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同轴套筒组件的双燃料共轨发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142841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具有同轴套筒组件的双燃料共轨发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具有同轴套筒组件的双燃料共轨发动机,具体提出一种双燃料共轨发动机,其通过同轴套筒组件以不同压力提供加压的天然气和液体柴油燃料以从单个燃料喷射器直接喷射到发动机气缸中。在压力波可以破坏从燃料喷射器中出来的恒定的气体燃料注射速度和量之前,在同轴套筒组件的压力阻尼腔中衰减气体燃料共轨中的压力波。
【专利说明】具有同轴套筒组件的双燃料共轨发动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总体上涉及双燃料共轨发动机,并且更具体地涉及具有气体压力阻尼腔的同轴套筒组件。
【背景技术】
[0002]天然气越来越成为了一种具有吸引力的燃料来源用于内燃机的应用。一种类型的天然气发动机通过压燃一定引燃量的柴油燃料来点燃发动机气缸中的大部分天然气。虽然有各种在压燃式发动机中供给气体燃料和液体燃料的策略,但是更新一代的发动机趋向于与共轨燃料系统相关的优势。当有要求使双燃料系统适用于已有的发动机几何结构平台时,会增加附加的问题和挑战。一个双燃料共轨系统的例子在美国专利7,373,931中示出。
[0003]本发明意在针对上面所述的一个或多个问题。

【发明内容】

[0004]一方面,双燃料发动机包括限定了多个气缸的发动机壳体。双燃料共轨系统在多个发动机气缸的每一个中都包括恰好一个定位为直接喷射的燃料喷射器。这个系统还包括与每个燃料喷射器流体连接的气体燃料共轨和液体燃料共轨,这个系统还包括具有内管和外管的同轴套筒组件,其中,所述内管和外管与每个燃料喷射器的共同的圆锥形座密封接触。对于每个同轴套筒组件,内管与外管不接触。由每个同轴套筒组件限定的压力阻尼腔衰减从气体燃料共轨移向相应的燃料喷射器的压力波。压力阻尼腔具有比在相应的燃料喷射器中的气体燃料体积更大的体积。
[0005]另一方面,用于双燃料共轨燃料系统的同轴套筒组件包括块,该块限定了通过圆锥形座通入到套筒腔中的液体燃料通道,还限定了在圆锥形座外部通入到套筒腔中的气体燃料通道。内管限定了在第二端和第一端之间延伸的具有与块的圆锥形座处于接触但不附接的环形球面的液体燃料导管。外管具有将第二端与第一端分开的中空的内部,该第一端容纳在套筒腔内。气体燃料导管在内管的外表面和外管的内表面之间延伸。环形密封阻止了气体燃料在块与外管之间从气体燃料导管中逃逸。气体燃料导管的上游半部分具有压力阻尼腔,用于衰减从块的气体燃料通道到达的压力波,该压力阻尼腔的体积比气体燃料导管的下游半部分更大。在内管的第二端处的标线延伸超过在外管的第二端处的标线一段预先确定的目标距离,从而使内管和外管响应于沿着内管的轴线作用在块上的预先确定的负载落坐在一个共同的圆锥形座上。
[0006]在另一方面,涉及一种运转双燃料发动机的方法,包括将双燃料共轨燃料系统装配到发动机壳体上。气体燃料通过各自的同轴套筒组件从气体燃料共轨中被供给到多个燃料喷射器中的每一个。液体燃料通过各自的同轴套筒组件从液体燃料共轨中也被供给到多个燃料喷射器中的每一个。气体燃料响应于气体燃料喷射信号从燃料喷射器中被喷射到发动机的气缸中。类似地,液体燃料响应于液体燃料喷射信号从燃料喷射器中被喷射到发动机气缸中。在多个燃料喷射器之间气体燃料喷射量的变化通过使用由各个的同轴套筒组件限定的压力阻尼腔衰减从气体燃料共轨中到达的压力波来减少。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7]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双燃料发动机的示意图;
[0008]图2为发动机和用于图1的发动机的双燃料共轨系统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0009]图3为图2中所示的发动机壳的一部分的剖切立体图,以展示用于一个燃料喷射器和发动机气缸的结构;
[0010]图4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的同轴套筒组件的剖切侧视图;
