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生态驾驶行为的机动车智能节油方法

文档序号:5224335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基于生态驾驶行为的机动车智能节油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动车节能减排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生态驾驶行为的机动车智能节油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汽车能源消耗巨大,且尾气排放严重污染了环境。因此,汽车的节能减排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现在很多新手驾驶车辆时,喜欢急踩油门,这样不仅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而且造成燃油的大量浪费。生态驾驶行为就是做到换挡及时,最大程度避免突然的加减速,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目前,大部分车辆都采用电控燃油喷射系统,因此我们可以根据从各传感器上采集到的数据来控制燃油的喷射,最大程度的避免因急加速造成的燃油的浪费。如中国发明专利“汽车低流量输出功率限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申请号为:201210029106.5)就采用了这种方法,但该方法存在以下不足:当MCU模块判断出为急加速时,无论节气门开度如何,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都为预设输出功率,它完全是以牺牲汽车的动力性来追求节油的效果,有违汽车追求较高时速的原则。有鉴于此,有必要提出了一种基于生态驾驶行为的机动车智能节油方法及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生态驾驶行为的机动车智能节油方法及系统,其可以减少燃油浪费,而且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汽车动力性的要求。本发明的一种基于生态驾驶行为的机动车智能节油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1、驾驶人员踩踏油门踏板时,采集节气门开度信号和超车转向灯信号;
52、根据超车转向灯信号判断超车转向灯是否打开,若是,控制喷油量不变,若否,根据节气门开度信号计算节气门开度变化率,执行步骤S3 ;
53、判断节气门开度变化率是否大于预设标定值,若是,控制喷油量按预定加速度增力口,若否,返回执行步骤SI。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S3中“控制喷油量按预定加速度增加”具体为:
向喷油器发出电脉冲,以预设加速度来增加电脉冲的宽度从而加大每次喷油的持续时间,即增加喷油量。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S3前还包括:
根据节气门开度信号计算与节气门开度相匹配的最大喷油量。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S3中喷油量按预定加速度增加后的喷油量不大于与节气门开度相匹配的最大喷油量。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超车转向灯为左转向灯。相应地,一种基于生态驾驶行为的机动车智能节油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信号采集模块,所述信号采集模块安装在机动车内部,与节气门开度传感器以及CAN
数据采集通道相连,用于采集节气门开度信号和超车转向灯信号;
ECU模块,与所述信号采集模块相连,用于接收节气门开度信号和超车转向灯信号,并进行分析处理后输出指令;
喷油控制模块,与所述ECU模块相连并安装在燃油供给系统中,用于控制燃油供给时的喷油量。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E⑶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超车转向灯信号判断超车转向灯是否打开;
根据节气门开度信号计算节气门开度变化率;
判断节气门开度变化率是否大于预设标定值。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可以最大程度减小因驾驶人员急加速造成的燃油浪费,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可以消除因驾驶人员误急踩油门造成的安全隐患;
减轻发动机因输出功率突然增大而造成的机械磨损。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基于生态驾驶行为的机动车智能节油系统的模块示意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基于生态驾驶行为的机动车智能节油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参图1所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基于生态驾驶行为的机动车智能节油系统,该系统包括:
信号采集模块10,信号采集模块10安装在机动车内部,与节气门开度传感器11以及CAN数据采集通道12相连,用于采集节气门开度信号和超车转向灯信号;
ECU模块20,与信号采集模块10相连,用于接收节气门开度信号和超车转向灯信号,并进行分析处理后输出指令至喷油控制模块30 ;
喷油控制模块30,与ECU模块20相连,并安装在燃油供给系统中,用于控制燃油供给时的喷油量。如接收到ECU模块20发送的开启指令,直接调用预设喷油程序模块31,电喷模块32向喷油器发出电脉冲,以预设加速度来增加电脉冲的宽度从而来缓慢加大每次喷油的持续时间,即喷油量。进一步地,E⑶模块20具体用于:
根据超车转向灯信号判断超车转向灯是否打开; 根据节气门开度信号计算节气门开度变化率;
