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循环给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56774阅读:353来源:国知局
一种循环给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循环给水系统包括稳定平台、缸体、第一活塞、活塞杆、浮力管以及驱动装置。其中,缸体位于稳定平台下方,并且缸体的上端与稳定平台固定连接,缸体上端开设有进水口和出水通道,进水口处设置有进水阀门。第一活塞与缸体内壁密封接触,且第一活塞能够沿着缸体内壁上下滑动,活塞杆的上端与第一活塞固定连接。浮力管与活塞杆的下端相对固定,并且浮力管具有浮力腔,浮力腔具有流水口和通气口,还包括与浮力腔的通气口连通的气管且气管上设置有阀门,驱动装置能够将浮力腔中的水排出。该循环给水系统的结构设计可以有效地解决解决需要修建大坝成本较高的问题。
【专利说明】一种循环给水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水力发电【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循环给水系统。

【背景技术】
[0002]水力发电是指利用河流、湖泊等位于高处具有势能的水流至低处,将其中所含势能转换成水轮机的动能,进而通过水轮机推动发电机产生电能。利用水力推动水力机械转动,将水能转变为机械能,进而将机械能再转变为电能。水力发电实质是将水的位能转变成机械能,再将机械能转变成电能的过程。水力发电量的大小与水流量、水的落差等密切相关,水流量大,水落差大,发电量就大。现有技术中,为了实现水流量大、落差大,需要修建大型水利大坝蓄水发电。但是修建大型水利大坝蓄水,实际上是将自然水流拦截,一方面需要淹没大量的土地以构成蓄水库,另一方面拦截水流后,对下游的生态环境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如下游出现干旱或者洪灾等,第三方面是修建大型水利大坝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成本高。
[0003]综上所述,如何有效地解决需要修建大坝成本较高的问题,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4]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循环给水系统,该循环给水系统的结构设计可以有效地解决解决需要修建大坝成本较高的问题。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种循环给水系统,包括:
[0007]稳定平台;
[0008]位于所述稳定平台下方的缸体,所述缸体的上端与所述稳定平台固定连接,且所述缸体上端开设有进水口和出水通道,所述进水口处具有进水阀门;
[0009]与所述缸体内壁密封接触的第一活塞和上端与所述第一活塞固定连接的活塞杆,且所述第一活塞能够沿着所述缸体内壁上下滑动;
[0010]与所述活塞杆的下端相对固定的具有浮力腔的浮力管,所述浮力腔具有流水口和通气口,还包括与所述通气口连通的气管且所述气管上设置有阀门;
[0011〕 能够将所述浮力腔中的水排出的驱动装置。
[0012]优选地,上述循环给水系统中,还包括支撑平台,所述活塞杆的下端与所述支撑平台上侧固定连接,且所述浮力管与所述支撑平台固定连接。
[0013]优选地,上述循环给水系统中,还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多根竖杆和多根横杆,所述竖杆的下端与所述支撑平台上侧固定连接,所述竖杆的上端穿过所述稳定平台且能够上下滑动,所述横杆的一端与竖杆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缸体的外壁连接,且所述横杆能够沿着缸体的外壁上下滑动。
[0014]优选地,上述循环给水系统中,多根所述横杆分多层布置,且每层的多根横杆沿着所述缸体的周向均匀分布,每根所述横杆的长度沿着所述缸体的径向设置;
[0015]多根所述竖杆分多层布置,每层的多根竖杆沿着所述缸体的周向均匀分布。
[0016]优选地,上述循环给水系统中,所述出水通道穿过所述稳定平台沿着竖直方向设置。
[0017]优选地,上述循环给水系统中,还包括固定在所述稳定平台上侧的多个配重块,且多个所述配重块沿着所述缸体的周向均匀分布。
