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筒的支撑平台及风力发电机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41595发布日期:2019-05-11 00:42阅读:280来源:国知局
塔筒的支撑平台及风力发电机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力发电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塔筒的支撑平台及风力发电机组。



背景技术:

目前,风力发电机组进入高塔筒时代,高度在100米到200米的塔筒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为了适应市场需求,钢混塔筒应运而生。

钢混塔筒中混凝土塔筒设在下方,混凝土塔筒的塔底直径大(可达11米多)、塔筒高度高且塔筒刚度大,非常适合中原地带大切变风场。在现有技术中,在塔筒内设置牛腿固定平台用于放置电气柜体。然而,塔底直径大带来的直接问题是牛腿固定平台需要非常大,平台跨度大且牛腿梁的截面大,并且还需要在混凝土塔筒中预埋用来与平台的牛腿梁连接的牛腿连接件。此外,将牛腿梁焊接到牛腿连接件需要现场施工,施工难度比较大,施工精度比较低,直接导致后期平台安装难度大,施工周期长,从而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现场拼装的塔筒的支撑平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塔筒的支撑平台,所述支撑平台包括:底部框架,支撑在所述塔筒内的基础面上;顶部框架,安装在所述底部框架上并由所述底部框架支撑;平台面板,铺设在所述顶部框架上,其中,所述顶部框架包括左侧框架、右侧框架以及在上部将左侧框架和右侧框架彼此连接的平面框架,所述平面框架是可拆卸的。

可选地,所述底部框架可包括:至少两个底部框架单元,所述底部框架单元包括底部立柱以及将相邻的所述底部立柱彼此连接的底部侧梁;第一连接构件,连接彼此相邻的所述底部框架单元。

可选地,所述底部框架可包括两个所述底部框架单元,每个所述底部框架单元包括四根所述底部立柱,所述底部侧梁包括沿宽度方向将相邻的所述底部立柱彼此连接的一对上方第一底部侧梁和一对下方第一底部侧梁以及沿长度方向将相邻的所述底部立柱彼此连接的一对上方第二底部侧梁和一对下方第二底部侧梁,所述第一连接构件将所述两个底部框架单元中的下方第一底部侧梁彼此连接。

可选地,一个底部框架单元的设置为邻近另一底部框架单元的上方第二底部侧梁和下方第二底部侧梁可拆卸,和/或所述另一底部框架单元的设置为邻近所述一个底部框架单元的上方第二底部侧梁和下方第二底部侧梁可拆卸。

可选地,所述顶部框架还可包括在下部将左侧框架和右侧框架彼此连接的第二连接构件。

可选地,所述左侧框架和所述右侧框架中的每个可包括四根顶部立柱、沿宽度方向将相邻的所述顶部立柱彼此连接的一对上方第一顶部侧梁和一对下方第一顶部侧梁以及沿长度方向将相邻的所述顶部立柱彼此连接的一对上方第二顶部侧梁和一对下方第二顶部侧梁,所述第二连接件将所述左侧框架和所述右侧框架的彼此相邻的下方第一顶部侧梁彼此连接,所述平面框架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左侧框架和所述右侧框架的相邻的上方第二顶部侧梁之间。

可选地,所述底部立柱和所述顶部立柱可通过第一连接件彼此连接。

可选地,所述左侧框架的顶部和所述右侧框架的顶部铺设有多个面板支撑件,所述平面框架包括多个平面框架单元。

可选地,所述平台面板包括铺设在所述左侧框架的所述多个面板支撑件上的左侧面板、铺设在所述右侧框架的所述多个面板支撑件上的右侧面板以及铺设在所述多个平面框架单元上的可拆卸面板。

可选地,所述左侧框架和所述右侧框架中的至少一个包括接线平台,所述接线平台设置在所述一对下方第二顶部侧梁之间。

可选地,所述顶部框架还可包括多个倾斜支撑件,所述倾斜支撑件包括延伸部和倾斜部,所述延伸部从外侧的所述上方第二顶部侧梁沿宽度方向向外延伸,所述倾斜部连接所述延伸部的末端与外侧的所述下方第二顶部侧梁。

可选地,所述平台面板可包括支撑在所述倾斜支撑件上的扩展面板。

可选地,所述支撑平台还可包括朝向门框延伸的进门平台,所述进门平台的一侧连接到所述顶部框架,所述进门平台的另一侧与门框横隔板搭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风力发电机组,所述风力发电机组包括塔筒以及设置在所述塔筒内的支撑平台。

