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临界火电机组提效技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44235发布日期:2020-06-26 20:52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亚临界火电机组提效技改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火力发电技术领域,尤其是亚临界火电机组提效技改装置。



背景技术:

在火力发电机组中,亚临界机组还占据着相当大的比重,而对于亚临界机组而言,供电标煤耗比超临界、超超临界锅炉明显偏高,普遍在320g/kwh以上;如何把亚临界机组以合理的方案升级,是一个研究方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亚临界火电机组提效技改装置,能把亚临界火电机组升级为含超超临界设备的火电机组,进而改善机组指标。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亚临界火电机组提效技改装置,所述提效技改装置以超超临界锅炉(1)驱动超超临界前置汽轮机(2)、亚临界汽轮机(3);所述超超临界锅炉的出汽口与超超临界前置汽轮机的蒸汽入口连接;所述超超临界前置汽轮机的蒸汽出口与一次再热器(4)连接;所述一次再热器与亚临界汽轮机的蒸汽入口相通,使超超临界前置汽轮机的输出蒸汽经一次再热后再对亚临界汽轮机进行驱动。

所述一次再热冷段经亚临界汽轮机蒸汽入口与亚临界汽轮机的高压缸(6)相通;所述高压缸排出的蒸汽经二次再热器(5)处理后进入亚临界汽轮机的低压缸(7)。

所述亚临界汽轮机的低压缸的出口与凝汽器(8)的蒸汽入口相通;所述凝汽器的冷凝水出口(9)依次经低压加热器(10)、除氧器(11)、高压加热器(12)后连接至超超临界锅炉的进水口。

所述所述凝汽器的冷凝水出口(9)经冷凝水泵(13)与低压加热器(10)连接。

所述一次再热器、二次再热器均设于超超临界锅炉内。

所述凝汽器为依靠冷却水循环系统冷却的水冷凝汽器;所述冷却水循环系统包括冷却塔(15)和循环水泵(16);所述水冷凝汽器的冷却水出口与冷却塔进水口连接,所述冷却塔出水口经循环水泵与水冷凝汽器的冷却水入口连接。

所述超超临界前置汽轮机的动力输出轴与发电机输入轴连接以驱动发电机(14)发电。

所述超超临界锅炉的给水泵为超超临界锅炉给水泵。

所述低压加热器、高压加热器回热均来自于亚临界火电机组的原回热系统。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对原有的锅炉进行参数提升改造,增加一台超超临界的前置汽轮发电机组,提高发电过程中能量的利用效率,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中:1-超超临界锅炉;2-超超临界前置汽轮机;3-亚临界汽轮机;4-一次再热器;5-二次再热器;6-高压缸;7-低压缸;8-凝汽器;9-冷凝水出口;10-低压加热器;11-除氧器;12-高压加热器;13-冷凝水泵;14-发电机;15-冷却塔;16-循环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亚临界火电机组提效技改装置,所述提效技改装置以超超临界锅炉1驱动超超临界前置汽轮机2、亚临界汽轮机3;所述超超临界锅炉的出汽口与超超临界前置汽轮机的蒸汽入口连接;所述超超临界前置汽轮机的蒸汽出口与一次再热器4连接;所述一次再热器与亚临界汽轮机的蒸汽入口相通,使超超临界前置汽轮机的输出蒸汽经一次再热后再对亚临界汽轮机进行驱动。

所述一次再热冷段经亚临界汽轮机蒸汽入口与亚临界汽轮机的高压缸6相通;所述高压缸排出的蒸汽经二次再热器5处理后进入亚临界汽轮机的低压缸7。

所述亚临界汽轮机的低压缸的出口与凝汽器8的蒸汽入口相通;所述凝汽器的冷凝水出口9依次经低压加热器10、除氧器11、高压加热器12后连接至超超临界锅炉的进水口。

所述所述凝汽器的冷凝水出口9经冷凝水泵13与低压加热器10连接。

所述一次再热器、二次再热器均设于超超临界锅炉内。

所述凝汽器为依靠冷却水循环系统冷却的水冷凝汽器;所述冷却水循环系统包括冷却塔15和循环水泵16;所述水冷凝汽器的冷却水出口与冷却塔进水口连接,所述冷却塔出水口经循环水泵与水冷凝汽器的冷却水入口连接。

所述超超临界前置汽轮机的动力输出轴与发电机输入轴连接以驱动发电机14发电。

所述超超临界锅炉的给水泵为超超临界锅炉给水泵。

所述低压加热器、高压加热器回热均来自于亚临界火电机组的原回热系统。

实施例:

本例中,超超临界的锅炉产生的蒸汽送到超超临界汽轮机,经做功后的蒸汽,送到锅炉一次再热器。

经过一次再热的蒸汽送到亚临界汽轮机,亚临界汽轮机包括二组汽缸,沿蒸汽流动方向依次为高压缸和中、低压缸,高压缸排出的蒸汽送到锅炉二次再热器,经过二次再热后,进到中、低压缸,做功后的蒸汽送入凝汽器。