[0018]优选地,上述循环给水系统中,所述活塞杆的数量为多个,且其中一根活塞杆沿着所述活塞的轴线设置,其余的活塞杆沿着所述活塞的周向均匀分布。
[0019]优选地,上述循环给水系统中,所述浮力管的数量为多个,且相邻的两个所述浮力管之间的空隙内填充有固体浮力材料。
[0020]优选地,上述循环给水系统中,所述浮力管包括:
[0021]管本体,所述管本体内部中空形成浮力腔;
[0022]设置于所述管本体内部且与所述管本体内壁密封接触的第二活塞,所述第二活塞在所述流水口和通气口之间滑动;
[0023]所述驱动装置能够驱动所述第二活塞沿着所述管本体内壁滑动。
[0024]优选地,上述循环给水系统中,所述管本体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且所述管本体的开口端为流水口且固定有阻挡件。
[0025]优选地,上述循环给水系统中,所述管本体的数量为两个,且每个所述管本体内部均具有第二活塞,且每个所述管本体的浮力腔均连接有气管。
[0026]优选地,上述循环给水系统中,两个所述管本体的封闭端固定连接。
[0027]优选地,上述循环给水系统中,所述第二活塞与所述管本体内壁之间设置有双水封、气封、第一油封和第二油封。
[0028]优选地,上述循环给水系统中,所述驱动装置为伸缩缸或能够向所述浮力腔中充入气体的气泵。
[0029]本发明提供的循环给水系统包括稳定平台、缸体、第一活塞、活塞杆、浮力管以及驱动装置。其中,缸体位于稳定平台下方,并且缸体的上端与稳定平台固定连接,缸体上端开设有进水口和出水通道,进水口处设置有进水阀门。第一活塞与缸体内壁密封接触,且第一活塞能够沿着缸体内壁上下滑动,活塞杆的上端与第一活塞固定连接。浮力管与活塞杆的下端相对固定,并且浮力管具有浮力腔,浮力腔具有流水口和通气口,还包括与浮力腔的通气口连通的气管且气管上设置有阀门,驱动装置能够将浮力腔中的水排出。
[0030]应用本发明提供的循环给水系统时,将稳定平台漂浮在水面上,此时缸体、第一活塞、活塞杆和浮力管均位于水中,然后打开与浮力腔连通的气管上的阀门,此时浮力腔中的气体由于水压作用排出,由于浮力管位于水中,故当浮力腔中的气体排出时水会自动通过流水口流入浮力腔直至水充满浮力腔。上述过程中浮力腔中水逐渐增加时,浮力腔中的气体逐渐排出,故浮力管在充水过程中会逐渐下沉,由于活塞杆的下端与浮力管相对固定,故活塞杆也会带动第一活塞逐渐下降,此时打开缸体的进水口的进水阀门,第一活塞下降的过程中,缸体内部压力变小,水会从进水口流入缸体内部,直至第一活塞下降至缸体的下端,缸体内部充满水。然后将缸体的进水口处的进水阀门关闭,打开气管上的阀门,利用驱动装置将浮力腔中的水排出使得浮力腔中充满气体,此过程中随着浮力腔中的气体量的增力口,浮力管7受到的浮力增加,故浮力管在排水的过程中会逐渐上升,由于活塞杆的下端与浮力管相对固定,故活塞杆也会带动第一活塞逐渐上升,此时由于第一活塞逐渐上升缸体中的水会从缸体的出水通道排出,出水通道的水平横截面的面积小于缸体的水平横截面的面积,水进入出水通道后会沿着其上升至一定高度后,从出水通道的出口排出,然后将从出水通道排出的水导向水轮机,进行做功。如此循环的向浮力腔中充水和排出水,可以实现该循环给水系统的长期运行。使用本发明提供的循环给水系统,只需将稳定平台漂浮于水中,即可实现水进入出水通道并沿着其上升至一定高度以提高水的位能,从而可以不必再修建大坝,降低了投入成本,节省了人力、物力和财力。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2]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循环给水系统一种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2为图1中沿着面剖切得到的剖视图;
[0034]图3为图1中六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0035]图4为图1中8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0036]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循环给水系统另一种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6为图5中沿着6-13面剖切得到的剖视图;
