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分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24598发布日期:2019-03-02 02:57阅读:305来源:国知局
循环分解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循环发电领域,更详而言之涉及一循环分解装置,以能够将一循环发电装置的一次循环动作分解为对所述循环分解装置的多次循环操作。



背景技术:

目前的发电装置,主要是通过往复式周期运动或转动式周期运动实现一线圈的磁通量的周期性变化,而于该线圈产生周期性变化的电能,其中,对于手动操作的小微型发电装置,特别是复位式发电装置,复位式的结构设计使得该发电装置能够仅通过一次简单的按压动作完成该发电装置的一个周期的运动,因而即便手动操作的重复性差,简单的按压操作使得该发电装置于各运动周期产生的电能的一致性仍能被维持稳定,故此复位式的该发电装置被广泛应用于无源无线开关领域,如无源无线门铃开关。

如图1A和图1B所示为现有的一种复位式发电装置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其中所述复位式发电装置包括一驱动臂100P和一复位弹簧200P,其中所述驱动臂100P具有一第一驱动位置101P和一第二驱动位置102P,其中所述复位弹簧200P被设置为当所述驱动臂100P自所述第一驱动位置101P被一外力驱至所述第二驱动位置102P时被压缩,以在该外力解除后,所述驱动臂100P能够在所述复位弹簧200P的驱动下回复至所述第一驱动位置101P。如此以通过对所述驱动臂100P的一次按压动作的方式完成所述复位式发电装置的一个周期的运动。可以理解的是,在所述复位弹簧200P并不被设置时,即所述驱动臂100P于所述第一驱动位置101P和所述第二驱动位置102P之间的一个周期的往复运动藉由外力对所述驱动臂100P于相反方向的两次拨动完成,其中对所述驱动臂100P于相反方向的两次拨动所需的外力的最小值相同且均被设为F,则对于设置有所述复位弹簧200P的所述复位式发电装置,只有当对所述驱动臂100P的一次按压的外力大小大于2F时,才能藉由对所述驱动臂100P的一次按压动作,完成所述复位式发电装置的一个周期的运动。

也就是说,目前的所述复位式发电装置通过一次按压动作完成所述复位式发电装置的一个周期的往复运动,相对于在并不设置所述复位弹簧200P的情况下拨动所述驱动臂100P更加费力,难以获得良好的按压手感,且通过一次按压动作完成所述复位式发电装置的一个周期的往复运动时,机械能转换为电能的转换率低于在并不设置所述复位弹簧200P的情况下两次拨动所述驱动臂100P时机械能转换为电能的转换率。此外,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复位式发电装置一个周期的往复运动能够产生方向相反的一正脉冲和一负脉冲,因此,为提高所述复位式发电装置所产生的电能的利用率,现有的所述复位式发电装置往往还设置有一电能存储单元,以能够短暂存储第一次脉冲进而整合两次脉冲地提供电能输出,其中正负脉冲的转换点对应所述复位式发电装置的所述驱动臂100P处于所述第二驱动位置102P的状态,然而所述复位式发电装置的所述驱动臂100P处于所述第二驱动位置102P的状态的持续时间受限于手动操作的重复性而无法维持稳定,因此所述复位式发电装置在提供电能输出前具有较大的电能损耗。

综而言之,目前的所述复位式发电装置通过一次按压动作完成所述复位式发电装置的一个周期的往复运动,其按压动作较为费力而难以获得良好的按压手感,且往复运动产生的两次脉冲的整合对于所述复位式发电装置的电路结构要求较为复杂并具有较大的电能损耗,因此目前的所述复位式发电装置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的转换率仍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循环分解装置,以被设置于一循环发电装置,其中所述循环发电装置包括所述循环分解装置和一发电单元,其中所述循环分解装置能够将所述发电单元的一次循环动作分解为对所述循环分解装置的多次循环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循环分解装置,其中所述循环分解装置被设置于所述循环发电装置,其中对所述循环分解装置的一次循环操作对应于对所述发电单元的一次作动而能够于所述发电单元产生一次脉冲电能。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循环分解装置,其中所述循环发电装置被设置以单次脉冲电能提供一次电能输出,避免了多次脉冲的整合而有利于简化所述循环发电装置的电路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循环分解装置,其中所述循环发电装置被设置以单次脉冲电能提供一次电能输出,避免了多次脉冲的存储和整合而有利于降低所述循环发电装置的电路损耗,进而提高所述循环发电装置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循环分解装置,其中所述循环发电装置的一次电能输出仅对应于对所述发电单元的一次作动,避免了对所述发电单元多次作动的循环动作,有利于延长所述循环发电装置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循环分解装置,其中对所述循环分解装置的一次循环操作仅对应于对所述发电单元的一次作动而具有更小的机械能要求,有利于降低所述循环分解装置的单次循环操作的力度,从而提高所述循环发电装置的操作体验。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循环分解装置,其中所述发电单元具有一第一位置状态和一第二位置状态,其中所述发电单元于所述第一位置状态和所述第二位置状态之间的一次切换能够产生一次脉冲电能,其中对所述发电单元的一次作动对应于所述发电单元于所述第一位置状态和所述第二位置状态之间的一次切换。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循环分解装置,其中所述循环分解装置包括一循环按键,其中所述循环按键具有一初始状态和一触发状态,其中所述循环按键自所述初始状态向所述触发状态的切换对应于对所述发电单元的一次作动,以形成所述发电单元于所述第一位置状态和所述第二位置状态之间的一次切换。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循环分解装置,其中所述循环按键被设置有一复位元件,其中所述复位元件被设置用于将所述循环按键自所述触发状态回复至所述初始状态,以在外力的作用下一次作动所述循环按键地将所述循环按键自所述初始状态切换至所述触发状态,并在该外力撤除后,所述循环按键能够自所述触发状态回复至所述初始状态而形成对所述循环分解装置的一次循环操作,即一次作动所述循环按键地形成对所述循环分解装置的一次循环操作,因而更加快捷简单。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循环分解装置,其中对所述循环按键的一次作动能够形成对所述循环分解装置的一次循环操作,且对所述循环分解装置的一次循环操作仅对应于对所述发电单元的一次作动,因而更加省力。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循环分解装置,其中所述循环分解装置进一步包括一换位驱动单元,其中所述换位驱动单元被设置于所述循环按键和所述发电单元之间并具有一第一驱动状态和一第二驱动状态,其中所述循环按键自所述初始状态向所述触发状态的切换对应于所述换位驱动单元于所述第一驱动状态和所述第二驱动状态之间的一次切换,以通过对所述循环分解装置的一次循环操作形成所述换位驱动单元于所述第一驱动状态和所述第二驱动状态之间的一次切换。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循环分解装置,其中所述换位驱动单元于所述第一驱动状态和所述第二驱动状态之间的一次切换对应于所述发电单元于所述第一位置状态和所述第二位置状态之间的一次切换,以通过对所述循环分解装置的一次循环操作形成所述发电单元于所述第一位置状态和所述第二位置状态之间的一次切换。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循环分解装置,其中所述换位驱动单元包括一换位件,其中所述换位件被可操作地耦合于所述发电单元并具有一第一驱动位置和一第二驱动位置,其中于所述第一驱动位置和所述第二驱动位置之其中一驱动位置驱动所述换位件能够形成所述发电单元于所述第一位置状态和所述第二位置状态之间的一次切换。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循环分解装置,其中所述换位驱动单元于所述第一驱动状态和所述第二驱动状态之间的一次切换对应于在所述第一驱动位置和所述第二驱动位置之其中一驱动位置驱动所述换位件,以能够形成所述发电单元于所述第一位置状态和所述第二位置状态之间的一次切换。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循环分解装置,其中所述换位驱动单元进一步包括一驱动臂,其中所述驱动臂被可活动地耦合于所述循环按键,其中所述换位件包括一导向齿,其中当所述循环按键自所述初始状态切换至所述触发状态的过程中,所述驱动臂能够被所述导向齿导向选择地于所述第一驱动位置和所述第二驱动位置之其中一驱动位置驱动所述换位件。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循环分解装置,其中所述驱动臂的延伸方向于所述循环按键的所述初始状态被维持一初始方向,其中所述导向齿于所述第一驱动状态和所述第二驱动状态被维持与所述初始方向倾斜相交而能够当所述循环按键自所述初始状态切换至所述触发状态的过程中引导所述驱动臂至所述第一驱动位置和所述第二驱动位置之其中一相应的驱动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循环分解装置,其中所述循环分解装置进一步包括一引导件,其中所述引导件被设置用于当所述循环按键自所述触发状态回复至所述初始状态时引导所述驱动臂,以使得所述驱动臂的延伸方向能够于所述循环按键的所述初始状态被维持初始方向。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循环分解装置,其中所述发电单元自所述第一位置状态切换至所述第二位置状态,并自所述第二位置状态切换回所述第一位置状态构成所述发电单元的一次循环动作,以使得所述发电单元适于选用主流的翘板式往复发电单元,从而使得所述循环发电装置具有更好的适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循环分解装置,其中在所述换位驱动单元自所述第一驱动状态被切换至所述第二驱动状态的过程中,所述驱动臂于所述第一驱动位置驱动所述换位件,其中在所述换位驱动单元自所述第二驱动状态被切换至所述第一驱动状态的过程中,所述驱动臂于所述第二驱动位置驱动所述换位件。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循环分解装置,其中所述导向齿被设置于所述第一驱动位置和所述第二驱动位置之间并具有分别延伸至所述第一驱动位置和所述第二驱动位置的一第一导向壁和一第二导向壁,其中在所述换位驱动单元的所述第一驱动状态,所述驱动臂对应于所述第一导向壁而在所述换位驱动单元自所述第一驱动状态被切换至所述第二驱动状态的过程中,所述驱动臂能够被所述第一导向壁引导至所述第一驱动位置地驱动所述换位件;其中在所述换位驱动单元的所述第二驱动状态,所述驱动臂对应于所述第二导向壁而在所述换位驱动单元自所述第二驱动状态被切换至所述第一驱动状态的过程中,所述驱动臂能够被所述第二导向壁引导至所述第二驱动位置地驱动所述换位件。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循环分解装置,其中当所述发电单元处于所述第一位置状态时,适于在所述换位件的所述第一驱动位置驱动所述换位件地将所述发电单元自所述第一位置状态切换至所述第二位置状态,并在后续适于在所述换位件的所述第二驱动位置驱动所述换位件地将所述发电单元自所述第二位置状态切换至所述第一位置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循环分解装置,其中所述导向齿于所述第一驱动位置和所述第二驱动位置之间被垂直设置于所述换位件,如此以在所述循环按键的所述初始状态下,当被设置为翘板式往复发电单元的所述发电单元处于所述第一位置状态时,所述第一驱动位置于初始方向高于所述第二驱动位置而使得所述驱动臂对应于所述第一导向壁,并当被设置为翘板式往复发电单元的所述发电单元处于所述第二位置状态时,所述第二驱动位置于初始方向高于所述第一驱动位置而使得所述驱动臂对应于所述第二导向壁。

