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段塔筒内动力电缆保护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46339发布日期:2020-04-28 20:12阅读:372来源:国知局
顶段塔筒内动力电缆保护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顶段塔筒内动力电缆保护支架,其适用于塔筒内动力电缆的安装和保护。



背景技术:

塔筒目前是一种常用绿色能源发电设备,其塔筒在运行发电过程中是一种动态晃动设备,目前设计的塔筒发电量都在2mw以上,塔筒的高度越来越高,基本在80米以上。每一套塔筒都有顶段发电通过电缆向下到控制柜设备向外传输的,而塔筒在运行过程中是有一定的晃动量的,所以,动力电缆在运行过程中还有轻微摆动,如果电缆保护装置制作的不合适,会对动力电缆表面有磨擦现象,造成动力电缆表面绝缘皮损坏,造成漏电事故损坏。

现有的塔筒内动力电缆保护结构,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8396876u,塔筒内动力电缆保护装置,其包括有支架和保护装置主体。保护装置主体由保护套和抱箍构成。抱箍通过安装座安装在支架上。如图15所示,现有保护支架呈平面三角形状固定在塔筒内。

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

(1)以焊接为例,现有方法:在塔筒顶段筒体内壁焊接支架连接板,电缆保护架是焊接件,通过筒体内壁焊接支架连接板连接固定。考虑到:塔筒内径很大,故:为保证保护支架的固定点位于在一个平面,支架本体必须具有较小得变形率,塔筒内的固定点亦要求较高的安装精度。造成:制造和安装难度大。

(2)现有结构,一旦安装固定,不能上下调节。塔筒顶段筒体基本是锥形的,支架连接板定位焊接不容易保证尺寸,安装后若有误差或不合适不能调整,并且,现场试用损坏更换困难。

(3)顶段塔筒受外力作用,呈立体方向摆动。现有结构,采用平面三角形状固定在塔筒内,无法有效克服塔筒摆动过程中产生的立体方向的扭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顶段塔筒内动力电缆保护支架,其要实现的目的:安装维护方便,且保护效果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顶段塔筒内动力电缆保护支架,其包括有固定臂、斜支撑臂和抱箍,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臂由1#直臂段、斜直臂段和2#直臂段构成,所述2#直臂段与抱箍固接,所述2#直臂段上设有连接孔;所述斜支撑臂由斜支撑臂本体和隔套构成,所述斜直臂段的垂直高度等于隔套长度,螺栓穿过所述隔套和连接孔并将所述固定臂和斜支撑臂固接;所述1#直臂段和斜支撑臂本体均与顶段塔筒内的爬梯杆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还设有压板,所述压板和爬梯杆的宽度差是d,1mm≤d≤3mm;所述1#直臂段和斜支撑臂本体均通过压板与顶段塔筒内的爬梯杆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还设有角铁,所述2#直臂段上还设有腰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固定臂长度是a,斜支撑臂长度是b,2:3≤b:a≤3:4。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斜支撑臂角度是α,40°≤α≤50°。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抱箍内固定有电缆保护套,所述电缆保护套是pe管。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的有益效果:

1、该保护支架的安装位置,可以根据动力电缆在顶段筒体中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其在爬梯上的安装位置。这样就可以完全使动力电缆起到导向和固定作用。并且,可以根据动力电缆长度多少,以及实际情况增加顶段动力电缆保护装置数量。

2、该保护支架不与塔筒内壁直接焊接,有效减少顶段塔筒扭矩对保护支架的不利影响。本实用新型通过固定臂和斜支撑臂与顶段塔筒内的爬梯相连,四个固定点呈立体固定方式,能更好的抵抗顶段塔筒扭矩,保护效果好。

3、定臂和斜支撑臂直接通过隔套和连接孔固接,安装方便。固定臂、斜支撑臂均采用压板与爬梯相连,方便安装和维护。

4、角铁与抱箍之间通过螺栓固接,角铁和固定臂上的腰孔之间通过螺栓固接,方便安装和调节抱箍在保护支架上的安装位置。

附图说明

图1为运用本实用新型的顶段塔筒示意图;

图2为图1中f-f截面示意图;

图3为图2中保护支架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部件1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3中部件2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4中部件3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4中部件4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4中部件5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2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5为现有保护支架的使用示意图。

图中:

1、固定臂,101、1#直臂段,102、斜直臂段,103、2#直臂段,104、连接孔,105、腰孔,

2、斜支撑臂,201、斜支撑臂本体,202、隔套,

3、抱箍,

4、压板,

5、角铁,

10、爬梯杆,

20、保护支架,

a、固定臂长度,b、斜支撑臂长度,h、隔套长度,а、斜支撑臂角度,d、压板和爬梯杆的宽度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14所示,顶段塔筒内动力电缆的保护支架20,其包括有固定臂1、斜支撑臂2和抱箍3,其中:

前述固定臂1由1#直臂段101、斜直臂段102和2#直臂段103构成,前述2#直臂段103与抱箍3固接,前述2#直臂段103上设有连接孔104;

前述斜支撑臂2由斜支撑臂本体201和隔套202构成,前述斜直臂段的垂直高度等于隔套长度h,螺栓穿过前述隔套202和连接孔104并将固定臂1和斜支撑臂2固接;

前述1#直臂段101和斜支撑臂本体201均与顶段塔筒内的爬梯杆10相连。

优选:如图5~8所示,前述固定臂长度是a,前述斜支撑臂长度是b,2:3≤b:a≤3:4;前述斜支撑臂角度是α,40°≤α≤50°。

优选:前述抱箍内固定有电缆保护套,前述电缆保护套是pe管。

运用本实用新型后,保护支架所受最大弯矩明显降低,抵抗变形能力明显增强。该保护支架不与塔筒内壁直接焊接,有效减少顶段塔筒扭矩对保护支架的不利影响。本实用新型通过固定臂和斜支撑臂与顶段塔筒内的爬梯相连,呈四个固定点的立体固定,能更好的抵抗顶段塔筒扭矩,保护效果好。

实施例二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一种改进,如图2~4,10~11所示,前述1#直臂段101和斜支撑臂本体201均通过压板4安装在爬梯杆10上。其具体结构:

前述压板和爬梯杆的宽度差是d,1mm≤d≤3mm;

前述压板通过螺栓安装,使直臂段和斜支撑臂本体201压紧在爬梯杆上。

压板尺寸设计成比爬梯杆宽度小,压板安装后,螺栓能够将压板固定在爬梯杆上,便于在装配时起到压紧固定作用。

实施例三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一种改进,如图2~4,12~14所示,前述抱箍3通过角铁5安装在1#直臂段101上。其具体结构:

前述2#直臂段103上还设有三档形状的腰孔105,前述角铁5的一侧通过螺栓固接在腰孔105区域,前述角铁5的另一侧通过螺栓与抱箍3固接。

当电缆抱箍位置中心有偏移时,可以通过腰形孔内移动调整至中心位置。如此,消除各部件的装配误差,方便安装维护。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能依据具体情况,如:筒体动力电缆长度,设置1~3个。本实用新型安装维护方便。

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替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