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塞式内燃发动机及其使用方法

文档序号:5156775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一种旋塞式内燃发动机及其使用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旋塞式内燃发动机及其使用方法,包括主轮、气缸和活塞,气缸为环形槽结构,主轮与气缸同轴设置,且主轮与气缸之间形成密封的环形腔,活塞固定在主轮上,且活塞随主轮的转动在环形腔内滑动,活塞与环形腔的内壁间滑动密封,气缸上还设置密封阻断环形腔的门闸,门闸的一侧设置有贯通气缸内外两侧的排气孔,门闸的另一侧设置有贯通气缸内外两侧的进气孔,进气孔上还设置有进气阀,所述气缸上还设置有火花塞,火花塞的点火极设置在环形腔内,且火花塞的点火极和进气孔设置在门闸的同一侧。以解决现有往复式发动机能量损耗大,输出功率低;稳定性差以及噪音较大的问题。本发明用于发动机领域。
【专利说明】一种旋塞式内燃发动机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内燃机,属于发动机领域。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内燃发动机均为往复式发动机,,但往复式发动机的缺点较多,主要存在如下缺点:a、能量损失较大,发动机的输出功率较低,活塞的往复式运动、气体压缩、曲轴处怠力以及气门和齿轮较多等使发动机在工作过程中消耗的能量极大,燃气燃烧产生的热能只有40%_60%左右最终成为输出的动能;b、稳定性差,往复式发动机由于活塞是做往复式运动,震动较大,尤其在航空等对发动机稳定性要求较高的领域,往复式发动机的这一缺点尤为明显;c、噪音较大,往复式发动机由于振动较大以及现有的气门问题会产生较大噪音。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塞式内燃发动机及其使用方法,以解决现有往复式发动机能量损耗大,输出功率低;稳定性差以及噪音较大的问题。
[0004]本发明的方案如下:一种旋塞式内燃发动机,包括主轮、气缸和活塞,气缸为环形槽结构,主轮与气缸同轴设置,且主轮与气缸之间形成密封的环形腔,活塞固定在主轮上,且活塞随主轮的转动在环形腔内滑动,活塞与环形腔的内壁间滑动密封,气缸上还设置密封阻断环形腔的门闸,门闸的一侧设置有贯通气缸内外两侧的排气孔,门闸的另一侧设置有贯通气缸内外两侧的进气孔,进气孔上还设置有进气阀,所述气缸上还设置有火花塞,火花塞的点火极设置在环形腔内,且火花塞的点火极和进气孔设置在门闸的同一侧。
[0005]所述进气孔和出气孔均贴紧门闸设置。
[0006]上述旋塞式内燃发动机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方法一:
关关闭门闸,开启进气阀,使进气孔开通,通过进气孔向环形腔内通入燃气,关闭进气阀,控制火花塞点火,环形腔内燃气燃烧后气压瞬间升高,产生的高压燃气推动活塞在环形腔内滑动,活塞滑动的过程中带动主轴转动,实现热能转化为动能;
当活塞转动到门闸处时,开启门闸,活塞依靠惯性通过门闸,活塞通过后关闭门闸,活塞继续滑动通过进气阀后,再次开启进气阀,通过进气孔向环形腔内通入燃气,关闭进气阀,当活塞通过火花塞处后,火花塞点火,燃气燃烧后气压瞬间升高,高压燃气继续推动活塞沿原方向滑动,活塞滑动的过程中带动主轴转动;发动机内如此重复上述过程,即实现燃料的热能持续转化为动能。
[0007]方法二:
沿着排气孔一门闸一进气孔的方向转动主轮,当活塞滑动到门闸处时,开启门闸,使活塞通过门闸,活塞通过门闸后关闭门闸,使门闸重新将门闸两侧的环形腔密封阻断;
当活塞通过进气阀处后,开启进气阀使进气孔开通,通过进气孔向环形腔内通入燃气,之后关闭进气阀使进气孔封闭,当活塞通过进气孔和火花塞处后,控制火花塞点火,活塞、门闸和进气孔之间的环形腔内燃气燃烧后气压瞬间升高,推动活塞继续沿原方向滑动,活塞滑动的过程中带动主轴转动,从而为主轮提供转动动力,不断重复上述过程,从而将热能持续转化为动能。
[0008]所述主轮转动设置在主轴上,主轮的一端上固定设置有凸轮片,凸轮片设置在环形腔的外侧,凸轮片为具有平滑曲面的凸起形结构,凸轮片的凸起端在主轮的端面上朝向主轮的外侧设置。
[0009]所述门闸为往复式闸板结构,门闸通过闸板的往复运动实现门闸的开启和关闭。