为达到以上至少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循环分解装置,其中所述循环分解装置包括:

一循环按键,其中所述循环按键具有一初始状态和一触发状态并被设置有一复位元件,其中当所述循环按键于所述初始状态被施以外力地按压作动而处于所述触发状态时,所述循环按键能够在该外力解除后被所述复位元件回复至所述初始状态;

一驱动臂,其中所述驱动臂的一端被设置于所述循环按键,其中当所述循环按键处于所述初始状态时,所述驱动臂被维持于一初始方向;以及

一换位件,其中所述换位件被设置为可枢转地,其中所述换位件具有一第一驱动位置和一第二驱动位置及分别自所述第一驱动位置和所述第二驱动位置延伸的一第一导向壁和一第二导向壁,其中当所述循环按键处于所述初始状态时,所述第一导向壁倾斜于所述初始方向并于所述初始方向与所述驱动臂相对应,从而当所述循环按键自所述初始状态被按压至所述触发状态的过程中,所述驱动臂能够被所述第一导向壁引导而于所述第一驱动位置驱动所述换位件枢转运动,以当所述循环按键回复至所述初始状态后形成所述第二导向壁倾斜于所述初始方向并于所述初始方向与所述驱动臂相对应的状态,进而在后续,当所述循环按键再次自所述初始状态被按压至所述触发状态的过程中,所述驱动臂能够被所述第二导向壁引导而于所述第二驱动位置驱动所述换位件枢转运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循环分解装置进一步包括一引导件,其中所述引导件被设置有一引导槽,其中所述驱动臂的一端被可枢转地设置于所述循环按键,所述驱动臂的另一端被嵌于所述引导槽,以在所述循环按键自所述触发状态回复至所述初始状态的过程中通过所述引导槽引导所述驱动臂的运动,并于所述循环按键的所述初始状态,通过所述引导槽限制所述驱动臂的活动地维持所述驱动臂于所述初始方向。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换位件包括一导向齿,其中所述导向齿被设置于所述第一驱动位置和所述第二驱动位置之间,以于所述导向齿的分别与所述第一驱动位置和所述第二驱动位置相对应的两侧边形成所述第一导向壁和所述第二导向壁,如此以通过对所述循环按键的两次循环操作形成所述换位件的一次循环往复枢转运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换位件被设置为齿轮状并包括多个导向齿,其中齿轮状的所述换位件的各齿即为所述导向齿,其中相邻的任意两所述导向齿之间形成一齿隙,其中相邻的任意两所述齿隙即分别为所述第一驱动位置和所述第二驱动位置,其中所述第一导向壁和所述第二导向壁分别同向延伸于相应的所述齿隙,即所述第一导向壁和所述第二导向壁为相邻的任意两导向齿的同一方向的侧壁,如此以通过对所述循环按键的对应所述齿隙的数量的多次循环操作形成所述换位件的一次循环圆周枢转运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循环发电装置,其中所述循环发电装置包括:

一循环按键,其中所述循环按键具有一初始状态和一触发状态并被设置有一复位元件,其中当所述循环按键于所述初始状态被施以外力地按压作动而处于所述触发状态时,所述循环按键能够在该外力解除后被所述复位元件回复至所述初始状态;

