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用低速柴油机活塞的冷却油回油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57055发布日期:2018-08-24 20:47阅读:61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船用柴油机的冷却结构,具体涉及一种船用低速柴油机活塞的冷却油回油结构,属于柴油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活塞是一个圆柱形零件,安装于气缸套中,一般船用低速柴油机的活塞通过活塞杆与十字头滑块连接。活塞是柴油机里工况最恶劣、相对运动发生最频繁的部件之一,活塞的活塞环及活塞裙部与气缸套之间发生的滑动摩擦以及燃油的燃烧均会产生大量的热量。

现有活塞的冷却都是通过滑油来进行的,位于柴油机上部滑油总管的滑油通过伸缩套管进入十字头滑块,滑油经十字头滑块内的油路流入活塞杆内,滑油在压力作用下沿活塞杆流入活塞以冷却活塞,冷却活塞后的滑油再经活塞杆流回十字头销中,十字头销内的冷却油经回油羊角流入回油管中,最后回油管内的滑油流入油底壳中。现有活塞的冷却油回油结构请参阅图1及图2:在回油管1末端安装有一个方形的检测盒10,检测盒10 的侧面安装有两个传感器,一个是流量传感器12,另一个为温度传感器 13,两个传感器都通过电缆与机架外部的仪表和控制器相连。检测盒10 底部安装有一根下回油管11,滑油沿着下回油管11流入油底壳中。在下回油管11的末端对应机架处设置有检视窗,供操作人员观察回油情况。

现有的活塞的冷却油回油结构存在有不足之处:由于检测盒10安装在垂直的回油管1的末端,当十字头销处于最高处的时候,滑油由于重力原因会对检测盒10中的流量传感器12和温度传感器13造成冲击,有可能导致传感器损坏;此外检测盒10内的滑油是通过下回油管11泄放的,当滑油流量增大时,滑油有可能从检测盒10中溢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船用低速柴油机活塞的冷却油回油结构,改进原有回油结构形式,在完成测量活塞冷却油的温度和流量的同时,避免滑油流动冲击对传感器的影响,在滑油流量增大的情况下减少冷却油溢出的情况,使测量更加准确,无论是现场还是远程都能实时了解回油温度以及回油情况。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船用低速柴油机活塞的冷却油回油结构,设置于所述船用低速柴油机的机架上,该机架包括前侧的前板和沿前后方向且与该前板连接的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油回油结构包括回油管、导油盒、弯管、U形槽钢、检测槽和传感器;其中,回油管垂直地布置在所述肋板的一侧面上,导油盒连接于该回油管的下端,弯管设置于所述肋板的另一侧面上且上端通过该肋板上的通孔与所述导油盒的内腔连通,U形槽钢倾斜地设置于与所述弯管同一侧的肋板上,该U形槽钢的高端承接于所述弯管的下端之下,低端与所述机架的前板之间留有容许冷却油下泄的缝隙,检测槽连接于U 形槽钢的下部且与该U形槽钢连通,该检测槽的下部设有出油孔,传感器设置于检测槽的侧部且用于检测冷却油的温度和流量。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油流入所述检测槽的速度高于冷却油流出该检测槽的速度。

进一步地,所述的U形槽钢的低端设置有用于提高该U形槽钢内冷却油的液面的挡板。

进一步地,在相应于所述U形槽钢低端的所述机架的前板上安装有温度表,该温度表的检测端深入所述U形槽钢内的冷却油中。

进一步地,在对应于所述机架的U形槽钢低端处安装有供操作人员检查冷却油回油情况的检视窗。

进一步地,所述的U形槽钢设置于两肋板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将设置于U形槽钢之下的检测槽替代原有的直接设于垂直的回油管下部的检测盒,倾斜的U形槽钢减缓了冷却油下流的速度,避免了对传感器的直接冲击,减少了传感器的损坏。

2)同时通过U形钢槽低端与机架之间的缝隙和检测槽底部的出油孔泄出滑油并流入油底壳,减少了冷却油溢出的情况。

3)同时通过检视窗和检测槽上的传感器来监测槽内冷却油的温度、流量及冷却油回油的情况,实现了现场和远程的监测。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活塞冷却油回油结构的简图。

图2是现有回油结构中冷却油的回油流动状态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内部滑油流动的状态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活塞冷却油回油流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船用低速柴油机活塞的冷却油回油结构作进一步的详细阐述,但不应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请参阅图3所示船用低速柴油机活塞的冷却油回油结构,该冷却油回油结构设置于所述船用低速柴油机的机架上,该机架包括前侧的前板B和沿前后方向且与该前板B连接的肋板A;所述冷却油回油结构包括回油管 1、导油盒2、弯管3、U形槽钢4、检测槽5和传感器7。

所述回油管1垂直地布置在所述肋板A的一侧面上;所述导油盒2连接于该回油管1的下端;所述弯管3设置于所述肋板A的另一侧面上,并且弯管3的上端通过该肋板A上的通孔与所述导油盒2的内腔连通;所述 U形槽钢4倾斜地设置于与所述弯管3同一侧的肋板A上且位于两肋板之间,请参阅图5,该U形槽钢4的高端承接于所述弯管3的下端之下,所述U形槽钢4的低端设置有挡板6,该挡板6用于提高该U形槽钢4内冷却油的液面,所述U形槽钢4的低端与所述机架的前板B之间留有容许冷却油下泄的缝隙42;所述检测槽5连接于该U形槽钢4的下部,该U形槽钢4的槽底设有一连通孔41,该检测槽5通过该连通孔41与所述U形槽钢4连通,所述检测槽5的下部设有出油孔51;冷却油流入所述检测槽 5的速度高于冷却油流出该检测槽5的速度;所述传感器7设置于所述检测槽5的侧部,并且用于检测该检测槽5内冷却油的温度和流量。

在相应于所述U形槽钢4低端的所述机架的前板B上安装有温度表8,该温度表8的检测端深入所述U形槽钢4内的冷却油中。

在对应于所述机架的U形槽钢4低端处安装有供操作人员检查冷却油回油情况的检视窗9。

冷却油在所述回油结构中的流动状态见图4,十字头回油羊角中的滑油通过竖直的回油管1流入其底部具有储油和导流功能的导油盒2,通过肋板A上的通孔与弯管3将滑油导入两块肋板A之间的U形槽钢4内。滑油在U形槽钢4内流动时,部分滑油会通过连通孔41流入检测槽5,并从底部的出油孔51流出。由于滑油流出的速度比流入检测槽5的速度慢,因此冷却油会积蓄在检测槽5内并充满检测槽5,于是传感器7能够持续测量检测槽5内滑油的温度和流量情况。其余的滑油将顺着倾斜的U形槽钢4继续向下流动,末端的挡板6会阻止滑油并将U形槽钢4内的液位提高,这样便于安装于机架前板A上的温度表8测量滑油的温度情况。当滑油液位继续升高超过挡板6上沿后,滑油越过挡板6继续沿U形槽钢4流动,最后通过U形槽钢4与机架前板A之间的缝隙42流入油底壳。安装于U形槽钢4末端对应机架上的检视窗9可以供操作人员检查活塞冷却油回油的情况。

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最佳的实例,并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还应包括其它的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是显而易见的变换和替代。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