[0011]图5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的同轴套筒组件的部分剖切侧视图;
[0012]图6为根据本发明的再一方面的通过同轴套筒组件的部分剖切侧视图;以及
[0013]图7为用于图1的发动机的共轨燃料系统的气体部分的体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首先参考图1至图3,双燃料发动机10包括安装在限定了多个发动机气缸12的发动机壳体11上的双燃料共轨系统20。双燃料共轨系统20包括定位用于直接喷射到多个发动机气缸12中的每一个中的恰好一个燃料喷射器25。气体燃料共轨21和液体燃料共轨22与每个燃料喷射器25流体连接。双燃料共轨系统20还包括气体供给和压力控制装置16,还包括液体供给和压力控制装置17。燃料喷射器25中的每一个、气体压力供给和控制装置16与液体供给和压力控制装置17由电子发动机控制器15以已知的方式进行控制。气体供给和压力控制装置16可包括增压的低温液体天然气罐,该罐具有与变量输送低温泵流体连接的出口。装置16还可以包括热交换器、蓄能器、气体过滤器和通风燃料调节模块,该通风燃料调节模块控制给气体燃料共轨21的气体燃料的供给和压力。液体供给和压力控制装置17包括柴油燃料罐、燃料过滤器和电控高压燃料泵,其中电控高压燃料泵给液体燃料共轨22提供液体燃料并控制液体燃料共轨22中的压力。
[0015]如在图1和图2中最好地示出,同轴套筒组件30的块31与气体燃料线区段18和液体燃料线区段19以菊花链模式连接在一起以相应地限定气体燃料共轨21和液体燃料共轨22。在菊花链中的最后一个同轴套筒组件30具有一组插塞来代替图2中所示的配件。
[0016]另外参考图4,双燃料共轨系统20还包括同轴套筒组件30,其内管32和外管33与每个燃料喷射器25的共同的圆锥形座27密封接触。在所示出的实施例中,压力阻尼腔48包括气体燃料导管47的上游区段49,该气体燃料导管47的上游区段49具有比气体燃料导管47的下游区段50的至少大数倍的流动面积。为了衰减从气体燃料共轨21移动到各个燃料喷射器25的压力波(特别是在喷射过程中),在每个同轴套筒组件30中都限定压力阻尼腔48。在各个燃料喷射器25中压力阻尼腔48具有比气体燃料体积26(喷嘴室,囊部和气体通道)更大的体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理解到燃料喷射器25上的可用空间约束限制了在每个燃料喷射器25中的气体燃料体积26的大小。每个燃料喷射器中的气体体积26很可能比从喷射器25中出来的额定气体喷射体积小数倍。
[0017]设置压力阻尼腔48的大小的一种策略可以从连续性方程开始,然后导出在特定的体积(压力阻尼腔48)下特定的流体(例如天然气)对(从轨道21中)到达的流速到离开体积的流速(喷射速度)的压力响应的方程。这个想法用来将对流体的体积流量的压力变化反应减小到符合要求的水平。压力阻尼腔48应该对到达的压力波提供充足的吸收以抑制反射瞬变。所以,也可以考虑能够提供对压力波进行充足吸收的在发动机10中用于燃料喷射器25的气体燃料运送最大额定体积,和气体喷射压力和压力阻尼腔的体积的尺寸。图7示出了用于图示的发动机10的气体燃料共轨21、压力阻尼腔48的相应的体积和喷射器气体体积26。
[0018]再次参考图2至图4,每个同轴套筒组件30可包括负载调整夹34,其枢轴表面75在与内管32的轴线29相交的负载调整位置56处与决31接触。负载调整夹34可限定紧固件槽77和紧固件孔76,紧固件槽和紧固件孔分别容纳第一紧固件81和第二紧固件80。负载调整夹34在负载调整位置56上响应于对第一紧固件81和第二紧固件80的调整而枢转。紧固件80包括球面垫圈和螺栓,而紧固件81可以是用来设置负载调整夹34姿态的凸肩螺栓。例如,适当的装配可以要求用第一个紧固件81将同轴套筒组件30和发动机壳体11连接。然后可以紧固螺栓80到预定的扭矩,该预定的扭矩独立但同时确保在燃料喷射器25的同一个圆锥形座27上的外管33和内管32之间适当的底座密封接触。在这个过程中,负载调整夹34枢转经过有限的小角度。紧固件80和81被接收在块31各自的紧固件孔54和紧固件槽55中。
