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36699发布日期:2019-01-16 07:05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引擎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引擎装置,特别涉及将引擎产生的窜缸混合气排向大气或者回流至进气系统的pcv(positivecrankcaseventilation:曲轴箱强制通风)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以来,将从气缸和活塞的间隙漏出到曲轴箱内的窜缸混合气排向大气或者回流至进气系统的pcv装置已被实用化。

在寒冷地区等低温环境下,窜缸混合气配管被外部空气冷却后,窜缸混合气中所含的水分冻结而变成冰块,冲撞涡轮增压器等,从而有的情况下使零部件等损坏。此外,若因冻结而造成窜缸混合气配管堵塞,则可能曲轴箱内压力上升而会发生机油泄漏等故障,有必要有效地抑制窜缸混合气的冻结。

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通过使引擎冷却水在覆盖窜缸混合气配管的保温管中流通以进行热交换,从而实现防止窜缸混合气冻结的技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07-166835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另外,随着车辆行驶,行驶风会从前方灌入发动机舱内。因此,引擎的前面和侧面暴露在行驶风中而容易温度下降,若在这样的场所配置窜缸混合气配管或机油分离器,则仅通过与引擎冷却水进行热交换可能无法充分地防止窜缸混合气的冻结。

本公开的技术的目的在于有效地抑制因行驶风影响而造成的窜缸混合气温度下降。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技术手段]

本公开的技术的特征在于,包括:窜缸混合气配管,其使引擎产生的窜缸混合气流通;再循环废气配管,其连接上述引擎的排气系统与进气系统并使再循环废气流通;以及第1冷却器,其被插入上述再循环废气配管上,并且被设置在上述引擎的车体后方侧部,冷却再循环废气,上述窜缸混合气配管的至少一部分与上述第1冷却器邻接地配置。

此外,也可以是,进一步包括被插入上述窜缸混合气配管上并从窜缸混合气中分离机油的机油分离器,该机油分离器与上述第1冷却器邻接地配置。

另外,也可以是,进一步包括第2冷却器,该第2冷却器被插入比上述第1冷却器靠下游侧的上述再循环废气配管上,并且被在上述第1冷却器的上方隔开预定间隔地相对配置,冷却再循环废气,上述机油分离器配置在上述第1冷却器和上述第2冷却器之间。

此外,也可以是,上述机油分离器经由支架而被固定在上述第1冷却器或者上述第2冷却器中的至少一者上。

此外,也可以是,上述支架的一端侧被固定在上述第1冷却器或者上述第2冷却器中的至少一者的外壳上。

此外,也可以是,上述第1冷却器和上述第2冷却器沿车体宽度方向延伸设置在上述引擎的车体后方侧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的技术,能够有效地抑制因行驶风影响而造成的窜缸混合气温度下降。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从车体后方观察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的引擎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的引擎装置的示意性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其它实施方式的引擎装置的示意性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从车体后方观察其它实施方式的引擎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引擎装置进行说明。对相同的部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它们的名称和功能也相同。因此,对其不做重复的详细说明。

图1是从车体后方观察本实施方式的柴油引擎(以下,简称为引擎)10的示意图。在气缸体11的上部设置有气缸盖12,在气缸盖12的上部设置有气缸盖罩13。在气缸体11中设置有容纳曲轴14的曲轴箱部11a,在曲轴14的后端部设置有飞轮15。此外,在气缸体11的下部设置有储存机油的油盘16。

在气缸盖12的侧部设置有进气歧管17a及排气歧管18a。在进气歧管17a上连接有将新鲜空气导入到燃烧室内的进气管17,在排气歧管18a上连接有将排气从燃烧室内导出的排气管18。

排气再循环(egr)装置20包括:egr配管21,其将排气管18和进气管17连接而使egr气体流通;前级egr冷却器22,其被插入egr配管21上并冷却egr气体;后级egr冷却器23,其被插入egr配管21的比前级egr冷却器22靠下游侧的位置并冷却egr气体;以及egr阀24,其能够调整egr气体量。

pcv装置30包括:机油分离器31,其从窜缸混合气中分离机油;第1窜缸混合气配管32,其连接气缸盖13的窜缸混合气出口部与机油分离器31的窜缸混合气入口部;第2窜缸混合气配管33,其一端侧与机油分离器31的窜缸混合气出口部相连并将窜缸混合气排向大气(或者回流至进气管17);以及回流配管34,其连接机油分离器31的机油出口部与气缸体11的机油入口部并将被机油分离器31分离后的机油返回至油盘16。

