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墨烯节油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34490发布日期:2019-03-19 20:39阅读:512来源:国知局
一种石墨烯节油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节能减排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石墨烯节油卡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当下最为重要、最为紧迫的问题之一即为能源问题。要解决世界范围内能源短缺的问题,除了寻找新型环保、可持续发展的能源之外,对于现有的燃油能源,寻找节约能源的办法也是目前最为直接、最有效的措施。现有技术中已经公开的节油装置,需要对现有的设备进行改造,且其结构复杂,造价昂贵,不利于在现有技术中推广使用。如能够研发一种对现有技术中的燃油油箱中可使用的节油装置,并且其结构简单,容易推广,那么该设备将具备极大的市场前景的商业潜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石墨烯节油卡及其制备工艺,借助节油卡能够提高燃油的燃烧效率、节省燃料,进而达到节约能源消耗的目的。

为了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石墨烯节油卡,包括多个硬塑板,相邻两个硬塑板之间设有石墨烯粘附层,从而形成至少包括三层的夹心式的层状结构。所述多个,在此指至少两个。当硬塑板为两个时,两个硬塑板之间设有一层石墨烯粘附层;当硬塑板为两个以上时,所述硬塑板被多个石墨烯粘附层间隔,从而形成夹心式的层状结构。所述石墨烯节油卡的石墨烯粘附层所选用的原料包括纳米级的负离子粉、石墨烯粉以及粘合剂。制备所述石墨烯节油卡的两个外表面上分别设有粘贴层和涂料层。优选地,所述粘贴层是双面贴,用于将石墨烯节油卡粘贴于油箱中。所述涂料层为抗氧化涂料层,用于防止所述石墨烯节油卡与燃油接触时燃油粘附于节油卡的表面。

将本实用新型的石墨烯节油卡粘贴于汽车油箱内侧,通过石墨烯节油卡释放负离子至燃油中,降低燃油的表面张力,减小油滴的体积,使燃油“小分子化”,从而增加燃油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燃料充分燃烧,达到省油的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石墨烯节油卡体积小巧,不占用空间,且其可方便地粘贴于油箱中,也便于更换,极容易推广使用。

所述石墨烯粘附层是由上述原料制成浆料,再通过热压工艺附着于硬塑板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石墨烯节油卡包括多个石墨烯粘附层,所述石墨烯节油卡的最外侧的硬塑板分别为第一硬塑板、第二硬塑板,所述第一硬塑板和第二硬塑板之间设有n 个石墨烯粘附层和n-1个中层硬塑板,n为2以上的自然数。通过将多个石墨烯粘附层间隔叠放于第一硬塑板和第二硬塑板之间,增加负离子的释放量,更有利于将燃油的油滴“小分子化”。

所述石墨烯粘附层为附着于硬塑板上的间隔排列的条状结构,相邻的两个石墨烯粘附层的条状结构交错排列,从而确保所述石墨烯粘附层之间不会相互遮挡,促进负离子的释放。

所述原料按照如下质量份称取:负离子粉60-80份,石墨烯粉10-20份,粘合剂1-3 份。

所述石墨烯粉的粒度范围为10-30nm,纯度为99%。

所述负离子粉的粒度范围为180-200nm,纯度为80%。

所述粘合剂为淀粉粘合剂或合成树脂粘合剂或环氧树脂粘合剂或羧甲基纤维素粘合剂。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石墨烯粘附层的原料中还包括交联剂,所述交联剂可以是氧化二异丙苯等。

所述石墨烯节油卡的外形为扁平的长方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石墨烯节油卡的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制备纳米级负离子粉;

(2)按照质量比称取各原料:将石墨烯粉、远红外粉以及粘合剂粉加入到步骤(1) 制备的负离子粉中,高速搅拌混合均匀,加入乙醇水溶液,制成粘度稳定的浆料;

(3)将上述浆料附着于硬塑板上,并将硬塑板按序叠放后热压成型,冷却后制得卡片的成品;

(4)将步骤(3)的成品按照一定尺寸冲切为小型卡片。

步骤(1)所述的制备纳米级负离子粉方法为:称取负离子粉原料,然后再经过研磨机研磨成细砂状,经磁选分离重金属后,过筛,得到纳米级的负离子粉。

具体地,步骤(1)中的负离子原料包括按重量份称取的:纳米电气石15-30份、纳米二氧化钛20-40份、超细硬脂酸钙15-25份、超细滑石粉15-25份。

步骤(3)中所述的热压温度在110-140℃,热压时间为3-10分钟。

本实用新型的石墨烯节油卡体积小巧,不占用空间,且其可方便地粘贴于油箱中,也便于更换,极容易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石墨烯节油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的石墨烯节油卡的附着了石墨烯粘附层的硬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2的石墨烯节油卡的附着了石墨烯粘附层的硬塑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1

