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气歧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15349发布日期:2019-01-22 23:11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进气歧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进气歧管,更详细地讲是涉及一种配置在水平对置发动机的上部并与水平对置发动机一同搭载于车辆的进气歧管。



背景技术:

作为以往的进气歧管,一般已知有配置在水平对置发动机的上部并与水平对置发动机一同搭载于车辆的结构。作为这种进气歧管,例如已知有这样的结构:包括:稳压箱,其具有空气吸入口;以及左右的进气管,该左右的进气管的一端侧连接于稳压箱,该左右的进气管沿着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并且另一端侧连接于水平对置发动机的各进气口,在稳压箱的上表面部安装有用于测量稳压箱内的压力的压力传感器。

在此,在发动机室内,鉴于行人保护线的制约,通常难以在进气歧管的上表面部确保压力传感器的搭载空间。因此,在上述以往的进气歧管中,需要降低稳压箱的高度,箱容积会减少。并且,为了实现废气中的NOX减少、油耗降低,有时采用将废气的一部分导入到稳压箱内并与进气一同向发动机的各燃烧室输送的排气再循环(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系统。在该情况下,在上述以往的进气歧管中,由于压力传感器的压敏部直接插入到稳压箱内,因此为了不让废气污损压力传感器的压敏部,需要在稳压箱内设置构造复杂的防污损构造。

因此,作为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进气歧管,提出了这样的方式:在稳压箱的外周部的彼此相邻的进气管的分叉部分设置了安装有压力传感器的压力测量部,在压力测量部形成有一端侧向稳压箱内开口且在另一端侧配置有压力传感器的感测空间(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43105号公报)。在该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这样的内容:为了向稳压箱侧排出在感测空间内产生的废气的冷凝水,在感测空间的底面设定倾斜度(参照专利文献1的说明说第〔0061〕〔0062〕段及附图10等)。

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中,由于压力测量部设于稳压箱的外周部的彼此相邻的进气管的分叉部分,因此彼此相邻的进气管之间的间隔对感测空间的平面形状产生制约。例如在彼此相邻的进气管之间的间隔比较宽的情况下,感测空间的横向宽度也容易变宽(参照专利文献1的图5)。在该情况下,即使在感测空间的底面设定倾斜度,冷凝水积存在感测空间的开口端侧附近的角部的可能性也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即是鉴于上述现状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这样的进气歧管:能够确保稳压箱的容积较大,并且即使采用排气再循环系统也能够抑制由废气引起的压力传感器的压敏部的污损,并且能够抑制废气等的冷凝水在感测空间内积存。

本技术方案是一种进气歧管,其配置在水平对置发动机的上部并与所述水平对置发动机一同搭载于车辆,其主旨在于,该进气歧管包括:稳压箱,其具有空气吸入口;以及左右的进气管,该左右的进气管的一端侧连接于所述稳压箱,该左右的进气管沿着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并且另一端侧连接于所述水平对置发动机的各进气口,在所述稳压箱的外周部的朝向所述车辆的前方或后方的部分设有用于测量所述稳压箱内的压力的压力测量部,在所述压力测量部安装有压力传感器,并且形成有一端侧向所述稳压箱内开口且在另一端侧配置有所述压力传感器的压敏部的感测空间,形成所述压力测量部的所述感测空间的底面朝向所述感测空间的向所述稳压箱开口的开口部而向下方倾斜。

另一个技术方案的主旨在于,所述感测空间包括:通路,其一端侧向所述稳压箱内开口;以及传感器配置空间,其连接于所述通路的另一端侧并配置有所述压力传感器的压敏部,并且该传感器配置空间的横向宽度宽于所述通路的横向宽度,形成所述压力测量部的所述通路的底面朝向所述通路的向所述稳压箱开口的开口部而向下方倾斜,形成所述压力测量部的所述传感器配置空间的底面的沿着所述传感器配置空间的横向宽度方向的纵截面形成为字母V形,并且朝向所述传感器配置空间与所述通路的连接部而向下方倾斜。

