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罩的注油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46103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盖罩的注油构造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盖罩的注油构造,能够防止油料从注入口(22)泄漏,同时能够实现盖罩(10)的简单化/小型化。在以下面周缘部(13)固定于发动机的上部的盖罩(10)上,设置向上开口的注油口(22)。将该注油口(22)配置于与盖罩(10)相比的外侧。通过从盖罩(10)的侧壁(25)向外侧延伸的注油路(26),使注油口(22)与盖罩(10)的内部连通。将注油路(26)上下分割构成,将其下侧部分(28)一体形成于盖罩(10),同时,在构成其上侧部分的上侧分割体(29)上形成注油口(22)。
【专利说明】盖罩的注油构造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固定于发动机的上部的盖罩,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将发动机油料向发动机内部注入的注油构造。
【背景技术】
[0002]如专利文献I等记载,在固定于发动机的汽缸盖的上部的盖罩上,设置有用于将发动机油料进行注油的注油口。例如如图4所示,注油口 2向上开口地设置于盖罩I的上壁部。在该注油口 2能够装卸地安装加油口盖3,除注油时以外,通过加油口盖3密封发动机内部。
[0003]在操作者进行油料更换操作的情况下,取下加油口盖3而注入发动机油料,但是在操作完成后操作者在忘记关闭加油口盖3的状态下起动发动机的情况下,存在通过汽缸盖4内的凸轮轴5等飞散的发动机油料会经由注油口 2向盖罩I的外部漏出的可能性,非常危险。
[0004]因此,先前以来,已知的是在注油口 2的下部设置有遮挡板6,从注油口 2遮挡通过凸轮轴5等飞散的油料。该遮挡板6例如如图4所示,一体形成于具有注油口 2的盖罩I。
[0005]现有技术文献
[0006]专利文献
[0007]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平5-47318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8](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0009]但是,如果如上所述形成设置有遮挡板的构造,则由于追加遮挡板而带来成本上升或者盖罩的大型化。另外,对于从凸轮轴等飞散的油料来说,由于基本上不能预测其飞散方向等,因此,也存在遮挡板的形状复杂化的情况,并且也存在构造变复杂的问题。
[0010]鉴于这样的情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盖罩的注油构造,能够防止油料从注油口泄漏,同时能够实现盖罩的简单化以及紧凑化。
[0011](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0012]因此,本发明的盖罩的注油构造,在呈下面侧开口的箱形状并且以其下面周缘部固定于发动机的上部的盖罩上,设置向上开口的注油口,将所述注油口配置于与所述盖罩相比的外侧,同时,通过从所述盖罩的侧壁向外侧延伸的注油路,将所述注油口与所述盖罩的内部连通。
[0013]这样,通过将向上开口的注油口配置于与盖罩相比向外侧离开的位置,将盖罩的侧壁与注油口连接的注油路自身作为遮挡板发挥作用,在盖罩的内部飞散的油料不会附着于注油口,能够防止油料从注油口泄漏。
[0014]另外,由于注油路自身作为遮挡板发挥作用,因此无需另外设定遮挡板就能够实现盖罩形状的简单化,同时,由于无需在注油口的下方设定遮挡板,因此,特别是关于发动机上下方向,能够实现盖罩的紧凑化。
[0015]进一步,由于也可以不将注油口以及加油口盖设置于盖罩的上面,因此能够降低发动机总高度。因此,通过扩大与发动机罩的空间,该空间成为缓冲空间,也提高了车辆碰撞时的行人保护性能。
[0016]优选的是,将注油路上下分割构成,将其下侧部分一体形成于盖罩,同时,在构成其上侧部分的上侧分割体上形成所述注油口。这样,通过将注油路上下分割构成,不形成底切形状>夕'一力 卜形状),能够通过合成树脂材料等容易地将盖罩和上侧分割体成形,能够将部件数量控制为盖罩和注油路的下侧部分这两个部件,同时,能够容易地形成注油路以及注油口。
