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避免发动机气缸进水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92325发布日期:2019-01-04 23:33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避免发动机气缸进水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避免发动机气缸进水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降雨较大时,会产生较多的积水。许多司机在对积水深度不明的情况下涉水行驶,因故造成中途的熄火,或是停在地下停车场等地势低水容易淹到的地方,也会导致发动机进排气管进水,进而进到气缸内引起重大损失,甚至一些新手司机进行二次点火造成更严重的损失,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上述存在的各类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避免发动机气缸进水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自动避免发动机气缸进水的装置,包括中间管路、ECM和警鸣器,所述中间管路两端分别固定有与其一体成型的进口管路和出口管路,所述中间管路、进口管路和出口管路之间相互连通,所述进口管路内壁固定有套筒,所述套筒内壁中央固定有水浸传感器,所述水浸传感器两侧至套筒两端的套筒截面为倒台状,所述中间管路上端在进口管路的旁边设有吹风机,所述吹风机的出风口与中间管路之间固定有出风管,所述出风管通过设在中间管路管壁上的出风口与中间管路内部连通,所述中间管路下端在进口管路的旁边固定有落料管,所述落料管通过设在中间管路管壁上的进料口与中间管路内部连通,所述出风口与进料口相对设置,所述出风口和进料口旁边远离进口管路的方向设有固定在中间管路内壁的过滤筛网,所述出风管侧端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内插入有在出风口上方的第一挡板,所述落料管侧端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内插入有在进料口下方的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均与套在中间管路上的第一环套固定,所述第一环套与出风管之间固定有第一拉簧,所述第一环套与落料管之间固定有第二拉簧,所述中间管路上套有在第一环套旁边的第二环套,所述第二环套与第一环套之间设有多个固定在第二环套侧端的铁芯,所述铁芯上缠绕有电磁线圈,所述第二环套旁边设有安装在中间管路上的第一电磁单向阀,所述第一电磁单向阀旁边设有安装在中间管路上的第二电磁单向阀,所述第一电磁单向阀和第二电磁单向阀之间设有固定在中间管路内壁上的圆环,所述圆环朝向第一电磁单向阀的侧端固定有多个水流感应器,所述出口管路上固定有电池,所述吹风机、电磁线圈、第一电磁单向阀、第二电磁单向阀、警鸣器和ECM分别与电池电性连接,所述ECM分别与第二电磁单向阀、吹风机、电磁线圈和第一电磁单向阀电性连接,所述水浸传感器和水流感应器分别与ECM电性连接,所述水浸传感器与警鸣器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进口管路和出口管路的直径相同,所述中间管路的直径小于进口管路和出口管路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套筒的内壁中央至进口管路内壁的距离为3-5cm。

优选的,所述第一挡板与出风管内壁密封配合,所述第二挡板与落料管内壁密封配合。

优选的,所述中间管路与第一环套滑动连接,所述第一环套为铁磁材料制作。

优选的,所述出风口的截面为台状,所述进料口截面为倒台状。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水从进口管路进入,触发水浸传感器,使得ECM控制第一电磁单向阀关闭,有效防止水继续流动从而进到发动机内。

当有少量水没有被第一电磁单向阀有效阻挡时,少量水被水流感应器感应,水流感应器将信息反馈给ECM,ECM控制第二电磁单向阀关闭,形成第二层保护,阻隔更有保障。

当采取措施让汽车脱离危险涉水区,水从中间管路和进口管路内逐渐退出后,被水带来的砂石和赃物经过滤筛网留下,通过ECM控制电磁线圈通电,使得第二环套上的铁芯产生磁性,铁芯将第一环套磁吸,第一环套同时带动第一挡板从出风管的第一开口内滑出,第二挡板从落料管的第二开口内滑出,一部分砂石和赃物直接从落料管下落,通过ECM控制吹风机,使其通过出风管和出风口向进料口吹风,剩余的砂石和赃物被吹落进落料管,使沙石和赃物排出发动机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部放大图。

