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靠背座可收缩的沙发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53376发布日期:2019-06-19 00:14阅读:528来源:国知局
一种靠背座可收缩的沙发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居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靠背座可收缩的沙发床。



背景技术:

沙发床是指能沙发和床两用的家具,通常情况下,沙发床可以靠墙放置于客厅或书房,充当座椅的功能;客人来临的晚上,展开沙发床,铺上被褥就是一张睡床,对空间的利用率很高,是一种很实用的家具,目前市场上的沙发床有许多不同的设计,但大多数都要先将沙发的靠背座拆下才可翻转成床形态,这样的方式操作繁琐,也降低了用户体验;还有的沙发床虽然不需要将靠背座拆卸,但靠背座的翻转角度大,若沙发靠墙边设置,则需要将沙发挪至距离墙面一定距离方可翻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靠背座可收缩的沙发床,包括有基座、设置在基座上的上铺机构、铰接在基座上的前支架组件及随前支架组件联动的后支架组件,所述前支架组件及后支架组件分别与上铺机构枢接,所述基座上设置有可转动的靠背座,所述靠背座与后支架组件之间连接有后背动杆组件。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后背动杆组件包括有一端分别铰接的第一后背动杆、第二后背动杆及第三后背动杆,所述第一后背动杆与后支架组件连接,第二后背动杆与基座连接,第三后背动杆与靠背座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基座上设有第三铰接部,所述第二后背动杆及后支架组件分别连接在第三铰接部上。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有后动块,所述后动块的两端分别与第三铰接部及后支架组件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靠背座包括有铰接在基座上的靠背架及固装在靠背架上的靠背软垫。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三后背动杆包括有相互垂直的第一弯折部及第二弯折部。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后背动杆与后支架组件之间的铰接点靠近第三铰接部。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基座的左右两侧分设有沿竖向的后支撑杆,所述靠背座设置在两侧的后支撑杆之间的区域。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基座左右两侧的后支撑杆相对的一侧分设有靠背固定座,靠背架铰接在靠背固定架上。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基座上设置有第一铰接部及第二铰接部,前支架组件连接在第一铰接部上,所述第二铰接部上设置有四杆摇臂,前支架组件与四杆摇臂之间连接有拉动组件,四杆摇臂与后动块之间连接有后动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采用后支架组件随前支架组件摆动,带动后背动杆组件联动,驱使与后背动杆组件连接的靠背座沿着与基座的铰接点正向摆动一定角度后回摆,并且在后支架组件摆动过程中,靠背座随后支架组件摆动的幅度逐渐减弱,致使靠背座的摆动角度为锐角,防止靠背座的摆动角度过大而与墙面干涉,提升沙发床的适用性和实用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沙发床的床形态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沙发床的沙发形态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沙发床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3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沙发床折叠状态的内部构造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沙发床的上铺机构向上举升并翻转30°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沙发床的上铺机构向上举升并翻转90°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沙发床的上铺机构翻转150°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沙发床的上铺机构翻转180°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上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锁止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与图2所述的一种靠背座可收缩的沙发床,分为沙发形态及床形态,所述床形态为高低架床的形式,包括有基座1、上铺机构3、下铺机构8及靠背座5,所述靠背座5包括有铰接在基座1上的靠背架及固装在靠背架上的靠背软垫103,上铺机构3的上侧为上床组,下侧固装有沙发坐垫102,下铺机构8设置有下床组,上床组及下床组均铺设有适宜人躺卧的软垫,在迭置成沙发形态时,上床组朝下叠合在下床组上,沙发坐垫102朝上设置,前端设置有沙发前沿垫101,其能包裹住沙发的内部结构,使沙发的外形更美观,沙发坐垫102的左右两侧分别固装有左扶手组件104及右扶手组件105,靠背软垫103设置在沙发坐垫102的后侧,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左扶手组件104及右扶手组件105均可以是软垫;变换成床形态时,上铺机构3举升至一翻转高度再翻转至上床组朝上、沙发坐垫102朝下的上铺形态,同时下铺机构8移动至下铺形态的位置,形成双层的高低架床。