[0017]另外,在上侧分割体的注油口的附近设置与所述下侧部分接合的规定厚度的安装座部,使该安装座部向所述注油路的内侧突出。这样,通过将安装座部设定于注油路的内侦牝与安装座部向外侧突出的情况相比,向外侧伸出的部分消失,能够缩小盖罩的形状/尺寸,提高了车辆搭载性。
[0018]在盖罩的下面周缘部,形成用于将该盖罩固定于发动机的上部的螺栓所插通的多个螺栓搭子部。并且,优选的是,将所述注油路接近于所述螺栓搭子部而配置。这样,通过将注油路接近于螺栓搭子部而配置,能够相互地提高两者的刚性。
[0019](发明的效果)
[0020]根据本发明,能够防止油料从注入口泄漏,同时,能够实现盖罩的简单化/小型化。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示出适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涉及的注油构造的盖罩的分解立体图。
[0022]图2是示出上述盖罩的剖面图。
[0023]图3是放大示出图2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
[0024]图4是示出现有的盖罩的注油构造的剖面图。
[0025]符号说明
[0026]10 盖罩
[0027]13下面周缘部
[0028]14U4A螺栓搭子部
[0029]22 注油口
[0030]23加油口盖
[0031]25 侧壁
[0032]26注油路
[0033]28下侧部分
[0034]29上侧分割体
[0035]33安装座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以下,基于图示实施例对于本发明进行说明。图1至图3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涉及的发动机的盖罩10。在该发动机的汽缸盖11上,能够旋转地配设吸/排气阀的两个凸轮轴12,盖罩10以覆盖其上方的方式安装于汽缸盖11的上侧。
[0037]盖罩10由轻量并且廉价的合成树脂材料形成,呈下面侧开放的箱形状。在该盖罩10的下面周缘部13上,每隔适当间隔地形成圆筒状的螺栓搭子部14,通过插通该螺栓搭子部14的螺栓(图示省略),盖罩10固定于汽缸盖11的上部。在该盖罩10的下面周缘部13与汽缸盖11的上面凸缘部15之间,安装用于确保密封性的密封环16。
[0038]如图2所示,在盖罩10的内部,设置从渗漏气体中分离油料的油雾分离器17。由于这种油雾分离器17是众所周知的,因此简单地进行说明:通过使渗漏气体通过细的气体通路18与碰撞壁19碰撞而将油料分离,将分离后的油料通过落油部20向汽缸盖11的内部滴下。这些气体通路18、碰撞壁19以及落油部20设置于被接合/固定在盖罩10的下面侧的底部板21。
[0039]接着,对于作为本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的盖罩10的注油构造进行说明。在该盖罩10上设置向上开口的大致筒状的注油口 22,在该注油口 22上能够装卸地安装加油口盖23。在注油口 22的内周与加油口盖23的外周形成相互螺合的螺纹部24。
[0040]在此,在本实施例中,将该注油口 22配置于与盖罩10的下面周缘部13相比的外侦U。即,在图2中,将注油口 22的整体配置于与盖罩10的下面周缘部13相比的外侧,换而言之,在从上观看盖罩10的情况下,将注油口 22配置于从盖罩10离开的位置。
[0041]并且,通过呈从盖罩10的侧壁25向外侧延伸的管状的注油路26,将注油口 22与盖罩10的内部连通。即,注油路26的一端通过开口形成于侧壁25的开口部27而与盖罩10的内部连通,该注油路27的另一端以向上侧弯曲成L字状的形状与筒状的注油口 22连通。
[0042]该注油路26被上下分割构成,其下侧部分28 —体形成于盖罩10,在作为其上侧部分的上侧分割体29上一体形成上述的注油口 22。S卩,注油路26通过盖罩10与上侧分割体29这两个部件形成。
[0043]如图1所示,注油路26的下侧部分28呈上方开放的管状,其一端一体连接于盖罩10的侧壁25。以将该下侧部分28的开放的上方闭塞的方式接合上侧分割体29。该上侧分割体29接合于下侧部分28的上面开口周缘部30,具有构成注油路26的顶部部分的板部31,在该板部31的一端,一体地附带形成呈筒状的上述的注油口 22。该上侧分割体29也与盖罩10同样由轻量并且廉价的合成树脂材料形成。下侧部分28的上面开口周缘部30与上侧分割体29的下面开口周缘部32通过振动熔敷接合。
[0044]这样,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向上开口的注油口 22配置于与盖罩10的下面周缘部13相比向外侧离开的位置,将盖罩10的侧壁25与注油口 22连接的注油路26自身作为遮挡板发挥作用,在盖罩10的内部飞散的油料不会附着于注油口 22,能够确实地防止油料从注油口 22泄漏。
