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过中间冷却实现热力循环装置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469467发布日期:2019-01-02 22:58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一种通过中间冷却实现热力循环装置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热力循环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通过中间冷却实现热力循环装置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热力循环中需要进行中间冷却,从而提高涡轮的工作效率,在此过程中需要使用气体控制器,提高控制的准确性以及便捷性,传统的机械控制器操作步骤繁琐,机构复杂,导致整体机体体积庞大,而且控制灵活性差,大大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中间冷却实现热力循环装置的方法,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通过中间冷却实现热力循环的装置,包括热力循环机构以及固设在所述热力循环机构左侧端面上的控制机体,所述控制机体内设有冷源腔,所述冷源腔右侧的所述控制机体内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内滑动配合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空腔与所述冷源腔之间相连通设有第一连通孔,所述第一空腔的底部端壁内设有与所述热力循环机构相连通设有的第二连通孔,位于所述冷源腔下侧的所述控制机体内设有向右侧延伸设置的第一滑腔,所述第一滑腔的右侧末端与所述第一空腔相连通设置,所述第一滑腔内滑动配合连接有向右侧延伸设置的第一齿条,所述第一齿条的右侧末端伸入所述第一空腔内且与所述第一滑块的左侧端面固定配合连接,所述第一滑腔下侧的所述控制机体内设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左侧的所述控制机体内设有上下延伸设置的第二滑腔,所述第二滑腔左侧的所述控制机体内设有第三空腔,所述第三空腔上侧的所述控制机体内设有第三滑腔,所述第三滑腔上侧的所述控制机体内设有右侧端与所述第一空腔顶部段相对设置的第四空腔,所述第四空腔与所述第一空腔之间转动配合连接有左右延伸设置的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的左侧末端固设有伸入所述第四空腔内的第一锥轮,所述第一螺杆的右侧末端伸入所述第一空腔内且与所述第一滑块的左侧端面螺纹配合连接,所述第四空腔与所述第三滑腔之间固设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顶部末端动力连接有伸入所述第四空腔内且与所述第一锥轮动力配合连接的第二锥轮,所述第三空腔的右侧端壁内设有向右侧延伸设置的第三连通孔,所述第三连通孔的右侧延伸末端贯穿所述第二滑腔后与所述热力循环机构相连通,所述第三滑腔内滑动配合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的顶部端面内螺纹配合连接有向上延伸设置的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螺杆的顶部末端与所述第一电机的底部末端动力配合连接,所述第二滑块的底部端面内固设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底部末端动力连接有伸出所述第二滑块的底部端面外的花键轴,所述第三空腔内设有圆柱形转筒,所述圆柱形转筒底部端面内设有开口向下且与所述第三空腔相连通设置的通开槽,所述第三滑腔与所述第三空腔之间转动配合连接有内花键套筒,所述内花键套筒的底部末端伸入所述第三空腔内且与所述圆柱形转筒的顶部端面固定配合连接,所述第二空腔内设有联动驱动机构。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位于所述第一齿条上侧的所述第一滑块的左侧端面内设有与所述第一连通孔相对设置的第四连通孔,所述第一滑块的底部端面内设有顶部末端与所述第四连通孔右侧末端相连通设置的第五连通孔。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圆柱形转筒左右两侧端壁上分别设有第一贯通口和第二贯通口,所述第一贯通口的口径大于所述第二贯通口的口径,所述第一贯通口的口径与所述第三连通孔的孔径相等。