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86089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燃料泵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输送燃料的燃料泵,该燃料泵例如可用在车辆中,尤其是用在摩托车中。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还涉及一种用于运行这种燃料泵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这种燃料泵例如由GB 2478876B已知。在此涉及的是呈电磁活塞泵形式的燃料泵,所述燃料泵具有:进入阀;排出阀;用于输送燃料的输送室;布置在缸中的活塞;产生热量的致动器,该致动器呈用于操纵活塞的电磁线圈的形式;和复位元件,该复位元件用于将所述活塞复位到原始位置,其中,产生热量的致动器直接布置在缸上。该构造方式带来的缺点在于,致动器的废热会直接传递到缸上并从而也传递到位于输送室中的燃料上。由此位于输送室中的燃料变热并且会开始释气。这会导致燃料泵的效率变差或甚至导致完全达不到需要的输送量。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本发明的具有权利要求1特征的燃料泵的优点在于:可使得能实现更好的热汽油特性、即燃料在被加热的情况下的特性,并可使得能实现燃料泵的更高的效率。这以下述方式实现,产生热量的致动器与缸或与燃料泵的其余构件在空间上分隔开。由此可冷却产生热量的致动器或缸。在此,根据本发明的燃料泵包括:进入阀;排出阀;缸;活塞,该活塞布置在所述缸中;产生热量的致动器,该致动器用于操纵所述活塞;和复位元件,该复位元件用于将所述活塞复位到原始位置。根据本发明,在所述缸和所述产生热量的致动器之间构造有第一缝隙,其中,第一燃料路径延伸通过该第一缝隙。由此,所述燃料路径沿着所述缸延伸。燃料路径应理解为一路径,燃料沿着该路径被引导并且燃料流过该路径。因此燃料在吸入缸中的过程之前被引导通过第一缝隙并被用于冷却构件。通过根据本发明的燃料泵,一方面可冷却产生热量的致动器,其方式是:将致动器的废热传递到从致动器旁经过的燃料上。另一方面,可使从致动器旁经过的燃料释气。因此可保证燃料泵的更高的效率和就需要的输送量而言的防短缺功能。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燃料泵提供以下优点:与现有技术相比,在效率相同的情况下,尽管在缸和致动器之间设有缝隙,但却无需将尺寸定得更大。由此可使得能实现所述燃料泵的紧凑构造,这能节省成本。

从属权利要求示出本发明的优选扩展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燃料泵优选可具有壳体,该壳体设有至少一个流入开口,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流入开口构造在壳体的端侧上和/或侧面上。由于存在一个或多个流入开口,所以燃料可从燃料箱到达燃料泵的壳体室中并从产生热量的致动器旁边经过。流入开口例如可构造为壳体中的缝部,所述缝部经由壳体的边缘延伸。存在的流入开口数越多,则燃料的供应越均匀,从而对所述产生热量的致动器或所述缸的冷却也越均匀。所述壳体例如可具有基本上呈柱形的横截面,由此所述壳体可具有更好的热学特性。

还优选,燃料泵可具有第二缝隙,该第二缝隙构造在背离第一缝隙的致动器侧,其中,第二燃料路径延伸通过该第二缝隙。因此,对产生热量的致动器的冷却可更均匀地进行,其中,可通过致动器的内表面和外表面发生热传递。通过设置第二缝隙,还可使得能更快地导送燃料。

还优选,第二缝隙可构造在所述致动器和所述壳体之间。通过并不直接将致动器布置在壳体上,可避免通过热传导将热量从产生热量的致动器传递到壳体上。这导致:从壳体向可能直接布置在所述壳体上的缸传递的热量会减小,从而传递到位于输送室中的燃料上的热量减小。

根据本发明的燃料泵的另一优选构型,第一缝隙的最大宽度可等于或大于第二缝隙的最大宽度。通过相等的最大宽度可使得能更均匀地冷却产生热量的致动器或可使得燃料能更均匀地释气。当第一缝隙的最大宽度大于第二缝隙的最大宽度时,可保证:从致动器传递到缸上的或传递到位于缸中的燃料上的热量会减小。要指出,第一缝隙的宽度和/或第二缝隙的宽度可在流动方向上保持恒定。

为了减小从产生热量的致动器传递到缸上的或传递到位于该缸中的燃料上的热量,第一缝隙的最大宽度可等于或大于缸壁的最大宽度。要指出,缸壁宽度可保持至少基本上恒定。缸壁宽度越宽,则壁中通过热传导传递的热功率越小。

