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型气缸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29682发布日期:2018-09-04 20:38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缸体领域,特别涉及一种V型气缸体。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活动对车辆动力性、经济性、环保性等要求的提高,车辆及其零部件的轻量化、安全性、适用性成为了一个获得广泛关注的提升方向。

传统的V型气缸体有上部的V型部和位于下部的曲轴箱,V型部的机体两侧中间设置有两个凸轮轴孔或者V型角内设置两个凸轮轴孔。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V型气缸体,结构简单,降低了气缸体的重量,且减少了气缸体两侧的宽度尺寸,整机布置紧凑。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V型气缸体,其包括:V型气缸体本体、凸轮轴孔、稳压水腔、进水孔以及多个上水孔。V型气缸体本体包括V型顶部及两个底部,且每个底部的内部具有腔体,腔体用以与油底壳密封连接后形成油箱;凸轮轴孔开设于V型顶部的中间位置,且凸轮轴孔用以供凸轮轴安装;稳压水腔设置于凸轮轴孔的上方;进水孔开设于V型气缸体本体的前端面,进水孔与稳压水腔的一端连通,且进水孔的另一端用以供冷却水进入;以及多个上水孔分别对称开设于V型气缸体本体的两侧,多个上水孔的一端分别与稳压水腔连通,且多个上水孔的另一端分别与气缸盖连通;其中,冷却水依次经过进水孔、稳压水腔及各个上水孔进入到气缸盖并冷却气缸盖;其中,稳压水腔用以将进入稳压水腔的冷却水分流至各个上水孔。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V型气缸体还包括:两个油道、第一进油孔以及第二进油孔。两个油道分别设置于凸轮轴孔的两侧,且机油泵将油箱内的机油吸入两个油道;第一进油孔开设于V型气缸体本体的前端面,且第一进油孔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油道连通,而第一进油孔的另一端与机油冷却器连通;以及第二进油孔开设于V型气缸体本体的前端面,且第二进油孔的一端与机油冷却器连通,而第二进油孔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油道连通。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V型顶部的一侧开设有挺柱孔,挺柱孔用以供挺柱安装,且挺住的一端用以与凸轮轴连接,挺柱的另一端用以与推杆连接。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V型气缸体本体的两侧分别具有三个气缸孔。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V型气缸体本体的其中一个底部的油箱上开设有机油标尺安装孔,且机油标尺安装孔用以供机油标尺安装,机油标尺能够测量V型气缸体的机油量。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V型气缸体本体的另一个底部开设有液压泵安装孔,且液压泵安装孔用以供液压泵安装。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多个上水孔的数量为六个,且六个上水孔分别与V型气缸体本体的两侧的气缸孔相对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V型气缸体,具有中置单根凸轮轴孔结构,结构简单,达到降低气缸体重量的目的,且可以减少气缸体两侧宽度尺寸,方便整机布置,进一步地可以减短推杆,减轻了配气机构往复运动质量,增大了机构的刚度。另外,高位的稳压水腔的结构,具有更好的冷却效果,增强了整机可靠性,且两个油箱的设置增加了储油量,方便缺乏机油系统设计。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V型气缸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V型气缸体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V型气缸体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1-V型气缸体本体,11-上水孔,12-上油孔,13-气缸孔,2-凸轮轴孔,21-挺柱孔,3-油道,31-第一进油孔,32-第二进油孔,33-进水孔,4-液压泵安装孔,5-油箱,6-机油标尺安装孔,7-稳压水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

如图1至图3所示,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V型气缸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V型气缸体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V型气缸体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根据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V型气缸体,其包括:V型气缸体本体1、凸轮轴孔2、稳压水腔7、进水孔33以及多个上水孔11。V型气缸体本体1包括V型顶部及两个底部,且每个底部的内部具有腔体,腔体用以与油底壳密封连接后形成油箱5;凸轮轴孔2开设于V型顶部的中间位置,且凸轮轴孔2用以供凸轮轴安装;稳压水腔7设置于凸轮轴孔2的上方;进水孔33开设于V型气缸体本体1的前端面,进水孔33与稳压水腔7的一端连通,且进水孔33的另一端用以供冷却水进入;以及多个上水孔11分别对称开设于V型气缸体本体1的两侧,多个上水孔11的一端分别与稳压水腔7连通,且多个上水孔11的另一端分别与气缸盖连通;其中,冷却水依次经过进水孔33、稳压水腔7及各个上水孔11进入到气缸盖并冷却气缸盖;其中,稳压水腔7用以将进入稳压水腔7的冷却水分流至各个上水孔11。