[0010]所述气缸套在主轮的外侧。
[0011]所述活塞和门闸都各有两个,两个活塞关于主轮的中心点中心对称,两个门闸也关于主轮的中心点中心对称,两个门闸同一时针方向的一侧贴近设置有进气孔,两个门闸的另一侧设置有排气孔。
[0012]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主要优点如下:
1、所述旋塞式内燃发动机通过燃气推动活塞在环形腔内做圆周运动,从而带动主轴转动,将热能转化为动能,整个过程中活塞持续做同向圆周运动,活塞无需卸力,惯性大,蓄力强,相对于活塞做往复式运动的发动机大大减少了能量损耗;无需曲轴,也不需要多个齿轮及气门,仅需一个主轮即可,减少了中间能量消耗,发动机自身耗能极少,相对于往复式发动机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30%以上,可节约油/气30%左右。
[0013]2、所述旋塞式内燃发动机的振动主要仅由主轮及活塞的转动产生,且相对于往复式发动机来说大大简化了发动机的结构,极大地提高了发动机的稳定性,应用于航空等领域效果突出的尤为明显;
3、该发动机与往复式发动机相比结构大为简化,同时,进气阀可优选球阀、往复杆和第二复位弹簧相结合的机械结构来代替气门等进气结构,大大降低了发动机产生的噪音,噪音强度仅为往复式发动机的五分之一左右;
4、现有往复式发动机活塞往复两次才会点火爆发一次,而本发明每个活塞转动一周至少会点会爆发一次,例如:采用双活塞和双门闸,则每个活塞每转动一周会点火爆发两次,两个活塞一周共爆发四次,极大地提高了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可单组使用,也可多组并构使用,动力十分强劲,十分适合如航空等发动机动力要求较高的领域;
5、所述旋塞式内燃发动机可立、卧或倒置使用,几乎不受发动机摆放位置角度的影响,而现有的活塞式发动机会因摆放角度的不同而影响其性能等工作状态。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发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采用两个活塞和两个门闸时,本发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是凸轮片将滑杆顶出时本发明中主轮及气缸部分的俯视图;
图4是图3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5本发明中主轮及气缸部分的俯视图;
图6是图5中B-B方向的剖视图;
图7是主轮及其上附加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的左视图; 图9是活塞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活塞沿C-C线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更为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以下仅以单缸(一个活塞3和一个门闸6)和双缸(两个活塞3和两个门闸6)为例,当然也可是三缸或三缸以上的结构,原理相同,但此处就不一一细举。
[0016]实施例1:
参照图1,一种旋塞式内燃发动机(单缸),包括:
主轮1、气缸2和一个活塞3,气缸2为环形槽结构,主轮I与气缸2同轴设置,气缸2套在主轮I的外侧,且主轮I与气缸2之间形成密封的环形腔21,活塞3固定在主轮I上,且活塞3随主轮I的转动在环形腔21内滑动,活塞3与环形腔21的内壁间滑动密封,气缸2上还设置密封阻断环形腔21的门闸6,门闸6仅有一个,门闸6的一侧设置有贯通气缸2内外两侧的排气孔22,门闸6的另一侧设置有贯通气缸2内外两侧的进气孔23,进气孔23上还设置有进气阀5,所述气缸2上还设置有火花塞4,火花塞4的点火极设置在环形腔21内,且火花塞4的点火极和进气孔23设置在门闸6的同一侧,火花塞4可分布设置多个,点火效果更好,使燃气燃烧的更加充分,此处火花塞4优选为两个;
