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罐脱附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22005发布日期:2020-07-10 15:49阅读:431来源:国知局
一种碳罐脱附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碳罐脱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碳罐脱附系统。



背景技术:

碳罐是隶属于汽车汽油蒸发控制系统(evap)的一部分,该系统是为了避免发动机停止运转后燃油蒸汽逸入大气而被引入的。影响炭罐脱附的因素主要有:脱附体积、活性炭特性、脱附空气温度。当发动机无法提供足够的脱附体积时,一般采用在炭罐通大气管端增加柱状炭的手段,或增加类似可降低燃油蒸汽溢出的活性炭,但该方案会显著增加炭罐成本。

现有炭罐一般布置在油箱附近,远离排气管的位置。灰虑一般布置在靠近加油管口部处。灰虑和炭罐之间的管路距离排气管等热源较远,炭罐脱附时进气温度较低,炭罐脱附效果完全取决于脱附体积。这就要求发动机标定时炭罐控制阀有足够的开启时长,已便炭罐可以有效的脱附。但炭罐控制阀开启时间过长,会对发动机尾气排放产生不利影响,发动机标定很困难,特别是小排量发动机或者hev车型。需研究一种可以提高炭罐脱附进气温度的碳罐,使炭罐脱附效果不完全取决于脱附体积,实现较小的脱附体积就能达到足够的炭罐脱附重量。

cn103883435b公开了一种碳罐脱附加热装置,碳罐脱附加热装置安装到碳罐上后使得碳罐脱附时碳罐中的燃油分子能够充分脱附,从而提高碳罐中活性炭的活性,延长碳罐的使用寿命其中,该碳罐脱附加热装置包括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的进气加热器、控制阀和管路接头,该管路接头至少包括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和一个大气连通口,其中所述进气加热器的出气口连接于所述控制阀的第一阀门接口,该控制阀的第二阀门接口连接于所述管路接头的第一接口,所述控制阀能够控制为使得所述第一阀门接口与所述第二阀门接口连通或截止。

又如cn202659377u公开了一种可调节温度的汽车碳罐,包括:内部装有活性炭的碳罐壳体;所述碳罐壳体下部设置有底座;所述碳罐壳体分别连接有吸附管、脱附管和通气管,所述碳罐壳体表面设置有温度调节装置;所述温度调节装置为设置在碳罐壳体外表面的半导体芯片;所述半导体芯片为热电制冷片;所述半导体芯片表面设置有散热壳体;所述碳罐壳体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可调节温度的汽车碳罐,由于在汽车碳罐壳体外表面设置有半导体热电制冷片和散热壳体;碳罐壳体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因此汽车碳罐的温度是可以调节的,提高了碳罐的吸附和脱附能力,降低环境污染。毫无疑问以上内容无一不是对提高碳罐脱能力的有益尝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碳罐脱附系统,解决现有碳罐由于脱附体积有限,导致脱附不充分的技术问题。

一种碳罐脱附系统,包括碳罐和燃油箱,所述碳罐位于燃油箱内部,所述燃油箱一侧设置发动机的排气管,所述排气管和燃油箱之间设置有隔热罩;所述碳罐上设置有通大气口、吸附口和脱附口,碳罐内部设置有活性炭,所述通大气口通过过滤器管与位于燃油箱外部的过滤器连接,所述吸附口连通吸附管,所述脱附口通过脱附管与发动机上的碳罐控制阀连通,所述脱附管的其中一段穿过隔热罩,并位于隔热罩与排气管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脱附管位于隔热罩外部的一段与排气管平行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通大气口与吸附口位于碳罐上部的一侧,所述脱附口位于碳罐上部的另一侧。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排气管来加热脱附管,无需另外增加加热装置就能达到加热脱附管的目的,使其脱附管内的空气温度能达到50-70度后再进入碳罐内,比国标试验正常脱附温度38℃高,因油气分子从活性炭脱附时为吸热过程,相同体积的空气进入炭罐,气体温度越高,脱附效果越好。采用该技术方案,在不改变发动机脱附标定的情况下,可以提高炭罐脱附量,不需要更改炭罐的结构,对燃油蒸发系统零件更改较小,且无需增加柱状炭来提高成本。本实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直接利用排气管加热节约能源,也无需增加活性炭体积即可达到增强脱附效果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机构示意图。