另一个技术方案的主旨在于,所述通路包括:第1通路,其一端侧向所述稳压箱内开口,该第1通路沿着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以及第2通路,其一端侧连接于所述第1通路的另一端侧,该第2通路沿着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并且在另一端侧连接有所述传感器配置空间。

另一个技术方案的主旨在于,所述压力传感器的压敏部配置在所述传感器配置空间中的比所述传感器配置空间与所述第2通路的连接部靠所述车辆的前方或后方的位置。

另一个技术方案的主旨在于,在所述压力测量部形成有连接所述通路和所述传感器配置空间的弯曲面。

另一个技术方案的主旨在于,在所述压力测量部的上表面侧设有形成有供所述压力传感器的压敏部插入的插入孔的传感器设置部和用于紧固所述压力传感器的传感器紧固部,所述传感器设置部和所述传感器紧固部在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上排列配置,所述传感器配置空间是由所述传感器设置部和所述传感器紧固部覆盖的空间。

采用本技术方案的进气歧管,包括:稳压箱,其具有空气吸入口;以及左右的进气管,该左右的进气管的一端侧连接于稳压箱,该左右的进气管沿着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并且另一端侧连接于水平对置发动机的各进气口。而且,在稳压箱的外周部的朝向车辆的前方或后方的部分设有用于测量稳压箱内的压力的压力测量部。并且,在压力测量部安装有压力传感器,并且形成有一端侧向稳压箱内开口且在另一端侧配置有压力传感器的压敏部的感测空间,形成压力测量部的感测空间的底面朝向感测空间的向稳压箱开口的开口部而向下方倾斜。由此,能够避开行人保护线地设定压力传感器,因此能够确保稳压箱的容积较大。此外,即使在采用排气再循环系统的情况下,利用感测空间抑制了废气向压力传感器的压敏部侧进入,因此也抑制了压力传感器的压敏部的污损。并且,能够容易地将感测空间的平面形状设定为适合排水性的形状,因此通过在感测空间的底面设定倾斜度,从而能够有效地向稳压箱侧排出在感测空间内产生的废气等的冷凝水。因此,抑制了由感测空间内的冷凝水的冻结引起的感测不良、由冷凝水引起的材料劣化。

此外,所述感测空间包括通路和传感器配置空间,形成所述压力测量部的所述通路的底面朝向所述通路的向所述稳压箱开口的开口部而向下方倾斜,形成所述压力测量部的所述传感器配置空间的底面的沿着所述传感器配置空间的横向宽度方向的纵截面形成为字母V形,并且朝向所述传感器配置空间与所述通路的连接部而向下方倾斜,在该情况下,传感器配置空间的底面上的废气等的冷凝水向该底面的谷底侧聚集并朝向该传感器配置空间与通路的连接部流动而到达通路的底面上。然后,通路的底面上的冷凝水朝向向稳压箱开口的开口部流动而被排出到稳压箱内。

此外,在所述通路包括第1通路和第2通路的情况下,利用折曲状的通路更有效地抑制了稳压箱内的废气向压力传感器的压敏部侧进入。

并且,在所述压力传感器的压敏部配置在所述传感器配置空间中的比所述传感器配置空间与所述第2通路的连接部靠车辆的前方或后方的位置的情况下,通过在比第2通路靠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的外侧的位置配置有压力传感器的压敏部,从而更有效地抑制了稳压箱内的废气向压力传感器的压敏部侧进入。

此外,在所述压力测量部形成有连接所述通路和所述传感器配置空间的弯曲面的情况下,提高了在感测空间内产生的冷凝水的排水性。

并且,在所述压力测量部的上表面侧设有特定的传感器设置部和传感器紧固部,所述传感器设置部和所述传感器紧固部在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上排列配置,所述传感器配置空间是被所述传感器设置部和所述传感器紧固部覆盖的空间的情况下,进一步提高了在感测空间内产生的冷凝水的排水性,并且更有效地抑制了废气向感测空间内进入。