优选地,所述进气孔23和出气孔22均贴紧门闸6设置,便于减小活塞3通过排气孔22处后受到的阻力,使活塞3滑动的更顺畅,减少活塞3滑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减少了发动机的自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活塞3运动到门闸6处时,便于排气和进气;
参照附图3、4、5和6,所述主轮I转动设置在主轴8上,优选地,主轮I的一端上固定设置有凸轮片7,凸轮片7随主轮I绕主轴8转动,凸轮片7设置在环形腔21的外侧,凸轮片7为具有平滑曲面的凸起形结构,凸轮片7的凸起端在主轮I的端面上朝向主轮I的外侧设置(凸轮片7的结构及功能类似凸轮的凸起端,相当于固定在主轮I上简化的凸轮)。所述门闸6为往复式闸板结构,门闸6上设置有如弹簧等复位机构,门闸6通过闸板61的往复运动实现门闸6的开启和关闭,门闸6在环形腔21的外侧设置有与凸轮片7相配合组成凸轮机构的滑杆62,滑杆62作为从动件随着凸轮片7的转动做往复式运动,从而通过滑杆62带动门闸6的闸板61做往复式运动,从而实现通过主轮I的转动控制门闸6的开启和关闭,适当调整凸轮片7的位置即可实现当活塞3转动到门闸6处时,门闸6刚好开启,而当活塞3刚刚通过门闸6处时,门闸6刚好关闭,实现门闸6的自动控制。
[0017]上述旋塞式内燃发动机的使用方法如下:
关关闭门闸6,开启进气阀5,使进气孔23开通,通过进气孔23向环形腔21内通入燃气,关闭进气阀5,控制火花塞4点火,环形腔21内燃气燃烧后气压瞬间升高,产生的高压燃气推动活塞3在环形腔21内滑动,活塞3滑动的过程中带动主轴I转动,实现热能转化为动能;
当活塞3转动到门闸6处时,开启门闸6,活塞3依靠惯性通过门闸6,活塞3通过后关闭门闸6,活塞3继续滑动通过进气阀5后,再次开启进气阀5,通过进气孔23向环形腔21内通入燃气,关闭进气阀5,当活塞3通过火花塞4处后,火花塞4点火,燃气燃烧后气压瞬间升高,高压燃气继续推动活塞3沿原方向滑动,活塞3滑动的过程中带动主轴I转动;发动机内如此重复上述过程,即实现燃料的热能持续转化为动能。
[0018]上述旋塞式内燃发动机的使用也开采用如下步骤实现:
沿着排气孔22 —门闸6 —进气孔23的方向转动主轮1,当活塞3滑动到门闸6处时,开启门闸6,使活塞3通过门闸6,活塞3通过门闸6后关闭门闸6,使门闸6重新将门闸6两侧的环形腔21密封阻断;
当活塞3通过进气阀5处后,开启进气阀5使进气孔23开通,通过进气孔23向环形腔21内通入燃气,之后关闭进气阀5使进气孔23封闭,当活塞3通过进气孔23和火花塞4处后,控制火花塞4点火,活塞3、门闸6和进气孔23之间的环形腔21内燃气燃烧后气压瞬间升高,推动活塞3继续沿原方向滑动,活塞3滑动的过程中带动主轴I转动,从而为主轮I提供转动动力,不断重复上述过程,从而将热能持续转化为动能,活塞3每转动一周便会点火爆发一次,动力较为强劲。
[0019]实施例2:
参照图2, —种旋塞式内燃发动机(双缸),包括:
主轮1、气缸2和活塞3,气缸2为环形槽结构,主轮I与气缸2同轴设置,气缸2套在主轮I的外侧,且主轮I与气缸2之间形成密封的环形腔21,活塞3固定在主轮I上,活塞3共有两个,且两个活塞3关于主轮I的中心点中心对称,且活塞3随主轮I的转动在环形腔21内滑动,活塞3与环形腔21的内壁间滑动密封,气缸2上还设置密封阻断环形腔21的门闸6,门闸6共有两个,两个门闸6也关于主轮I的中心点中心对称,两个门闸6同一时针方向的一侧贴近设置有进气孔23,两个门闸6的另一侧设置有排气孔22,进气孔23和排气孔22均贯通气缸2内外两侧,进气孔23上还设置有进气阀5,所述气缸2上还设置有火花塞4,火花塞4的点火极设置在环形腔21内,且火花塞4的点火极和进气孔23设置在门闸6的同一侧,火花塞4可分布设置多个,点火效果更好,使燃气燃烧的更加充分,此处火花塞4优选为两组,每组两个,两组火花塞4分别设置在两个门闸6所分隔的环形腔21的两个腔室内;
优选地,所述进气孔23和出气孔22均贴紧门闸6设置,便于减小活塞3通过排气孔22处后受到的阻力,使活塞3滑动的更顺畅,减少活塞3滑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减少了发动机的自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活塞3运动到门闸6处时,便于排气和进气;