图3是图1的B部放大图。

图4是图1的C部放大图。

图5是图1所示的圆环的左视图。

图中:进口管路1、套筒2、水浸传感器3、中间管路4、出风口4-1、进料口4-2、吹风机5、出风管6、第一开口6-1、落料管7、第二开口7-1、第一环套8、第一拉簧9、第二拉簧10、第一挡板11、第二挡板12、过滤筛网13、第一电磁单向阀14、圆环15、水流感应器16、第二电磁单向阀17、出口管路18、电池19、ECM 20、电磁线圈21、铁芯22、第二环套23、警鸣器2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一种自动避免发动机气缸进水的装置,包括中间管路4、ECM20和警鸣器24,所述中间管路4两端分别固定有与其一体成型的进口管路1和出口管路18,所述中间管路4、进口管路1和出口管路18之间相互连通,所述进口管路1内壁固定有套筒2,所述套筒2内壁中央固定有水浸传感器3,所述水浸传感器3两侧至套筒2两端的套筒2截面为倒台状,所述中间管路4上端在进口管路1的旁边设有吹风机5,所述吹风机5的出风口与中间管路4之间固定有出风管6,所述出风管6通过设在中间管路4管壁上的出风口4-1与中间管路4内部连通,所述中间管路4下端在进口管路1的旁边固定有落料管7,所述落料管7通过设在中间管路4管壁上的进料口4-2与中间管路4内部连通,所述出风口4-1与进料口4-2相对设置,所述出风口4-1和进料口4-2旁边远离进口管路1的方向设有固定在中间管路4内壁的过滤筛网13,所述出风管6侧端设有第一开口6-1,所述第一开口6-1内插入有在出风口4-1上方的第一挡板11,所述落料管7侧端设有第二开口7-1,所述第二开口7-1内插入有在进料口4-2下方的第二挡板12,所述第一挡板11和第二挡板12均与套在中间管路4上的第一环套8固定,所述第一环套8与出风管6之间固定有第一拉簧9,所述第一环套8与落料管7之间固定有第二拉簧10,所述中间管路4上套有在第一环套8旁边的第二环套23,所述第二环套23与第一环套8之间设有多个固定在第二环套23侧端的铁芯22,所述铁芯22上缠绕有电磁线圈21,所述第二环套23旁边设有安装在中间管路4上的第一电磁单向阀14,所述第一电磁单向阀14旁边设有安装在中间管路4上的第二电磁单向阀17,所述第一电磁单向阀14和第二电磁单向阀17之间设有固定在中间管路4内壁上的圆环15,所述圆环15朝向第一电磁单向阀14的侧端固定有多个水流感应器16,所述出口管路18上固定有电池19,所述吹风机5、电磁线圈21、第一电磁单向阀14、第二电磁单向阀17、警鸣器24和ECM20分别与电池19电性连接,所述ECM20分别与第二电磁单向阀17、吹风机5、电磁线圈21和第一电磁单向阀14电性连接,所述水浸传感器3和水流感应器16分别与ECM20电性连接,所述水浸传感器3与警鸣器24电性连接。

所述进口管路1和出口管路18的直径相同,所述中间管路4的直径小于进口管路1和出口管路18的直径。

所述套筒2的内壁中央至进口管路1内壁的距离为3-5cm。

所述第一挡板11与出风管6内壁密封配合,所述第二挡板12与落料管7内壁密封配合。

所述中间管路4与第一环套8滑动连接,所述第一环套8为铁磁材料制作。

所述出风口4-1的截面为台状,所述进料口4-2截面为倒台状。

工作原理:当车辆进行涉水行驶并且水位足够高时,水首先进入进口管路1,之后进入套筒2,当水位不够高时,水会被套筒2侧端的斜面挡住,水位持续增加后就会漫过套筒2中央,这时水浸传感器3被水触动,使警鸣器24对驾驶者报警,与此同时也将信息反馈给ECM 20,ECM 20控制第一电磁单向阀14关闭,水通过进口管路1进到中间管路4,被第一电磁单向阀14阻挡,有效防止水继续流动从而进到发动机内。

当有少量水没有被第一电磁单向阀14有效阻挡时,少量水流经圆环15,被水流感应器16感应,水流感应器16将信息反馈给ECM 20,ECM 20控制第二电磁单向阀17关闭,形成第二层保护,阻隔更有保障。

当采取措施让汽车脱离危险涉水区,水从中间管路4和进口管路1内逐渐退出后,被水带来的砂石和赃物经过滤筛网13留下,通过ECM 20控制电磁线圈21通电,使得第二环套23上的铁芯22产生磁性,铁芯22将第一环套8磁吸,第一环套8同时带动第一挡板11从出风管6的第一开口6-1内滑出,第二挡板12从落料管7的第二开口7-1内滑出,第一拉簧9和第二拉簧10被拉伸,一部分砂石和赃物直接从落料管7下落,通过ECM 20控制吹风机5,使其通过出风管6和出风口4-1向进料口4-2吹风,剩余的砂石和赃物被吹落进落料管7,使沙石和赃物排出发动机外。通过ECM 20控制电磁线圈21断电,使得铁芯22磁性消失,铁芯22不再对第一环套8磁吸,第一拉簧9和第二拉簧10复位并拉动第一环套8,第一环套8带动第一挡板11插回第一开口6-1内,同时带动第二挡板12插回第二开口7-1内,通过ECM 20控制吹风机5停止工作。ECM 20控制第一电磁单向阀14和第二电磁单向阀17分别断电,第一电磁单向阀14和第二电磁单向阀17处于导通状态,气流又可以进出汽车发动机。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