一发电单元,其中所述发电单元具有一第一位置状态和一第二位置状态,其中所述发电单元于所述第一位置状态和所述第二位置状态之间的一次切换能够产生一次脉冲电能;以及

一换位驱动单元,其中所述换位驱动单元被可操作地耦合于所述循环按键和所述发电单元之间并具有一第一驱动状态和一第二驱动状态,其中所述换位驱动单元适于在所述循环按键自所述初始状态向所述触发状态切换时被所述循环按键驱动地于所述第一驱动状态和所述第二驱动状态之间完成一次切换,以藉由所述换位驱动单元于所述第一驱动状态和所述第二驱动状态之间的一次切换作动与所述换位驱动单元相耦合的所述发电单元于所述第一位置状态和所述第二位置状态之间进行一次切换。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换位驱动单元包括一驱动臂和一换位件,其中所述驱动臂被设置于所述循环按键,并当所述循环按键处于所述初始状态时,所述驱动臂被维持于一初始方向,其中所述换位件具有一第一驱动位置和一第二驱动位置及分别自所述第一驱动位置和所述第二驱动位置延伸的一第一导向壁和一第二导向壁,其中在所述换位驱动单元的所述第一驱动状态,当所述循环按键处于所述初始状态时,所述第一导向壁倾斜于所述初始方向并于所述初始方向与所述驱动臂相对应,以当所述循环按键自所述初始状态被按压至所述触发状态的过程中,所述驱动臂能够被所述第一导向壁引导而于所述第一驱动位置驱动所述换位件,从而在所述循环按键回复至所述初始状态后形成所述第二导向壁倾斜于所述初始方向并于所述初始方向与所述驱动臂相对应的所述第二驱动状态,进而在后续,当所述循环按键再次自所述初始状态被按压至所述触发状态的过程中,所述驱动臂能够被所述第二导向壁引导而于所述第二驱动位置驱动所述换位件。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换位驱动单元进一步包括一引导件,其中所述引导件被设置有一引导槽,其中所述驱动臂的一端被可枢转地设置于所述循环按键,所述驱动臂的另一端被嵌于所述引导槽,以在所述循环按键自所述触发状态回复至所述初始状态的过程中通过所述引导槽引导所述驱动臂的运动,并于所述循环按键的所述初始状态,通过所述引导槽限制所述驱动臂的活动地维持所述驱动臂于所述初始方向。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发电单元被设置为采用往复式的枢转作动结构,即所述发电单元自所述第一位置状态向所述第二位置状态的一次切换,和自所述第二位置状态向所述第一位置状态的一次切换形成对所述发电单元的一次往复循环作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换位件包括一导向齿,其中所述导向齿被设置于所述第一驱动位置和所述第二驱动位置之间,以于所述导向齿的分别与所述第一驱动位置和所述第二驱动位置相对应的两侧边形成所述第一导向壁和所述第二导向壁,如此以能够通过对所述循环按键的两次循环操作形成所述换位驱动单元于所述第一驱动状态和所述第二驱动状态之间的一次循环往复切换。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发电单元被设置为采用转动式的枢转作动结构,以能够被单向转动一周地形成所述第一位置状态和所述第二位置状态之间的多次切换。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换位件被设置为齿轮状并包括多个导向齿,其中齿轮状的所述换位件的各齿即为所述导向齿,其中相邻的任意两所述导向齿之间形成一齿隙,其中相邻的任意两所述齿隙即分别为所述第一驱动位置和所述第二驱动位置,其中所述第一导向壁和所述第二导向壁分别同向延伸于相应的所述齿隙,即所述第一导向壁和所述第二导向壁为相邻的任意两导向齿的同一方向的侧壁,如此以通过对所述循环按键的对应所述齿隙的数量的多次循环操作形成对所述换位件的一个圆周的枢转驱动。

通过对随后的描述和附图的理解,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目的和优势将得以充分体现。

附图说明

图1A和1B为现有的一种复位式发电装置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2A和2B为依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一循环发电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依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的所述循环发电装置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4为依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的所述循环发电装置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5为依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的所述循环发电装置的一发电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6A至6D为依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的所述循环发电装置的一循环分解装置于不同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依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的一变形实施例的所述循环发电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依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变形实施例的所述循环发电装置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于非量词之前的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其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

参考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附图之图2A,图2B及图3和图4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一循环发电装置10被图示说明和在接下来的描述中被揭露和被阐述,其中所述循环发电装置10包括一发电单元20和一循环分解装置30,其中所述循环分解装置30被可操作地耦合于所述发电单元20,其中所述发电单元20被设置为能够被一次作动地产生一次脉冲电能,其中所述循环发电装置10被设置以单次脉冲电能提供电能输出,避免了多次脉冲的整合而有利于简化所述循环发电装置10的电路结构,同时有利于降低所述循环发电装置10的电路损耗,进而提高所述循环发电装置10的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循环分解装置30被设置为能够被一次循环操作地作动一次所述发电单元20,即对所述循环分解装置30的一次循环操作对应于对所述发电单元20的一次作动,如此以能够将对所述发电单元20的一次循环作动分解为对所述循环分解装置30的多次循环操作,从而降低对所述循环分解装置30的单次循环操作的机械能要求,有利于降低对所述循环分解装置30的单次循环操作的力度,并有利于提高所述循环发电装置10的操作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循环发电装置10的一次电能输出仅对应于所述循环分解装置30对所述发电单元20的一次作动,以能够降所述循环发电装置10的一次电能输出对所述发电单元20所造成的机械损耗,从而延长所述循环发电装置10的使用寿命。

具体地,所述循环分解装置30包括一循环按键301,其中所述循环按键301具有一初始状态和一触发状态,并且所述循环按键301能够在所述初始状态和所述触发状态之间转换。优选地,所述循环按键301的下部设置有一复位元件3011,其中所述复位元件3011能够使所述循环按键301从所述触发状态向所述初始状态转换。也就是说,所述循环分解装置30包括所述循环按键301和设置于所述循环按键301的下部的所述复位元件3011,从而当所述循环按键301被操作而自所述初始状态向所述触发状态转换时,所述复位元件3011能够被所述循环按键301操作而改变初始态,例如被压缩而处于压缩态,从而在后续,所述复位元件3011在恢复初始态的过程中使得所述循环按键301从所述触发状态向所述初始状态转换。所述初始状态为所述循环分解装置30在没有受到外力驱动时的所述循环按键301的状态。参考图2A和图2B所示,其中当所述循环按键301于图2A中示意的所述初始状态被施以外力地按压作动而处于图2B示意的所述触发状态时,所述循环按键301能够在该外力解除后被所述复位元件3011回复至所述初始状态。如此以在外力的作用下一次按压作动所述循环按键301地形成对所述循环按键301的一次循环操作,即一次作动所述循环按键301地形成对所述循环分解装置30的一次循环操作,因而更加快捷简单。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复位元件3011被设置以在所述循环按键301的所述触发状态,当施于所述循环按键301的外力被解除时,能够将所述循环按键301自所述触发状态回复至所述初始状态,其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述复位元件3011可被设置为具有弹性的元件。例如不限于压簧、扭簧以及弹性橡胶。此外所述复位元件3011还可被设置为采用磁性材料同极相斥的原理而被设置的两磁体,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制。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所述复位元件3011可以是任何被设置为能够使所述循环按键301从所述触发状态回复至所述初始状态的装置或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循环分解装置30还包括一换位驱动单元302,其中所述换位驱动单元302被可操作地耦合于所述循环按键301和所述发电单元20之间,其中所述换位驱动单元302具有一第一驱动状态和一第二驱动状态,其中对所述循环按键301的一次循环操作对应于所述换位驱动单元302于所述第一驱动状态和所述第二驱动状态之间的一次切换,即所述循环按键301能够被一次循环操作地驱动所述换位驱动单元302于所述第一驱动状态和所述第二驱动状态之间进行一次切换,以藉由所述换位驱动单元302于所述第一驱动状态和所述第二驱动状态之间的一次切换作动一次与所述换位驱动单元302相耦合的所述发电单元20,从而一次循环操作所述循环按键301地于所述发电单元20产生一次脉冲电能。