参照附图3、4、5和6,所述主轮I转动设置在主轴8上,优选地,主轮I的侧面上固定设置有凸轮片7,凸轮片7随主轮I绕主轴8转动,凸轮片7设置在环形腔21的外侧,凸轮片7为具有平滑曲面的凸起形结构,凸轮片7的凸起端在主轮I的端面上朝向主轮I的外侧设置(凸轮片7的结构及功能类似凸轮的凸起端,相当于固定在主轮I上简化的凸轮)。所述门闸6为往复式闸板结构,门闸6通过闸板61的往复运动实现门闸6的开启和关闭,门闸6在环形腔21的外侧设置有与凸轮片7 (此处凸轮片7可由多个凸轮片结构组合而成,此处与滑杆62相配合的仅是其中的一个凸轮片)相配合组成凸轮机构的滑杆62,滑杆62作为从动件随着凸轮片7的转动做往复式运动,从而通过滑杆62带动门闸6的闸板做往复式运动,从而实现通过主轮I的转动控制门闸6的开启和关闭,适当调整凸轮片7的位置即可实现当活塞3转动到门闸6处时,门闸6刚好开启,而当活塞3刚刚通过门闸6处时,门闸6刚好关闭,实现门闸6的自动控制。
[0020]上述旋塞式内燃发动机的使用方法如下: 关关闭门闸6,开启进气阀5,使进气孔23开通,通过进气孔23向环形腔21内通入燃气,关闭进气阀5,控制火花塞4点火,环形腔21内燃气燃烧后气压瞬间升高,产生的高压燃气推动活塞3在环形腔21内滑动,活塞3滑动的过程中带动主轴I转动,实现热能转化为动能;
当活塞3转动到门闸6处时,开启门闸6,活塞3依靠惯性通过门闸6,活塞3通过后关闭门闸6,活塞3继续滑动通过进气阀5后,再次开启进气阀5,通过进气孔23向环形腔21内通入燃气,关闭进气阀5,当活塞3通过火花塞4处后,火花塞4点火,燃气燃烧后气压瞬间升高,高压燃气继续推动活塞3沿原方向滑动,活塞3滑动的过程中带动主轴I转动;发动机内如此重复上述过程,即实现燃料的热能持续转化为动能。
[0021]上述旋塞式内燃发动机的使用也开采用如下步骤实现:
沿着排气孔22 —门闸6 —进气孔23的方向转动主轮1,当活塞3滑动到门闸6处时,开启门闸6,使活塞3通过门闸6,活塞3通过门闸6后关闭门闸6,使门闸6重新将门闸6两侧的环形腔21密封阻断;
当活塞3通过进气阀5处后,开启进气阀5使进气孔23开通,通过进气孔23向环形腔21内通入燃气,之后关闭进气阀5使进气孔23封闭,当活塞3通过进气孔23和火花塞4处后,控制火花塞4点火,活塞3、门闸6和进气孔23之间的环形腔21内燃气燃烧后气压瞬间升高,推动活塞3继续沿原方向滑动,活塞3滑动的过程中带动主轴I转动,从而为主轮I提供转动动力,不断重复上述过程,从而将热能持续转化为动能,每个活塞3转动一周会点火爆发两次,两个活塞3转动一周共爆发四次,动力十分强劲。
[0022]
上述是以单缸(一个活塞3和一个门闸6,实际上活塞3可以有多个)和双杠(两个活塞3和两个门闸6,活塞3也可以不止两个)为例,优选地,所述活塞3和门闸6都至少有两个,且二者数量相同(活塞3和门闸6各有两个则为双杠,各有三个则为三缸,依此类推,当然,活塞3的数量与门闸6的数量可以不同),活塞3沿着主轮I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门闸6沿着环形腔21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如此设置,主轮I在转动时,由于活塞3沿着主轮I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在主轮I转动时,发动机整体在气缸2圆周方向受到的内力分布较为均匀,发动机的稳定性较好。
[0023]所述主轮I附加有如下配置结构:
参照图7和图8,所述主轮I的一端贴合固定有复轮2-1,主轮I与复轮2-1同轴,所述凸轮片7包括有控点火凸片7-1、控门闸凸片7-2和控气门凸片7-3 (上述与滑杆62相配合的凸轮片结构为控门闸凸片7-2,控点火凸片7-1、控门闸凸片7-2和控气门凸片7-3交错设置,且三者的高度不同,由复轮2-1的外侧向复轮2-1的内侧依次增高,便于三种凸轮片分别控制所对应的组件),控点火凸片7-1、控门闸凸片7-2和控气门凸片7-3固定设置在复轮2-1上,所述控点火凸片7-1、控门闸凸片7-2和控气门凸片7-3均为凸轮的凸起形结构,所述控点火凸片7-1、控门闸凸片7-2和控气门凸片7-3均一一对应地设置有一个与之相匹配组成凸轮机构的从动件(利用凸轮机构原理),或控点火凸片7-1、控门闸凸片7-2和控气门凸片7-3 一一对应地设置有一个接触开关/接近开关,通过所述从动件或接触开关/接近开关分别对火花塞4的点火、门闸6的开启和关闭以及进气阀5的开启和关闭进行控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很容易即可实现),上述火花塞4、门闸6以及进气阀5均通过所述主轮I上对应设置的凸轮片进行控制,大大简化了发动机的控制系统,节约成本。