[0019]每个同轴套筒组件30的每个块31都限定了气体轨道通道45,该气体轨道通道45垂直于内管32的轴线29定向,并且与在一端通向圆锥形座53外面的套筒腔52的气体燃料通道46流体连接。为了使图1和图2示出的菊花链结构容易,气体轨道通道45可完全穿过块31延伸。每个块31还包括液体轨道通道42,该液体轨道通道42可一直穿过延伸,并垂直于轴线29定向并且与在一端通过圆锥形座53通向套筒腔52的液体燃料通道43流体连接。液体燃料通道43的一个区段可具有一个孔口段41,如示出的,以降低从液体轨道22出来的流速来帮助管理液体套筒32中的瞬变。孔口 41所要求的最小区域可通过将总的喷射量除以喷射持续时间并将孔口的尺寸设计为允许运送中的最小压降来计算。所以,流动区域的大小涉及燃料喷射器25的运行特性。内管32限定了在第一端60和第二端62之间延伸的液体燃料导管44。第一端60包括在标线处与圆锥形座53抵靠接触的环形球面61和在第二端62的环形球面上与燃料喷射器25的共同的圆锥形座27接触的标线。外管33具有使第一端66和第二端67分开的中空内部65。第一端66被容纳在套筒腔52中,夕卜管33可以通过配合螺纹51与块31连接。
[0020]实际的生产限制可能阻止内管32或外管33与块31 —体形成的同轴套筒组件30的大量生产。所以,环形密封71用于密封从块31和同轴套筒组件30的外管33之间出来的气体燃料泄漏。在这个实施例中,环形密封71包括以面密封结构嵌在块31和外管33之间的O型环73。在图示说明的结构中,在每个同轴套筒组件30中内管32与外管33不接触。气体燃料导管47与气体燃料通道46流体连接,并由此在内管32的外表面63和外管33的内表面69之间延伸。在发动机壳体11中的空间限制可能要求气体燃料导管47的上游半部分49具有压力阻尼腔48,其体积比气体燃料导管47的下游半部分50的体积大。所以,压力阻尼腔48的大部分体积可以既在外管33内又在套筒腔52内位于气体燃料导管47的上游半部分49。如前面所述,压力阻尼腔48应该有足够的尺寸和形状来衰减从气体燃料通道46到达的压力波从而减少气体燃料喷射速度和数量上的变化。在这个特定的例子中,在发动机壳体11中的可用空间可以允许外管33具有限定在内表面69和外表面68之间的相对一致的壁厚,以包括沿着轴线29朝第二端67的方向的两个阶梯式的直径减少部70。 然而,其他发动机壳体几何形状大体上和示出的不同。每个块31的气体轨道通道45可限定气体燃料共轨22的一部分。同样地,如在图1和图2中最好的示出,每个块31的液体轨道通道42可限定液体燃料共轨21中的一部分。
[0021]更具体地参考图4,在同轴套筒组件30和燃料喷射器25之间的抵抗气体燃料和液体燃料两者泄漏的可靠的密封接触可以通过将仅一个紧固件80加紧到预定的扭矩负载来实现。这也可通过定位在内管32的第二端62处的标线延伸越过外管33的第二端67处的标线一段预定的目标距离Λ来实现。标线是密封接触线。通过负载调整夹34沿着轴线29作用将预先确定的负载施加到块31上从而使外管33和内管32在各自的标线处坐落在共同的圆锥形座27上。可以用多种方式实现对预先确定的目标距离△的严格控制。在图示说明的实施例中,目标距离Λ保持有公差d,该公差d是公差e,β和α的叠加。尺寸距离E+/-e公差相对应于在圆锥形座53的标线和O型环73抵靠其上密封住块31的台肩端面之间的距离。尺寸距离B+/-公差β相对应于从外管33的台肩表面到外管33的第二端67处的标线的距离。尺寸距离A+/-公差α相对应于在与内管32的相对置的两端的标线之间的距离。假设,距离Α,B和E能够保持在合理的公差内,在目标距离Λ上的公差叠加d可以被接受从而使燃料喷射器25的圆锥形座27处的合适的密封可靠。公差叠加d等于e加β和α。在预装配过程中,通过选择有合适的尺寸距离E+/-e的块31、有合适的尺寸距离Β+/_β的外管33、有合适的尺寸距离A+/-α的内管32将预先确定的目标距离D设置在可接受的公差e内。倘若e+B+A的尺寸叠加产生了可接受的公差D,通过简单地加紧单个的紧固件80到合适的扭矩负载来沿着中线29施加适当的负载保证简单的近乎万无一失的装配。
[0022]在发动机安装好后第一次运转过程中为了限制碎片经常自由地进入到燃料流中,同轴套筒组件30可以包括气体燃料边缘过滤器36和液体燃料边缘过滤器37。在图示说明的实施例中,液体边缘过滤器37可以位于由内管32限定的液体燃料导管44中。气体燃料边缘过滤器36被示出为定位外管33中在两个阶梯式的直径减少部70之间。在图示说明的实施例中,气体燃料边缘过滤器36通过包括被看作与外管33的内表面69和内管32的外表面63接触的保持器38而具有双重目的。在这个实施例中,保持器38可包括激励气体燃料沿着气体燃料导管47行进来在边缘过滤器36和外管33之间移动从而阻止来自燃料喷射器25上游的碎片的O型环。