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联动驱动机构包括转动配合连接设置在所述第一滑腔与所述第二空腔之间的第一转轴以及转动配合连接设置在所述第二滑腔与所述第二空腔之间的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顶部末端固设有伸入所述第一滑腔内且与所述第一齿条动力配合连接的第一齿轮,所述第一转轴的底部末端固设有伸入所述第二空腔内的第三锥轮,所述第二滑腔内滑动配合连接有滑动板,所述滑动板内设有通开槽,所述滑动板顶部固设有第二齿条,所述第二转轴的左侧末端固设有伸入所述第二滑腔内且与所述第二齿条动力配合连接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二转轴的右侧末端固设有伸入所述第二空腔内且与所述第三锥轮动力配合连接的第四锥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圆柱形转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控制机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2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图1-2,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种通过中间冷却实现热力循环的装置,包括热力循环机构7以及固设在所述热力循环机构7左侧端面上的控制机体6,所述控制机体6内设有冷源腔62,所述冷源腔62右侧的所述控制机体6内设有第一空腔61,所述第一空腔61内滑动配合连接有第一滑块611,所述第一空腔61与所述冷源腔62之间相连通设有第一连通孔621,所述第一空腔61的底部端壁内设有与所述热力循环机构7相连通设有的第二连通孔615,位于所述冷源腔62下侧的所述控制机体6内设有向右侧延伸设置的第一滑腔68,所述第一滑腔68的右侧末端与所述第一空腔61相连通设置,所述第一滑腔68内滑动配合连接有向右侧延伸设置的第一齿条614,所述第一齿条614的右侧末端伸入所述第一空腔61内且与所述第一滑块611的左侧端面固定配合连接,所述第一滑腔68下侧的所述控制机体6内设有第二空腔66,所述第二空腔66左侧的所述控制机体6内设有上下延伸设置的第二滑腔67,所述第二滑腔67左侧的所述控制机体6内设有第三空腔65,所述第三空腔65上侧的所述控制机体6内设有第三滑腔64,所述第三滑腔64上侧的所述控制机体6内设有右侧端与所述第一空腔61顶部段相对设置的第四空腔63,所述第四空腔63与所述第一空腔61之间转动配合连接有左右延伸设置的第一螺杆612,所述第一螺杆612的左侧末端固设有伸入所述第四空腔63内的第一锥轮613,所述第一螺杆612的右侧末端伸入所述第一空腔61内且与所述第一滑块611的左侧端面螺纹配合连接,所述第四空腔63与所述第三滑腔64之间固设有第一电机631,所述第一电机631的顶部末端动力连接有伸入所述第四空腔63内且与所述第一锥轮613动力配合连接的第二锥轮632,所述第三空腔65的右侧端壁内设有向右侧延伸设置的第三连通孔656,所述第三连通孔656的右侧延伸末端贯穿所述第二滑腔67后与所述热力循环机构7相连通,所述第三滑腔64内滑动配合连接有第二滑块641,所述第二滑块641的顶部端面内螺纹配合连接有向上延伸设置的第二螺杆642,所述第二螺杆642的顶部末端与所述第一电机631的底部末端动力配合连接,所述第二滑块641的底部端面内固设有第二电机643,所述第二电机643的底部末端动力连接有伸出所述第二滑块641的底部端面外的花键轴644,所述第三空腔65内设有圆柱形转筒652,所述圆柱形转筒652底部端面内设有开口向下且与所述第三空腔65相连通设置的通开槽654,所述第三滑腔64与所述第三空腔65之间转动配合连接有内花键套筒651,所述内花键套筒651的底部末端伸入所述第三空腔65内且与所述圆柱形转筒652的顶部端面固定配合连接,所述第二空腔66内设有联动驱动机构。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位于所述第一齿条614上侧的所述第一滑块611的左侧端面内设有与所述第一连通孔621相对设置的第四连通孔616,所述第一滑块611的底部端面内设有顶部末端与所述第四连通孔616右侧末端相连通设置的第五连通孔617,从而实现自动控制冷却介子的连通工作。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所述圆柱形转筒652左右两侧端壁上分别设有第一贯通口653和第二贯通口655,所述第一贯通口653的口径大于所述第二贯通口655的口径,所述第一贯通口655的口径与所述第三连通孔656的孔径相等,从而实现自动控制热量供应的大小调节工作。