下面,根据附图2,对本实施方式的erg装置20及pcv装置30的配置关系进行详细说明。

如附图2所示,前级egr冷却器22被以容纳未图示的管的方筒状的外壳22a的筒轴方向成为大致车体宽度方向的方式配置在引擎10的车体后方侧部(例如,气缸体11或者气缸盖12的背面)。后级egr冷却器23被以容纳未图示的管的方筒状的外壳23a的筒轴方向成为大致车体宽度方向的方式与前级egr冷却器22隔开预定间隔地配置在引擎10的位于比前级egr冷却器22靠上方的位置的车体后方侧部(例如,气缸盖12或者气缸盖罩13的背面)。

即,前级egr冷却器22和后级egr冷却器23被以前级egr冷却器22的外壳22a的上表面与后级egr冷却器23的外壳23a的下表面相互隔开间隔地相对的方式沿车体宽度方向并排配置在引擎10的车体后方侧部。

机油分离器31在前级egr冷却器22与后级egr冷却器23之间,与各外壳22a、23a邻接配置。更详细地说,在前级egr冷却器的外壳22a上设置有将金属材料等传热性材料弯曲成大致l字形而形成的第1支架40。机油分离器31通过未图示的螺栓等被固定在第1支架40上。

即,通过将机油分离器31配置在被前级egr冷却器22和后级egr冷却器23包围的引擎10的车体后侧部,从而能够有效地防止机油分离器31直接曝露在灌入发动机舱内的行驶风中。此外,通过将第1支架40设置在会变成高温的前级egr冷却器22的外壳22a上,并且将机油分离器31固定在第1支架40上,从而能够利用从外壳22a经由第1支架40传导的热量来实现机油分离器31的保温。

第1窜缸混合气配管32和第2窜缸混合气配管33的与机油分离器31的连接端侧被配置在前级egr冷却器22和后级egr冷却器23之间。另外,第1窜缸混合气配管32和第2窜缸混合气配管33经由第2支架41而被固定在连接前级egr冷却器22和后级egr冷却器23的egr配管21上。

即,通过将第1窜缸混合气配管32和第2窜缸混合气配管33的一部分配置在被前级egr冷却器22和后级egr冷却器23包围的引擎10的车体后侧部,从而能够有效地防止这些配管32、33直接曝露在灌入发动机舱内的行驶风中。此外,通过将第2支架41设置在会变成高温的egr配管21上,并且将第1窜缸混合气配管32和第2窜缸混合气配管33固定在第2支架41上,从而能够利用从egr配管21经由第2支架41传导的热量来实现这些配管32、33的保温。

如上述详细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将机油分离器31配置在被前级egr冷却器22和后级egr冷却器23包围的引擎10的车体后侧部,从而能够有效地防止灌入发动机舱内的行驶风直接吹到机油分离器31上,能够抑制机油分离器31的温度下降。

此外,通过将第1窜缸混合气配管32和第2窜缸混合气配管33的一部分配置在被前级egr冷却器22和后级egr冷却器23包围的引擎10的车体后侧部,从而能够有效地防止在这些配管32、33内流动的窜缸混合气受行驶风的影响而被冷却。

此外,通过将机油分离器31固定在被设置在前级egr冷却器22的外壳22a上的第1支架40上,从而热量被从外壳22a经由第1支架40而传导给机油分离器31,能够有效地实现机油分离器31的保温。

另外,通过将第1窜缸混合气配管32和第2窜缸混合气配管33固定在被设置在egr配管21上的第2支架41上,从而热量被从egr配管21经由第2支架41而传导给这些配管32、33,能够有效地实现这些配管32、33的保温。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被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适当地变形而实施。

例如,如附图3所示,也可以将机油分离器31经由大致u字形的第3支架42固定在前级egr冷却器22的外壳22a和后级egr冷却器23的外壳23a这两者上。在这种情况下,热量被从各外壳22a、23a经由第3支架42传导到机油分离器31,能够更有效地实现机油分离器31的保温。

此外,egr装置20的egr冷却器并不限定为多级,如附图4所示,也可以包括一级的egr冷却器25。在这种情况下,将机油分离器31邻接配置在egr冷却器25下方即可。

此外,引擎10不限定于柴油引擎,也能够广泛适用在汽油引擎等其它引擎上。

本申请,以2016年6月3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6-111741)为基础,将其内容作为参考引用至此。

[工业可利用性]

根据本公开的技术,在能够有效地抑制因行驶风影响而造成的窜缸混合气的温度下降这一点是有用的。

[附图标记说明]

10引擎

11气缸体

12气缸盖

13汽缸盖罩

14曲轴

15飞轮

16油盘

17进气管

18排气管

20egr装置

21egr配管

22前级egr冷却器

23后级egr冷却器

30pcv装置

31机油分离器

32第1窜缸混合气配管

33第2窜缸混合气配管

40第1支架

41第2支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