详细地,所述换位驱动单元302包括一换位件3021,其中所述换位件3021被耦合于所述发电单元20并具有一第一驱动位置30211和一第二驱动位置30212,其中所述换位驱动单元302于所述第一驱动状态和所述第二驱动状态之间的一次切换对应于在所述第一驱动位置30211和所述第二驱动位置30212之其中一驱动位置驱动所述换位件3021,从而形成对所述发电单元20的一次作动,即在所述第一驱动位置30211和所述第二驱动位置30212之其中一驱动位置驱动所述换位件3021对应于对所述发电单元20的一次作动。

特别地,所述换位件3021被可枢转地与所述发电单元20相耦合,以能够被枢转驱动地作动所述发电单元20,其中对所述循环按键301相邻的两次循环操作分别对应于所述第一驱动位置30211和所述第二驱动位置30212之其中一驱动位置驱动所述换位件3021,也就是说,对所述循环按键301相邻的两次循环操作中,其中一次循环操作对应于在所述第一驱动位置30211枢转驱动所述换位件3021,而另一次循环操作则对应于在所述第二驱动位置30212枢转驱动所述换位件3021,如此以能够于不同位置枢转驱动所述换位件3021地形成对所述换位件3021的一次循环驱动,进而能够于不同位置枢转驱动所述换位件3021地形成对与所述换位件3021相耦合的所述发电单元20的一次循环作动。

进一步地,所述换位驱动单元302还包括一驱动臂3022,其中所述驱动臂3022被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循环按键301,其中当所述循环按键301处于所述初始状态时,所述驱动臂3022被维持于一初始方向,以于所述换位驱动单元302的所述第一驱动状态和一第二驱动状态,在所述循环按键301自所述初始状态被按压至所述触发状态的过程中,所述驱动臂3022能够因所述换位件3021的枢转被所述述换位件3021换位选择地分别于所述第一驱动位置30211和所述第二驱动位置30212驱动所述换位件3021。

具体地,所述换位件3021进一步具有分别自所述第一驱动位置30211和所述第二驱动位置30212延伸的一第一导向壁302131和一第二导向壁302132,其中在所述换位驱动单元302的所述第一驱动状态,当所述循环按键301处于所述初始状态时,所述第一导向壁302131倾斜于所述初始方向并于所述初始方向与所述驱动臂3022相对应,以当所述循环按键301自所述初始状态被按压至所述触发状态的过程中,所述驱动臂3022能够被所述第一导向壁302131引导而于所述第一驱动位置30211驱动所述换位件3021枢转,从而在所述循环按键301回复至所述初始状态后形成所述第二导向壁302132倾斜于所述初始方向并于所述初始方向与所述驱动臂3022相对应的所述第二驱动状态,进而在后续,当所述循环按键301再次自所述初始状态被按压至所述触发状态的过程中,所述驱动臂3022能够被所述第二导向壁302132引导而于所述第二驱动位置30212驱动所述换位件3021枢转。如此以能够藉由对所述循环按键301的多次循环操作,于不同位置枢转驱动所述换位件3021地形成对所述换位件3021往复枢转驱动或圆周枢转驱动的一次循环驱动。

值得一提的是,对所述循环按键301的一次循环操作仅对应于对所述换位件3021的一次驱动和对所述发电单元20的一次作动,即所述循环按键301于所述触发状态回复至所述初始状态的过程并不会形成对所述换位件3021的驱动和对所述发电单元20的作动,因此所述复位元件3011在所述循环按键301的所述触发状态具有较小的机械能要求,也就是说,所述循环按键301自所述初始状态被按压至所述触发状态所需的机械能仅对应于一次作动所述发电单元20和回复所述循环按键301所需的机械能,如此则使得对所述循环按键301的按压具有较小的机械能要求而更加省力,有利于提高所述循环发电装置10的操作体验。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对所述循环按键301的任意相邻两次的循环操作中,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循环分解装置30藉由所述换位件3021对所述驱动臂3022的换位选择,使得所述驱动臂3022能够于不同位置驱动所述换位件3021,进而将对所述换位件3021的一次循环驱动分解为对所述循环按键301的多次循环操作,如此以将对与所述换位件3021相耦合的所述发电单元20的一次循环作动分解为对所述循环按键301的多次循环操作。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发电单元20具有一第一位置状态和一第二位置状态,其中所述发电单元20于所述第一位置状态和所述第二位置状态之间的一次切换对应于对所述发电单元20的一次作动而能够于所述发电单元20产生一次脉冲电能。也就是说,对所述循环按键301的一次循环操作即对所述循环分解装置30的一次循环操作,并对应于所述换位驱动单元302于所述第一驱动状态和所述第二驱动状态之间的一次切换,同时对应于所述发电单元20于所述第一位置状态和所述第二位置状态之间的一次切换。

特别地,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发电单元20被设置为采用往复式的枢转作动结构,即所述发电单元20自所述第一位置状态向所述第二位置状态的一次切换和自所述第二位置状态向所述第一位置状态的一次切换形成对所述发电单元20的一次往复枢转循环作动。也就是说,对所述循环按键301相邻的两次循环操作形成对所述发电单元20于所述第一位置状态和所述第二位置状态之间的一次往复枢转循环作动。

相应地,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换位件3021包括一导向齿30213,其中所述导向齿30213被设置于所述第一驱动位置30211和所述第二驱动位置30212之间,其中所述导向齿30213的分别与所述第一驱动位置30211和所述第二驱动位置30212相对应的两侧边则为所述第一导向壁302131和所述第二导向壁302132。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换位件3021还包括一枢转轴30217和一耦合槽30214,其中所述换位件3021的所述枢转轴30217被设置位于所述换位件3021的与所述导向齿30213相对的位置,并处于所述初始方向,其中所述发电单元20被可操作地于所述换位件3021的所述耦合槽30214耦合于所述换位件3021,其中所述耦合槽30214被设置于所述换位件30214的与所述第一驱动位置30211和所述第二驱动位置30212之其中一驱动位置相对应的位置,如此以形成所述换位件3021被可枢转地与所述发电单元20相耦合的结构关系,进而藉由所述驱动臂3022对所述换位件3021的换位驱动作动所述发电单元20。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发电单元20于所述耦合槽30214与所述换位件3021之间被耦合以能够联动所述发电单元20和所述换位件3021,其中所述发电单元20与所述换位件3021之间的耦合方式可以有多种变形,而不限于将所述发电单元20于所述换位件3021的所述耦合槽30214耦合于所述换位件3021,本实用新型对此并不限制。