一种石墨烯节油卡,所述石墨烯节油卡的外形为扁平的长方体结构。其包括两个硬塑板,参照图1所示,从石墨烯节油卡的侧面看,两个硬塑板为第一硬塑板10、第二硬塑板 20,所述第一硬塑板10、第二硬塑板20之间设有石墨烯粘附层30,从而形成三层的夹心式的层状结构。制备所述石墨烯节油卡的石墨烯粘附层30所选用的原料包括负离子粉、石墨烯粉以及粘合剂,所述负离子粉为纳米级负离子粉。所述石墨烯节油卡的两个外表面(即第一硬塑板10、第二硬塑板20的外表面)上分别设有粘贴层40和涂料层50。

所述粘贴层40是双面贴,用于将石墨烯节油卡粘贴于油箱中。

所述涂料层50为抗氧化涂料层,用于防止所述石墨烯节油卡与燃油接触时燃油粘附于节油卡的表面。

所述石墨烯粘附层30是由原料制成浆料,再通过热压工艺附着于硬塑板上。参照图2 所示,所述石墨烯粘附层呈条状结构附着于硬塑板上。

所述原料按照如下质量份称取:负离子粉77份,石墨烯粉20份,粘合剂3份。

所述石墨烯粉的粒度范围为10-30nm,纯度为99%。

所述负离子粉的粒度范围为180-200nm,纯度为80%。

所述粘合剂为淀粉粘合剂或合成树脂粘合剂或环氧树脂粘合剂或羧甲基纤维素粘合剂。

所述石墨烯粘附层30的原料中还包括交联剂,所述交联剂是氧化二异丙苯。

将实施例1的石墨烯节油卡粘贴于汽车油箱内侧,通过石墨烯辅助纳米负离子粉产生的负离子释放至燃油中,降低燃油的表面张力,减小油滴的体积,使燃油“小分子化”,从而增加燃油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燃料充分燃烧,达到省油的效果。经试验验证,使用该石墨烯节油卡,在行驶相同距离的情况下可以节省12%的燃油油耗。该石墨烯节油卡体积小巧,不占用空间,且其可方便地粘贴于油箱中,也便于更换,极容易推广使用。

实施例2

一种石墨烯节油卡,包括多个(两个以上)硬塑板,相邻两个硬塑板之间设有石墨烯粘附层,形成至少包括三层的夹心式的层状结构。制备所述石墨烯节油卡的石墨烯粘附层所选用的原料包括纳米级的负离子粉、石墨烯粉以及粘合剂。所述石墨烯节油卡的两个外表面上分别设有粘贴层10和涂料层50。所述粘贴层10是双面贴,用于将石墨烯节油卡粘贴于油箱中。所述涂料层50为抗氧化涂料层,用于防止所述石墨烯节油卡与燃油接触时燃油粘附于节油卡的表面。所述石墨烯节油卡包括多个石墨烯粘附层。

参照附图3所示,所述石墨烯节油卡的最外侧的硬塑板分别为第一硬塑板20、第二硬塑板21,所述第一硬塑板20和第二硬塑板21之间设有n个石墨烯粘附层和n-1个中层硬塑板,n为2以上的自然数。通过将多个石墨烯粘附层间隔叠放于第一硬塑板和第二硬塑板之间,增加负离子的释放量,更有利于将燃油的油滴“小分子化”。具体地,在实施例2中,共包括2个石墨烯粘附层(第一石墨烯粘附层30和第二石墨烯粘附层31)和1个中层硬塑板40。

所述石墨烯粘附层(第一石墨烯粘附层30和第二石墨烯粘附层31)是由原料制成浆料,再通过热压工艺附着于硬塑板上。

所述石墨烯粘附层呈附着于硬塑板上的间隔排列的条状结构,相邻的两个石墨烯粘附层的条状结构交错排列,从而确保所述石墨烯粘附层之间不会相互遮挡,促进负离子的释放。

所述原料按照如下质量份称取:负离子粉80份,石墨烯粉18份,粘合剂2份。

所述石墨烯粉的粒度范围为10-30nm,纯度为99%。

所述负离子粉的粒度范围为180-200nm,纯度为80%。

所述粘合剂为淀粉粘合剂或合成树脂粘合剂或环氧树脂粘合剂或羧甲基纤维素粘合剂。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石墨烯粘附层的原料中还包括交联剂,所述交联剂可以是氧化二异丙苯等。

所述石墨烯节油卡的外形为扁平的长方体结构。

将实施例2的石墨烯节油卡粘贴于汽车油箱内侧,通过石墨烯辅助纳米负离子粉产生的负离子释放至燃油中,降低燃油的表面张力,减小油滴的体积,使燃油“小分子化”,从而增加燃油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燃料充分燃烧,达到省油的效果。经试验验证,使用该石墨烯节油卡可节省20%的燃油油耗。该石墨烯节油卡体积小巧,不占用空间,且其可方便地粘贴于油箱中,也便于更换,极容易推广使用。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