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风电叶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71044发布日期:2018-11-07 21:24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力发电机叶片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组合式风电叶片。



背景技术:

随着市场的需求,目前风力机叶片长度在不断增长,同时运输费用以及运输难度也在不断增加,为了解决这些制约风力机长叶片发展的因素,各大叶片生成厂商都开始着手于分段式叶片技术的研发。目前有采用在叶片分段位置的两个端面,分别预埋有钻螺钉连接孔的金属法兰,通过螺钉将叶根部分和叶尖部分组合连接在一起的分段叶片。这种方式能满足分段的两部份连接在一起,但为了将两段连接在一起后保证叶片气动外形,对金属法兰的位置精度和平面度要求就相当高,同时叶片壳体为玻璃钢材料,这种方式的金属法兰与玻璃钢粘附性难以保证,同时叶片的运行环境相当复杂,一旦金属法兰与玻璃钢出现剥离,将造成风力机运行隐患,后果无法估量。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组合式风电叶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式风电叶片,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组合式风电叶片,包括叶根段和叶尖段,所述叶根段一端设有叶尖段,所述叶根段和叶尖段上端均设有迎风面碳梁,所述叶根段和叶尖段下端均设有背风面碳梁,所述迎风面碳梁上端设有迎风面蒙皮,所述背风面碳梁下端设有背风面蒙皮,所述迎风面碳梁和背风面碳梁之间设有加强板,所述迎风面碳梁和背风面碳梁一端设有预埋螺栓,所述叶根段和叶尖段之间设有连接腔,所述连接腔内部设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内部设有加强柱,所述连接架表面设有连接螺栓孔。

进一步地,所述叶根段和叶尖段通过连接架和螺栓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迎风面碳梁和背风面碳梁通过加强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迎风面碳梁和迎风面蒙皮固定连接,所述背风面碳梁和背风面蒙皮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迎风面碳梁和背风面碳梁与预埋螺栓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种组合式风电叶片通过对叶片进行分段,降低了叶片运输难度,大大的节约了运输成本,通过将叶根段和叶尖段设计为迎风面碳梁和背风面碳梁的结构,并且在之间设有加强板固定连接,使得外壳可以根据流体动力学设计成各种形状,并且同时内加强板的存在大大提高了叶片整体强度和刚度,通过叶尖段与叶根段之间采用连接架固定连接,能很好的保证分段位置叶片结构的稳定性,避免金属法兰与玻璃钢出现剥离,解决了风力机运行隐患,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采用组合式结构,大大节省了运输成本,降低了组装难度,提高了产品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组合式风电叶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组合式风电叶片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组合式风电叶片的连接架结构示意图。

图中:1、叶根段;2、叶尖段;3、连接腔;4、迎风面蒙皮;5、背风面蒙皮;6、迎风面碳梁;7、加强板;8、背风面碳梁;9、预埋螺栓;10、连接架;11、加强柱;12、连接螺栓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3所示,一种组合式风电叶片,包括叶根段1和叶尖段2,所述叶根段1一端设有叶尖段2,所述叶根段1和叶尖段2上端均设有迎风面碳梁6,所述叶根段1和叶尖段2下端均设有背风面碳梁8,所述迎风面碳梁6上端设有迎风面蒙皮4,所述背风面碳梁8下端设有背风面蒙皮5,所述迎风面碳梁6和背风面碳梁8之间设有加强板 7,所述迎风面碳梁6和背风面碳梁8一端设有预埋螺栓9,所述叶根段1和叶尖段2之间设有连接腔3,所述连接腔3内部设有连接架 10,所述连接架10内部设有加强柱11,所述连接架10表面设有连接螺栓孔12。

其中,所述叶根段1和叶尖段2通过连接架10和螺栓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迎风面碳梁6和背风面碳梁8通过加强板7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迎风面碳梁6和迎风面蒙皮4固定连接,所述背风面碳梁8和背风面蒙皮5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迎风面碳梁6和背风面碳梁8与预埋螺栓9固定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组合式风电叶片,工作时,通过对叶片进行分段,降低了叶片运输难度,大大的节约了运输成本,通过将叶根段1和叶尖段2设计为迎风面碳梁6和背风面碳梁8的结构,并且在之间设有加强板7固定连接,使得外壳可以根据流体动力学设计成各种形状,并且同时内加强板7的存在大大提高了叶片整体强度和刚度,通过叶尖段1与叶根段2之间采用连接架10固定连接,能很好的保证分段位置叶片结构的稳定性,避免金属法兰与玻璃钢出现剥离,解决了风力机运行隐患,结构简单,采用组合式结构,大大节省了运输成本,降低了组装难度,提高了产品的。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