[0038]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浮力管的结构示意图;
[0039]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活塞的结构示意图。
[0040]附图中标记如下:
[0041]1-配重块、2-稳定平台、3-第一活塞、4-缸体、41-出水通道、42-进水口、5-活塞杆、6-支撑平台、7-浮力管、70-阻挡件、71-管本体、72-第二活塞、721-圆锥部、722-圆柱部、73-第一油封、74-气封、75-气管、76-浮力腔、77-双水封、78-第二油封、79-密封隔板、8-支撑架、81-竖杆、82-横杆、83-加强杆、9-驱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42]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循环给水系统,该循环给水系统的结构设计可以有效地解决解决需要修建大坝成本较高的问题。
[0043]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44]请参阅图1-图8,本发明提供的循环给水系统包括稳定平台2、缸体4、第一活塞
3、活塞杆5、浮力管7以及驱动装置9。其中,缸体4位于稳定平台2下方,并且缸体4的上端与稳定平台2固定连接,缸体4上端开设有进水口 42和出水通道41,进水口 42处设置有进水阀门。第一活塞3与缸体4内壁密封接触,且第一活塞3能够沿着缸体4内壁上下滑动,活塞杆5的上端与第一活塞3固定连接。浮力管7与活塞杆5的下端相对固定,并且浮力管7具有浮力腔,浮力腔具有流水口和通气口,还包括与浮力腔的通气口连通的气管75且气管75上设置有阀门,驱动装置9能够将浮力腔中的水排出。
[0045]应用本发明提供的循环给水系统时,将稳定平台2漂浮在水面上,此时缸体4、第一活塞3、活塞杆5和浮力管7均位于水中,然后打开与浮力腔连通的气管75上的阀门,此时浮力腔中的气体由于水压作用排出,由于浮力管7位于水中,故当浮力腔中的气体排出时水会自动通过流水口流入浮力腔直至水充满浮力腔。上述过程中浮力腔中水逐渐增加时,浮力腔中的气体逐渐排出,故浮力管7在充水过程中会逐渐下沉,由于活塞杆5的下端与浮力管7相对固定,故活塞杆5也会带动第一活塞3逐渐下降,此时打开缸体4的进水口42的进水阀门,第一活塞3下降的过程中,缸体4内部压力变小,水会从进水口 42流入缸体4内部,直至第一活塞3下降至缸体4的下端,缸体4内部充满水。然后将缸体4的进水口42处的进水阀门关闭,打开气管75上的阀门,利用驱动装置9将浮力腔中的水排出使得浮力腔中充满气体,此过程中随着浮力腔中的气体量的增加,浮力管7受到的浮力增加,故浮力管7在排水的过程中会逐渐上升,由于活塞杆5的下端与浮力管7相对固定,故活塞杆5也会带动第一活塞3逐渐上升,此时由于第一活塞3逐渐上升缸体4中的水会从缸体4的出水通道41排出,出水通道41的水平横截面的面积小于缸体4的水平横截面的面积,水进入出水通道41后会沿着其上升至一定高度后,从出水通道41的出口排出,然后将从出水通道41排出的水导向水轮机,进行做功。如此循环的向浮力腔中充水和排出水,可以实现该循环给水系统的长期运行。使用本发明提供的循环给水系统,只需将稳定平台2漂浮于水中,即可实现水进入出水通道41并沿着其上升至一定高度以提高水的位能,从而可以不必再修建大坝,降低了投入成本,节省了人力、物力和财力。
[0046]其中,缸体4的进水口 42数量可以为多个,比如两个,具体的进水口 42可以沿着水平方向设置。缸体4的下端可以固定挡板,活塞杆5可以穿过固定挡板并且沿着固定挡板上下移动。
[0047]为了便于活塞杆5的下端与浮力管7的相对固定,该循环给水系统还可以包括支撑平台6,其中活塞杆5的下端与支撑平台6的上侧固定连接,且浮力管7与支撑平台6固定连接,即支撑平台6位于稳定平台2的下方,且活塞杆5上下移动时,支撑平台6与活塞杆5 —起上下移动。如此设置,使得活塞杆5的上下移动过程更加稳定不易偏离。进一步地,支撑平台6可以由多根杆相互连接形成,支撑平台6可以包括外方框、设置在外方框内部的内方框和两根交叉杆,其中每根交叉杆同时与外方框和内方框的对角固定连接。如此设置,支撑平台6中间镂空,水可以从外方框、内方框和交叉杆之间的间隙流动,以减小支撑台受到的水的阻力。