附图说明

列举本实用新型的典型的实施方式的非限定性的例子,参照提及的多个附图并利用以下的详细的记述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相同的附图标记通用于附图的几个图并表示相同的部件。

图1是实施例的进气歧管的俯视图。

图2是上述进气歧管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形成上述进气歧管的下部形成体的主要部分俯视图。

图4是图3中的IV-IV线的剖视图。

图5是图3中的V-V线的剖视图。

图6是图1中的VI-VI线的放大剖视图。

图7(a)和图7(b)是用于说明上述进气歧管的车辆搭载状态的说明图,图7(a)表示发动机的倾斜角朝向车辆前方而向上方倾斜的形态,图7(b)表示发动机的倾斜角朝向车辆后方而向上方倾斜的形态。

图8(a)和图8(b)是上述进气歧管的主视图,图8(a)表示组装状态,图8(b)表示分解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在此示出的事项是例示性的,用于例示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是出于提供被认为是能够最有效且没有困难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概念性的特征的说明的方式的目的而进行叙述的。在这一点上,并不意在将本实用新型的构造上的详细内容表示到为了根本性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所需要的程度以上,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与附图相结合的说明可明确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形态实际上是如何具体化的。

本实施方式的进气歧管配置在水平对置发动机的上部并与水平对置发动机(2)一同搭载于车辆,该进气歧管(1)包括:稳压箱(4),其具有空气吸入口(4a);以及左右的进气管(5),该左右的进气管(5)的一端侧连接于稳压箱,该左右的进气管(5)沿着车辆的宽度方向(A)延伸,并且另一端侧连接于水平对置发动机的各进气口(例如参照图1等)。而且,在稳压箱(4)的外周部的朝向车辆的前方或后方的部分设有用于测量稳压箱内的压力的压力测量部(11)(例如参照图7(a)和图7(b)等)。并且,在压力测量部(11)安装有压力传感器(12),并且形成有一端侧向稳压箱(4)内开口且在另一端侧配置有压力传感器的压敏部(12a)的感测空间(25),形成压力测量部(11)的感测空间的底面(25a)朝向感测空间(25)的向稳压箱(4)开口的开口部而向下方倾斜(例如参照图2~图4等)。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进气歧管,例如可以是,上述感测空间(25)包括:通路(26),其一端侧向稳压箱(4)内开口;以及传感器配置空间(27),其连接于通路的另一端侧并配置有压力传感器的压敏部(12a),并且该传感器配置空间(27)的横向宽度(W)宽于通路(26)的横向宽度,形成压力测量部(11)的通路的底面(26a)朝向通路(26)的向稳压箱(4)开口的开口部而向下方倾斜,形成压力测量部(11)的传感器配置空间的底面(27a)的沿着传感器配置空间(27)的横向宽度方向的纵截面形成为字母V形,并且朝向传感器配置空间(27)与通路(26)的连接部而向下方倾斜(例如参照图2~图6等)。

在上述的形态的情况下,例如可以是,上述通路(26)包括:第1通路(31),其一端侧向稳压箱(4)内开口,该第1通路(31)沿着车辆的前后方向(B)延伸;以及第2通路(32),其一端侧连接于第1通路的另一端侧,该第2通路(32)沿着车辆的宽度方向(A)延伸,并且在另一端侧连接有传感器配置空间(27)(例如参照图3等)。在该情况下,例如可以是,压力传感器的压敏部(12a)配置在传感器配置空间(27)中的比传感器配置空间(27)与第2通路(32)的连接部靠车辆的前方或后方的位置。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各结构的括号内的附图标记表示与后述的实施例所记载的具体结构之间的对应关系。

实施例

以下,使用附图并根据实施例具体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另外,图中的车辆的宽度方向A、前后方向B表示将进气歧管与水平对置发动机一同搭载于车辆的状态下的方向。