有利地,第一燃料路径和/或第二燃料路径可在竖直方向上延伸,其中,通过第一燃料路径和/或第二燃料路径的流动从下向上地延伸。因此,可简单地向上移除由于加热从致动器旁边经过的燃料而形成的气泡。因此可避免由于在下一输送过程中供应冷燃料而使所述气泡发生不希望的再冷凝。

此外有利的是,第一燃料路径和第二燃料路径从共同的流入开口被馈给。因此可使得能实现燃料泵的紧凑构造。

为了促进或提高从产生热量的致动器传递到在第一缝隙中流动的燃料上的热量,可在第一缝隙中布置多个引导板,这些引导板可引导燃料在第一缝隙中的流动。由此还可在第一缝隙中产生紊流,该紊流可保证更好的热传递。引导板例如可布置在缸上和/或布置在面向第一缝隙的致动器侧面上。通过将引导板布置在所述致动器侧面上可提供较大的总面积供热传递使用。

替代地或附加地,在第一缝隙中可布置有迷宫装置(Labyrinth),该迷宫装置例如可由引导板构成。所述引导板例如以使得燃料在第一缝隙中的流动转向的方式交替地布置在缸和面向第一缝隙的致动器侧面上。

根据另一替代构型,第一缝隙优选可至少部分地被填充以金属泡沫,所述金属泡沫具有可被燃料通过的微孔布置。金属泡沫应理解为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泡沫型产物,所述泡沫型产物具有贯通的微孔布置。金属泡沫由于其微孔布置而在高比刚性和高比强度的同时具有视情况而定的小密度。因此,所述金属泡沫可承受机械负载和热负载。所述金属泡沫例如可由铝或铝合金构成。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种替代的优选构型,在第一缝隙中可布置格栅。所述格栅例如可由引导板构成,所述引导板这样布置,使得所述引导板形成网状产物,该网状产物具有贯通的空腔。燃料可流过这些贯通的空腔,以送走产生热量的致动器的废热。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替代有利构型,在第一缝隙中可至少部分地布置有绝缘材料,所述绝缘材料具有可被燃料通过的微孔布置。因此,一方面燃料可流过绝缘材料的微孔布置以冷却产生热量的致动器,而另一方面由于绝缘材料而使从致动器传递到缸上的热量减小。

要指出,第一缝隙方面的上述措施可视应用而相互组合,以实现从产生热量的致动器向从致动器旁边经过的燃料的最佳热传递。因此,可减弱或甚至消除缸的或位于缸中的燃料的变热。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车辆、尤其是摩托车,所述车辆包括根据本发明的燃料泵。通过使用根据本发明的燃料泵,所述车辆可在不同的运行状态下以防短缺的方式运行。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涉及一种用于运行根据本发明的燃料泵的方法,所述燃料泵包括:进入阀;排出阀;缸;活塞,所述活塞布置在所述缸中;产生热量的致动器,该致动器用于操纵所述活塞;和复位元件,所述复位元件用于将所述活塞复位到原始位置,其中,燃料在被输送通过燃料泵前被引导到第一缝隙中,所述第一缝隙构造在缸和致动器之间,以冷却所述缸和/或所述致动器。

附图说明

在后面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相同或功能相同的部件分别设有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示出:

图1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燃料泵的示意性剖视图,其中,示出的是在罐形壳体中的根据本发明的燃料泵。

图2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燃料泵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3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燃料泵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4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燃料泵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5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燃料泵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6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燃料泵的示意性剖视图,以及

图7根据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燃料泵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后面参考图1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的燃料泵1。此外,根据图1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用于运行燃料泵1的方法。

从图1可看到,根据本发明的燃料泵1具有:进入阀2;排出阀3;缸4;活塞5,该活塞布置在缸4中;产生热量的致动器6,该致动器用于操纵活塞5;和复位元件7,该复位元件呈用于将活塞5复位到原始位置的螺旋弹簧的形式。燃料泵1安装在燃料箱14中。

产生热量的致动器6在根据本发明的燃料泵的该构型中构造为电磁线圈。同样也可设想为致动器的例如有压电致动器或磁致伸缩致动器。

根据本发明的燃料泵1还具有壳体10,该壳体设有多个流入开口11,其中,这些流入开口11构造在壳体10的端侧12上。

燃料泵1还具有第一缝隙8,该第一缝隙构造在缸4和产生热量的致动器6之间,其中,第一燃料路径80延伸通过第一缝隙8。第一缝隙8在此构造成环形。

燃料泵1还具有第二缝隙9,该第二缝隙布置在背离第一缝隙8的致动器侧60,其中,第二燃料路径90延伸通过第二缝隙9。尤其,第二缝隙9在致动器6和壳体10之间环形地构造。