[0023]因为内管32独立于外管33或块31,同轴套筒组件30可包括与外表面63接触的保持器38来在预装配处理中保持内管32与块31和外管33在一起。换句话说,保持器38在预装配处理期间防止内管32从外管33中滑出。本发明的边缘过滤器36/保持器38允许同轴套筒组件30以精确的预先确定的目标距离△进行预装从而使装配容易和简单,不需要在每个同轴套筒组件30处进行定制调节。在图示说明的实施例中,始终无泄漏的安装仅仅要求对紧固件80施加到扭矩到预先确定的负载,而没有任何其他考虑。
[0024]现在另外参考图5和图6,示出了同轴套筒组件的两个附加的实施例,在这两个实施例中利用密封策略来阻止从块和外管之间出来的气体燃料泄漏。特别地,图5示出了同轴套筒组件130的一部分,当同轴套筒组件130和前面讨论的负载调整夹34 —起装配在发动机10中时,在该部分里的垫片135在承受块31和外管133 —端的相对置的面上具有抬高的环形密封垫136。因此,在这个实施例中,阻止从块131和外管133之间出来的液体燃料泄漏的环形密封在抬高的密封垫136上出现。另外,这个实施例可利用一类具有可变厚度T的垫片135,该可变厚度有助于设置预定目标距离Λ,用于内管和外管的第二端在燃料喷射器25(图4)的共同的圆锥形座27中的合适的密封。图6仍然示出了另一个可选择的实施例,在这个实施例中,阻止从块231和外管233之间泄漏气体燃料的环形密封是通过将外管233的锥形端266抵靠在于块231中形成的圆锥形座257上施加负载实现的。在可选择的同轴套筒组件130或230中的任一个中,如果需要,附加密封或可选择密封可通过在外管133和块131之间的环形焊接或铜焊来实现。
[0025]工业实用件
[0026]本发明能够广泛地应用于任何使用两种流体上不同的共轨将燃料输送到与各个发动机气缸相连接的单个燃料喷射器中的发动机。相应的共轨的内容物在压力、化学特性和物质相中的至少一种中是不同的,而不偏离本发明。在图示的例子中,由于容纳有相应地在不同压力下的加压天然气和液体柴油燃料,相应的共轨在所有这三方面均不同。本发明发现特定的应用,在这些应用中把压力阻尼腔定位在同轴套筒组件30中能够有助于降低在多个燃料喷射器25之间气体燃料喷射的差异。
[0027]再次参考所有的图1至图4,操作双燃料发动机10的方法从将双燃料共轨系统20装配到发动机壳体11上开始。气体燃料从气体燃料共轨22中被供给多个燃料喷射器25中的每一个用于相应的同轴套筒组件30。类似地,液体燃料从液体燃料共轨21中通过相同的同轴套筒组件30被供给多个燃料喷射器25中的每一个。当在操作中,气体燃料响应从电子发动机控制器15中出来传达给燃料喷射器25的气体燃料喷射信号从每个气体燃料喷射器25中被喷射到发动机气缸12中。同样,液体燃料响应于来自电子发动机控制器15的液体燃料喷射信号从相同的燃料喷射器25中直接喷射到发动机气缸12中。在多个燃料喷射器25之间的气体燃料喷射量的差异通过由压力阻尼腔48来衰减从气体燃料共轨22中到达的压力波来减少,该压力阻尼腔由每个相应的同轴套筒组件30来限定。在气体燃料喷射过程中,气体燃料从气体燃料通 道46中到达套筒腔52。然后气体燃料流进边缘过滤器36的凹槽中,其中碎片被挡在边缘过滤器36的外表面和外管33的内表面69之间。这种流动形式通过具有有助于保持器38和包括内管32、边缘过滤器36和块31的多种其他部件之间密封接触的配合几何形状得到鼓励。在每个同轴套筒组件30的预装配过程中,预先确定的目标距离△如前面讨论地进行设置。所讨论的策略(例如O型环、抬高的密封垫、在锥形体上的锥形或环形焊接)中的一种可以用来对外管33和块31之间的气体燃料的泄漏进行密封。
[0028]在装配期间,内管32可以被夹在块31的圆锥形座53和相应的燃料喷射器25的共同的圆锥形座27之间。通过利用用于每个同轴套筒组件的块31和适宜地如描述般对它们进行定向,双燃料共轨系统20通过菊花链连接多个同轴套筒组件30同时使用相同的气体燃料线区段18、液体燃料线区段19和容纳在相应的气体轨道通道45和液体轨道通道42中的相关的配件,能够促进气体燃料共轨22和液体燃料共轨21的建造。所示出的预安装建造和安装结构用于保持每个同轴套筒组件30的内管32和相应的外管33不接触。
[0029]本发明解决了与由于在气体燃料喷射过程中燃料喷射器25内部的压力波动导致的在气体燃料喷射速度和量方面不合需要的和未能预知的变化相关的先前未被承认的问题。本发明富有洞察力地认识到液体燃料供给中的小流动区域孔口抑制了在相关液体燃料喷射变化中的压力波动,然而,增大的体积压力阻尼腔48用于类似的目的,以减少气体燃料喷射过程中在相应的燃料喷射器25中的压力波动。