(1)进气歧管的结构

如图7(a)所示,本实施例的进气歧管1配置在水平对置发动机2(以下也简称作“发动机”。)的上部并与发动机2一同搭载于车辆。该发动机2的倾斜角朝向车辆前方而向上方倾斜。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废气中的NOX减少、油耗降低,采用将废气的一部分导入到稳压箱4内并与进气一同向发动机2的各燃烧室输送的排气再循环(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系统。

如图1所示,上述进气歧管1包括:稳压箱4,其具有空气吸入口4a;以及左右的进气管5,该左右的进气管5的一端侧连接于稳压箱4,该左右的进气管5沿着车辆的宽度方向A延伸,并且另一端侧连接于发动机2的各进气口40(参照图8(a)和图8(b))。向该空气吸入口4a中吸入通过了空气净化器(省略图示)的空气(进气)。此外,经由气体供给管6(参照图2)从发动机2的排气路径向稳压箱4内供给废气的一部分。此外,进气管5以与发动机2的左右两侧的各一对燃烧室相对应的方式设有左右各一对。此外,各进气管5的顶端侧朝向下方(即发动机2侧)弯曲,具有能利用螺栓固定等紧固于发动机2侧的凸缘5a(参照图8(a)和图8(b))。

上述进气歧管1由耐热性优异的聚酰胺树脂等合成树脂形成。如图8(a)和图8(b)所示,该进气歧管1通过利用振动熔接等将形成其上表面侧的上部形成体8和形成其下表面侧的下部形成体9接合起来而形成。这些上部形成体8和下部形成体9分别形成为将进气歧管1上下切断成两部分而成的对开状。

如图1~图3所示,在上述稳压箱4的外周部,在进气歧管1的车辆搭载状态下朝向车辆的前方的部分设有用于测量稳压箱4内的进气压力的压力测量部11。在该压力测量部11的上表面部安装有压力传感器12。此外,在压力测量部11形成有一端侧向稳压箱4内开口且在另一端侧配置有压力传感器12的压敏部12a的感测空间25。

上述压力测量部11包括一体形成于上部形成体8的上部盖13和一体形成于下部形成体9且利用振动熔接等与上部盖13相接合的下部盖14。如图6所示,在该压力测量部11(具体地讲是上部盖13)设有用于设置压力传感器12的传感器设置部16和用于紧固压力传感器12的传感器紧固部17。此外,压力传感器12的压敏部12a插入到在传感器设置部16形成的插入孔16a内并面向感测空间25内。并且,在压力传感器12的外周侧设有贯通筒18。通过将贯穿于该贯通筒18的安装螺钉19螺纹结合于传感器紧固部17,从而将压力传感器12安装于压力测量部11。并且,在压力传感器12的外周侧设有连接器20,该连接器20用于利用布线将压力传感器12和控制装置(省略图示)连接起来。

另外,上述感测空间25形成在上部盖13和下部盖14之间(参照图2)。此外,上部形成体8和下部形成体9中的形成稳压箱4的接合肋22(具体地讲是熔接肋)的一部分被切去,由该缺口23形成感测空间25的向稳压箱4开口的开口部(参照图3)。

如图2和图3所示,上述感测空间25包括:通路26,其一端侧向稳压箱4内开口;以及传感器配置空间27,其连接于通路26的另一端侧并配置有压力传感器12的压敏部12a,并且该传感器配置空间27的横向宽度W宽于通路26的横向宽度。该传感器配置空间27是由传感器设置部16和传感器紧固部17覆盖的空间。此外,在压力测量部11形成有连接通路26和传感器配置空间27的弯曲面29(即在俯视时感测空间25的弯曲的弯曲面29)。

