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海浪发电的发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32023阅读:919来源:国知局
利用海浪发电的发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洋发电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利用海浪发电的发电装置。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利用海洋资源发电的发电装置通常是利用潮汐发电,潮汐发电会受到时间的限制,资源的利用率会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利用海浪发电的发电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利用海浪发电的发电装置,所述发电装置包括导向装置、浮力组件、传送单元以及发电机;

所述浮力组件与所述导向装置对应配合,并能随海浪的起伏沿所述导向装置上下移动;

所述传送单元分别与所述浮力组件和所述发电机对应配合,将所述浮力组件向上和/或向下移动时的动能传递给所述发电机,带动所述发电机运转发电。

优选地,所述导向装置包括为所述浮力组件的上下移动进行导向的导向柱,所述浮力组件上设有套设到所述导向柱上的导向孔,让所述浮力组件能上下移动。

优选地,所述导向柱内设有容置所述传送单元的传动腔;

所述传送单元包括上下间隔设置在所述传动腔内的第一转动组件、第二转动组件,以及绕设连接在所述第一转动组件、第二转动组件之间的传送带;

所述浮力组件上下移动时,带动所述传送带移动以带动所述第一转动组件、第二转动组件转动;

所述第一转动组件、第二转动组件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发电机对应连接,带动所述发电机运转发电。

优选地,所述浮力组件包括分别套设在所述导向柱外的浮力件和外磁环,所述浮力件与所述外磁环连接,所述外磁环的内圈与所述导向柱的外侧面邻近设置;

所述传送单元还包括可上下移动地设置在所述传动腔内的内磁环;

所述内磁环与所述传送带连接,并与所述外磁环对应吸附,随所述浮力组件上下移动;

所述内磁环带动所述传送带移动,以带动所述第一转动组件、第二转动组件转动。

优选地,所述第一转动组件包括转动轴、以及并排设置在所述转动轴上的两个驱动链轮,所述转动轴与所述发电机的输入轴对应连接,每一所述驱动链轮与所述转动轴之间设有单向轴承,且两个所述驱动链轮对应的单向轴承限制转动的方向相反;

所述第二转动组件包括并排设置的两个导向链轮,随所述传送带的移动而转动。

优选地,所述浮力件为实心结构;或,所述浮力件内设有容置液体或重力块的容腔。

优选地,所述导向柱为管体结构,所述内磁环的外圈与所述导向柱的内壁面邻近设置。

优选地,所述传送单元与所述发电机之间还设有调整向所述发电机传送的速度的增速箱。

优选地,所述浮力组件随海浪起伏的上下区间在所述第一转动组件、第二转动组件之间。

优选地,所述浮力组件的密度大于海水的密度。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利用海浪发电的发电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浮力件在海浪的冲击下会随海浪沿导向装置向上移动,在海浪退去后,浮力件会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沿导向装置向下落,传送单元将浮力件向上、向下运动时的动能传递给发电机,带动发电机运转发电,充分利用了海浪的能量资源无穷无尽的获取电能,不会受天气、潮汐等自然环境条件的影响。

另外,发电机在浮力件向上移动时或向下移动时都能产生电能。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利用海浪发电的发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传送单元的传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的利用海浪发电的发电装置包括导向装置1、浮力组件2、传送单元3以及发电机4。进一步地,浮力组件2 与导向装置1对应配合,并能随海浪的起伏沿导向装置1上下移动;传送单元 3分别与浮力组件2和发电机4对应配合,将浮力组件2向上、向下移动时的动能传递给发电机4,带动发电机4运转发电。

浮力组件2在海浪的冲击下会随海浪沿导向装置1向上移动,在海浪退去后,浮力组件2会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沿导向装置1向下落,传送单元3将浮力组件2向上、向下运动时的动能传递给发电机4,带动发电机4运转发电,充分利用了海浪的能量资源无穷无尽的获取电能,不会受天气、潮汐等自然环境条件的影响。

发电机4在浮力组件2向上移动时或向下移动时都能产生电能,在其他实施例中,发电机4也可只在浮力组件2向上移动时或向下移动时产生电能。

优选地,浮力组件2的密度大于海水的密度,在受海浪冲击时尽量大的吸收冲击力,将冲击力转化为浮力组件2的势能,让浮力组件2高度提升,并在上下移动时转化为电能。浮力组件2的密度若太小,受海浪冲击时位置会不太稳定,容易漂移,造成能力损耗。