根据本实用新型,支撑平台采用底部框架和顶部框架的分体式设计,不仅方便运输,而且方便现场拼装,节约拼装时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上方第二底部侧梁和下方第二底部侧梁设置成可拆卸结构,可便于在底部框架内放置电气柜体。另外,通过在平面框架上铺设可拆卸面板并在可拆卸面板上设置拉手,可便于操作人员打开可拆卸面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调节座来调节支撑平台的高度,可保证支撑平台安装完毕后和塔筒门的高度一致。另外,通过将进门平台搭接在门框横隔板上,可无需支撑进门平台的支撑梁,因此安装更加方便且可节省材料。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塔筒的支撑平台的主视图;

图2是图1中的A部分的放大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底部框架单元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的D部分的放大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顶部框架的示意图;

图6是图1中的B部分的放大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塔筒的支撑平台的俯视图;

图8是沿图7中的A-A线截取的截面图;

图9是图1中的C部分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100为底部框架,200为顶部框架,300为平台面板,400为护栏,1a为第一连接件,100A为底部框架单元,100B为第一连接构件,110为立柱,120A为上方第一底部侧梁,120B为下方第一底部侧梁,130A为上方第二底部侧梁,130B为下方第二底部侧梁,111为延伸部分,211为顶部立柱,211a为延伸部分,112为延伸部分,500为调节座,350为进门平台,121B为延伸部分,131A为上方第二底部侧梁接头,132A为上方第二底部侧梁主体,2a为第二连接件,131B为下方第二底部侧梁接头,132B为下方第二底部侧梁主体,210为左侧框架,220为右侧框架,230为第二连接构件,240为平面框架,211为顶部立柱,212为上方第一顶部侧梁,213为下方第一顶部侧梁,211为顶部立柱,214为上方第二顶部侧梁,215为下方第二顶部侧梁,211a为延伸部分,213a为延伸部分,3a为第三连接件,214a为突出件,241为平面框架单元,310为左侧面板,320为右侧面板,330为可拆卸面板,331为拉手,350为进门平台,1为环境控制柜,2为主控水冷柜,3为变流柜,4为升降机护栏,340为扩展面板,250为倾斜支撑件,251为延伸部,252为倾斜部,5为门框,5a为门框横隔板,10为预留安装件,20为接线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图1至图9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塔筒的支撑平台及风力发电机组。其中,图3和图5中的长度方向L、宽度方向W和厚度方向T是为了方便描述而示出的,其并不限定部件在某一方向上的尺寸关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风力发电机组可包括塔筒以及设置在塔筒内的支撑平台。具体地,支撑平台可设置在塔筒底部的混凝土基础上,用于支撑风力发电机组的各个柜体。操作人员可通过塔筒门到达支撑平台的顶部并通过架设在支撑平台上的爬梯或升降机到达塔筒的底部。以下,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支撑平台。

如图1至图7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支撑平台可包括:底部框架100,支撑在塔筒内的基础面上;顶部框架200,安装在底部框架100上并由底部框架100支撑;平台面板300,铺设在顶部框架200上,其中,顶部框架200包括左侧框架210、右侧框架220以及在上部将左侧框架210和右侧框架220彼此连接的平面框架240,该平面框架240是可拆卸的。

如图1和图2所示,顶部框架200可通过第一连接件(例如,螺栓)1a安装到底部框架100的顶部,平台面板300可铺设在顶部框架200上(如图7所示),以供维护人员通行和放置部分柜体。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支撑平台还可包括围绕顶部框架200的顶部外周设置的护栏400,以保证施工安全。以下,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支撑平台的各个部件。

如图1和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底部框架100可包括至少两个底部框架单元100A。优选地,考虑到方便现场拼装的因素,底部框架100可包括两个底部框架单元100A,如图1所示。相邻的两个底部框架单元100A之间可通过第一连接构件100B彼此连接,其中,第一连接构件100B可以为例如H型钢。

可选地,底部框架单元100A可使用例如H型钢围成大体上长方体的形状,如图3所示,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底部框架单元100A可包括底部立柱110以及将相邻的底部立柱110彼此连接的底部侧梁。

如图3所示,底部框架单元100A可包括四根底部立柱110,底部侧梁可包括沿宽度方向W将相邻的底部立柱110的上端彼此连接的一对上方第一底部侧梁120A、将相邻的底部立柱110的下端彼此连接的一对下方第一底部侧梁120B、以及沿长度方向L将相邻的底部立柱110的上端彼此连接的一对上方第二底部侧梁130A和将相邻的底部立柱110的下端彼此连接的一对下方第二底部侧梁130B。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底部立柱110可具有朝上的延伸部分111,以用于与顶部框架200的顶部立柱211的延伸部分211a(以下将详细描述)连接,如图2所示。另外,底部立柱110可具有朝下的延伸部分112,以用于与调节座500连接,如图1所示。其中,调节座500可用于调节支撑平台的高度,以补偿混凝土塔筒和框架施工的加工误差,保证支撑平台安装完毕后和塔筒门的高度一致,从而实现进门平台350和门框横隔板5a搭接(以下将进行详细描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下方第一底部侧梁120B可具有朝向另一底部框架单元100A延伸的延伸部分121B,另一底部框架单元100A的下方第一底部侧梁120B同样可具有朝向该底部框架单元100A延伸的延伸部分121B(如图1所示),第一连接构件100B可通过螺栓等连接件将延伸部分121B彼此连接,以将两个底部框架单元100A彼此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设置为彼此邻近的上方第二底部侧梁130A和下方第二底部侧梁130B可拆卸。具体地讲,图3中示出的底部框架单元100A的靠近另一底部框架单元100A的上方第二底部侧梁130A和下方第二底部侧梁130B可拆卸。另外,另一底部框架单元100A的设置为邻近图3中示出的底部框架单元100A的上方第二底部侧梁130A和下方第二底部侧梁130B可拆卸。

