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溢洪道冲击式水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148487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一种溢洪道冲击式水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溢洪道冲击式水轮机,它包括溢洪道,所述溢洪道下部分设有转轮,转轮通过主轴穿设于溢洪道两侧的导墙之间,位于溢洪道一侧的主轴端部与水力发电机连接,位于溢洪道另一侧的主轴端部与轴承座连接。采用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能有效利用溢洪道中的泄洪水进行发电。
【专利说明】一种溢洪道冲击式水轮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发电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溢洪道冲击式水轮机。
【背景技术】
[0002]现在国内外现有的水电站在水轮发电机的布置方式上普遍采用水库蓄水进行发电,但是在水电站行洪期中由于水电站调度计划的安排,将会有大量洪水通过坝体表面的溢洪道下泄进入下游河道。这一部分洪水具有较大的能量,但是并没能够用来供水电站发电出力。另外,泄洪过程中由于溢洪道表面水流能量大,会对下游的河床及岸坡造成冲刷和破坏,危及水工建筑物的安全运行。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的一种能有效利用溢洪道中的泄洪水进行发电的设备。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0005]一种溢洪道冲击式水轮机,它包括溢洪道,所述溢洪道下部分设有转轮,转轮通过主轴穿设于溢洪道两侧的导墙之间,位于溢洪道一侧的主轴端部与水力发电机连接,位于溢洪道另一侧的主轴端部与轴承座连接。
[0006]上述水力发电机与溢洪道之间设有增速装置。
[0007]上述增速装置为齿轮增速器。
[0008]在主轴与导墙外侧的穿孔处设有阻水装置,阻水装置为伞状结构,其小端与穿孔连接。
[0009]在阻水装置外包裹有阻水板,阻水板为弧形压板。
[0010]本实用新型取得了以下的技术效果:
[0011]采用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能有效利用溢洪道中的泄洪水进行发电;
[0012]采用了水力发电机与溢洪道之间设有增速装置的结构,能有效提高水轮机叶轮转速的传动效率,防止水力发电机因负载过重而被损坏;
[0013]采用了在主轴与导墙外侧的穿孔处设有阻水装置,阻水装置为伞状结构,其小端与穿孔连接的结构,能很好的防止溢洪道中的水通过穿孔进入发电设备而造成设备的损坏;
[0014]采用了在阻水装置外包裹有阻水板,阻水板为弧形压板的结构,能进一步提高防水功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0017]如图1所示一种溢洪道冲击式水轮机,它包括溢洪道I,所述溢洪道I下部分设有转轮2,转轮2通过主轴3穿设于溢洪道两侧的导墙4之间,位于溢洪道一侧的主轴端部与水力发电机5连接,位于溢洪道另一侧的主轴端部与轴承座6连接。
[0018]所述水力发电机5与溢洪道I之间设有增速装置7。
[0019]所述增速装置7为齿轮增速器。
[0020]在主轴3与导墙4外侧的穿孔处设有阻水装置8,阻水装置为伞状结构,其小端与穿孔连接。
[0021]在阻水装置8外包裹有阻水板9,阻水板9为弧形压板。
[0022]采用上述结构,在水电站进入汛期后,洪水将通过溢洪坝段的溢洪道I下泄进入下游河道。高速水流冲击转轮2并带动主轴3转动,主轴3带动增速装置7工作,并最终带动发电机5工作进行发电,这样能将水流的能量很好的转化为电能。轴承座6对主轴3及转轮2起到固定的作用,阻水装置8阻挡从导墙4开孔处流出的部分水流,它能防止水流通过主轴进入电机造成设备的腐蚀和损坏。
【权利要求】
1.一种溢洪道冲击式水轮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溢洪道(1),所述溢洪道(I)下部分设有转轮(2),转轮(2)通过主轴(3)穿设于溢洪道两侧的导墙(4)之间,位于溢洪道一侧的主轴端部与水力发电机(5)连接,位于溢洪道另一侧的主轴端部与轴承座(6)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溢洪道冲击式水轮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力发电机(5)与溢洪道(I)之间设有增速装置(7 )。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溢洪道冲击式水轮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速装置(7)为齿轮增速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溢洪道冲击式水轮机,其特征在于:在主轴(3)与导墙(4)夕卜侧的穿孔处设有阻水装置(8),阻水装置为伞状结构,其小端与穿孔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溢洪道冲击式水轮机,其特征在于:在阻水装置(8)外包裹有阻水板(9),阻水板(9)为弧形压板。
【文档编号】F03B11/00GK203499899SQ201320578623
【公开日】2014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18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18日
【发明者】王琤浩 申请人:三峡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