浮力组件2的重量可根据发电量需求设置,浮力组件2的重量越大,在上下移动过程中输出的能量也越大,发电量也可对应增加。

导向装置1包括为浮力组件2的上下移动进行导向的导向柱11,在使用时,导向柱11立设在海水中,通过其他的支架12等结构将其固定,防止受海浪影响晃动。

进一步地,浮力组件2上设有套设到导向柱11上的导向孔,让浮力件2 能上下移动。在浮力组件2下侧受海浪冲击后沿导向柱11向上移动,导向孔套设在导向柱11上,能增加浮力组件2位置的稳定性,让浮力组件2在竖直方向定向移动,提升能量的利用效率。

结合图2所示,导向柱11内设有容置传送单元3的传动腔13,传送单元 3包括上下间隔设置在传动腔13内的第一转动组件31、第二转动组件32,以及绕设连接在第一转动组件31、第二转动组件32之间的传送带33。

浮力组件2上下移动时,带动传送带33移动以带动第一转动组件31、第二转动组件32转动。第一转动组件31、第二转动组件32中的至少一个与发电机4对应连接,带动发电机4运转发电。

优选地,浮力组件2包括分别套设在导向柱11外的浮力件21和外磁环 22,浮力件21与外磁环22连接。外磁环22的内圈形成导向孔,与导向柱11 的外侧面邻近设置。

进一步地,传送单元3还包括可上下移动地设置在传动腔13内的内磁环 34,内磁环34与传送带33连接,并与外磁环22对应吸附,随浮力组件2上下移动。

在浮力组件2上下移动时,外磁环22吸附内磁环34,内磁环34带动传送带33移动,以带动第一转动组件31、第二转动组件32转动。

优选地,导向柱11为管体结构,管体内部形成传动腔13,内磁环34的外圈与导向柱11的内壁面邻近设置。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在导向柱11上开设导槽,让浮力组件2与传送单元3之间直接连接。

通常,浮力件21可为实心结构,此时重量不可调整。在其他实施例中,浮力件21内也可设有容置液体或其他重力块的容腔,可根据不同海域海浪的大小,在内部加入不同重量的液体或重力块,调整浮力件21的重量,让海浪能正常的将浮力件21冲起发电。同时,浮力件21内设置容腔,相同重量的浮力件21的体积也会增加,可增加海浪冲击时的面积,获取更多的能量。

导向柱11的断面和导向孔的断面外形对应,且均为非圆形,让浮力组件 2更容易周向定位,防止浮力组件2在上下移动时发生转动,造成能量损耗。在其他实施例中,导向柱11的断面和导向孔的断面均为圆形,由其他牵引装置防止浮力组件2在周向上大幅转动。

对应地,在其他实施例中,浮力组件2也可无特定的移动轨迹,通过缆索等连接牵引,在受海浪冲击后被冲起,在海浪退去后,再往下落下。

第一转动组件31包括转动轴311、以及并排设置在转动轴311上的两个驱动链轮312,转动轴311与发电机4的输入轴对应连接。每一驱动链轮312 与转动轴311之间设有单向轴承,且两个驱动链轮312对应的单向轴承限制转动的方向相反,在浮力组件2上下移动带动传送带33不管是正向还是反向时,都带动转动轴311向同一方向转动,让发电机4持续稳定的运转发电。

第二转动组件32包括并排设置的两个导向链轮321,随传送带33的移动而转动,为传送带33的移动进行导向。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转动组件32 也可与发电机4的输入轴连接,在第二转动组件32转动时带动发电机4发电。进一步地,传送带33上设有卡合结构与驱动链轮312、导向链轮321啮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传送单元3与发电机4之间还设有调整向发电机4传送的速度的增速箱,增速箱提升第一转动组件31、第二转动组件32输出后的转速,让发电机4获得相应的转速进行发电。

优选地,为了避免浮力组件2在最高位或最低位时受到第一转动组件31、第二转动组件32位置的限制,可以让第一转动组件31、第二转动组件32的上下位置分别位于海浪最高时的水面以上和海浪退去时的水面以下,让浮力组件2随海浪起伏的上下区间在第一转动组件31、第二转动组件32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发电机4位于导向装置1的上端,让发电机4不会受到海水的侵蚀,也便于维护和电力输送。

在其他实施例中,发电机4也可设置在导向柱11的内部,或位于其他位置,能让传送单元3将动能传递到发电机4即可。

可以理解地,上述各技术特征可以任意组合使用而不受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