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高温模块式汽轮机保温套的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12981发布日期:2019-10-19 02:56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一种耐高温模块式汽轮机保温套的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耐高温保温套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对保温套内的各层进行固定的结构。



背景技术:

现在很多设备机组如阀门蒸汽管道等,需要在管道外包裹一层耐高温的保温套。保温套多是有多层材料叠加而成,为了防止各层材料相互窜动,一般情况下,我们在将保温套制成之后,都需要利用一个固定结构将各层保温材料紧固在一起,从而保证保温效果。现有的保温套固定结构,一般都是在保温套的上下各安装一个环形垫片,然后利用钢丝穿入到保温套内,钢丝呈U形,U形封闭的一端在其中一个环形垫片上,U形的自由端穿过保温套,然后两个钢丝端部相互铰接拧紧。这种结构虽然能实现对保温套里面的保温层进行固定,但是这种紧固结构钢丝固定不够牢固,而且钢丝压紧过程不方便,钢丝的安装也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能有效将保温套内的各保温层结构固定牢固,同时方便钢丝的安装和固定的一种耐高温模块式汽轮机保温套的固定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保温套的各保温层结构固定不牢固,安装不方便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解决的:一种耐高温模块式汽轮机保温套的固定结构,包括保温套的本体,在本体上表面安装有上紧固件,在本体的下表面安装有下紧固件,在上紧固件和下紧固件之间固定有张紧件,所述的上紧固件或下紧固件中至少其中一个部件为可拆卸结构,所述的可拆卸结构包括上扣体和下扣体,上扣体和下扣体通过轴孔的间隙配合完成连接,轴孔配合的间隙不大于张紧件的直径。利用轴孔配合连接,将张紧件的一端固定在缝隙内,上扣体和下扣体连接配合时,将张紧件的端部固定,张紧件的另一端穿过保温套的保温层后,将张紧件的端部引入通孔内,然后将轴插入到孔内,由于张紧件的直径略大于轴孔的配合间隙,使得轴孔配合由间隙配合形成过盈配合,从而将张紧件的两端牢牢固定住。张紧件的两端均穿接在轴孔的缝隙中,安装方便。轴孔的配合连接形成的过盈配合,让张紧件的固定更为牢固。

作为优选,所述的上紧固件和下紧固件的结构相同。方便安装。

作为优选,所述的上扣体的横截面呈T形,所述的下扣体的横截面也呈T形,在下扣体中心设有轴孔,所述的下扣体与本体表面相接。张紧件由下扣体的轴孔内穿入,然后将上扣体直接安装到轴孔内,形成过盈配合完成张紧件的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的张紧件为耐高温钢丝绳。连接牢固,耐高温性能强。

作为优选,所述的本体包括隔油层和保温层,所述的保温层是由多层玻璃纤维棉构成。保温效果好,能有效隔绝温度。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耐高温模块式汽轮机保温套的固定结构具备下述优点:连接牢固,安装方便,能将保温套内的各保温层固定牢固,钢丝绳的穿接固定快捷,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耐高温模块式汽轮机保温套的固定结构的安装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耐高温模块式汽轮机保温套的固定结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

如图1所示, 一种耐高温模块式汽轮机保温套的固定结构,包括保温套本体10,保温套本体10包括位于上部的隔油层4和位于下方的保温层5。隔油层4是采用不锈钢金属材料制成。保温层5是由三层保温层构成,保温层采用纤维玻璃棉构成,在保温层外通过玻璃纤维布包裹形成保温层。在隔油层4上表面安装有上紧固件1,在保温层5的下表面固定有下紧固件3。上紧固件1和下紧固件3的结构相同。在上紧固件1和下紧固件3之间固定有耐高温钢丝绳2。保温套是由相互配合连接的保温套本体10构成,两个保温套本体10相接面为倾斜的斜面9,两个保温套本体10通过连接扣实现可拆卸连接。

如图2所示,上紧固件和下紧固件均包括上扣体7和下扣体8,上扣体7的横截面呈T形,下扣体8的横截面也呈T形,在下扣体8中心设有轴孔,上扣体7中心设有与轴孔配合的圆轴,上。下扣体的圆轴与轴孔为间隙配合,圆轴和轴孔之间的间隙略小于钢丝绳2的直径,将钢丝绳穿接到缝隙内后,上扣体7和下扣体8形成过盈配合,将钢丝绳2固定。下扣体与本体表面相接。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