[0024]优选地,所述主轮I的另一侧上固定设置有润滑油供油器12-1。
[0025]优选地,所述主轮I上还设置有供油孔11-1,供油孔11-1开设在主轮I上设置有润滑油供油器12-1的一端,且供油孔11-1与润滑油供油器12-1的供油口密封连通,供油器12-1将润滑油导入供油孔11-1内,并通过供油孔11-1将润滑油通过主轮I的转动甩入活塞3内,为活塞3润滑。
[0026]优选地,所述主轮I的侧壁上还开设有活塞固定螺纹孔6-1,通过活塞固定螺纹孔
6-1将活塞3固定在主轮I上。
[0027]优选地,所述活塞固定螺纹孔6-1共有两组,两组活塞固定螺纹孔6-1关于主轮I的中心点成中心对称,使得每个主轮I上固定设置两个活塞3。
[0028]优选地,所述复轮2-1上沿其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有斜齿8-1,发动机在启动时,其他传动机构通过斜齿8-1带动复轮2-1转动,进而带动主轮I转动,主轮I转动时,通过控点火凸片7-1、控门闸凸片7-2和控气门凸片7-3分别控制进气、点火和门闸的开关,实现发动机的启动,此处带有斜齿8-1的复轮2-1即相当于发动机启动是所使用的飞轮。
[0029]优选地,所述主轮I固定有复轮2-1的一端上沿主轮I的圆周方向还设置有调角刻度表9-1,便于根据调角刻度表9-1调整控点火凸片7-1、控门闸凸片7-2和控气门凸片
7-3在复轮2-1上的位置和角度,使得分别与控点火凸片7-1、控门闸凸片7-2和控气门凸片7-3相配合组成凸轮机构的滑杆能够更适时宜地对点火、门闸的开启和关闭和气门的进气进行控制,实现自动点火、自动门闸控制和自动燃气进气的更加合理的控制。
[0030]优选地,所述主轮I及复轮2-1的正中间开设有贯通主轮I的轴孔10-1,所述轴孔10-1用于将主轮I固定在发动机的主轴8上,在发动机工作过程中,通过主轮I带动主轴的转动将通过内能转化而成的机械能输出到外部。
[0031]所述活塞3采用如下结构:
参照图9和图10,活塞3为弧形圆柱体结构,从而适宜在弧形的滑槽内滑动,活塞3的侧面上设置有固定螺孔2-2,活塞3上还开设有油孔3-2和油环槽4-2,所述油环槽4_2沿活塞I的圆周方向设置,且油孔3-2与油环槽4-2相连通,所述活塞3上沿其圆周方向还开设有气环槽5-2。
[0032]优选地,所述油孔3-2与油环槽4-2之间还设置有储油槽9_2,油孔3_2通入的润滑油在储油槽9-2中暂存后通入油环槽4-2内(在活塞3转动过程中将润滑油先甩入储油槽9-2内,再甩入油环槽4-2内,无需额外的润滑油传动系统,减少发动机自耗)。
[0033]优选地,所述固定螺孔2-2至少有两个,固定螺孔2-2设置在弧形圆柱体结构的活塞3的弧形内侧面上,且固定螺孔2-2沿着活塞3的弧形长度方向均匀分布,便于将活塞3固定的更加稳固。
[0034]优选地,所述活塞3为铝合金材质,使得活塞3较轻,便于活塞3在气缸内滑动。
[0035]优选地,所述油孔3-2的进油端与固定螺孔2-2设置在活塞3的同一侧,方便活塞3内进油,便于活塞3与气缸之间的密封。
[0036]优选地,所述活塞3的两端均为封闭结构。
[0037]优选地,所述活塞3的两端面是由弧形内侧向弧形外侧方向向内倾斜设置的平滑斜面,便于与门闸6的闸板相配合。
【权利要求】
1.一种旋塞式内燃发动机,包括主轮(I)、气缸(2)和活塞(3),其特征在于:气缸(2)为环形槽结构,主轮(I)与气缸(2)同轴设置,且主轮(I)与气缸(2)之间形成密封的环形腔(21),活塞(3)固定在主轮(I)上,且活塞(3)随主轮(I)的转动在环形腔(21)内滑动,活塞(3 )与环形腔(21)的内壁间滑动密封,气缸(2 )上还设置密封阻断环形腔(21)的门闸(6),门闸(6)的一侧设置有贯通气缸(2)内外两侧的排气孔(22),门闸(6)的另一侧设置有贯通气缸(2 )内外两侧的进气孔(23 ),进气孔(23 )上还设置有进气阀(5 ),所述气缸(2 )上还设置有火花塞(4),火花塞(4)的点火极设置在环形腔(21)内,且火花塞(4)的点火极和进气孔(23 )设置在门闸(6 )的同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旋塞式内燃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孔(23)和出气孔(22)均贴紧门闸(6)设置。