参考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附图之图4和图5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所述循环发电装置10的所述发电单元20的结构示意图被图示说明,其中所述发电单元20包括一磁芯201,一线圈202,一磁体组件203以及一驱动杆204,其中所述线圈202被环绕于所述磁芯201,其中所述磁芯201被设置为采用导磁材料制备并包括两同向延伸的端部2011,其中所述磁体组件203包括一永磁体2033,其中所,以通过所述永磁体2033为所述发电单元20提供磁场环境,其中所述磁体组件203被设置于两所述端部2011之间,其中所述驱动杆204具有所述第一位置状态和所述第二位置状态,其中所述驱动杆204的一端被设置于所述磁体组件203,以能够拨动所述驱动杆204的另一端地形成所述驱动杆204于所述第一位置状态和所述第二位置状态之间的切换,进而一次作动所述磁体组件203地形成所述磁芯201的磁通量的变化而于所述线圈202产生一次脉冲电能。

具体地,所述磁芯201的两所述端部2011,即一第一端部20111和一第二端部20112,其中所述第一端部20111和所述第二端部20112被设置为同向延伸于所述磁芯201,如此以能够维持所述第一端部20111和所述第二端部20112于一定适宜的距离的同时增加所述磁芯201的长度,从而有利于缩短所述磁芯201所占的空间的长度的同时增加所述线圈202的匝数。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所述线圈202的匝数得以增加,从而使得所述发电单元20的发电效率得以提高。

进一步地,所述磁体组件203具有一第一磁极端2031和一第二磁极端2032,其中所述第一端部20111同时对应于所述第一磁极端2031和所述第二磁极端2032地与所述第一磁极端2031和所述第二磁极端2032相靠近,所述第二端部20112同时对应于所述第一磁极端2031和所述第二磁极端2032地与所述第一磁极端2031和所述第二磁极端2032相靠近。

特别地,所述磁芯201对于所述磁体组件203被维持静态,如此以能够维持被环套于所述磁芯201的所述线圈202静止地降低对所述线圈202的抗疲劳性能的要求,进而增强所述发电单元20的稳定性。此外,所述线圈202被维持静态而使得所述发电单元20的结构设计中无需预留有所述线圈202的运动空间,如此则有利于缩小所述发电单元20的体积。换而言之,在维持所述发电单元20的体积不变的情况下,所述线圈202被维持静态而使得所述发电单元20的结构设计中无需预留有所述线圈202的运动空间,如此则有利于提高所述发电单元20的所述线圈202的体积占比,进而提高所述发电单元20的发电效率。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磁体组件203被设置以于所述第一端部20111和所述第二端部20112之间的运动,将所述磁芯201于所述第一端部20111与所述第一磁极端2031相接通,且所述第二端部20112与所述第二磁极端2032相接通的状态,即所述驱动杆204的所述第一位置状态,和所述第一端部20111与所述第二磁极端2032相接通,且所述第二端部20112与所述第一磁极端2031相接通的状态,即所述驱动杆204的所述第二位置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如此以藉由所述磁体组件203于所述第一端部20111和所述第二端部20112之间的运动形成所述磁芯201内的磁场的反向切换,进而提高所述发电单元20的发电效率。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磁极端2031和所述第二磁极端2032被设置为具有不同的磁极磁性,即当所述第一磁极端2031呈S极的磁极磁性时,所述第二磁极端2032呈N极的磁极磁性,而当所述第一磁极端2031呈N极的磁极磁性时,所述第二磁极端2032呈S极的磁极磁性,本实用新型对此并不限制。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磁体组件203被设置采用枢转的运动方式,具体地所述磁体组件203被设置为于所述第一端部20111和所述第二端部20112之间能够以所述第一磁极端2031和所述第二磁极端2032之间的一点为轴心地往复枢转,以当所述第一磁极端2031处于靠近所述第一端部20111而与所述第一端部20111相接通接通的位置时,所述第二磁极端2032处于靠近所述第二端部20112而与所述第二端部20112相接通的位置;并当所述第二磁极端2032处于靠近所述第一端部20111而与所述第一端部20111相接通的位置时,所述第一磁极端2031处于靠近所述第二端部20112而与所述第二端部20112相接通的位置。如此以藉由所述磁体组件203于所述第一端部20111和所述第二端部20112之间的往复转动形成所述磁芯201内的磁场的反向切换。

特别地,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发电单元20进一步包括至少一枢转臂205,其中所述枢转臂205被固定于所述磁体组件203,其中所述磁体组件203能够以所述枢转臂205为轴地往复枢转,其中所述驱动杆204藉由所述枢转臂205被设置于所述磁体组件203,以使得所述枢转臂205能够被所述驱动杆204驱动而枢转作动所述磁体组件203。也就是说,所述驱动杆204被设置于所述枢转臂205,从而使得所述磁体组件203能够被所述驱动杆204驱动而以所述枢转臂205为轴地往复枢转。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发电单元20包括两所述枢转臂205,其中两所述枢转臂205在垂直于所述磁体组件203的枢转方向被对称设置于所述磁体组件203的两侧边,以使得所述磁体组件203以两所述枢转臂205为轴的枢转运动更加稳定。此外,所述驱动杆204被设置为分别自两所述枢转臂205延伸而在拨动所述驱动杆204时,使得所述磁体组件203的受力更加均匀而能够以两所述枢转臂205为轴地稳定枢转运动。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发电单元20还包括一安装座206,其中所述磁芯201被设置于所述安装座206,其中所述安装座206进一步被设置有两枢转卡槽2061,其中所述枢转臂205能够被所述枢转卡槽2061夹持而可枢转地被卡嵌于所述安装座206,如此以使得所述磁体组件203于所述第一端部20111和所述第二端部20112之间同所述磁芯201被安装于所述安装座206。

具体地,所述枢转卡槽2061被设置为C形,并于C形的开口外撇,以使得所述枢转臂205能够自所述枢转卡槽2061的开口处被挤压而以可枢转的状态被卡嵌于所述枢转卡槽2061,其中所述枢转卡槽2061进一步被设置为于与C形的开口相对应的槽底处内凹,如此以使得所述枢转卡槽2061的开口更容易被所述枢转臂205挤压扩张,继而使得所述枢转臂205能够以可枢转的状态被卡嵌于所述枢转卡槽2061。因而所述磁体组件203于所述安装座206的安装具有简单快捷的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磁体组件203进一步包括一导磁组件2034,其中所述导磁组件2034与所述永磁体2033导磁相接,以于所述导磁组件2034形成所述第一磁极端2031和所述第二磁极端2032,并藉由所述导磁组件2034与所述永磁体2033的导磁相接,使得所述第一磁极端2031和所述第二磁极端2032的形成位置与所述磁体组件203的运动方式相匹配。也就是说,所述导磁组件2034被设置用于与所述永磁体2033导磁相连,以形成所述第一端部20111同时对应于所述第一磁极端2031和所述第二磁极端2032地与所述第一磁极端2031和所述第二磁极端2032相靠近,且所述第二端部20112同时对应于所述第一磁极端2031和所述第二磁极端2032地与所述第一磁极端2031和所述第二磁极端2032相靠近的位置关系。

具体地,所述导磁组件2034包括一第一导磁板20341和一第二导磁板20342,其中所述第一导磁板20341和所述第二导磁板20342分别与所述永磁体2033的两磁极(即S极和N极)导磁相连,即所述永磁体2033的两磁极各导磁连接有所述第一导磁板20341和所述第二导磁板20342中的一个,以于所述第一导磁板20341形成同时与所述第一端部20111和所述第二端部20112相靠近的所述第一磁极端2031,并于所述第二导磁板20342形成同时与所述第一端部20111和所述第二端部20112相靠近的所述第二磁极端2032,如此则所述第一磁极端2031和所述第二磁极端2032具有不同的磁极磁性。