如图3与图4所示,所述基座1上铰接有前支架组件及随前支架组件联动的后支架组件402,基座1上设有第一铰接部11、第二铰接部12及第三铰接部13,优选地,第三铰接部13设置在第二铰接部12的上方,第三铰接部13上铰接有后动块403,前支架组件铰接在第一铰接部11上,前支架组件包括有依次铰接的前支架201及前部转动杆202,基座1上还设置有可移动的下铺机构8,前支架组件与下铺机构8之间铰接有主动拉杆204,前支架组件沿第一铰接部11逆时针转动时,通过主动拉杆204拉动下铺机构8向前移动至下铺形态的位置,在前支架组件转动时,主动拉杆204与前支架组件的铰接部沿第一铰接部11转动,其具有向前及向上的运动,也就是说下铺机构8同时具有向前及向上的运动;所述第二铰接部12上设置有四杆摇臂401,前支架组件与四杆摇臂401之间连接有拉动组件,四杆摇臂401与后动块403之间连接有后动杆404,四杆摇臂401设有两个离心端,四杆摇臂401的其中一个离心端与后动块403之间铰接有后动杆404,基座1上沿竖向设有容置后动杆404的支撑架107,四杆摇臂401沿第二铰接部12转动,驱动后动杆404沿竖向运动,并通过后动杆404带动后动块403沿第三铰接部13转动,后动块403上还铰接有后支架组件402,后支架组件402的另一端连接上铺机构3,后动块403沿第三铰接部13转动时,后支架组件402随后动块403转动并作用于上铺机构3,与前支架组件联动,将上铺机构3举升至一翻转高度后再将上铺机构3翻转至上铺形态的位置,后动块403与基座1之间还设置有气压杆405,气压杆405优选地为两根,其目的在为了在床形态下起到支撑上铺机构3的作用;需要说明的是,后支架组件402可以直接与四杆摇臂401的其中一个离心端铰接,通过四杆摇臂401转动带动后支架组件402联动也同样能够实现举升并翻转上铺机构3的功能;

如图5所示,靠背座5铰接在基座1上,基座1上设置有后背动杆组件,后背动杆组件包括有一端分别铰接的第一后背动杆231、第二后背动杆232及第三后背动杆233,具体地,后背动杆组件上设有一共同的铰接点,第一后背动杆231、第二后背动杆232及第三后背动杆233的一端均铰接在共同的铰接点上,再者,第一后背动杆231的另一端与后支架组件402铰接,第二后背动杆232的另一端与基座1铰接,第三后背动杆233的另一端与靠背座5铰接,所述第一后背动杆231与后支架组件402之间的铰接点靠近第三铰接部13,优选地,第二后背动杆232的另一端铰接在第三铰接部13上,后支架组件402随前支架组件转动而联动时,通过后背动杆组件驱动靠背座5沿着与基座1的铰接点转动,在转动过程中由于第二后背动杆232的限制作用,在第二后背动杆232转动至竖直向时无法在随后支架组件402转动,而由第一后背动杆231随后支架组件402转动,在后动块403驱动后支架组件402反向转动时,靠背座5也通过后背动杆组件随后支架组件402反向转动移动角度,其效果在于靠背座5可以通过后支架组件402驱动便实现了翻转,无需引入其他动力或人力单独驱动翻转,方便省力,再者,靠背座5向上转动一定角度后翻转,能够保证靠背座5转动时不超出基座1的外形结构尺寸,这样的方式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沙发通常会放置在前边,在翻转至床形态时,这样的方式可以确保靠背座5不与墙面发生干涉而实现了床形态的翻转,也就是说,无需将沙发挪出至距离墙面一定位置即可完成翻转,提升用户体验。

如图5所示,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三后背动杆233包括有互相垂直的第一弯折部与第二弯折部,其目的是优化靠背座5相对基座1的运动,保证靠背座5在运动过程中不超出基座1的外轮廓,使得沙发床能够在贴近墙面设置时也能够转换成床形态。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基座,1的左右两侧分设有沿竖向的后支撑杆,本实施例优选地,后支撑杆即为支撑架107,所述靠背座5设置在两侧的后支撑杆之间的区域,基座1左右两侧的后支撑杆相对的一侧分设有靠背固定座501,靠背架铰接在靠背固定架上,其目的在于,保证靠背座5的长度尺寸小于基座1的长度尺寸,确保在转动时,靠背座5的两侧不与基座1产生干涉,顺利转动。