判断节气门开度变化率是否大于预设标定值。参图2所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基于生态驾驶行为的机动车智能节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1、驾驶人员踩踏油门踏板时,采集节气门开度信号和超车转向灯信号;
52、根据超车转向灯信号判断超车转向灯是否打开,若是,控制喷油量不变,若否,根据节气门开度信号计算节气门开度变化率,执行步骤S3 ;
53、判断节气门开度变化率是否大于预设标定值,若是,控制喷油量按预定加速度增力口,若否,返回执行步骤SI。其中,步骤S3中“控制喷油量按预定加速度增加”具体为:
向喷油器发出电脉冲,以预设加速度来增加电脉冲的宽度从而加大每次喷油的持续时间,即增加喷油量。本实施方式中还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节气门开度信号计算与节气门开度相匹配的最大喷油量。喷油量按预定加速度增加后的喷油量不大于与节气门开度相匹配的最大喷油量。优选地,在本实施方式中超车转向灯为左转向灯,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超车转向灯设为右转向灯。本发明基于生态驾驶行为的机动车智能节油方法及系统利用信号采集模块采集相关信号并以此判断机动车当前加速状况,而后利用ECU模块控制喷油控制模块的启闭状态,以此控制电喷系统的喷油状态从而使燃油供给以一预设加速度缓慢增加的一种机动车节油方法。本发明能在机动车加速时根据机动车节气门开度变化率来判别是否需要对喷油状况进行控制从而使其按预定加速度缓慢增加。当判断出为急踩油门时,则喷油控制模块开启,电控燃油喷射系统喷射的燃油以预定的加速度增加,直至增加到与节气门开度相匹配的燃油供给量,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另外,当驾驶人员打开左转向灯时,则喷油控制模块始终处于关闭状态,从而为车辆在超车时提供足够大的动力,保证超车安全。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可以最大程度减小因驾驶人员急加速造成的燃油浪费,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可以消除因驾驶人员误急踩油门造成的安全隐患;
减轻发动机因输出功率突然增大而造成的机械磨损。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发明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基于生态驾驶行为的机动车智能节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1、驾驶人员踩踏油门踏板时,采集节气门开度信号和超车转向灯信号; 52、根据超车转向灯信号判断超车转向灯是否打开,若是,控制喷油量不变,若否,根据节气门开度信号计算节气门开度变化率,执行步骤S3 ; 53、判断节气门开度变化率是否大于预设标定值,若是,控制喷油量按预定加速度增力口,若否,返回执行步骤SI。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控制喷油量按预定加速度增加”具体为: 向喷油器发出电脉冲,以预设加速度来增加电脉冲的宽度从而加大每次喷油的持续时间,即增加喷油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前还包括: 根据节气门开度信号计算与节气门开度相匹配的最大喷油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喷油量按预定加速度增加后的喷油量不大于与节气门开度相匹配的最大喷油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超车转向灯为左转向灯。
6.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生态驾驶行为的机动车智能节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信号采集模块,所述信号采集模块安装在机动车内部,与节气门开度传感器以及CAN数据采集通道相连,用于采集节气门开度信号和超车转向灯信号; ECU模块,与所述信号采集模块相连,用于接收节气门开度信号和超车转向灯信号,并进行分析处理后输出指令; 喷油控制模块,与所述ECU模块相连并安装在燃油供给系统中,用于控制燃油供给时的喷油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ECU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超车转向灯信号判断超车转向灯是否打开; 根据节气门开度信号计算节气门开度变化率; 判断节气门开度变化率是否大于预设标定值。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生态驾驶行为的机动车智能节油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驾驶人员踩踏油门踏板时,采集节气门开度信号和超车转向灯信号;S2、根据超车转向灯信号判断超车转向灯是否打开,若是,控制喷油量不变,若否,根据节气门开度信号计算节气门开度变化率,执行步骤S3;S3、判断节气门开度变化率是否大于预设标定值,若是,控制喷油量按预定加速度增加,若否,返回执行步骤S1。本发明可以最大程度减小因驾驶人员急加速造成的燃油浪费,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可以消除因驾驶人员误急踩油门造成的安全隐患;减轻发动机因输出功率突然增大而造成的机械磨损。
文档编号F02D29/02GK103206310SQ201310084070
公开日2013年7月17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17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17日
发明者梁军, 沈伟国, 陈龙, 汪若尘, 张立, 陈小波 申请人:江苏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