如图3和图4所示,上方第二底部侧梁130A可包括设置在底部立柱110上的上方第二底部侧梁接头131A和上方第二底部侧梁主体132A,且上方第二底部侧梁接头131A和上方第二底部侧梁主体132A可通过第二连接件(例如,螺栓)2a可拆卸地彼此连接。类似地,下方第二底部侧梁130B可包括设置在底部立柱110上的下方第二底部侧梁接头131B和下方第二底部侧梁主体132B,且下方第二底部侧梁接头131B和下方第二底部侧梁主体132B可通过第二连接件(例如,螺栓)2a可拆卸地彼此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通过将上述的上方第二底部侧梁130A和下方第二底部侧梁130B设置成可拆卸结构,当需要在底部框架100内放置电气柜体时,可通过拆卸上述的上方第二底部侧梁130A和下方第二底部侧梁130B来增大底部框架100内的空间。

另外,除了上述的上方第二底部侧梁130A和下方第二底部侧梁130B为可拆卸结构之外,底部框架单元100A可采用整体焊接加工,从而减小现场安装工作量。

如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顶部框架200可包括左侧框架210、右侧框架220、在下部将左侧框架210和右侧框架220彼此连接的第二连接构件230以及在上部将左侧框架210和右侧框架220彼此连接的平面框架240,其中,平面框架240是可拆卸的。

由于左侧框架210和右侧框架220具有大体上相同的结构,因此以下将以左侧框架210为例描述左侧框架210和右侧框架220的结构。

如图5所示,左侧框架210可使用例如H型钢围成大体上长方体的形状。具体地,左侧框架210可包括四根顶部立柱211、沿宽度方向将相邻的顶部立柱211彼此连接的一对上方第一顶部侧梁212和一对下方第一顶部侧梁213以及沿长度方向将相邻的顶部立柱211彼此连接的一对上方第二顶部侧梁214和一对下方第二顶部侧梁215。

顶部立柱211可具有朝下延伸的延伸部分211a,以与底部立柱110朝上延伸的延伸部分111通过第一连接件1a彼此连接(如图1和图2所示)。

左侧框架210的靠近右侧框架220的下方第一顶部侧梁213可具有朝向右侧框架220延伸的延伸部分213a,相应地,右侧框架220的靠近左侧框架210的下方第一顶部侧梁可具有朝向左侧框架210延伸的延伸部分,第二连接构件(例如,H型钢)230可通过连接件(例如,螺栓)将上述两个延伸部分彼此连接,以将左侧框架210和右侧框架220的下部彼此连接。

可根据需要在左侧框架210的一对上方第一顶部侧梁212和一对上方第二顶部侧梁214之间架设多个面板支撑件(例如,H型钢)216,并在右侧框架220的一对上方第一顶部侧梁和一对上方第二顶部侧梁之间架设多个面板支撑件(例如,H型钢)216,以用于承载平台面板300(如图7所示)或承载柜体。可根据将要布置的柜体的类型来设置左侧框架210和右侧框架220的面板支撑件216的布局,而不受具体限制。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左侧框架210和右侧框架220中的至少一个可包括接线平台20,接线平台20可设置在一对下方第二顶部侧梁215之间,以供操作人员暂时站立来进行接线等施工操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平面框架240可拆卸地连接在左侧框架210和右侧框架220的相邻的上方第二顶部侧梁214之间。例如,平面框架240可通过例如螺栓等的第三连接件3a连接到从上方第二顶部侧梁214突出的突出件214a上(如图6所示)。

具体地,平面框架240可包括多个平面框架单元(例如,工字型框架)241,平面框架单元241的一端可通过第三连接件3a连接到左侧框架210的上方第二顶部侧梁214的突出件214a上,平面框架单元241的另一端同样可通过螺栓等连接件连接到右侧框架220的上方第二顶部侧梁的突出件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通过将平面框架240设计成可拆卸结构,可根据电气柜体的布置情况,选择拆卸或保留平面框架240,例如,可拆卸平面框架240而将电气柜体放置在底部框架100内,因此可提高支撑平台使用的灵活性,提高其空间利用率。