3.权利要求1所述旋塞式内燃发动机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关闭门闸(6),开启进气阀(5),使进气孔(23)开通,通过进气孔(23)向环形腔(21)内通入燃气,关闭进气阀(5),控制火花塞(4)点火,环形腔(21)内燃气燃烧后气压瞬间升高,产生的高压燃气推动活塞(3)在环形腔(21)内滑动,活塞(3)滑动的过程中带动主轴(I)转动,实现热能转化为动能; 当活塞(3 )转动到门闸(6 )处时,开启门闸(6 ),活塞(3 )依靠惯性通过门闸(6 ),活塞(3)通过后关闭门闸(6),活塞(3)继续滑动通过进气阀(5)后,再次开启进气阀(5),通过进气孔(23)向环形腔21内通入燃气,关闭进气阀(5),当活塞(3)通过火花塞(4)处后,火花塞(4)点火,燃气燃烧后气压瞬间升高,高压燃气继续推动活塞(3)沿原方向滑动,活塞(3)滑动的过程中带动主轴(I)转动;发动机内如此重复上述过程,即实现燃料的热能持续转化为动能。
4.权利要求1所述旋塞式内燃发动机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沿着排气孔(22)—门闸(6)—进气孔(23)的方向转动主轮(I),当活塞(3)滑动到门闸(6 )处时,开启门闸(6 ),使活塞(3 )通过门闸(6 ),活塞(3 )通过门闸(6 )后关闭门闸(6 ),使门闸(6 )重新将门闸(6 )两侧的环形腔(21)密封阻断; 当活塞(3)通过进气阀(5)处后,开启进气阀(5)使进气孔(23)开通,通过进气孔(23)向环形腔(21)内通入燃气,之后关闭进气阀(5)使进气孔(23)封闭,当活塞(3)通过进气孔(23)和火花塞(4)处后,控制火花塞(4)点火,活塞(3)、门闸(6)和进气孔(23)之间的环形腔(21)内燃气燃烧后气压瞬间升高,推动活塞(3)继续沿原方向滑动,活塞(3)滑动的过程中带动主轴(I)转动,从而为主轮(I)提供转动动力,不断重复上述过程,从而将热能持续转化为动能。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旋塞式内燃发动机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轮(I)转动设置在主轴(8)上,主轮(I)的一端上固定设置有凸轮片(7),凸轮片(7)设置在环形腔(21)的外侧,凸轮片(7)为具有平滑曲面的凸起形结构,凸轮片(7)的凸起端在主轮(I)的端面上朝向主轮(I)的外侧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旋塞式内燃发动机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门闸(6)为往复式闸板结构,门闸(6)通过闸板的往复运动实现门闸(6)的开启和关闭。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旋塞式内燃发动机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2)套在主轮(I)的外侧。
8.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旋塞式内燃发动机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3)和门闸(6 )都各有两个,两个活塞(3 )关于主轮(I)的中心点中心对称,两个门闸(6 )也关于主轮(I)的中心点中心对称,两个门闸(6)同一时针方向的一侧贴近设置有进气孔(23),两个门闸(6)的另一侧设置有排气孔(22)。
【文档编号】F02B53/02GK104131889SQ201410382812
【公开日】2014年11月5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6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6日
【发明者】郭彪, 姚海峰, 汪建文, 安璐, 杜剑平, 周昊, 李丹宁 申请人:贵州省机电研究设计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