如图4所示,所述拉动组件包括有依次铰接的第一拉动杆211、第二拉动杆212、第三拉动杆213及第四拉动杆214,第一拉动杆211铰接在前支架201的离心端,优选地第一拉动杆211的与前支架201的连接处靠近第一铰接部11,亦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连接处与第一铰接部11的距离,第二拉动杆212的中部铰接在基座1上,第三拉动杆213及第四拉动杆214的铰接处设有转动轮215,基座1上设有容转动轮215滚动的槽,第四拉动杆214铰接在四杆摇臂401的另一个离心端,作为本技术方案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可以采用一根拉动杆直接与四杆摇臂401的另一个离心端铰接,这样的方式同样能够带动四杆摇臂401沿第二铰接部12转动,拉动组件的运动原理是:在迭置状态下,第一拉动杆211与第二拉动杆212成极限角,即第一拉动杆211与第二拉动杆212的夹角无法随前支架201的转动而改变角度,在前支架201沿逆时针转动过程中,第二拉动杆212沿着与基座1的铰接点顺时针转动,驱使第三拉动杆213及第四拉动杆214向前运动,拉动四杆摇臂401沿第二铰接部12顺时针转动,依次通过后动杆404及后动块403,驱使后支架组件402作用于上铺机构3,使上铺机构3向上顶升至一翻转高度,因第三拉动杆213与第四拉动杆214为铰接,使第三拉动杆213与第四拉动杆214之间可以呈一个夹角,消除了第二拉动杆212与四杆摇臂401之间的角位移大小不一而产生的干涉问题;前支架201继续转动至前支架201与第一拉动杆211平行的位置后,即第一拉动杆211越过了与第二拉动杆212极限角位置,使第一拉动杆211与前支架201的铰接点沿逆时针转动,驱动第二拉动杆212沿着与基座1上的铰接点做逆时针转动,即第三拉动杆213与第四拉动杆214向后运动,推动四杆摇臂401沿第二铰接部12逆时针转动,依次通过后动杆404及后动块403,驱使后支架组件402作用于上铺机构3,使上铺机构3翻转并移动至上铺形态的位置。