此外,第一燃料路径80和第二燃料路径90在竖直方向R上延伸,其中,通过第一燃料路径80的流动B和通过第二燃料路径90的流动C从下向上延伸。

第一缝隙8还具有横向于流动方向基本上恒定的宽度b1,该宽度b1大于第二缝隙9的宽度b2,该宽度b2在竖直方向R上也保持恒定。第一缝隙8中的或第二缝隙9中的流动方向相应于竖直方向R。

第一缝隙8的宽度b1还大于缸4的壁40的区域41的宽度b3,其中,壁40的区域41与致动器6对置地布置。宽度b3在区域41中构造成基本上恒定。

此外,第一燃料路径80和第二燃料路径90从共同的流入开口11被馈给。如从图1可看到的那样,流入开口11与燃料箱14处于连通中。

在后面参考图1描述用于运行根据本发明的燃料泵1的方法。

为了避免缸4中的燃料释气,燃料从燃料箱14经流入开口11被引导到壳体10中(箭头A)。在此,流动A分成通过第一燃料路径80的第一流动B和通过第二燃料路径90的第二流动C。

因为燃料在第一缝隙8中以及在第二缝隙9中从产生热量的致动器6旁边经过,所以燃料接收致动器6的废热。由此冷却致动器6,这也导致缸4的冷却或者说避免该缸变热。由于接收致动器6的废热,所以燃料被加热,这导致燃料的易释气组成部分会蒸发。形成的气泡17可经由壳体10的排出开口18被移除(箭头E),使得燃料箱14中释气的燃料的份额变大。因此实现燃料在燃料箱14中围绕致动器6循环(箭头D)。

从燃料箱14将燃料经由燃料泵1的进入阀2引导到缸4的内室中(箭头F)并通过燃料泵1从排出阀3进一步送出(箭头G)。通过所述用于运行燃料泵1的方法,可保证所需的燃料输送量并从而保证燃料泵1的防短缺运行。

根据第二实施例(图2)的燃料泵1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在第一缝隙80中布置有多个引导板81。尤其,这些引导板81相对于竖直方向R成一角度地布置在缸4上并且用于使得可送走产生热量的致动器6的废热。

在第三实施例(图3)中,在第一缝隙80中布置有迷宫装置82。该迷宫装置82由引导板构成,这些引导板交替地布置在缸4和面向第一缝隙8的致动器侧面61上。

在第四实施例(图4)中第一缝隙8被完全填充以金属泡沫83,该金属泡沫具有可被燃料通过的微孔布置。金属泡沫83例如由铝构成。

在第五实施例(图5)中,在第一缝隙8中布置有格栅84,该格栅由板材或线构成,所述板材或线这样布置,使得形成网状产物,该网状产物具有贯通的空腔。

在第六实施例(图6)中在第一缝隙8布置有绝缘材料85,该绝缘材料具有可被燃料通过的微孔布置。由于存在微孔布置,燃料可流过第一缝隙8中的绝缘材料85并从而送走产生热量的致动器6的废热。此外,材料85的绝缘特性用于使缸4与产生热量的致动器6热绝缘。

在第七实施例(图7)中,根据本发明的燃料泵1与之前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流入开口11布置在燃料泵1的罐形壳体10的端侧12以及侧面13上。壳体10尤其具有八个流入开口11,这些流入开口在周向上均匀分布。此外,每个流入开口11具有第一区域11a和第二区域11b。每个第一区域11a呈缝部形式地布置在壳体10的侧面13上,其中,每个第二区域11b布置为壳体10的端侧12上的柱形开口。

要指出,之前的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且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的范畴内可有不同的变型和改型,而并不偏离本发明的范围以及其等效范围。

通过在根据本发明的燃料泵1的缸4和致动器6之间设置第一缝隙8或在致动器6和壳体10之间设置第二缝隙9既可显著地冷却产生热量的致动器6也可显著地冷却缸4。相应地,在产生热量的致动器6方面温度减小可为直至约7℃,而在缸4方面温度减小可为直至约18℃。因此,可使燃料在输送到燃料泵1中之前释气,由此可保证根据本发明的燃料泵1的防短缺功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