94a、94b侧的端部)适当地排出到燃料箱内。而且,由于沿着突壁90形成有槽100a、100b、102a、102b,因此,能够防止燃料残留在突壁90附近。由此,燃料自连接器部60适当地排出,能够防止端子62、64电腐蚀。而且,在端子62、64之间形成有槽102a、102b的一部分。详细地讲,在形成在端子62周围的凹部78b与形成在端子64周围的凹部78a之间形成有槽102a、102b的一部分。结果,即使燃料残留在端子62、64之间,也能够防止该燃料成为与端子62、64这两者接触的液滴。因此,能够防止电流经由燃料的液滴在端子62、64之间流动,从而能够适当地防止端子62、64电腐蚀。实施例3利用附图对实施例3的燃料泵进行说明。实施例3的燃料泵是将实施例2的燃料泵的一部分变更而成的。因而,在此对实施例3的燃料泵与实施例2的燃料泵的不同点进行说明。此外,对于与实施例2的燃料泵相同的构件使用相同附图标记,省略其详细说明。如图13 图16所示,在实施例3的燃料泵中,形成在连接器部60的底面68上的槽110a、110b、112、114a、114b、116的形状与实施例2不同。即,在底面68上形成有沿着突壁90延伸的槽110a、110b、112、形成在突壁90的角部的槽114a、114b、形成在端子62、64之间的两条槽116。槽IlOaUlOb的一端分别通过被形成在突壁90上的燃料排出口(省略图示),该一端到达顶盖的上表面的周缘并开放。槽112将槽IlOa的另一端与槽IlOb的另一端连接起来。在槽112与槽IlOa之间的连接部附近形成有槽114a,槽112与槽IIOa进一步借助槽114a连接起来。而且,在槽112与槽IlOb之间的连接部附近形成有槽114b,槽112与槽IlOb进一步借助槽114b连接起来。如图13所示,两条槽116以在端子62、64的中央附近交叉的方式形成。如图14、图15所示,凹部78a与槽116之间的平面部178a的宽度a5 (及凹部78b与槽116之间的平面部178b的宽度)为2mm以下,并且大于槽110a、110b、112、114a、114b、116的宽度b。此夕卜,在图13中的XIV - XIV截面中,两条槽116交叉。因此,槽116的y方向上的宽度d大于槽116的宽度b,但小于平面部178a、178b的宽度a5。在实施例3的燃料泵中,也与实施例1、实施例2同样,连接器部60的底面68被槽 110a、110b、112、114a、114b、116 分割。因此,底面 68 上的燃料通过槽 110a、110b、112、114a、114b、116适当地排出到燃料箱内。而且,沿着突壁90形成有槽110a、110b、112,并且在突壁90的角部形成有槽114a、114b。因此,能够防止燃料残留在突壁90的附近。由此,燃料自连接器部60适当地排出,能够防止端子62、64电腐蚀。此外,在端子62、64之间形成有槽116,能够防止形成与端子62、64这两者接触的燃料的液滴。因此,能够防止电流经由燃料的液滴在端子62、64之间流动,从而能够适当地防止端子62、64电腐蚀。
以上详细地说明了本发明的具体例,但以上的具体例只是例示,并不用于限定保护范围。在权利要求书所述的技术中包含将以上所例示的具体例进行各种变形、变更而成的技术。例如,也可以使形成在连接器部60的底面68上的槽朝向其排出端倾斜。例如,如图16所示,也可以形成为使槽120朝向排出端倾斜。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将流动到槽120中的燃料适当地排出到燃料箱中。此外,使槽朝向排出端倾斜的结构能够应用于上述的各实施例。并且,也可以形成为:当连接器80被插入到连接器部60中时,在连接器部60的底面68与连接器80 (连接器壳体86)之间形成有间隙。例如,如图17 图19所示,在突壁66的底面68上的、突壁66的四个角部形成有止挡件122a、122b、122c、122d。在该结构中,当连接器80被插入到连接器部60中时,连接器壳体86与止挡件122a、122b、122c、122d相抵接,在连接器部60的底面68与连接器86之间形成有间隙。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燃料残留在连接器部60与连接器86之间。此外,形成在连接器部60的底面68与连接器86之间的间隙优选为0.3mm以上。通过使间隙为0.3mm以上,能够适当地抑制燃料残留在两者之间。另外,在连接器部的底面上形成有止挡件的结构可以应用于上述各实施例。另外,在上述各实施例中,在端子62的周围形成有凹部78b,在端子64的周围形成有凹部78a,但并不限定于这样的方式。