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进汽插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56784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一种进汽插管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汽轮机的通流设备,具体是一种进汽插管。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已有汽轮机组的做功效率、减少资源消耗、增大经济效益,对经济性及安全性较差的老机组进行通流技术改造是主要的技术手段。

在汽轮机组的通流技术改造中,考虑到管道接口、改造经济成本及投资回报收益等问题,老机组的高中压外缸通常属于保留部套,而高中压内缸则属于改造部套。保留的外缸由于已服役几年、甚至更长时间,从而使得其进汽口处存在一定的变形,包括圆柱度、粗糙度等,这将会对安装此处的进汽插管的密封性造成很大影响,要知道,进汽插管是汽轮机高中压双层缸中应用很普遍性的进汽部分,其作用是既要保证内外缸之间的密封性、又要适应内外缸之间的胀差。由此可见,如何有效改进提升进汽插管密封结构,关系着老机组通流技术改造的成功与否,会对所改造汽轮机组的做功效率及机组热耗产生直接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汽轮机组通流部分、尤其是老机组通流技术改造的特殊性,提供一种密封性好、可靠性高的进汽插管。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进汽插管,包括汽管本体,所述汽管本体的外周套装有对应汽轮机外缸进汽口的接触型动密封组件,所述动密封组件上套装有环状的衬套。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衬套套装在动密封组件的上部。进一步的,所述衬套下方的部分动密封组件的外径与衬套的外径一致。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衬套的上端具有径向内折的内缘板。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衬套的外周开设有环空的预留配量。

所述动密封组件主要由轴向交错叠加的内密封环和外密封环组成,内、外密封环由汽管本体上所装配的挡圈、及挡圈上所装配的锁紧环轴向限位。

所述汽管本体的底端具有对应汽轮机内缸进汽口的法兰部,所述法兰部的圆周上设置有多个螺栓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 本发明通过在常规叠片式进汽插管的动密封组件上套装环状的衬套,从而使其在高中压双层缸上既能拥有可吸收各方向热胀差的特点,还能使其严格保证与外缸进汽口之间形成良好且可靠地密封性;将本发明应用于老机组通流技术改造时,能够以此充分考虑通流改造技术中,所保留旧外缸进汽口的变形和粗糙度差等因素对汽插管密封结构的高品质要求,确保使所应用的进汽插管能够有助于老机组通流技术改造的成功;

2. 本发明与外缸进汽口之间的密封通过衬套和部分动密封组件实现,从而使进汽插管在外缸进汽口上的装配实现“双保险”式密封,即只要有衬套或部分动密封组件与外缸进汽口之间形成良好地接触密封,便达到了进汽插管装配所要求的良好密封性的技术目的;

3. 本发明的衬套内缘板结构不仅能使其在动密封组件上形成可靠、稳定地限位装配,而且还能使其与动密封组件之间形成良好的配合密封;此外,衬套外周的预留配量结构能够极大的减小其与外缸进汽口之间的配合面,有利于降低进汽插管整体在外缸进汽口上的装配操作的技术难度,尤其是,当其应用于老机组通流技术改造时,还能有效匹配于旧外缸进汽口表面处理后的结构尺寸变化;

综上所述,本发明既能严格保证内外缸之间的密封性,还能适应内外缸之间的胀差,它除了可以专门应用于老机组的通流技术改造外,亦可以适应于新机组的通流技术,密封性好,可靠性高,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衬套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在汽轮机缸体上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代号含义:1—汽管本体;2—内密封环;3—衬套;4—锁紧环;5—挡圈;6—汽管穿孔;7—内缘板;8—预留配量;9—外密封环;10—法兰部。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发明为汽轮机组高中压双层缸用的进汽插管,其包括汽管本体1,该汽管本体1的底端具有直径较大的法兰部10,法兰部10的圆周上设置有多个螺栓孔,在法兰部10以上的汽管本体1的外周套装有接触型动密封组件;在应用中,动密封组件对应于汽轮机外缸的进汽口,以动密封组件在汽轮机外缸的进汽口上实现密封装配,法兰部10对应于汽轮机内缸的进汽口,以多根高强度螺栓的连接使其在汽轮机内缸的进汽口上实现密封固定。

密封组件主要由多个内密封环2(即相较紧靠汽管本体1的密封环)和多个外密封环9(即相较与汽管本体1具有较大套装间隙的密封环)组成,这些内密封环2和外密封环9以交错叠加的方式轴向套装在汽管本体1的外周上,下部的外密封环9的结构尺寸、尤其是径向结构尺寸较大,轴向交错叠加套装的内、外密封环由汽管本体1下部所装配的挡圈5、以及挡圈5上所装配的锁紧环4轴向限位,锁紧环4与挡圈5之间设有止动销。

衬套3为内径略大于动密封组件上部密封环外径的环状结构,且衬套3的轴向高度小于动密封组件的轴向高度。衬套3的上端内缘具有径向内折的内缘板7,该内缘板7上形成穿装汽管本体1的汽管穿孔6,内缘板7的内径等于或略大于汽管本体1的上部外径、但小于动密封组件上部第一个密封环的外径,衬套3的截面呈“倒L”形状。衬套3通过内缘板7轴向套装在汽管本体1的上部,即套装在汽管本体1外周的动密封组件的上部;衬套3下方的动密封组件裸露在衬套3之外,这些裸露在衬套3之外的部分动密封组件的外径与衬套3的外一致。前述衬套3的外周开设有环空的预留配量8。

以上具体技术方案仅用以说明本发明,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上述具体技术方案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发明依然可以对上述具体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