优选地,V型气缸体还包括:两个油道3、第一进油孔31以及第二进油孔32。两个油道3分别设置于凸轮轴孔2的两侧,且机油泵将油箱5内的机油吸入两个油道3;第一进油孔31开设于V型气缸体本体1的前端面,且第一进油孔31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油道3连通,而第一进油孔31的另一端与机油冷却器连通;以及第二进油孔32开设于V型气缸体本体1的前端面,且第二进油孔32的一端与机油冷却器连通,而第二进油孔32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油道3连通。

优选地,V型顶部的一侧开设有挺柱孔21,挺柱孔21用以供挺柱安装,且挺住的一端用以与凸轮轴连接,挺柱的另一端用以与推杆连接;V型气缸体本体1的两侧分别具有三个气缸孔13;V型气缸体本体1的其中一个底部的油箱5上开设有机油标尺安装孔6,且机油标尺安装孔6用以供机油标尺安装,机油标尺能够测量V型气缸体的机油量;V型气缸体本体1的另一个底部开设有液压泵安装孔4,且液压泵安装孔4用以供液压泵安装;多个上水孔11的数量为六个,且六个上水孔11分别与V型气缸体本体1的两侧的气缸孔13相对应(即一个上水孔11与一个气缸孔13相对应,上水孔11的数量与气缸孔13的数量相同)。

在实际应用中,V型气缸体本体1的V型角中间有一个凸轮轴孔2(即凸轮轴孔2开设于V型顶部的中间位置),凸轮轴孔2对称两侧分别设有油道3,V型气缸体本体1两侧各有三个气缸孔13,且V型气缸体本体1两侧设有两个油箱5(即两个底部的内部具有腔体,腔体用以与油底壳密封连接后形成一体式油箱5),油箱5可以储存机油,从而降低了气缸体的高度。另外,V型气缸体本体1两侧与气缸盖贴合面上有三个上水孔11和一个上油孔12。其中,该V气缸体的配气机构工作原理为:通过中置单根凸轮轴,两侧推杆连接摇臂顶开气门,发动机工作。由于减短了推杆,减轻了配气机构往复运动质量,增大了机构的刚度。其中,该V型气缸体润滑系统工作原理为:机油从机油泵抽油进到两个油道3,经第一进油孔31进到机油冷却器冷却,冷却之后经第二进油孔32进入到两个油道3,然后润滑整机各个运动零部件;气缸盖的润滑是通过上油孔12上油到缸盖润滑摇臂轴部件;冷却水经进水孔33进入到稳压水腔7内,稳压水腔7将冷却水分流至V型气缸体本体1两侧的六个上水孔11进入到气缸盖从而冷却气缸盖。其中,V型气缸体本体1与油底壳连接之后,位于本体两侧的腔体与油底壳油箱5形成一个封闭油箱5,封闭油箱5内可以安装吸油泵(未绘示),机油泵通过吸油滤网部件将封闭油箱5内的机油吸到机油泵,转换为压力油输送到机体油道3润滑各个运动件,润滑后的机油回流到封闭油箱5内,封闭油箱5内的机油通过吸油泵循环,如此反复工作,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油箱5中也可以不安装吸油泵,直接使用机油泵抽取油箱5中的机油对各个运动件进行润滑,润滑后的机油回流至油箱5内,如此反复工作。

总之,本实用新型的V型气缸体,具有中置单根凸轮轴孔结构,结构简单,达到降低气缸体重量的目的,且可以减少气缸体两侧宽度尺寸,方便整机布置,进一步地可以减短推杆,减轻了配气机构往复运动质量,增大了机构的刚度。另外,高位的稳压水腔的结构,具有更好的冷却效果,增强了整机可靠性,且两个油箱的设置增加了储油量,方便缺乏机油系统设计。

前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实用新型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