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控化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20835阅读:4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控化油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摩托车化油器技术领域,特指一种电控化油器。
背景技术
目前的摩托车发动机一般是通过化油器实现对空燃比的控制,但是由于常规化油器提供的实际供油特性因受其机械结构和流动的规律限制,不可能在发动机的全部工况范围内都能满足它所要求的理想供油特性,在相当一部分工况区都存在着偏移,甚至在某些工况区混合气还被不必要的加浓了,其结果必然导致燃烧恶化,从而造成油耗升高,排放难以控制的尴尬局面。为了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降低尾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2008年国家环保部出台了摩托车国III标准,即工况法,中国III阶段。此标准对排放标准和燃油经济性提出了严格要求。为了节能减排和行业自身的发展,国内摩托车厂商开始研究多种技术解决方案。就目前情况来看,如果采用电喷技术将会大幅度提高摩托车的生产成本,增加单车制造费用。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在摩托车任何工况条件下都能对空燃比的有效控制和调节,从而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和对尾气的污染控制电控化油器。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电控化油器,包括化油器主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控系统、氧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电磁补气阀,所述的电控系统接收氧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传来的信号自动控制电磁补气阀的开度,所述的电磁补气阀连接在化油器空气道上的电控补气阀接头上。在上述的电控化油器中,所述的电磁补气阀为压电陶瓷补气阀。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1、本实用新型以空燃比调节为手段,根据汽油机的稀混合气极限燃烧理论,化油器向发动机提供稀混合气。由于燃油处于富氧的环境,易实现完全燃烧,所以可使发动机的热效率得到提高,其燃油经济性和排放性能也相应得到改善2、本实用新型和三元催化转换器相结合的机内和机外净化节能技术实现减排节能,明显降低排放尾气中的一氧化碳和氮氧化合物的含量。3、本实用新型很好的满足国三标准又能节约生产成本,并为电喷的使用奠定坚实基础。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控制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一2 电控化油器,包括化油器主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控系统、氧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电磁补气阀,所述的电控系统接收氧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传来的信号自动控制电磁补气阀的开度,所述的电磁补气阀连接在化油器空气道2上的电控补气阀接头3上。电控化油器是在原有的发动机化油器空气道的基础上加装一个电控补气阀接头,它同电控系统中的电磁补气阀连接,电控系统的工作步骤是电控单元(ECU)是接收氧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点火系统所传回的发动机的各种数据(如温度、尾气氧含量、转速和各个工况负荷等)输入信号,将输入信号转化为数字形式,根据存储的参数进行对比,加工计算出输出值,输出信号再经过功率放大去控制电磁补气阀的开度大小和开度时间从而确定补气量的多少。本实用新型与三元催化转换器相结合的机内技术是指使用ECU控制压电陶瓷补气阀的开度实现补气,在线标定最佳空燃比,降低尾气污染物的排放量;机外技术是指使用三元催化转换器对排放的尾气进一步处理,把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气体。具体方法是通过LabVIEW虚拟仪器来标定不同工况下的补气量,不断修正空燃比和电控系统的匹配误差,标定出最佳的补气开度,使各个工况下的空燃比达到一个最佳值,减少有害气体排放量,使三元催化转换器的催化转换效率得到充分发挥。经过对本田100完成整车标定后,排放检测结果表明电控化油器系统使用电控化油器配合三元催化转换器,使尾气排放中的一氧化碳和氮氧化合物的含量明显降低,很好地满足了国III标准的要求。上述的电磁补气阀为压电陶瓷补气阀。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电控化油器,包括化油器主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控系统、氧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电磁补气阀,所述的电控系统接收氧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传来的信号自动控制电磁补气阀的开度,所述的电磁补气阀连接在化油器空气道(2)上的电控补气阀接头(3)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控化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磁补气阀为压电陶瓷补气阀。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电控化油器,属于摩托车化油器技术领域。它解决了常规化油器供油、排放均不理想的情况等问题。本电控化油器,包括化油器主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控系统、氧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电磁补气阀,所述的电控系统接收氧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传来的信号自动控制电磁补气阀的开度,所述的电磁补气阀连接在化油器空气道上的电控补气阀接头上。本实用新型具有改善了燃油经济性和排放性能等优点。
文档编号F02M7/12GK202867026SQ20122054047
公开日2013年4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2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20日
发明者徐勇跃, 汪家好, 罗江, 高令祥, 林根良, 徐西勇, 吴连彬, 张涛 申请人:浙江金浪动力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