[0048]进一步地,该循环给水系统还可以包括支撑架8,其中支撑架8包括多根竖杆81和多根横杆82,竖杆81的下端与支撑平台6上侧固定连接,竖杆81的上端穿过稳定平台2且能够上下滑动,即正常工作时稳定平台2始终漂浮在水面上,由于竖杆81和活塞杆5均与支撑平台6固定连接,故第一活塞3上下移动时,竖杆81也会相对于稳定平台2上下滑动。横杆82的一端与竖杆81固定连接,横杆82的另一端与缸体4的外壁连接,且横杆82能够沿着缸体4的外壁上下滑动。即竖杆81、横杆82和支撑平台6与第一活塞3 —起上下移动,如此第一活塞3和活塞杆5上下移动时,整个支撑架8上下移动,且支撑架8与支撑平台6固定连接,使得第一活塞3和活塞杆5上下移动过程中更加稳定,不易发生偏移。其中,可以在缸体4的外壁上设置上下延伸的滑槽,如此横杆82的一端可以直接设置在滑槽内并沿着滑槽上下滑动,横杆82的位于滑槽内的端部还可以设置滑轮,以减小摩擦。
[0049]支撑架8的多根横杆82可以沿着竖直方向分多层布置,每层具有至少两根横杆82,且每层的多根横杆82沿着缸体4的周向均匀分布,每根横杆82的长度沿着缸体4的径向设置,如此将多根横杆82均匀布置使得该支撑架8更加稳定。多根竖杆81可以沿着缸体4径向分多层布置,即每层竖杆81位于同一圆周上,每层的多根竖杆81沿着缸体4的周向均匀分布。其中竖杆81沿着竖直方向设置,横杆82沿着水平方向设置。另外,还可以在竖杆81与横杆82之间、两根竖杆81之间或者两根横杆82之间设置加强杆83,如此使得该支撑架8更加稳定。当然,也可以仅设置一层竖杆81和一层横杆82,在此不作限定。
[0050]稳定平台2上具有供竖杆81穿过的通孔,通孔的内壁上可以覆盖有摩擦系数小的防摩片,该防摩片的摩擦系数应该小于稳定平台2的摩擦系数,具体的防摩片可以通过螺栓固定在稳定平台2上。
[0051]优选地,出水通道41可以沿着竖直方向设置,即出水通道41的轴线沿着竖直方向,且出水通道41的水平横截面的面积应该小于缸体4的水平横截面的面积,如此可以使出水通道41能够上升至更高的高度。出水通道41可以穿过稳定平台2向上延伸。当然,出水通道41也与竖直方向呈一定角度设置,即出水通道41的轴线与竖直方向之间的角度大于0,比如出水通道41的轴线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为5。、10。等。
[0052]为了防止稳定平台2被缸体4或者竖杆81等顶起脱离水面,该循环给水系统还可以包括固定在稳定平台2上侧的多个配重块1。如此配重块1的设置增加了该稳定平台2的稳定性。进一步地,多个配重块1可以沿着缸体4的周向均匀分布,如此使得稳定平台2更加平衡,不会发生歪斜。
[0053]为了使第一活塞3的移动更加稳定,活塞杆5的数量可以为多个,且其中一根活塞杆5沿着第一活塞3的轴线设置,其余的活塞杆5沿着第一活塞3的周向均匀分布。当然,也可以仅设置一根沿着第一活塞3的轴线设置的活塞杆5,在此不作限定。
[0054]其中,浮力管7的数量可以为多个,且相邻的两个浮力管7之间的空隙内填充有固体浮力材料。固定浮力材料一般为无机轻质填充材料,该材料是一种低密度、高强度、少吸水的聚合物基固体材料。具体的,浮力管7可以固定在支撑平台6的下侧,浮力管7的长度可以沿着水平方向且沿着缸体4的径向设置,浮力管7也可以上下分层设置。具体的可以在支撑台的下侧固定安装箱,且在安装箱内并排布置多个浮力管7。
[0055]优选地,浮力管7包括管本体71和第二活塞72,其中管本体71内部中空形成浮力腔,浮力腔具有流水口和通气口,气管75与浮力腔的通气口连通且气管75上设置有阀门。第二活塞72位于管本体71内部且与管本体71内壁密封接触,且第二活塞72在通气口与流水口之间滑动,即第二活塞72位于流水口和通气口之间,以实现改变浮力腔内的气体量和水含量。驱动装置9能够驱动第二活塞72沿着管本体71内壁滑动。当第二活塞72滑动时,气体通过气管75进入或者排出浮力腔。进行工作时,当浮力管7需要上升时,可以通过驱动装置9驱动第二活塞72沿着管本体71内壁向靠近流水口的方向滑动,以此逐渐使第二活塞72与通气口之间的空间增加,气体通过气管75进入浮力腔,水从流水口流出浮力腔,直至第二活塞72滑动至流水口处气体充满浮力腔,上述过程中浮力管7逐渐上升。当浮力管7需要下降时,可以通过驱动装置9驱动第二活塞72沿着管本体71内壁向远离流水口的方向滑动,以此逐渐使第二活塞72与通气口之间的空间减小,浮力腔内的气体通过气管75排出,水从流水口流入浮力腔,直至第二活塞72滑动至通气口处水充满浮力腔,上述过程中浮力管7逐渐下降。上述浮力管7的结构简单,便于操作。