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所述联动驱动机构包括转动配合连接设置在所述第一滑腔68与所述第二空腔66之间的第一转轴681以及转动配合连接设置在所述第二滑腔67与所述第二空腔66之间的第二转轴661,所述第一转轴681的顶部末端固设有伸入所述第一滑腔68内且与所述第一齿条614动力配合连接的第一齿轮682,所述第一转轴681的底部末端固设有伸入所述第二空腔66内的第三锥轮662,所述第二滑腔67内滑动配合连接有滑动板671,所述滑动板671内设有通开槽672,所述滑动板671顶部固设有第二齿条673,所述第二转轴661的左侧末端固设有伸入所述第二滑腔67内且与所述第二齿条673动力配合连接的第二齿轮664,所述第二转轴661的右侧末端固设有伸入所述第二空腔66内且与所述第三锥轮662动力配合连接的第四锥轮663,从而实现第一滑块611的左右移动控制滑动板671的上下滑动工作,进而实现通开槽672与第三连通孔656的开闭工作。

初始状态时,第一滑块611位于第一空腔61内的最右侧位置,此时,使第一锥轮613最大程度远离第二连通孔615,同时,使第一滑块611带动第一齿条614最大程度伸入第一空腔61内,此时,使滑动板671位于第二滑腔67内的最底部位置,同时,使通开槽672最大程度远离第三连通孔656,此时,第二滑块641位于第三滑腔64内的最顶部位置,同时,使花键轴64最大程度远离内花键套筒651;当需要使用时,通过第一电机631带动第二锥轮632和第二螺杆642转动,由第二锥轮632带动第一螺杆612转动,进而由第一螺杆612带动第一滑块611滑动至第一空腔61内的最左侧位置,此时,使第四连通孔616的左侧末端与第一连通孔621的右侧末端相对接,同时,使第五连通孔617的底部末端与第二连通孔615的顶部末端相对接,此时,使第一滑块611带动第一齿条614完全伸入第一滑腔68内,同时,由第一齿条614带动第二齿轮664转动,由第二齿轮664带动第二齿条673滑动至第二滑腔67内的最顶部位置,此时,使通开槽672与第三连通孔656完全相重合,同时,由于第二螺杆642的转动带动第二滑块641滑动至第三滑腔64内的最底部位置,此时,使花键轴644完全伸入内花键套筒651内且与内花键套筒651动力配合连接,进而实现冷源腔62与第二连通孔615的连通工作,然后通过第二电机643带动花键轴644以及内花键套筒651转动,由内花键套筒651带动圆柱形转筒652转动工作,当第一贯通口653与第三连通孔656相对接时,此时实现大气量供热气工作,当第二贯通口655与第三连通孔656相对接时,此时实现小气量供热气工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第一电机带动第二锥轮和第二螺杆转动,由第二锥轮带动第一螺杆转动,进而由第一螺杆带动第一滑块滑动至第一空腔内的最左侧位置,此时,使第四连通孔的左侧末端与第一连通孔的右侧末端相对接,同时,使第五连通孔的底部末端与第二连通孔的顶部末端相对接,此时,使第一滑块带动第一齿条完全伸入第一滑腔内,同时,由第一齿条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由第二齿轮带动第二齿条滑动至第二滑腔内的最顶部位置,此时,使通开槽与第三连通孔完全相重合,同时,由于第二螺杆的转动带动第二滑块滑动至第三滑腔内的最底部位置,此时,使花键轴完全伸入内花键套筒内且与内花键套筒动力配合连接,进而实现冷源腔与第二连通孔的连通工作,然后通过第二电机带动花键轴以及内花键套筒转动,由内花键套筒带动圆柱形转筒转动工作,当第一贯通口与第三连通孔相对接时,此时实现大气量供热气工作,当第二贯通口与第三连通孔相对接时,此时实现小气量供热气工作;从而实现自动控制第一滑块的左右移动控制滑动板的上下滑动工作,进而实现通开槽与第三连通孔的开闭工作以及第五连通孔与第二连通孔的连通和远离工作,能实现自动供气的连接工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且能实现自动控制热气供应大小的调节工作,提高了灵活性,减轻了工作人员劳动量。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明确,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总体精神以及构思的情形下,可以做出对于以上实施例的各种变型。其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的保护方案以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