以上参照图3和图5描述了底部框架100和顶部框架200的结构,另外,图3和图5中的标号10为用于安装爬梯(未示出)的预留安装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支撑平台还可包括平台面板300。具体地,左侧框架210和右侧框架220的上方第一顶部侧梁212、上方第二顶部侧梁214、面板支撑件216和平面框架单元241上可设置有多个连接孔(如图5所示),平台面板300(如图7所示)可通过螺栓等连接件与连接孔连接,从而铺设在顶部框架200的顶部。平台面板300图7是示出在顶部框架200上铺设平台面板300并对电气柜体放置位置划分之后的俯视图。

平台面板300可包括铺设在左侧框架210的多个面板支撑件216上的左侧面板310、铺设在右侧框架220的多个面板支撑件216上的右侧面板320和铺设在平面框架240的多个平面框架单元241上的可拆卸面板330。平台面板300可根据面板支撑件216和平面框架单元分块设置,以保证平台面板的刚度。另外,应理解的是,由于一些大的柜体直接放置在面板支撑件216上,因此顶部框架200没有被平台面板300完全覆盖,而是根据柜体的设置暴露部分面板支撑件216。

优选地,可拆卸面板330上可设置有拉手331。当设置在支撑平台底部的柜体损坏且需要运出塔筒外维修时,操作人员可拆掉可拆卸面板330并使用拉手331拿走可拆卸面板330,以将该柜体从该通道吊出并经由进门平台350(以下描述)运出塔筒外。

如图7所示,可选地,环境控制柜1可设置在左侧面板310上,主控水冷柜2可直接放置在左侧框架210的面板支撑件216上,变流柜3可设置在右侧框架220的面板支撑件216上。此外,在右侧框架220上还可设置升降机护栏4。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为了形成从升降机走出的操作人员行走的通道(如图7中的箭头所示),平台面板300还可包括扩展面板34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为了支撑扩展面板340以保证其刚度,顶部框架200还可包括多个倾斜支撑件250(如图5所示),倾斜支撑件250可包括从外侧的上方第二顶部侧梁214沿宽度方向向外延伸的延伸部251以及将延伸部251的末端与外侧的下方第二顶部侧梁215连接的倾斜部252。扩展面板340可通过连接件铺设在倾斜支撑件250上,以保证其刚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平台面板300还可包括朝向塔筒的门框5延伸的进门平台350,如图8所示,进门平台350的一侧连接到顶部框架200,另一侧可搭接在门框5的门框横隔板5a上。通过将进门平台350的另一侧搭接在塔筒的门框5的门框横隔板5a上,可无需支撑进门平台350的支撑梁,因此安装更加方便且可节省材料。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支撑平台还可包括护栏400,护栏400可沿顶部框架200的顶部外周设置,并可通过例如螺栓等的连接件连接到顶部框架200的外周的上方第一顶部侧梁212、上方第二顶部侧梁214、可拆卸平面框架240的外周框架和扩展面板340。如图1和图9所示,安装在扩展面板340一侧的护栏400可通过第四连接件4a连接到扩展面板340,以保证护栏400的安装稳定性。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与牛腿固定平台相比,采用框架式的支撑平台,结构简单,加工、安装方便,并可根据柜体的重量配置立柱的截面,立柱截面轴心受压,承载能力强。此外,可减少现场施工量,缩短现场吊装时间。并且,框架式的支撑平台重量较轻,起到塔筒优化减重、降低成本的作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支撑平台采用底部框架100和顶部框架200的分体式设计,不仅方便运输,而且方便现场拼装,节约拼装时间。具体而言,可将顶部框架200的高度设计成操作人员站立时能够操作的高度(例如,1.8米),因此操作人员可不借助脚手架就能拼装顶部框架200,在将底部框架100吊装到位后,可将拼装好的顶部框架200直接吊装到底部框架100上,因此现场拼装非常方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通过将上方第二底部侧梁和下方第二底部侧梁设置成可拆卸结构,可便于在底部框架内放置电气柜体。另外,通过在平面框架240上铺设可拆卸面板330并在可拆卸面板330上设置拉手331,可便于操作人员打开可拆卸面板330以将设置在支撑平台底部的柜体运出塔筒外。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通过设置调节座500来调节支撑平台的高度,可保证支撑平台安装完毕后和塔筒门的高度一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通过将进门平台350搭接在门框横隔板5a上,可无需支撑进门平台350的支撑梁,因此安装更加方便且可节省材料。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在安装支撑平台时,仅需在混凝土基础上预埋用于支撑支撑平台(具体地,支撑调节座500)的预埋板,并且仅需定位两个预埋板的位置就可确定其它预埋板的位置,因此可稳定安装,解决定位不准确的问题。

虽然已表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在不脱离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其范围的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修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