[0045]另外,由于注油路26自身作为遮挡板发挥作用,因此无需另外设定遮挡板就能够实现盖罩10的形状的简单化,同时,由于无需在注油口 22的下方设定遮挡板,因此,特别是关于发动机上下方向,能够实现盖罩10的紧凑化。而且,除了可以不将注油口 22以及加油口盖23设置在盖罩10的上面之外,由于注油路26形成从盖罩10的侧壁25向侧方延伸的形状,因此如图2所示,能够将注油口 22以及加油口盖23配置于与盖罩10的上端相比较低的位置,能够降低发动机总高度。因此,通过扩大与发动机罩的空间,该空间成为缓冲空间,也提高了车辆碰撞时的行人保护性能。
[0046]进一步,通过将注油路26上下分割构成,因此,不形成底切形状,能够通过合成树脂制的盖罩10与上侧分割体29这两个部件形成注油路26。进一步来说,通过将注油路26的下侧部分28 —体形成于盖罩10,同时,在作为其上侧部分的上侧分割体29上形成注油口22,能够以由这两个部件构成的简单的构造容易地形成注油路26以及注油口 22。
[0047]如图3所示,在上侧分割体29中的注油口 22的附近的下面开口周缘部32上,设置与注油路26的下侧部分28接合的规定厚度的凸缘状的安装座部33。该安装座部33的上面,在通过振动熔敷将下侧部分28的上面开口周缘部30与上侧分割体29的下面开口周缘部32接合时,作为被夹具按压的座面34发挥作用。将该安装座部33设定在注油路26的内侦U。即,以向注油路26的内侧伸出的方式设定凸缘状的安装座部33。由此,与使安装座部33向外侧突出的情况相比,由于向外侧伸出的部分消失,因此能够实现紧凑化,对于布局空间小的情况也能够适用,车辆搭载性优异。
[0048]如图1所示,注油路26接近于螺栓搭子部14而配置。S卩,注油路26以接近位于角部的螺栓搭子部14A的方式,以相对于盖罩10的宽度方向LI斜向倾斜的形状伸出,以与该螺栓搭子部14A实质上一体相连的方式一体形成。通过这样将注油路26接近于螺栓搭子部14A而配置,更具体而言,通过将两者一体形成,能够使两者26、14A的刚性协同地提高。另外,如图1所示,通过使注油路26以接近螺栓搭子部14A的方式相对于罩宽度方向LI斜向倾斜,为了防止油料的泄漏,能够在某种程度上确保注油路26的长度,同时,能够抑制注油路26的罩宽度方向LI的伸出量,实现紧凑化以及车辆搭载性的提高。
[0049]如上所述,基于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可以包含各种变形/变更。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振动熔敷将盖罩10与上侧分割体29固定,但是也可以通过螺纹固定或其他的熔敷方法将两者固定。
【权利要求】
1.一种盖罩的注油构造,在呈下面侧开口的箱形状并且以其下面周缘部固定于发动机的上部的盖罩上,设置向上开口的注油口,所述盖罩的注油构造的特征在于, 将所述注油口配置于与所述盖罩相比的外侧,同时, 通过从所述盖罩的侧壁向外侧延伸的注油路,将所述注油口与所述盖罩的内部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罩的注油构造,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注油路上下分割构成,将其下侧部分一体形成于盖罩,同时,在构成其上侧部分的上侧分割体上,形成所述注油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盖罩的注油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上侧分割体的注油路的附近,设置与所述下侧部分接合的规定厚度的安装座部,使该安装座部向所述注油路的内侧突出。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盖罩的注油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盖罩的下面周缘部,形成用于将该盖罩固定于发动机的上部的螺栓所插通的螺栓搭子部; 将所述注油路接近于所述螺栓搭子部而配置。
【文档编号】F02F7/00GK103883423SQ201310703594
【公开日】2014年6月25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19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0日
【发明者】野中敦 申请人:株式会社马勒滤清系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