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热U型塔管多相流升压涡轮机高效循环发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53377发布日期:2019-06-19 00:14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加热U型塔管多相流升压涡轮机高效循环发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热气或燃烧产物的变容式发动机装置领域,特别涉及加热u型塔管多相流升压涡轮机高效循环发电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涡轮机发电时,加热锅炉内的水变为水蒸汽,通过涡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现有的锅炉加热换热面积小,且一般是层流态,换热传导效率低;没有充分利用蒸汽的动能,更没有充分利用水的动能;没有充分利用汽化气的相变能,由水分子吸热后获得能量挣脱水分子体的束缚,相变为气相,做完功的大量气相又在冷却塔中产生逆相变,气相中的相变能被冷却液吸收而从使气相转变为液相,相变能浪费了;因蒸汽做功过程中温度、压力是变化的,所以其体积流量也是变化的,但一般涡轮机叶片的转速都是一样的,这就出现了蒸汽流速与各叶片转速的比值不统一,导致了蒸汽能量的利用率不统一,能量转换率无法达到最优状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加热u型塔管多相流升压涡轮机高效循环发电装置。

本发明的加热u型塔管多相流升压涡轮机高效循环发电装置,是由冷却器、冷水塔管、供液增压器、加热塔管、多段多级涡轮机组、发电机、气液分离器和排气转换器构成,冷却器与冷水塔管连接,加热塔管由底盘和垂直塔管构成,冷水塔管底部与加热塔管的底盘连接、其连接部位设置供液增压器,底盘内设有加热盘管,垂直塔管内设有多段多级涡轮机组,多段多级涡轮机组的输出轴连接发电机,垂直塔管的顶部出口连接至气液分离器,气液分离器的上出口连接排气转换器、排气转换器的出口连接至冷水塔管,气液分离器的下出口连接至冷却器入口。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冷却器的入口连接至气液分离器的下出口、出口连接至冷水塔管。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供液增压器可以选用涡轮增压器或螺杆泵。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多段多级涡轮机组的同一段中不同级叶片中间设置有分级调速器、不同段之间设置有分段调速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加热底盘为扁状大盘。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垂直塔管底部设有辅助加热装置。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加热盘管外连接太阳能供电装置。

本发明的加热u型塔管多相流升压涡轮机高效循环发电装置,驱动能量种类多、各种驱动能量大、驱动能量机械轴功转换效率高、无效能耗小、余液、多种余气、多种余能回收利用率高。利用垂直u型塔管两侧重力差驱动力循环发电;被冷却的液体的余能(动能、势能、压能等)再利用,分离出的含余能的游离气(余压、余温)不需要冷却,均可回收利用;供液增压器防止热流体倒灌回流,保证冷液供应及冷液余能再利用;加热底盘为扁状大盘,面积大、强加热,提高换热效率;多级涡轮机组经各种调速器把机械能统一旋转数调整到主输出轴上,达到最佳的发电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余液溶解度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加热u型塔管多相流升压涡轮机高效循环发电装置,是由冷却器1、冷水塔管2、供液增压器3、加热塔管4、多段多级涡轮机组5、发电机6、气液分离器7和排气转换器8构成,冷却器1与冷水塔管2连接,向冷水塔管2内注入低温水,冷水塔管2上设有气体入口14,通过气体入口14向冷水塔管2内注入溶解气溶解形成饱和溶气水,加热塔管4由底盘9和垂直塔管10构成,加热底盘9为扁状大盘,增加换热面积及换热效率,为充分利用低能量密度大容量的清洁能源(太阳能、地热等)提供足够大的空间环境,垂直塔管10底部设有辅助加热装置,可利用太阳能或化石能源供热,冷水塔管2底部与加热塔管4的底盘9连接、其连接部位设置供液增压器3,供液增压器3可以选用涡轮增压器或螺杆泵等,底盘9内设有加热盘管11,加热盘管11外连接太阳能供电装置,垂直塔管10内设有多段多级涡轮机组5,多段多级涡轮机组5的同一段中不同级叶片中间设置有分级调速器12、不同段之间设置有分段调速器13,多段多级涡轮机组5在受热u型塔管一侧,因流体温度升高、位置升高、游离自由气增加、体积膨胀、浮力增加、流速(体积流量)增加,保证高的机械转化效率,多段多级涡轮机组5的输出轴连接发电机6,垂直塔管10的顶部出口连接至气液分离器7,气液分离器7的上出口连接排气转换器8、排气转换器8的出口连接至冷水塔管2,既可以降低涡轮机尾端的压力,提高发电功率,又可把(负压)转换器后的带压带温游离气输出到冷水塔管2上的气体入口14并回收而混入冷水中,气体入口14也是含余能(余压、余温、相变能、蒸汽分压、游离气自由能)及抽排气压能的游离气在冷水塔管2上的某压力等值点,达到回收溶解气及回收余能的目的,气液分离器7的下出口连接至冷却器1入口、出口连接至冷水塔管2。冷却液从高处冷却器1中经过较小冷却降温流入冷水塔管2,达到较高溶解度的最高液体温度,提高余温的发电利用率,含余能(余压、余温、相变能、蒸汽分压、游离气自由能)及抽排气压能的游离气在冷水塔管2的气体入口14混入并完全溶解进入不饱和的低温液体中。