特别地,所述第一导磁板20341和所述第二导磁板20342分别同时靠近于所述第一端部20111和所述第二端部20112,即所述永磁体2033和分别被设置于所述永磁体2033的两磁极端的所述第一导磁板20341和所述第二导磁板20342形成一“H”形的所述磁体组件203,其中所述“H”形的左右两侧即为所述第一导磁板20341和所述第二导磁板20342所形成,以于所述“H”形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端部20111和所述第二端部20112相靠近,从而形成所述第一端部20111和所述第二端部20112分别同时靠近于所述第一磁极端2031和所述第二磁极端2032的位置关系。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在垂直于所述磁体组件203的枢转方向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导磁板20341和所述第二导磁板20342的尺寸小于并趋近于所述磁芯201的尺寸,如此以在减小所述磁体组件203的体积的同时能够维持所述磁芯201分别与所述第一导磁板20341和所述第二导磁板20342之间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从而当所述所述驱动杆204于所述第一位置状态和所述第二位置状态之间切换时,所述磁芯201具有较大的磁通量变化量,进而有利于提高所述发电单元20的发电效率。

此外,所述驱动杆204延伸于所述磁体组件203而使得所述驱动杆204于所述第一位置状态和所述第二位置状态之间摆动的行程相对于所述磁体组件203的转动的行程被放大,也就是说,所述磁体组件203于所述第一端部20111和所述第二端部20112之间的枢转运动能够被设置为具有较小的运动行程而有利于减小所述磁体组件203的运动空间地减小所述发电单元20的体积,并通过所述驱动杆204放大所述磁体组件203的枢转行程地获得适宜的所述驱动杆204的摆动行程,从而有利于增强所述发电单元20的操作感。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所述驱动杆204被设置为采用弹性材料制备,以能够被施力地储蓄一定的弹性势能并当所储蓄的弹性势能达到一定的临界值时,驱动所述磁体组件203的枢转地将所述磁芯201于所述第一端部20111与所述第一磁极端2031相接通,且所述第二端部20112与所述第二磁极端2032相接通的状态,和所述第一端部20111与所述第二磁极端2032相接通,且所述第二端部20112与所述第一磁极端2031相接通的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换而言之,所述驱动杆204只有在其所储蓄的弹性势能达到一定的临界值时才会形成所述驱动杆204于所述第一位置状态和所述第二位置状态之间的一次切换,如此以缩短该切换动作的完成时间而有利于提高所述线圈202的磁通量的变化率地增强所述扰发电单元20的发电效率,并使得每次的该切换动作的完成时间趋于相同而有利于增强所述发电单元20的发电效率的稳定性。

如此以在所述驱动杆204被嵌入所述耦合槽30214而形成所述发电单元20被可操作地耦合于所述换位件3021的结构关系,进而藉由所述驱动臂3022对所述换位件3021的换位驱动换向作动所述发电单元20。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耦合槽30214被设置为适于所述发电单元20的所述驱动杆204于垂直于所述换位件3021的方向被嵌入所述耦合槽30214而形成所述发电单元20被可操作地耦合于所述换位件3021的结构关系,其中所述发电单元20与所述换位件3021之间的耦合方式可以有多种变形,而不限于将所述驱动杆204于垂直于所述换位件3021的方向嵌于所述耦合槽30214,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制。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换位件3021进一步被设置有一第一限位齿30215和一第二限位齿30216,其中所述导向齿30213被设置于所述第一限位齿30215和所述第二限位齿30216之间,以于所述第一限位齿30215和所述导向齿30213之间以及所述第二限位齿30216和所述导向齿30213之间分别形成所述第一驱动位置30211和所述第二驱动位置30212,从而在所述驱动臂3022于所述第一驱动位置30211驱动所述换位件3021时通过所述第一限位齿30215限制所述驱动臂3022脱离所述第一驱动位置30211,并在所述驱动臂3022于所述第二驱动位置30212驱动所述换位件3021时通过所述第二限位齿30216限制所述驱动臂3022脱离所述第二驱动位置30212。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换位驱动单元302还包括一引导件3023,其中所述引导件3023被设置有一引导槽30231,其中所述引导槽30231被设置用于在所述循环按键301自所述触发状态回复至所述初始状态时引导所述驱动臂3022回复至被维持于所述初始方向的状态。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臂3022具有一驱动端30221,其中所述驱动臂3022的与所述驱动端30221相对的一端被可枢转地设置于所述循环按键301,以能够于所述驱动端30211驱动所述换位件3021,其中所述驱动端30221被伸入所述引导槽30231,如此以能够通过所述引导槽30231限制或引导所述驱动臂3022的所述驱动端30221的活动。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引导槽30231被设置为适于限制所述驱动臂3022的所述驱动端30221的活动,如此以当所述引导槽30231具有适宜的形状尺寸时,所述第一限位齿30215和所述第二限位齿30216可并不被设置,并能够藉由所述引导槽30231在所述循环按键301自所述初始状态被按压至所述触发状态的过程中限制所述驱动臂3022的所述驱动端30221于所述第一驱动位置30211和所述第二驱动位置30212之其中相应的位置驱动所述换位件3021,本实用新型对此并不限制。

参考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附图之图6A至6D,为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的所述循环发电装置10的循环分解方法,所述循环分解装置30于不同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被图示说明。

如图6A所示,在所述换位驱动单元302的所述第一驱动状态,当所述循环按键301处于所述初始状态时,所述导向齿30213倾斜于所述初始方向,所述驱动臂3022于所述初始方向与所述导向齿30213的所述第一导向壁302131相对应。

如此以当所述循环按键301自所述初始状态被按压至所述触发状态时,所述驱动臂3022被所述第一导向壁302131引导而于所述第一驱动位置30211驱动所述换位件3021枢转地作动一次所述发电单元20,并形成所述导向齿30213倾斜于所述初始方向且所述第二导向壁302132对应于所述初始方向的状态,如图6B所示。

进一步地,当所述循环按键301自所述触发状态被所述复位元件3011回复至所述初始状态后,所述驱动臂3022被维持于所述初始方向而形成所述驱动臂3022于所述初始方向与所述导向齿30213的所述第二导向壁302132相对应的状态,即所述换位驱动单元302的所述第二驱动状态,如图6C所示。

进一步地,当所述循环按键301再次自所述初始状态被按压至所述触发状态时,所述驱动臂3022被所述第二导向壁302132引导而于所述第二驱动位置30212驱动所述换位件3021枢转地反向作动一次所述发电单元20,并形成所述导向齿30213倾斜于所述初始方向且所述第一导向壁302131对应于所述初始方向的状态,如图6D所示。

