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扭断螺帽型电热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71922阅读:654来源:国知局
防扭断螺帽型电热塞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热塞,具体涉及一种防扭断螺帽型电热塞。



背景技术:

电热塞应用于需要燃烧强烈热源的地方,还可以作为加热器在燃料电池中发挥作用,并从排气系统中除去燃烧剂。柴油发动机通常在低温时起动性能不好,因此要在燃烧室配置电热塞,以利用电流流过时产生的焦耳热来加热燃烧室,提高起动性能。目前,用于辅助柴油发动机机启动的电热塞头部为光滑柱状,预热塞线束接头为帽状并套在预热塞头部,安装的时候所占空间较大,而现代电控小排量柴油机由于体较小、附件众多,因此经常会导致预热塞外部空间布置不足。另外,在发动机装机完成后,需要在预热塞头部安装线束接头,传统预热塞的线束结构在安装时需要先把发动机本体上的零部件拆下,费时费力,特别是在总装车间生产线上装配时影响生产效率,是亟待解决的一项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专利号为CN201120321927.7(授权公告号为CN202284512U)的中国专利《一种柴油发动机预热塞及其线束安装结构》的预热塞包括钢套,钢套内设有电阻丝,电阻丝的两端分别与钢套及一个正极极柱连接,正极极柱安装于钢套顶端,正极极柱与钢套之间通过绝缘体隔离,正极极柱的顶端通过螺纹配合安装有压线螺母,该预热塞占用空间小,安装方便,但是在安装过程中,当扭矩过大时,容易使得电阻丝发生断裂,损坏产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安装过程中扭矩过大时,发热件不易扭断的电热塞。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防扭断螺帽型电热塞,包括壳体和发热件,所述壳体设有内孔,所述发热件从壳体的内孔穿过、并且两端露出于壳体外,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孔的顶端内设置有相对壳体在周向上静止的防旋转机构,并且所述防旋转机构固定地套设在所述发热件相应位置的外周。

再改进,防旋转机构包括端子和防转件,防转件的外周形成有第一防转齿,端子设置在发热件外周,防转件设置在端子外周,内孔周壁形成有与第一防转齿配合的第二防转齿。

进一步改进,端子由铜制成,端子的侧壁形成有径向内凹的凹槽,所述防转件由塑料制成、并与端子注塑成一体。

进一步改进,壳体的内孔沿周向设置有台阶面,所述防旋转机构轴向限位于所述台阶面上。

再改进,发热件的上端部与防旋转机构铆接固定。

进一步改进,发热件的下端部与壳体为过盈配合而相互固定在一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在壳体内孔的顶端内设置有相对壳体在周向上静止的防旋转机构,并且所述防旋转机构固定地套设在所述发热件相应位置的外周,这样在旋转螺母时,防旋转机构的存在会防止发热件与壳体发生相对运动,从而避免了发热件发生扭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去掉螺母)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和2所示的防扭断螺帽型电热塞,包括壳体1、发热件2以及螺母4,壳体1设有内孔12,发热件2从壳体1内孔12穿过,并且两端露出于壳体1外,内孔12的顶端内设置有相对壳体1在周向上静止的防旋转机构3,并且该防旋转机构3固定地套设在发热件2相应位置的外周。发热件2的上端部铆接固定在防旋转机构3上,壳体1的内孔沿周向设置有台阶面11,防旋转机构3轴向限位于台阶面11上。

本实施例中,防旋转机构3包括端子31和防转件32,防转件32的外周形成有第一防转齿321,端子31设置在发热件2外周,防转件32设置在端子31外周,端子31的侧壁形成有径向内凹的凹槽311,防止端子与防转件产生相对位移,内孔12周壁形成有与第一防转齿321配合的第二防转齿13,从而使得防旋转机构相对壳体静止。

制备端子31与防转齿32的材料有多种,本实施例中优选为端子31由铜制成的,防转齿32为塑料制成,且防转齿32与端子31的注塑成一体,这样使得旋转螺母时,受力面只存在于防旋转机构和壳体之间,从而避免发热件内部的杆件发生扭断。

发热件2的上端部与防旋转机构3铆接固定,发热件2的下端部与壳体1为过盈配合而相互固定在一起,这样既避免了在旋转螺母时使发热件松动,又节省加工工时和零件的成本,结构简单化,并且装配容易。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