使用时,u型塔管的u型是由冷水塔管2和加热塔管4形成的,利用u型塔管两侧流体密度(比重)差异,产生重力驱动力,供液增压器3(涡轮增压器、螺杆泵等)在冷水塔管2底部与加热塔管4加热始端的连接部位,供液增压器3的入口连接冷水塔管2、出口连接加热塔管4,把冷液连续推进底盘9中加热,把冷液的能量(压能,含静液柱重力能)、动能、热能、溶解气余能等传入底盘9中,阻隔底盘9中内的高能流体,防止反向流入冷水塔管2内。

加热盘管11放置在底盘9的底部,提高对流换热效率,底盘9中加热初期(a段),溶解气开始溢出,出现小气泡,形成气泡两相流;加热中期(b段),温度升高,溶解气溢出更多,气泡变大,形成弹状大气泡的弹状气液两相流,也易从层流转为湍流,增加了导热换热效率;加热后期(c段),溢出的游离气进一步增加并且进入垂直方向流动阶段,即进入垂直塔管10中,由于受到管壁液体的粘性边界层阻滞影响,气泡会自动滑向剪切力小的中心线区域,大量气泡汇集形成更大气泡,形状类似活塞流态,此气泡活塞受到浮力作用上浮移动,有助于推动液体向上流动,由于出现了游离自由气的气相空间,按照液体分子的气相分压定律,液体分子会向气相中蒸发直到达到饱和分压为止,气相中既有大量溶解后又游离出的自由气分子,也有蒸发汽化的液体分子,此蒸汽分压也是增大气相体积,增大气相上升浮力,增大体积流速,推动液体上升的驱动力,如果温度、压力达到液体沸点,则液体分子将气化相变,变为汽化气,此时汽化气分子不仅含有相变能,更在宏观上增加了气相的质量、体积和压力,使得气相上升浮力更大,流速更快,冲击力更强,做功能力更大。

利用溶解气的溶解度与液体温度的负效应,即温度升高而气体溶解度下降特性(固体溶解度一般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视为正效应),在加热塔管中,溶解气变为游离自由气,单相液流变成气液两相流,游离气体积膨胀,浮力上升驱动液体加速,两相流动速度加快,提高涡轮机发电功率,在气泡(游离自由气相)出现后,按照物理化学原理,气相中会相应出现液相分子的气相分压,即气相中至少有两种物质以上气体分子,一种是溶解气的游离气,另一种是液体的蒸发气,此伴生蒸发气分压也是提高液体驱动力的一种新能量,可以提高热能转化动力发电的效率。

在垂直塔管10的初期(d段)可以设置辅助加热加强段,因清洁可再生能源的能量密度大多偏低,达不到化石能源的高能量密度,清洁能源通常不能满足目前热力发电的工艺要求,在有多种能源可供使用,如:太阳能、地热能、核热能、高能量密度的化石能源(如石油、天然气、煤等)或大量工业废弃余热可以回收利用时,可增设辅助加热加强段,给垂直塔管10辅助增强增热,提高发电能力。

因为气液两相流在上升过程中体积流速是有很大变化的,为了保证流体速度与轮机叶片速度的比值处在最佳值附近,因太大、太小都不利于机械能的转化效率,理论上比值应在1/左右,即约0.56,所以需采用多段多级涡轮机组5。在同一段中不同级叶片中间设置分级调速器12,既使叶片转速不同但是叶片传递到同轴动力转速却是一样的,这充分发挥了每个叶片的机械能转换作用,为了便于设备加工制造及隔断涡轮机组的旋转轴功率协调统一,设置了分段调速器13,多段多级涡轮机组5经各种调速器把机械能统一旋转数调整到主输出轴上,连接发电机6发电。

做功后剩余一定能量(压能、温度热能、速度动能、势能、相变能、游离气能、蒸汽分压能、若温度高时还有气化蒸汽能等)的气液两相流(e段),为了充分利用所有剩余能量及分类利用气体物质及液体物质,利用气液分离器7把做完功后的气液两相流分离出单相气体和单相液体,液体适当冷却后进入冷水塔管2,而带有余温余压余能的游离气不需冷却,反而经排气转换器8降低了多段多级涡轮机组5末端的压力,即采用与发电机涡轮增压相反的作用原理—涡轮减压方法,排气减压法,提高涡轮机前后压差,达到提高发电机功率的目的,同时又可把(负压)转换器后的带压带温游离气输出到冷水塔管2上某个等压点回收而混入冷水中,达到回收溶解气及回收余能的目的。

总功率的增减结果:涡轮发电效率的增大减去排气转换器8耗电应大于零,因液体的可压缩性很小,可视为刚性,在无气体压力时,末端液体相对压力可达到零;因气体(部分液体)质量很小,涡轮减压器耗能很小,而流过涡轮发电机轴的气液两相流体质量大,发电功率大;小功率排气转换器8仅抽气体减压,末端液体降压,驱动压差变大,发电功率更大。

排气转换器8所耗电能大部分转化为气体的动能及压能,排出气体积所包含的余能(压能、热能、相变能、蒸汽分压能、动能等)全部从冷水塔管2上的气体入口14输出到冷水塔管2中,达到此部分余能全回收利用,提高能量利用率。

气液分离器7分离出的余液含有一定余能(温度、压力等),此余液不用大幅度降温只需要降到高温快速敏感起始点ts(如图2)附近即可,即是较大溶解度的最高温度点,既能保证液体的较大溶解度,又能减少冷却以保证余能(余温)最高,最节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