如此以当所述循环按键301自所述触发状态回复至所述初始状态后再次形成所述导向齿30213倾斜于所述初始方向,且所述驱动臂3022于所述初始方向与所述导向齿30213的所述第一导向壁302131相对应的所述第一驱动状态,如图6A所示。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当所述发电单元20被设置为采用转动式的枢转作动结构时,即所述发电单元20能够被单向转动一周地形成所述第一位置状态和所述第二位置状态之间的多次切换。相应地,所述换位件3021可被设置为齿轮状,其中齿轮状的所述换位件3021的各齿即为所述导向齿30213,其中相邻的任意两所述导向齿30213之间形成一齿隙,其中相邻的任意两所述齿隙即分别为所述第一驱动位置30211和所述第二驱动位置30212,其中所述第一导向壁302131和所述第二导向壁302132分别同向延伸于相应的所述齿隙,即所述第一导向壁302131和所述第二导向壁302132为相邻的任意两导向齿30213的同一方向的侧壁,如此以通过对所述循环按键301的对应所述齿隙的数量的多次循环操作形成对所述换位件3021的一个圆周的枢转驱动,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制。

如此,本实用新型还提供所述循环发电装置10的循环分解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在所述循环按键301的所述初始状态,于所述驱动臂3022的所述初始方向形成所述换位件3021的所述第一导向壁302131对应并倾斜于所述驱动臂3022的状态,即所述换位驱动单元302的所述第一驱动状态;

b、在所述循环按键301自所述初始状态被按压至所述触发状态的过程中,藉由所述循环按键301作动所述驱动臂3022而使得所述驱动臂3022被所述第一导向壁302131引导地于所述第一驱动位置30211驱动所述换位件3021,以能够形成所述换位件3021的所述第二导向壁302132对应并倾斜于所述初始方向的状态;

c、在所述循环按键301自所述触发状态回复至所述初始状态的过程中,藉由所述引导件3023维持所述驱动臂3022于所述初始方向,以形成所述换位件3021的所述第二导向壁302132对应并倾斜于所述驱动臂3022的状态,即所述换位驱动单元302的所述第二驱动状态。

特别地,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循环发电装置10的所述循环分解方法进一步包括步骤:

d、在所述循环按键301自所述初始状态被按压至所述触发状态的过程中,藉由所述循环按键301作动所述驱动臂3022而使得所述驱动臂3022被所述第二导向壁302132引导地于所述第二驱动位置30212驱动所述换位件3021,以能够形成所述换位件3021的所述第一导向壁302131对应并倾斜于所述初始方向的状态;

e、在所述循环按键301自所述触发状态回复至所述初始状态的过程中,藉由所述引导件3023维持所述驱动臂3022于所述初始方向,以形成所述换位件3021的所述第一导向壁302131对应并倾斜于所述驱动臂3022的状态,即所述换位驱动单元302的所述第一驱动状态。

如此,以藉由对所述循环按键301的相邻两次循环操作于不同位置驱动所述换位件3021,从而将对所述换位件3021的一次循环驱动,即对应于对所述发电单元20的一次循环作动,分解为对所述循环按键301的两次循环操作。

为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循环发电装置10,参考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附图之图7和图8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的一变形实施例的所述循环发电装置10A被图示说明,其中所述循环发电装置10A包括一发电单元20A和一循环分解装置30A,其中所述循环分解装置30A被可操作地耦合于所述发电单元20A,其中所述发电单元20A被设置为能够被一次作动地产生一次脉冲电能,其中所述循环发电装置10A被设置以单次脉冲电能提供电能输出,避免了多次脉冲的整合而有利于简化所述循环发电装置10A的电路结构,同时有利于降低所述循环发电装置10A的电路损耗,进而提高所述循环发电装置10A的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循环分解装置30A被设置为能够被一次循环操作地作动一次所述发电单元20A,即对所述循环分解装置30A的一次循环操作对应于对所述发电单元20A的一次作动,如此以能够将对所述发电单元20A的一次循环作动分解为对所述循环分解装置30A的多次循环操作,从而降低对所述循环分解装置30A的单次循环操作的机械能要求,有利于降低对所述循环分解装置30A的单词循环操作的力度地提高所述循环发电装置10A的操作体验。

具体地,所述循环分解装置30A包括一循环按键301A和一换位驱动单元302A,其中所述循环按键301A具有一初始状态和一触发状态并被设置有一复位元件3011A,其中当所述循环按键301A于所述初始状态被施以外力地按压作动而处于所述触发状态时,所述循环按键301A能够在该外力解除后被所述复位元件3011A回复至所述初始状态,其中所述换位驱动单元302A被可操作地耦合于所述循环按键301A和所述发电单元20A之间并具有一第一驱动状态和一第二驱动状态,其中所述换位驱动单元302A适于在所述循环按键301A自所述初始状态向所述触发状态切换时被所述循环按键301A驱动地于所述第一驱动状态和所述第二驱动状态之间的完成一次切换,以藉由所述换位驱动单元302A于所述第一驱动状态和所述第二驱动状态之间的一次切换作动与所述换位驱动单元302A相耦合的所述发电单元20A于所述第一位置状态和所述第二位置状态之间进行一次切换。

进一步地,所述换位驱动单元302A包括一驱动臂3022A和一换位件3021A,其中所述驱动臂3022A被设置于所述循环按键301A,并当所述循环按键301A处于所述初始状态时,所述驱动臂3022A被维持于一初始方向,其中所述换位件3021A具有一第一驱动位置30211A和一第二驱动位置30212A及分别自所述第一驱动位置30211A和所述第二驱动位置30212A延伸的一第一导向壁302131A和一第二导向壁302132A,其中在所述换位驱动单元302A的所述第一驱动状态,当所述循环按键301A处于所述初始状态时,所述第一导向壁302131A倾斜于所述初始方向并于所述初始方向与所述驱动臂3022A相对应,以当所述循环按键301A自所述初始状态被按压至所述触发状态的过程中,所述驱动臂3022A能够被所述第一导向壁302131A引导而于所述第一驱动位置30211A驱动所述换位件3021A,从而在所述循环按键301A回复至所述初始状态后形成所述第二导向壁302132A倾斜于所述初始方向并于所述初始方向与所述驱动臂3022A相对应的所述第二驱动状态,进而在后续,当所述循环按键301A再次自所述初始状态被按压至所述触发状态的过程中,所述驱动臂3022A能够被所述第二导向壁302132A引导而于所述第二驱动位置30211A驱动所述换位件3021A。

也就是说,所述循环按键301A能够被一次循环操作地驱动所述换位驱动单元302A于所述第一驱动状态和所述第二驱动状态之间进行一次切换,以藉由所述换位驱动单元302A于所述第一驱动状态和所述第二驱动状态之间的一次切换作动一次与所述换位驱动单元302A相耦合的所述发电单元20A,从而一次循环操作所述循环按键301A地于所述发电单元20A产生一次脉冲电能。

进一步地,所述换位件3021A被可枢转地与所述发电单元20A相耦合,以能够被枢转驱动地作动所述发电单元20A,其中对所述循环按键301A相邻的两次循环操作分别对应于所述第一驱动位置30211A和所述第二驱动位置30212A之其中一驱动位置驱动所述换位件3021A,也就是说,对所述循环按键301A相邻的两次循环操作中,其中一次循环操作对应于在所述第一驱动位置30211A枢转驱动所述换位件3021A,而另一次循环操作则对应于在所述第二驱动位置30212A枢转驱动所述换位件3021A,如此以能够于不同位置枢转驱动所述换位件3021A地形成对所述换位件3021A的一次循环驱动,进而能够于不同位置枢转驱动所述换位件3021A地形成对与所述换位件3021A相耦合的所述发电单元20A的一次循环作动。