例如,在未通过嵌入成形将端子62、64与顶盖32一体地成形、而将端子62、64压入到顶盖32中来保持端子62、64的情况下,不必在端子62、64的周围形成凹部。本说明书或者附图所说明的技术要素用于单独或者通过各种组合来发挥技术上的实用性,并不限定于申请时权利要求所述的组合。而且,本说明书或者附图所例示的技术用于同时达到多个目的,达到其中一个目的的技术本身具有技术上的实用性。附图标记说明12、电动机部;14、泵部;16、壳体;18、转子;20、轴;22、层叠铁芯;24、换向器;26、28、轴承;30、永久磁体;32、顶盖;34、电刷;36、叶轮;36a、36b、凹部;38、喷出侧壳;38a、槽;40、吸入侧壳;40a、槽;42、吸入口 ;44、泵流路;48、喷出部;50、喷出口 ;60、连接器部;62、64、端子;66、突壁;68、底面;70、72a、72、74a、74b、槽;76、狭缝孔;78a、78b、凹部;80、连接器;82a、82b、布线;86、连接器壳体。
权利要求
1.一种燃料泵,其配置在燃料箱内,其中, 该燃料泵包括: 壳体; 第I端子,其设于壳体的第I平面,用于与连接于外部电源的第I布线连接; 第2端子,其设于壳体的第I平面,用于与连接于外部电源的第2布线连接; 电动机,其连接于第I端子及第2端子,借助自外部电源经由第I端子及第2端子供给来的电力旋转, 第I端子及第2端子以彼此隔开间隔的状态自第I平面突出, 在第I平面的位于第I端子与第2端子之间的部分上设有液滴形成防止部件,该液滴形成防止部件用于防止形成与第I端子及第2端子这两者接触的液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泵,其中, 液滴形成防止部件用于将位于第I平面的、第I端子与第2端子之间的部分上的燃料分离成形成在第I端子侧的液滴与形成在第2端子侧的液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燃料泵,其中, 液滴形成防止部件是形成于第I平面的槽,槽的一端到达第I平面的周缘并开放。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料泵,其中, 槽的底朝向上述一端倾斜。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燃料泵,其中, 在与槽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槽的宽度比第I平面的位于第I端子与槽之间的部分的宽度短,而且比第I平面的位于第2端子与槽之间的部分的宽度短。
6.根据权利要求3 5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料泵,其中, 槽的与其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宽度比槽的深度大。
7.根据权利要求1 6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料泵,其中, 在第I布线的端部与第2布线的端部上设有连接器,通过将该连接器插入到第I端子及第2端子中,使第I端子与第I布线相连接,并且使第2端子与第2布线相连接, 该燃料泵还具有止挡件,当连接器被插入到第I端子及第2端子中时,该止挡件与连接器的底面相抵接, 通过连接器的底面抵接于止挡件,在连接器的底面与第I平面之间形成有间隙。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燃料泵。该燃料泵抑制其端子的电腐蚀。燃料泵包括壳体(32);第1端子(62)及第2端子(64),其设在壳体(32)的第1平面上,用于与外部电源连接;电动机,其连接于第1端子(62)及第2端子(64),借助自外部电源经由第1端子及第2端子供给来的电力旋转。第1端子(62)及第2端子(64)以彼此隔开间隔的状态自第1平面突出,在第1平面的位于第1端子(62)与第2端子(64)之间的部分上设有液滴形成防止部件(70),该液滴形成防止部件(70)用于防止形成与第1端子及第2端子这两者接触的液滴。
文档编号F02M37/10GK103161627SQ20121044785
公开日2013年6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9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15日
发明者本田义彦, 川北洋一 申请人:爱三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