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电叶片叶尖警示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38847发布日期:2019-08-16 21:48阅读:1082来源:国知局
一种风电叶片叶尖警示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风电叶片叶尖警示保护装置,属于风力发电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风电叶片是风力发电系统中最基础也是最核心的部件。风电叶片与风轮连接的部分可称为叶片根部,远离根部的部分可称为叶片尖部。一般来说,以叶片0m截面为起点,按照叶片的长度计算,95%-100%以内的区域为风电叶片叶尖。

随着风力发电技术的发展,风电机组单机装机容量增加,风电叶片也越来越长。从叶片毛坯件切割完开始,为了完成打磨、喷漆、配重等后续工序,叶片需要在厂区有限的空间内进行转运。在发往风场的运输过程中,叶片需要经过城市、乡村、山区等各种地形。在叶片转运和运输的过程中,尤其是进行转弯、倒车等操作时,由于风电叶片太长,叶片叶尖特别容易受到剐蹭、碰撞,会有不同程度的损伤。这就需要两个人,一人驾驶转运车或运输车,一人指挥,操作复杂、效率低下。在夜间停放或运输时,叶片也容易被其他车辆剐蹭、撞伤。

综上,设计一种具有警示、报警、保护功能的风电叶片叶尖警示保护装置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风电叶片叶尖警示保护装置。

一种风电叶片叶尖警示保护装置,所述保护装置包括:前缘夹板(1)、后缘夹板(2)、转轴(3)、可视摄像及警示灯(4)、栓紧带(5)、反光带(6)、探测雷达(7)和叶片(8);其中,所述前缘夹板(1)和所述后缘夹板(2)内侧开槽,与风电叶片叶尖处外形相适应;所述前缘夹板(1)和所述后缘夹板(2)通过转轴(3)连接,连接处厚度减半,两者间夹角可变;所述可视摄像及警示灯(4)安装于所述转轴(3)下方;所述前缘夹板(1)和所述后缘夹板(2)的侧面覆盖所述反光带(6);所述探测雷达(7)安装于所述前缘夹板(1)和所述后缘夹板(2)侧面;所述栓紧带(5)用于所述前缘夹板(1)和所述后缘夹板(2)的拴紧,使所述保护装置固定在风电叶片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风电叶片叶尖警示保护装置的整体结构后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风电叶片叶尖警示保护装置的整体结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风电叶片叶尖警示保护装置与叶片配合的剖视图。

图中:1、前缘夹板,2、后缘夹板,3、转轴,4、可视摄像及警示灯,5、栓紧带,6、反光带,7、探测雷达,8、叶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3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图1、图2和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风电叶片叶尖警示保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保护装置包括前缘夹板1、后缘夹板2、转轴3、可视摄像及警示灯4、栓紧带5、反光带6、探测雷达7和叶片8。

前缘夹板1和后缘夹板2可用聚氨酯泡沫材料直接加工,但不限于聚氨酯材料。前缘夹板1和后缘夹板2内侧开槽,与风电叶片叶尖处外形相适应。前缘夹板1和后缘夹板2通过转轴3连接,连接处厚度减半,两者间夹角可变,安装、拆卸方便,适用于多种叶型。可视摄像及警示灯4安装于转轴3下方。在倒车和转弯过程中,驾驶人员可以根据可视屏幕显示,进行相关操作,实现了叶尖区域可视化。同时,警示灯可用于夜间警示,夜间停车或运输时警示其他车辆,防止叶片被撞伤。前缘夹板1和后缘夹板2的侧面覆盖反光带6,用于警示其他车辆。探测雷达7安装于前缘夹板1和后缘夹板2侧面,用于探测风电叶片叶尖周围障碍物。在叶片转运和运输过程中,当接近障碍物时可以雷达报警,提醒驾驶人员小心操作,减少叶片尖部损伤。栓紧带5用于前缘夹板1和后缘夹板2的拴紧,使该装置固定在风电叶片上。

具体实施方式:安装时,将前缘夹板1和后缘夹板2打开,呈一定夹角,安装在风电叶片叶尖处,然后用栓紧带5进行拴紧。拆卸时,打开栓紧带,将本装置拆下,闭合前缘夹板1和后缘夹板2即可。转弯或倒车时,打开探测雷达7和可视摄像,根据可视摄像屏幕显示及雷达报警,进行相关操作。夜间运输或停车时,打开警示灯,与反光带6相结合,可警示其他车辆,防止被撞。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风电叶片叶尖保护装置,可以达到以下效果:

(1)在叶片转运和运输过程中,当接近障碍物时可以雷达报警,提醒驾驶人员小心操作,减少叶片尖部损伤。

(2)在倒车和转弯过程中,实现了叶尖区域可视化,驾驶人员可以根据屏幕显示,进行相关操作。

(3)装有警示灯及反光条,在夜间停车或运输过程中,可以有效的警示其他车辆,防止叶片被撞伤。

(4)在受到轻度剐蹭时,该装置可以承受一部分损伤,从而避免了叶片的损伤。

(5)前后缘夹板采用转轴连接,夹角可变,可适用于多种叶型。

(6)结构简单,安装、拆卸方便,可简化风电叶片转运、运输操作,提高效率。

上述各实施例中,各部件的结构、设置位置、及其连接都是可以有所变化的,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对个别部件进行的改进和等同变换,不应排除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