同样地,所述发电单元20A具有一第一位置状态和一第二位置状态,其中所述发电单元20A于所述第一位置状态和所述第二位置状态之间的一次切换对应于对所述发电单元20A的一次作动而能够于所述发电单元20A产生一次脉冲电能。也就是说,对所述循环按键301A的一次循环操作即对所述循环分解装置30A的一次循环操作,并对应于所述换位驱动单元302A于所述第一驱动状态和所述第二驱动状态之间的一次切换,同时对应于所述发电单元20A于所述第一位置状态和所述第二位置状态之间的一次切换。

特别地,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变形实施例中,所述发电单元20A被设置为采用往复式的枢转作动结构并包括一驱动杆204A,其中所述驱动杆204A被设置为能够以所述驱动杆204A中间的一轴为轴心地往复枢转,以形成所述第一位置状态和所述第二位置状态之间的切换。

相应地,所述换位件3021A还包括一枢转轴30217A,一第一抵接部30218A和一第二抵接部30219A,其中所述换位件3021A的所述枢转轴30217A被设置位于所述换位件3021A的与所述导向齿30213A相对的位置,并处于所述初始方向,其中所述驱动杆204A的两端分别抵接于所述第一抵接部30218A和所述第二抵接部30219A,如此以形成所述换位件3021A被可枢转地与所述发电单元20A相耦合的结构关系,进而藉由所述驱动臂3022A对所述换位件3021A的换位驱动作动所述发电单元20A。

可以理解的是,当所述驱动杆204A的两端分别被嵌于所述第一抵接部30218A和所述第二抵接部30219A时,所述驱动杆204A的轴心即为所述换位件3021A的所述枢转轴30217A,即所述枢转轴30217A并不被实体设置于所述换位件3021A,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制。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变形实施例中,所述换位件3021A包括一导向齿30213A,其中所述导向齿30213A被设置于所述第一驱动位置30211A和所述第二驱动位置30212A之间,其中所述导向齿30213A的分别与所述第一驱动位置30211A和所述第二驱动位置30212A相对应的两侧边则为所述第一导向壁302131A和所述第二导向壁302132A。

如此以在所述换位驱动单元302A的所述第一驱动状态,当所述循环按键301A处于所述初始状态时,所述导向齿30213A倾斜于所述初始方向,所述驱动臂3022A于所述初始方向与所述导向齿30213A的所述第一导向壁302131A相对应。以当所述循环按键301A自所述初始状态被按压至所述触发状态时,所述驱动臂3022A被所述第一导向壁302131A引导而于所述第一驱动位置30211A驱动所述换位件3021A枢转地作动一次所述发电单元20A,并形成所述导向齿30213A倾斜于所述初始方向且所述第二导向壁302132A对应于所述初始方向的状态。进而当所述循环按键301A自所述触发状态被所述复位元件3011A回复至所述初始状态后,所述驱动臂3022A被维持于所述初始方向而形成所述驱动臂3022A于所述初始方向与所述导向齿30213A的所述第二导向壁302132A相对应的状态,即所述换位驱动单元302A的所述第二驱动状态。以在后续,当所述循环按键301A再次自所述初始状态被按压至所述触发状态时,所述驱动臂3022A被所述第二导向壁302132A引导而于所述第二驱动位置30212A驱动所述换位件3021A枢转地反向作动一次所述发电单元20A,并形成所述导向齿30213A倾斜于所述初始方向且所述第一导向壁302131A对应于所述初始方向的状态。从而当所述循环按键301A自所述触发状态回复至所述初始状态后再次形成所述导向齿30213A倾斜于所述初始方向,且所述驱动臂3022A于所述初始方向与所述导向齿30213A的所述第一导向壁302131A相对应的所述第一驱动状态。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变形实施例中,所述换位件3021A进一步被设置有一第一限位齿30215A和一第二限位齿30216A,其中所述导向齿30213A被设置于所述第一限位齿30215A和所述第二限位齿30216A之间,以于所述第一限位齿30215A和所述导向齿30213A之间以及所述第一限位齿30216A和所述导向齿30213A之间分别形成所述第一驱动位置30211A和所述第二驱动位置30212A,从而在所述驱动臂3022A于所述第一驱动位置30211A驱动所述换位件3021A时通过所述第一限位齿30215A限制所述驱动臂3022A脱离所述第一驱动位置30211A,并在所述驱动臂3022A于所述第二驱动位置30212A驱动所述换位件3021A时通过所述第二限位齿30216A限制所述驱动臂3022A脱离所述第二驱动位置30212A。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变形实施例中,所述换位驱动单元302A还包括一引导件3023A,其中所述引导件3023A被设置有一引导槽30231A,其中所述引导槽30231A被设置用于在所述循环按键301A自所述触发状态回复至所述初始状态时引导所述驱动臂3022A回复至被维持于所述初始方向的状态。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变形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臂3022A具有一驱动端30221A,其中所述驱动臂3022A的与所述驱动端30221A相对的一端被可枢转地设置于所述循环按键301A,以能够于所述驱动端30211A驱动所述换位件3021A,其中所述驱动端30221A被伸入所述引导槽30231A,如此以能够通过所述引导槽30231A限制或引导所述驱动臂3022A的所述驱动端30221A的活动。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引导槽30231A被设置为适于限制所述驱动臂3022A的所述驱动端30221A的活动,如此以当所述引导槽30231A具有适宜的形状尺寸时,所述第一限位齿30215A和所述第二限位齿30216A可并不被设置,并能够藉由所述引导槽30231A在所述循环按键301A自所述初始状态被按压至所述触发状态的过程中限制所述驱动臂3022A的所述驱动端30221A于所述第一驱动位置30211A和所述第二驱动位置30212A之其中相应的位置驱动所述换位件3021A,本实用新型对此并不限制。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对所述循环按键301A的任意相邻两次的循环操作中,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循环分解装置30A藉由所述换位件3021A对所述驱动臂3022A的换位选择,使得所述驱动臂3022A能够于不同位置驱动所述换位件3021A,进而将对所述换位件3021A的一次循环驱动分解为对所述循环按键301A的多次循环操作,如此以将对与所述换位件3021A相耦合的所述发电单元20A的一次循环作动分解为对所述循环按键301A的多次循环操作。

因此,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发电单元20A被设置为采用转动式的枢转作动结构时,即所述发电单元20A能够被单向转动一周地形成所述第一位置状态和所述第二位置状态之间的多次切换。相应地,所述换位件3021A可被设置为齿轮状,其中齿轮状的所述换位件3021A的各齿即为所述导向齿30213A,其中相邻的任意两所述导向齿30213A之间形成一齿隙,其中相邻的任意两所述齿隙即分别为所述第一驱动位置30211A和所述第二驱动位置30212A,其中所述第一导向壁302131A和所述第二导向壁302132A分别同向延伸于相应的所述齿隙,即所述第一导向壁302131A和所述第二导向壁302132A为相邻的任意两导向齿30213A的同一方向的侧壁,如此以通过对所述循环按键301A的对应所述齿隙的数量的多次循环操作形成对所述换位件3021A的一个圆周的枢转作动。

可以理解的是,本文中的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仅用于描述本实用新型不同部件(或元件)的命名和使本实用新型的不同部件、元件和结构之间产生区分。除非特别地指出,否则其本身不具有次序或数目多少的含义。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例仅为举例,其中不同实施例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以得到根据本实用新型揭露的内容很容易想到但是在附图中没有明确指出的实施方式。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