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式井下装载机尾气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46903阅读:575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属于工程机械领域中井下装载机的一种部件,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一体式井下装载机尾气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井下装载机行业内采用的尾气处理方法基本上都是水洗法,它的结构形式是,在装载机的后部左右两侧布置两个箱体总成,尾气处理箱总成和蓄水箱总成,两个箱体总成使用水管连接,尾气处理箱总成设有尾气导流管路、尾气处理装置和水位控制组件,发动机尾气由尾气导流管路引导至尾气处理装置,进行充分的过滤和洗涤,尾气中的碳烟、氮氧化合物等杂质溶解到水里,净化后的尾气从尾气处理总成排气管排出,有部分水会随着尾气排出,水位控制组件的作用是控制尾气处理装置的水位高度保持在理想高度,主要由浮球和进水开关组件组成,工作原理是利用浮球的浮力控制进水开关打开和关闭,进水开关打开,蓄水箱总成通过水管给尾气处理箱总成补水,进水开关关闭,蓄水箱总成则停止向尾气处理箱总成补水,装载机工作过程中,水位开关一直频繁的开启,适时弥补随尾气排出的水量。这种形式的结构优点是,蓄水箱总成的水可以及时补给尾气处理总成,尾气处理装置始终在理想的水位高度工作,发动机尾气的净化效果好,尾气处理效果持续性好,存在的缺陷是,1、水位控制组件设置在尾气处理箱总成,发动机尾气中的碳烟、氮氧化合物等杂质容易侵蚀浮球和进水开关;2、高速流动的发动机尾气会产生一定的冲击力,此冲击力通过水传递给水位控制组件,浮球始终在冲击力的作用下工作,容易引起疲劳损坏,浮球的使用寿命比较短;3、尾气处理箱和蓄水箱总成之间的水管,一般离地间隙都比较小,在装载机工作过程中很容易被刮伤;4、水位控制组件和尾气处理装置都设在尾气处理箱上,结构空间十分紧凑,维修比较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一体式井下装载机尾气处理系统,该系统采用一体式结构,布置合理,维修简便,解决了现行尾气处理装置水管容易刮伤及水位控制组件中浮球的使用寿命短的缺陷。所述的一体式井下装载机尾气处理系统,包括尾气处理腔和蓄水腔,所述尾气处理腔和蓄水腔之间设有缓冲腔,尾气处理腔顶部设有尾气导流管路,尾气处理腔后方设有排气尾管,尾气处理腔内下部设有尾气处理装置;蓄水腔上部设有加水座,蓄水腔下方设有水位控制组件室,水位控制组件室内设有浮子式水位控制组件。进一步的,所述水位控制组件包括依次相互连接的阀体、动杆、连杆、浮球杆和浮球,阀体固定在水位控制组件室上。进一步的,所述尾气导流管路包括依次相互连接的出烟管、波纹管和进烟管,进烟管固定在尾气处理腔的顶部。进一步的,所述蓄水腔前端设有水位标尺。进一步的,水位控制组件室上设有维修盖板。进一步的,所述尾气处理腔、缓冲腔和蓄水腔为一体式结构,通过整体焊接而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本实用新型采用一体式结构,无需使用水管及其组件连接,解决现行尾气处理装置水管容易刮伤的缺陷;2、水位控制组件设于蓄水腔下方,通过缓冲腔与尾气处理腔连通,水位控制组件远离发动机尾气,避开烟尘、碳化物等杂质,同时缓冲腔降低了发动机尾气传递到水位控制组件的冲击力,提高了水位控制组件的使用寿命;3、本实用新型布置合理,蓄水腔布置水位控制组件,尾气处理腔布置尾气处理装置,整体装配十分方便,结构空间显著改善,维修操作比较简单。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图3为图2的A—A向剖视图;图4为图2的B—B向剖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体式箱体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的C—C向剖视图;图7为尾气导流管路的主视图;图8为尾气导流管路的俯视图;图9为水位控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的D—D向剖视图。图中,1、蓄水腔;11、加水座;12、水位标尺;13、维修盖板;14、水位控制组件室;2、缓冲腔;3、尾气处理腔;31、排气尾管;32、尾气处理装置;4、尾气导流管路;41、出烟管;42、波纹管;43、进烟管;5、水位控制组件;51、阀体;52、动杆;53、连杆;54、浮球杆;55、浮球。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至图6所示,一体式井下装载机尾气处理系统,包括尾气处理腔3和蓄水腔1,所述尾气处理腔3和蓄水腔1之间设有缓冲腔2,尾气处理腔3顶部设有尾气导流管路4,尾气处理腔3后方设有排气尾管31,尾气处理腔3内下部设有尾气处理装置32,尾气导流管路4、尾气处理装置32和排气尾管31分别通过法兰盘安装到尾气处理腔3上;蓄水腔1上部设有加水座11,蓄水腔1外侧的下方设有水位控制组件室14,水位控制组件室14内设有浮子式水位控制组件5。如图9、图10所示,所述水位控制组件5包括阀体51、动杆52、连杆53、浮球杆54和浮球55,并依次通过连接螺栓固定连接,阀体51固定在水位控制组件室14上。如图7、图8所示,所述尾气导流管路4包括出烟管41、波纹管42和进烟管43,并依次通过连接螺栓固定连接,进烟管43固定在尾气处理腔3的顶部。如图1所示,所述蓄水腔1前端设有水位标尺12;水位控制组件室14上设有维修盖板13;所述尾气处理腔3、缓冲腔2和蓄水腔1为一体式箱体结构,通过整体焊接而成。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是:通过加水座11向蓄水腔1内加水,水经过阀体51的进水孔进入水位控制组件室14,进而进入到缓冲腔2中,由于缓冲腔2与尾气处理腔3连通,水最终进入尾气处理腔3和尾气处理装置32,发动机尾气由尾气导流管路4引导至尾气处理装置32中,经过充分洗涤和过滤后从排气尾管31排出。水位控制组件5的工作原理是:蓄水腔1加水过程中,浮球55随着水位控制组件室14的水位高度一起上升,带动连杆53围绕阀体51的安装中心逆时针旋转,从而推动动杆52沿着关闭阀体51的进水口方向行走,直至完全关闭阀体51的进水口,装载机工作一段时间后,尾气处理腔3内的水有部分消耗,水位控制组件室14的水位高度下降,浮球55随之下降,带动连杆53围绕阀体51的安装中心顺时针旋转,从而推动动杆52沿着打开阀体51的进水口方向行走,打开阀体51的进水口,给水位控制组件室14补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