如图6至图10是沙发床自沙发形态至床形态翻转的过程,在折叠状态下,沙发前沿垫101、沙发坐垫102、靠背软垫103、左扶手组件104及右扶手组件105将沙发床的内部结构包裹起来,在外表上看是一具沙发,外形美观大方,符合家居使用的审美要求;沙发床从折叠状态翻转至上铺机构3与水平面呈30°的过程中,前支架201以第一铰接部11为转动中心沿逆时针转动举升上铺机构3,第一拉动杆211随着与前支架201的铰接点向前移动,此时第一拉动杆211与第二拉动杆212处于极限角的位置而无法沿铰接点转动,由此第三拉动杆213与第四拉动杆214随第一拉动杆211向前移动,拉动四杆摇臂401沿第二铰接部12顺时针转动,使铰接在四杆摇臂401的另一个离心端的后动杆404向上运动,推动后动块403沿第三铰接部13顺时针转动,铰接在后动块403的离心端的后支架组件402向上运动举升上铺机构3,前支架组件与后支架组件402同时举升上铺机构3,在后支架组件402随后动块403移动并转动的过程中,第一后背动杆231与后支架组件402的铰接点沿着第三铰接部13逆时针朝上转动,驱使第一后背动杆231推动后背动杆组件的共同铰接点运动,此时第二后背动杆232及第三后背动杆233均沿逆时针朝上转动,带动靠背座5沿着与基座1的铰接点逆时针朝上转动,为上铺机构3的翻转让出空间;自上铺机构3与水平面呈30°翻转至90°时,前支架201与前部转动杆202之间的夹角渐增,前部转动杆202带动上铺机构3举升的同时还能够翻转上铺机构3,第四拉动杆214继续向前拉动四杆摇臂401,使四杆摇臂401通过后动杆404及后动块403驱动后支架支架组件向上移动并翻转至上铺机构3与水平面呈90°,此时第一拉动杆211与第二拉动杆212越过极限角,此时后支架组件402继续沿逆时针朝上转动,驱使第一后背动杆231推动后背动杆组件的共同铰接点运动,此时第二后背动杆232及第三后背动杆233均沿逆时针朝上转动,带动靠背座5沿着与基座1的铰接点逆时针朝上转动,为上铺机构3的翻转让出空间;自上铺机构3与水平面呈90°翻转至150°的过程中,第一拉动杆211与第二拉动杆212之间的夹角越过极限角后逐渐变大,此时拉动组件第一拉动杆211随前支架201转动而转动,并且第一拉动杆211与第二拉动杆212之间的夹角渐增,但第二拉动杆212不相对于基座1的铰接点转动,而后支架组件402则随上铺机构3沿着与后动块403的铰接点转动,而第一后背动杆231与后支架组件402的铰接点逆时针朝上转动,而后背动杆组件的共同铰接点相对基座大体不运动,即,第一后背动杆231沿着共同的铰接点逆时针转动,此时靠背座5不转动,而此时靠背座5的侧面与基座1的外轮廓持平,即靠背座5逆时针转动的最大角度为90°,保证了靠背座5不与墙面干涉,其原因在于,第二后背动杆232及第三后背动杆233已转动至相对极限点,故而后背动杆组件的共同铰接点不再运动,则第一后背动杆231随着与后支架组件402的铰接点而运动;自上铺机构3与水平面呈150°翻转至180°的过程中,第一拉动杆211继续随前支架201转动并拉动第二拉动杆212沿着与基座1的铰接点逆时针转动,推动第三拉动杆213及第四拉动杆214向后移动,驱使四杆摇臂401逆时针转动,铰接在四杆摇臂401的另一个离心端的后动杆404向下运动,拉动后动块403沿第三铰接点向下摆动,此时后支架组件402也向下运动,拉动上铺机构3翻转至上铺形态的位置,此时下铺机构8也随着前支架201的转动而向前并向上移动至下铺形态的位置,而靠背座5也随着后支架组件402的下移而回摆,使靠背座5收缩至上铺机构3的下方。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有动力件14,所述动力件14的输出端铰接在前支架组件201上,优选地,动力件14与前支架组件201的铰接点可以与第一拉动杆211与前支架组件201的铰接点重合,动力件14可以是电动推杆机也可以是气缸,即可以采用电动或气动的方式推动前支架组件201沿第一铰接部11转动,动力件14的另一端铰接在基座1上。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如图11所示,所述上铺机构3还设置有可升降的上梯组件,所述上梯组件可收折或展开,上梯组件是一种平行四连杆机构,具有一对彼此平行的第一上梯杆601、第二上梯杆602及若干个介于第一上梯杆601及第二上梯杆602之间的横向杆603,这些连杆彼此之间以可转动的关系枢接在一起,第一上梯杆601及第二上梯杆602的枢接点设置在上铺机构3的前侧,第一上梯杆601与第二上梯杆602能以枢接点为旋转中心和全部的横向杆603一起摆动至一与上铺机构3的前侧边缘对齐的收折位置,第一上梯杆601与上铺机构3的枢接处设置有腰形孔结构604及容置在腰形孔内的枢接销,枢接销固接在上铺机构3上,在第一上梯杆601沿着枢接点摆动时枢接销可以相对上梯组件在腰形孔内滑动,这样的方式避免了在第一上梯杆601摆动时出现拐角或枢接点的让位不够而导致摆动不到位。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如图12所示,还包括有设置在上铺机构3上的锁止组件,后支架组件402与上铺机构3的铰接处设置有销孔,所述锁止组件包括有适配于销孔并可沿水平方向插拔的锁杆插销701,锁杆插销701的另一端依次连接有锁止连杆702及按钮703,锁杆插销701上连接有回位簧704,常态下回位簧704处于受拉伸,保证锁杆插销701在常态下插在销孔内,按钮703侧设有连杆座705及反力弹簧706,锁止连杆702铰接在连杆座705上,连杆座705上还设置有限位槽,限制按钮703的按压行程,锁杆插销701上设置有挡部,挡部靠近按钮703的一侧还设置有锁槽707,锁槽707上有设置有按压式锁具,即通过钥匙转动锁具后,可按压下,使锁具阻挡在挡部靠近按钮703的一侧,防止锁杆插销701从销孔内拔出,避免误操作,具体实施时,按下按钮703,使锁止连杆702随按钮703向下移动并转动,并拉动锁杆插销701向远离销孔的方向移动,现实解锁,放开按钮703,按钮703可以通过反力弹簧706复位,保证锁杆插销701能够沿水平向靠近销孔,而回位簧704则拉动锁杆插销701在销孔对准锁杆插销701时,锁杆插销701能够自动插入进行锁止,无需人为操作,避免漏操作而引发安全事故;在锁杆插销701插入销孔进行锁止后,还可以通过锁槽707将锁杆插销701锁死,防止误按下按钮703而引发安全事故。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折叠式沙发床可以在不拆下任何软垫的情况下完成翻转,从沙发形态转换成上下铺床的形态。

以上,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其以相同的手段达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