上述通路26包括:第1通路31,其一端侧向稳压箱4内开口,该第1通路31沿着车辆的前后方向B延伸;以及第2通路32,其一端侧连接于第1通路31的另一端侧,该第2通路32沿着车辆的宽度方向A延伸,并且在其另一端侧连接有传感器配置空间27。该第2通路32的另一端侧连接于传感器配置空间27的横向宽度方向上的中间部。并且,压力传感器12的压敏部12a配置在传感器配置空间27中的比传感器配置空间27与第2通路32的连接部靠车辆的前方的位置。

在此,形成上述压力测量部11的感测空间25的底面25a在进气歧管1的车辆搭载状态下朝向感测空间25的向稳压箱4开口的开口部而向下方倾斜(参照图4)。

具体地讲,如图3~图5所示,形成压力测量部11的通路26的底面26a朝向通路26的向稳压箱4开口的开口部而向下方倾斜。即,第1通路31的底面31a朝向第1通路31的向稳压箱4开口的开口部而向下方倾斜。此外,第2通路32的底面32a朝向第2通路32与第1通路31的连接部而向下方倾斜。

并且,如图4和图6所示,形成压力测量部11的传感器配置空间27的底面27a的沿着传感器配置空间27的横向宽度方向的纵截面形成为字母V形,并且朝向传感器配置空间27与通路26的连接部而向下方倾斜。该传感器配置空间27的底面27a具有彼此交叉的一对倾斜面34、34。这些各倾斜面34、34沿车辆的前后方向B向上下方向倾斜。并且,一对倾斜面34、34的谷底35(交叉部35)沿车辆的宽度方向A向上下方向倾斜。

(2)进气歧管的作用

接着,说明上述结构的进气歧管1的作用。从空气吸入口4a吸入到稳压箱4内的空气与利用气体供给管6供给到稳压箱4内的废气一同被分配到各进气管5而向发动机2的各进气口输送。该稳压箱4内的空气被导入到压力测量部11的感测空间25内,并利用压力传感器12测量稳压箱4内的进气压力。

在利用上述压力传感器12测量进气压力时,有时在感测空间25内产生废气等的冷凝水。在该情况下,如图3中虚线箭头所示,传感器配置空间27的底面27a上的冷凝水向一对倾斜面34、34的谷底35侧聚集并朝向该传感器配置空间27与通路26的连接部流动而到达通路26的底面26a上。然后,通路26的底面26a上的冷凝水朝向向稳压箱4开口的开口部流动而被排出到稳压箱4内。

(3)实施例的效果

采用本实施例的进气歧管1,包括:稳压箱4,其具有空气吸入口4a;以及左右的进气管5,该左右的进气管5的一端侧连接于稳压箱4,该左右的进气管5沿着车辆的宽度方向A延伸,并且另一端侧连接于水平对置发动机2的各进气口。而且,在稳压箱4的外周部的朝向车辆的前方的部分设有用于测量稳压箱4内的压力的压力测量部11。并且,在压力测量部11安装有压力传感器12,并且形成有一端侧向稳压箱4内开口且在另一端侧配置有压力传感器12的压敏部12a的感测空间25,形成压力测量部11的感测空间25的底面25a朝向感测空间25的向稳压箱4开口的开口部而向下方倾斜。由此,能够避开行人保护线地设定压力传感器12,因此能够确保稳压箱4的容积较大。此外,即使在采用排气再循环系统的情况下,利用感测空间25抑制了废气向压力传感器12的压敏部12a侧进入,因此也抑制了压力传感器12的压敏部12a的污损。并且,能够将感测空间25的平面形状设定为适合排水性的形状,因此通过在感测空间25的底面25a设定倾斜度,从而能够有效地向稳压箱4侧排出在感测空间25内产生的废气等的冷凝水。因此,抑制了由感测空间25内的冷凝水的冻结引起的感测不良、由冷凝水引起的材料劣化。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感测空间25包括通路26和传感器配置空间27,形成压力测量部11的通路26的底面26a朝向通路26的向稳压箱4开口的开口部而向下方倾斜,形成压力测量部11的传感器配置空间27的底面27a的沿着传感器配置空间27的横向宽度方向的纵截面形成为字母V形,并且朝向传感器配置空间27与通路26的连接部而向下方倾斜。由此,传感器配置空间27的底面27a上的废气等的冷凝水向该底面27a的谷底35侧聚集并朝向该传感器配置空间27与通路26的连接部流动而到达通路26的底面26a上。然后,通路26的底面26a上的冷凝水朝向向稳压箱4开口的开口部流动而被排出到稳压箱4内。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通路26包括第1通路31和第2通路32。由此,利用折曲状的通路26更有效地抑制了稳压箱4内的废气向压力传感器12的压敏部12a侧进入。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压力传感器12的压敏部12a配置在传感器配置空间27中的比传感器配置空间27与第2通路32的连接部靠车辆的前方的位置。由此,通过在比第2通路32靠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的外侧的位置配置压力传感器12的压敏部12a,从而更有效地抑制了稳压箱4内的废气向压力传感器12的压敏部12a侧进入。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在压力测量部11形成有连接通路26和传感器配置空间27的弯曲面29。由此,进一步提高了感测空间25内的排水性。