汽轮机的动力输出轴与发电机的输入轴连接,以驱动发电机发电。

凝汽器的冷凝水出口依次经低压加热器、除氧器、高压加热器连接至锅炉的进水口。

在本实施例中,凝汽器为水冷凝汽器,冷却系统为冷却水循环系统,冷却水循环系统包括冷却塔和循环水泵,水冷凝汽器的冷却水出口与冷却塔进水口连接,冷却塔出水口经循环水泵与水冷凝汽器的冷却水入口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在给水管及凝结水管上设计汽轮机回热系统,利用高压加热器和低压加热器根据汽轮机回热的利用情况提高回水的温度。低压加热器,加热蒸汽来自于中低压缸。高压加热器为加热蒸汽来自于高压缸和中低压缸。

本实用新型的亚临界火电机组提效技改装置的工作方法为:(1)将锅炉的蒸汽参数设置为超超临界,蒸汽压力≥31mpa,蒸汽温度为≥571℃。(2)将锅炉产生的超超临界蒸汽送入前置汽轮机,经做功后变成亚临界参数的蒸汽,蒸汽压力为17mpa,然后送入一次再热器进行一次再热,再热蒸汽温度为571℃(或538℃)。经一次再热后的蒸汽送入亚临界汽轮机(原有),亚临界汽轮机高压缸出口蒸汽送到二次再热器,经二次再热后的蒸汽送入中低压缸,经做功后,排入凝汽器。(3)经汽轮机最后一级汽缸做功后的蒸汽排到凝汽器,经冷却后得到冷凝水。(4)冷凝水经低压加热器加热,除氧器除氧以及高压加热器加热后,回到锅炉。

本例中,所述低压加热器、高压加热器回热均来自于亚临界火电机组的原回热系统。

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包括各种级别的亚临界火电机组,凝汽装置包括空冷,凡依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作的改变,所产生的功能作用未超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时,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亚临界火电机组提效技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效技改装置以超超临界锅炉(1)驱动超超临界前置汽轮机(2)、亚临界汽轮机(3);所述超超临界锅炉的出汽口与超超临界前置汽轮机的蒸汽入口连接;所述超超临界前置汽轮机的蒸汽出口与一次再热器(4)连接;所述一次再热器与亚临界汽轮机的蒸汽入口相通,使超超临界前置汽轮机的输出蒸汽经一次再热后再对亚临界汽轮机进行驱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亚临界火电机组提效技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再热冷段经亚临界汽轮机蒸汽入口与亚临界汽轮机的高压缸(6)相通;所述高压缸排出的蒸汽经二次再热器(5)处理后进入亚临界汽轮机的低压缸(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亚临界火电机组提效技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亚临界汽轮机的低压缸的出口与凝汽器(8)的蒸汽入口相通;所述凝汽器的冷凝水出口(9)依次经低压加热器(10)、除氧器(11)、高压加热器(12)后连接至超超临界锅炉的进水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亚临界火电机组提效技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凝汽器的冷凝水出口(9)经冷凝水泵(13)与低压加热器(10)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亚临界火电机组提效技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再热器、二次再热器均设于超超临界锅炉内。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亚临界火电机组提效技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凝汽器为依靠冷却水循环系统冷却的水冷凝汽器;所述冷却水循环系统包括冷却塔(15)和循环水泵(16);所述水冷凝汽器的冷却水出口与冷却塔进水口连接,所述冷却塔出水口经循环水泵与水冷凝汽器的冷却水入口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亚临界火电机组提效技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超超临界前置汽轮机的动力输出轴与发电机输入轴连接以驱动发电机(14)发电。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亚临界火电机组提效技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超超临界锅炉的给水泵为超超临界锅炉给水泵。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亚临界火电机组提效技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压加热器、高压加热器回热均来自于亚临界火电机组的原回热系统。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出亚临界火电机组提效技改装置,所述提效技改装置以超超临界锅炉驱动超超临界前置汽轮机、亚临界汽轮机;所述超超临界锅炉的出汽口与超超临界前置汽轮机的蒸汽入口连接;所述超超临界前置汽轮机的蒸汽出口与一次再热器连接;所述一次再热器与亚临界汽轮机的蒸汽入口相通,使超超临界前置汽轮机的输出蒸汽经一次再热后再对亚临界汽轮机进行驱动;本实用新型能把亚临界火电机组升级为含超超临界设备的火电机组,进而改善机组指标。

技术研发人员:许建芬;熊贤周;方桂平;毛奇洲;陈绍凤;林金辉;邱瑞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福建省东锅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30
技术公布日:2020.06.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