[0030]应该理解的是上面的描述仅意在说明用途,而不意味着以任何方式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制。所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会理解通过对附图、说明书和附加的权利要求的学习中能够获得本发明的其他方面。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双燃料共轨燃料系统的同轴套筒组件,包括: 块,该块限定了通过圆锥形座通入到套筒腔中的液体燃料通道,并且限定了在圆锥形座外部通入到套筒腔中的气体燃料通道; 内管,该内管限定了在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延伸的液体燃料导管,以及该第一端包括与圆锥形座处于接触但不附接的环形球表面; 外管,其具有将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开的中空的内部,以及所述第一端被容纳在套筒腔中; 气体燃料导管,该气体燃料导管在内管的外表面和外管的内表面之间延伸; 环形密封,该环形密封用于阻止气体燃料在块和外管之间从气体燃料导管中逃逸; 气体燃料导管的上游半部分具有压力阻尼腔,用于衰减从块的气体燃料通道中到达的压力波,该压力阻尼腔的体积比气体燃料导管的下游半部分的体积更大;以及 在内管的第二端上的标线延伸超出在外管的第二端上的标线一段预先确定的目标距离,从而使内管和外管响应于沿着内管轴线作用在块上的预先确定的负载落坐在共同的圆锥形座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套筒组件,其中,环形密封包括嵌于外管和块之间的O型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套筒组件,包括与内管的外表面接触的至少一个保持器,用于在预安装操作期间将内管与块和外管保持在一起。`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套筒组件,其中块限定了气体轨道通道,该气体轨道通道垂直于轴线定向并且与气体燃料通道流体连接;以及 块限定了液体轨道通道,该液体轨道通道垂直于轴线定向并与液体燃料通道流体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套筒组件,包括负载调整夹,其具有在与轴线相交的负载接触位置处与块接触的枢轴表面;以及 该负载调整夹限定了紧固件孔和紧固件槽。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套筒组件,其中,外管的外表面和内表面包括沿着轴线在第二端的方向上的两个阶梯式的直径减少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同轴套筒组件,其中,环形密封包括嵌在外管和块之间的O型环, 与内管的外表面和外管的内表面接触的边缘过滤器/保持器,用于阻止碎片和在预安装操作期间将内管与块和外管保持在一起, 其中块限定了垂直于轴线定向的并与气体燃料通道流体连接的气体轨道通道,以及块限定了垂直于轴线定向的并且与液体燃料通道流体连接的液体轨道通道; 负载调节夹,其具有在与轴线相交的负载接触位置处与块接触的枢轴表面;以及 负载调整限定了紧固件孔和紧固件槽。
8.一种双燃料发动机,包括: 发动机壳体,该发动机壳体限定了多个气缸; 双燃料共轨系统,该双燃料共轨系统包括在多个气缸中的每一个气缸中被定位为直接喷射的恰好一个燃料喷射器,与每个燃料喷射器流体连接的气体燃料共轨和液体燃料共轨,以及同轴套筒组件,该同轴套筒组件具有与每个燃料喷射器的共同的圆锥形座密封接触的内管和外管; 对于每个同轴套筒组件,该内管都不与外管接触; 每个同轴套筒组件限定压力阻尼腔,用于衰减从气体燃料共轨朝相应的燃料喷射器移动的压力波;以及 压力阻尼腔具有比在相应的燃料喷射器中的气体燃料体积更大的体积。