另外,针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能够与目的、用途相应地设为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进行了各种变更的实施例。即,在上述实施例中,例示出倾斜角朝向车辆前方而向上方倾斜的水平对置发动机2所采用的、在稳压箱4的外周部的朝向车辆的前方的部分设置压力测量部11的进气歧管1,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如图7(b)所示设为倾斜角朝向车辆后方而向上方倾斜的水平对置发动机2所采用的、在稳压箱4的外周部的朝向车辆的后方的部分设置压力测量部11的进气歧管1。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例示出在传感器配置空间27中的比传感器配置空间27与第2通路32的连接部靠车辆的前方的位置配置压力传感器12的压敏部12a的形态,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在传感器配置空间27中的比传感器配置空间27与第2通路32的连接部靠车辆的后方的位置配置压力传感器12的压敏部12a。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例示出在感测空间25的底面25a设定连续的倾斜度的形态,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只要能获得恰当的排水性,就也可以在感测空间25的底面25a除了设定倾斜度之外还设定水平面。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例示出在1处弯折的折曲状的通路26,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设为直线状的通路、或者设为弯曲状的通路、或者设为在两处以上弯折的折曲状的通路。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例示出沿着车辆的前后方向B排列的传感器设置部16和传感器紧固部17,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设为沿着车辆的宽度方向A排列的传感器设置部16和传感器紧固部17。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例示出利用振动熔接等而接合在一起的上部形成体8和下部形成体9,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设为利用激光熔接、超声波熔接、热熔接、感应熔接、粘接等而接合在一起的上部形成体8和下部形成体9。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例示出具有在稳压箱4的左右两侧并列设置的两个进气管5的形态,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具有在稳压箱4的左右两侧并列设置的3个以上进气管5。另外,上述进气管5的形状、根数等能与发动机的形态等相应地恰当选择。

并且,在上述实施例中,例示出合成树脂制的进气歧管1,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设为铝等金属制的进气歧管1。

并且,在上述实施例中,例示出采用排气再循环系统的进气歧管1,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设为不采用排气再循环系统的进气歧管1。

前述的例子只是以说明为目的,并不被解释为限定本实用新型。列举典型的实施方式的例子说明了本实用新型,但在本实用新型的记述和图示中使用的词句不是限定性的词句,应理解为说明性的和例示性的词句。像在此详细说明的那样,在该形态中能够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或者精神地在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进行变更。在此,参照了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所指定的构造、材料及实施例,但并不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定于此处的公开事项,不如说本实用新型涉及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在功能上等同的构造、方法、使用的全部内容。

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上述详细说明的实施方式,能够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示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各样的变形或变更。

本实用新型作为涉及用于向在轿车、巴士、卡车等车辆等中使用的水平对置发动机送入空气的进气歧管的技术而广为使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