图2是碳罐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碳罐,101-脱附口,102-通大气口,103-吸附口,104-活性炭;

2-燃油箱,3-排气管,4-发动机,5-隔热罩,6-吸附管,7-过滤器,8-过滤器管,9-脱附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2所示一种碳罐脱附系统,包括碳罐1和燃油箱2,所述碳罐1位于燃油箱2内部,所述燃油箱2一侧设置发动机4的排气管3,所述排气管3和燃油箱2之间设置有隔热罩5;所述碳罐1上设置有通大气口102、吸附口103和脱附口101,碳罐1内部设置有活性炭104,所述通大气口102通过过滤器管8与位于燃油箱2外部的过滤器7连接,所述吸附口103连通吸附管6,吸附管6与储油箱(图中未画出)连通,储油箱内的燃油蒸汽通过吸附管6进入碳罐1内,所述脱附口101通过脱附管9与发动机4上的碳罐控制阀连通连通,所述脱附管9的其中一段穿过隔热罩5,并位于隔热罩5与排气管3之间。排气管3的温度非常高,当脱附管9靠近排气管3时,受到排气管3的加热而升高温度。

本实用新型采用排气管3来加热脱附管9,使其脱附管9内的空气温度能达到50-70度后再进入碳罐1内,比国标试验正常脱附温度38℃高,炭罐1脱附时为降温过程,炭罐1脱附时出气温度低于80℃,远低于炭罐1壳体及其组成零部件允许的最高温度限值,因此这种方法不会对炭罐1造成损害。因油气分子从活性炭104脱附时为吸热过程,相同体积的空气进入炭罐1,气体温度越高,脱附效果越好。采用该技术方案,在不改变发动机4脱附标定的情况下,可以提高炭罐1脱附量,不需要更改炭罐1的结构,对燃油蒸发系统零件更改较小,且无需增加柱状炭来提高成本。

进一步地,所述脱附管9位于隔热罩5外部的一段与排气管3平行设置。这样使得脱附管9的被加热部分增加,提高加热温度。在制作脱附管时,脱附管9位于隔热罩5外部的部分为导热材料制成,其他部分为隔热材料制成。这样使得脱附管9在加热段能快速加热内部的空气,未加热段不会散热。

进一步地,所述通大气口102与吸附口103位于碳罐1上部的一侧,所述脱附口101位于碳罐1上部的的另一侧。这样使得吸附和脱附体积都最大,空气与燃油蒸汽混合充分。



技术特征:

1.一种碳罐脱附系统,包括碳罐(1)和燃油箱(2),所述碳罐(1)位于燃油箱(2)内部,所述燃油箱(2)一侧设置发动机(4)的排气管(3),所述排气管(3)和燃油箱(2)之间设置有隔热罩(5);所述碳罐(1)上设置有通大气口(102)、吸附口(103)和脱附口(101),碳罐(1)内部设置有活性炭(104),所述通大气口(102)通过过滤器管(8)与位于燃油箱(2)外部的过滤器(7)连接,所述吸附口(103)连通吸附管(6),所述脱附口(101)通过脱附管(9)与发动机(4)上的碳罐控制阀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脱附管(9)中部的一段穿过隔热罩(5),并位于隔热罩(5)与排气管(3)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碳罐脱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脱附管(9)位于隔热罩(5)外部的一段与排气管(3)平行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碳罐脱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大气口(102)与吸附口(103)位于碳罐(1)上部的一侧,所述脱附口(101)位于碳罐(1)上部的另一侧。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碳罐脱附系统,包括碳罐和燃油箱,所述碳罐位于燃油箱内部,所述燃油箱一侧设置发动机的排气管,所述排气管和燃油箱之间设置有隔热罩;所述碳罐上设置有通大气口、吸附口和脱附口,碳罐内部设置有活性炭,所述通大气口通过过滤器管与位于燃油箱外部的过滤器连接,所述吸附口连通吸附管,所述脱附口通过脱附管与发动机连通,所述脱附管的其中一段穿过隔热罩位于隔热罩与排气管之间。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无需增加活性炭的体积,即可达到增强脱附效果的目的。

技术研发人员:叶兆权;张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19
技术公布日:2020.07.1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