[0056]其中,管本体71可以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管本体71的开口端为浮力腔的流水口,管本体71的开口端固定有阻挡件70。阻挡件70可以具体为固定在管本体71的开口端的挡环,以防止第二活塞72滑出管本体71。气管75可以设置在管本体71的封闭端处,第二活塞72在气管75与流水口之间滑动,以实现改变浮力腔内的气体量和水含量。
[0057]进一步地,管本体71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且每个管本体71内部均具有第二活塞72,且每个管本体71的浮力腔均连接有气管75。即每个浮力管7包括两个管本体71,如此设置提高了空间利用率。两个管本体71的封闭端固定连接,如此更加便于加工制作,即可以直接在一体式的管中设置密封隔板79,以此将一根管制作为两个管本体71。
[0058]当然,管本体71也可以两端开口,如此管本体71的两端均为流水口,在其内部设置两个第二活塞72,通气口位于两个第二活塞72之间。两个第二活塞72相互远离时,气体通过通气口进入浮力腔,水从两端的流水口排出。两个第二活塞72相互靠近时,气体通过通气口排出浮力腔,水从两端的流水口流入浮力腔。
[0059]其中,驱动装置9可以位于第二活塞72和管本体71的封闭端之间,如此驱动装置9可以抵在管本体71的封闭端上,或者驱动装置9可以固定在第二活塞72上。当然,驱动装置9也可以位于第二活塞72和管本体71的开口端之间,在此不作限定。
[0060]为了减小第二活塞72滑动的阻力,第二活塞72可以包括圆柱部722和圆锥部721,圆柱部722和圆锥部721的轴线与管本体71的轴线重合,且圆锥部721的圆平面与圆柱部722连接,圆锥部721的尖端距流水口的距离小于其距通气口的距离。即圆锥部721的尖端朝向流水口,会冲击圆锥部721的尖端时,阻力较小。圆柱部722和圆锥部721可以为一体式结构。当然,第二活塞72也可以直接为圆柱形,或者包括楔形部和圆柱部722,在此不作限定。
[0061]具体地,驱动装置9可以为伸缩缸或能够向浮力腔中充入气体的气泵,其中伸缩缸可以为气缸、伸缩式液压油缸等。气泵向浮力腔中充入气体时,第二活塞72会向靠近流水口的方向滑动。
[0062]为了保证第二活塞72与管本体71内壁之间的密封,第二活塞72与管本体71内壁之间可以设置有双水封77、气封74和第一油封73和第二油封78。
[0063]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0064]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循环给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稳定平台⑵; 位于所述稳定平台(2)下方的缸体(4),所述缸体(4)的上端与所述稳定平台(2)固定连接,且所述缸体(4)上端开设有进水口(42)和出水通道(41),所述进水口(42)处具有进水阀门; 与所述缸体(4)内壁密封接触的第一活塞(3)和上端与所述第一活塞(3)固定连接的活塞杆(5),且所述第一活塞(3)能够沿着所述缸体(4)内壁上下滑动; 与所述活塞杆(5)的下端相对固定的具有浮力腔(76)的浮力管(7),所述浮力腔(76)具有流水口和通气口,还包括与所述通气口连通的气管(75)且所述气管(75)上设置有阀门; 能够将所述浮力腔(76)中的水排出的驱动装置(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给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平台¢),所述活塞杆(5)的下端与所述支撑平台(6)上侧固定连接,且所述浮力管(7)与所述支撑平台(6)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循环给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架(8),所述支撑架(8)包括多根竖杆(81)和多根横杆(82),所述竖杆(81)的下端与所述支撑平台(6)上侧固定连接,所述竖杆(81)的上端穿过所述稳定平台(2)且能够上下滑动,所述横杆(82)的一端与竖杆(8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缸体(4)的外壁连接,且所述横杆(82)能够沿着缸体(4)的外壁上下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循环给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多根所述横杆(82)分多层布置,且每层的多根横杆(82)沿着所述缸体(4)的周向均匀分布,每根所述横杆(82)的长度沿着所述缸体(4)的径向设置; 