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燃料发动机,其中,每个同轴套筒组件包括: 块,该块限定了通过圆锥形座通入到套筒腔中的液体燃料通道,以及限定了在圆锥形座外部通入到套筒腔中的气体燃料通道; 内管,该内管限定了在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延伸的液体燃料导管,以及该第一端包括与圆锥形座处于接触但不附接的环形球面; 外管,该外观具有将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开的中空的内部,以及该第一端被容纳在套筒腔中; 气体燃料导管,该气体燃料导管在内管的外表面和外管的内表面之间延伸; 环形密封,该环形密封用于防止气体在块和外管之间从气体燃料导管中逃逸; 压力阻尼腔的大部分体积位于气体燃料导管的上游半部分;以及在内管的第二端上的标线延伸超出在外管的第二端上的标线一段预先确定的目标距离,从而使内管和外管响应于沿着内管的轴线作用于块上的预先确定的负载落坐在共同的圆锥形座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燃料发动机,其中,每个同轴套筒组件包括负载调整夹,其具有在与内管的轴线相交的负载调节位置处与块接触的枢轴表面; 该负载调整夹限定了紧固件孔和紧固件槽;以及 该负载调整夹分别响应于对在紧固件孔和紧固件槽中接收的第二紧固件和第一紧固件的调整在负载调整位置上枢转。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双燃料发动机,其中,外管的外表面和内表面包括沿着轴线在第二端方向上的两个阶梯式的直径减少部。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双燃料发动机,其中,环形密封包括嵌在外管和块之间的O型环。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双燃料发动机,其中,每个同轴套筒组件包括气体燃料边缘过滤器和液体燃料边缘过滤器。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双燃料发动机,其中,多个块与气体燃料线和液体燃料线以菊花链的方式连接在一起以分别限定气体燃料共轨和液体燃料共轨; 每个块都限定了垂直于轴线定向的气体轨道通道,以及限定了气体燃料共轨的一部分;以及 每个块都限定了垂直于轴线定向的液体轨道通道,以及限定了液体燃料共轨中的一部分。
15.一种运转双燃料发动机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双燃料共轨燃料系统装配到发动机壳体上; 通过相应的同轴套筒组件从气体燃料共轨向多个燃料喷射器中的每一个供应气体燃料; 通过相应的同轴套筒组件从液体燃料共轨向多个燃料喷射器中的每一个供应液体燃料; 响应于气体燃料喷射信号将气体燃料从燃料喷射器中喷射到发动机气缸中; 响应于液体燃料喷射信号将液体燃料从燃料喷射器中喷射到发动机气缸中;以及通过用由相应的同轴套筒组件限定的压力阻尼腔衰减从气体燃料共轨中到达的压力波,来减少多个燃料喷射器之间的气体燃料喷射量的变化。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通过位于同轴套筒组件中的相应的那一个同轴套筒组件中的第一边缘过滤器来捕捉流向每个相应的燃料喷射器的气体燃料中的碎片;以及 通过位于同轴套筒组件中的相应的那一个同轴套筒组件中的第二边缘过滤器来捕捉流向每个相应的燃料喷射器的液体燃料中的碎片。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装配步骤包括设定沿着中心线在同轴套筒的内管和外管的端部上的标线之间的预先确定的目标距离。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中,装配步骤包括进行密封,防止从外管和块之间的气体燃料的泄露; 将内管夹紧在块的圆锥形座和相应的燃料喷射器的圆锥形座之间。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中,装配步骤包括将多个同轴套筒组件以菊花链的方式连接从而限定气体燃料共轨和液体燃料共轨。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中,装配步骤包括保持每个同轴套筒组件的内管与该同轴套筒组件的外管不接触。
【文档编号】F02B69/04GK103485947SQ201310240356
【公开日】2014年1月1日 申请日期:2013年6月9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11日
【发明者】D·H·吉布森, S·S·哈泽里, D·R·科尔德伦, D·R·鲍德温 申请人:卡特彼勒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