多根所述竖杆(81)分多层布置,每层的多根竖杆(81)沿着所述缸体(4)的周向均匀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给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通道(41)穿过所述稳定平台(2)沿着竖直方向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给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在所述稳定平台(2)上侧的多个配重块(I),且多个所述配重块(I)沿着所述缸体(4)的周向均匀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给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5)的数量为多个,且其中一根活塞杆(5)沿着所述活塞的轴线设置,其余的活塞杆(5)沿着所述活塞的周向均匀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给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力管(7)的数量为多个,且相邻的两个所述浮力管(7)之间的空隙内填充有固体浮力材料。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给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力管(7)包括: 管本体(71),所述管本体(71)内部中空形成浮力腔(76); 设置于所述管本体(71)内部且与所述管本体(71)内壁密封接触的第二活塞(72),所述第二活塞(72)在所述流水口和通气口之间滑动; 所述驱动装置(9)能够驱动所述第二活塞(72)沿着所述管本体(71)内壁滑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循环给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本体(71)—端封闭另一端开口,且所述管本体(71)的开口端为流水口且固定有阻挡件(70)。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循环给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本体(71)的数量为两个,且每个所述管本体(71)内部均具有第二活塞(72),且每个所述管本体(71)的浮力腔(76)均连接有气管(75)。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循环给水系统,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管本体(71)的封闭端固定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循环给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活塞(72)与所述管本体(71)内壁之间设置有双水封(77)、气封(74)、第一油封(73)和第二油封(78)。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给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9)为伸缩缸或能够向所述浮力腔(76)中充入气体的气泵。
【文档编号】F03B11/00GK104454428SQ201410382758
【公开日】2015年3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6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6日
【发明者】刘光 申请人:刘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